数字金融对我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影响
王茁洋
作者简介:王茁洋(2002—),男,
河北邢台人,汉族,本科,昆士兰
大学,研究方向:金融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下数字金融加速演变,对于我国的整体金融发展态势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数字金融推动我国高质量经济发展作用与影响出发进行研究,首先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几方面阐述了数字金融对我国高质量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其次阐述了数字金融对我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最后针对性提出数字金融的未来发展要点,旨在为数字金融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金融;高质量经济发展;推动作用;影响
一、引言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大背景下,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抓手。数字金融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我国高质量经济发展有着决定性的驱动作用。数字金融方兴未艾,针对数字金融对我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数字金融的未来发展方面,本文开展了探索性研究。研究指出,数字金融与现代金融结合不仅是建设制造强国与经济强国的必然路径,也是打造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
二、数字金融对我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1. 创造效应推动
诸如英、美、法等西方发达国家在金融产业与金融科技产业的研究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上述发达国家却没有将发达的金融前沿理论与金融科技融入到具体的金融体系中,数字金融推动社会福祉落实不明显。相较于发达国家的顶层发展来说,我国的数字金融起步于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等底层环境。得益于这种得天独厚的金融生态环境,我国的数字金融对于金融市场的渗透力度更强。具体体现为通过数字金融强
大的数据整合能力与服务渠道拓宽突破了传统金融边界,使得数字金融福利能够惠及金融消费者。从创新投资与资源配置方面来说,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支付宝、小微贷以及各项金融理财产品补充了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能够更加便捷、精准地对接金融消费者需求。还有部分研究人员针对数字金融市场进行了深度剖析,从技术与金融两方面的汇合点出发,对传统金融服务固式整改、数字金融潜在价值进行了积极推进。因为数字金融平台的高便捷性与高效性,逐渐获得了消费者的信赖,直至形成了一种成熟的数字金融模式。模式的愈发成熟,也直接带动了数字金融的主体效能发挥,金融主体的创造性与创新性养成更加明显。
2. 信息效应推动
数字金融所催生的产业信息化模式将金融与信息资源同化为数据属性,重塑了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利益关系,将移动金融服务化为了现实。与此同时,因为数字金融数字金融对我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影响重塑了金融信息机制,使得客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逐渐减少,信息价值更加突显。随着数字金融的进一步普及,也在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的固定性,使得交易成本进一步减少、金融交易的安全性大大加强。数字金融强大的互联网属性对传统金融信息传播方式进行了创新改进,金融从业者获取金融信息的渠道更多、
内容更全面,能够从更高维度数据中实现信息价值的深度挖掘。
3. 普惠效应推动
数字金融因其具备大数据技术集成与智能算法的普遍应用,进一步推动了金融普惠创新。一方面因为数字金融的普及应用,使得金融机构得以更加全面、精准的了解客户具体情况,业务对接性大大加强,业务风险性有效减少。与此同时,数字金融对大数据算法的高强度应用能够
对数字资源的流转情况与客户还款能力进行全面掌握,并明确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另一方面,数字金融进一步促进普惠效应发挥,普惠价值的形成规模更加突显。部分研究人员认为,普惠价值机制的形成在于数字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的收集数据、处理数据能力急速提高,金融融资的成本更低、融资渠道更广泛。可以预见的是,数字金融与金融科技之间的双向促进与良性互动,不仅提高了整体金融服务范围,也实现了与金融主体服务需求的精准对接。金融约束效能的持续走低促使了金融服务进一步下沉,大众受到的金融优惠更加明显。我国如京东、淘宝等大型电商平台对接数字金融后,金融服务场景的横纵向拓宽程度更加明显,为普及金融注入了强大的发展活力。数字金融的电子支付渠道优势使得金融服务效率有效提高,用户体验增强的同时,广大群众得到的金融服务也更加全面。
三、数字金融对我国高质量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1. 宏观影响
数字金融相较于传统金融,在金融渠道、创新创业以及绿色发展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由此可见,数字金融对我国高质量经济发展产生的宏观影响首先表现为经济增长效应,其次表现为对货币的政策影响。这种影响具体体现为不确定性的货币政策效果影响:即从整体层面上弱化了发达国家的内部政策效果,强化了欠发达国家的外部政策效果;数量型货币政策有效性被削弱,价格型货币政策得到了加强;数字金融发展的进一步锐化打破了传统“银”与“非银”金融市场分割,货币政策效果发挥更加明显。另外,数字金融也进一步衍生出了各种数字化融资平台,金融业务场景进一步向线上拓展,更有利于社会资本的整合与资金来源的拓宽。
2. 中观影响
数字金融有效拓宽了传统金融产业渠道,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经济地理格局限制,重塑了金融生产要素。例如,许多研究人员结合城乡收入差距方面展开研究后普遍发现,数字金融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
从具体影响因素方面来看,因为数字金融的强大便利性带动了周围地区的模仿效应,如资本、技术、劳动力等金融要素在数字金融的福利效应带动下,有效实现了跨区域流动并带动了城乡区间协调发展。从产业结构方面来说,因为数字金融的数字化与智能化优势,金融主体可通过线上平台实现金融因素的无差别交流促进,夯实了金融主体间的协作性。金融机构与各类创新主体能够无缝对接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创新产品步入市场,产业结构升级力度更加明显。
3. 微观影响
创新创业是我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从微观主体角度来说,现有文献普遍认为数字金融对于改善居民收入、拓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企业生产模式均有着一定影响,而创新创业就是研究的最广泛路径。数字金融的发展不仅能够为创业者提供融资支持,也进一步降低了创业风险。在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方面,数字金融通过改善信贷约束实现了居民消费结构的高质量转型,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优化力度更加明显;在企业生产方面,主要研究方向在于数字金融的生产创新影响。一方面,数字金融可带动创新主体与客户的高度交互,通过优化金融匹配渠道等方法加强企业创新性。另一方面,数字金融可通过升级金融配置加强金融体系的供给潜力,企业在升级后的金融体系下创新成本更低、创新风险更小。这种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数字金融对于金融市场逆向选择问题的规避与道德风险的降低,融资审批流程更简易、融资渠道更丰富。
四、数字金融的具体应用——以农村金融为例数字普惠金融是数字金融在乡村振兴领域的主要应用形式之一,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路径如下:
1. 提供数字化金融支持,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数字惠普金融是基于数字化技术的金融服务,与传统农村金融服务不同,该技术不需要建立大量的线下网点,只需要通过互联网、数字化信息技术就能够扩大金融服务半径,其获客成本相对较低,同时还具有拓客途径便捷、长尾客户覆盖面广等重要优势。同时,数字普惠金融还能够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深入挖掘客户个性化需求,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营销成本。能够从建设成本、营销成本等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间接提升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
2. 提供优化金融供给模式,显著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效率与质量数字普惠金融优化了金融供给模式,客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享受高品质的金融服务,彻底打通了金融服务供给与客户之间的“最后 1 公里”,大幅提升了农村金融的服务效率,相比之下,传统农村金融服
务存在比较典型的低效供给问题,其竞争力相对较差。
此外,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升了用户金融需求的分析质量,为个性化金融服务供给以及相关产品研发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能够显著提升金融服务供给的质量。
3. 助力供应链整合,激发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动能在部分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落地过程中,充分整合了全产业链资源,依托供应链核心企业,建设了一整套完善的金融扶持系统,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供求信息实时交互,扩展了资源互联模式,高效盘活了生产要素。例如,数字普惠金融创新了以动产质押为主要措施的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模式,解决了收购商异地收购农产品时缺少固定资产作为担保的问题,满足了企业、农户对于流动资金的需求,极大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4. 提供金融风险管控系统,防范化解农村潜在金融风险在农村金融领域,风险管理一直都是农村金融机构研究、控制的重点内容。在传统技术背景下,众多农村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领域做了大量的改进与优化,但是从实际效果角度来看,优化后的农村金融风险管控系统仍旧很难
取得应有的效果。分析其原因可知,传统技术背景下的风险管理仍旧依托于个人,具有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特征。与之相比,数字普惠金融以数字化技术对传统信用体系进行了主动变革,数字化金融风险能够通过信息系统、预警系统、管理系统,收集众多金融信息,将潜在风险纳入数据库中,并结合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整合、分类、挖掘,能够为相关单位提供及时、高效的金融风险数据,提升风险决策的科学性,有助于防范化解农村潜在金融风险,最终提升金融机构的经济效益,为农村金融市场长期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五、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数字金融对于提升我国金融科技创新水平、推进数字化进程构建高质量经济发展新格局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我们也需认识到,我国数字金融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机制还是应用体系都存在许多待提高内容。结合现在的数字金融发展方向,应需要慎重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在考察数字金融驱动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兼顾民间金融与影子银行金融风险。二是如何有效掌握数字金融前沿动态发展。三是如何明确数字金融浪潮中金融微观主体起到的重要作用。无论是金融风险、数字金融前沿动态还是微观主体的效能发挥,都是数字金融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以上几方面也是推动我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后续研究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李呈 . 数字金融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效果、挑战与路径 [J/OL]. 东岳论丛,2023(5):182-190[2023-05-25].
[2] 周亚虹,邱子迅,任欣怡,朱博鸿 . 数字金融的发展提高了电商助农的效率吗?——基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的分析[J/OL].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19[2023-05-25].
[3] 孔维婕,刘桂荣 . 数字金融、银行竞争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关系研究 [J]. 中国物价,2023(5):60-63.
[4] 唐明知,罗永宣,陈建 . 数字金融下金融消费状况及权益保护研究 [J]. 金融科技时代,2023,31(5):34-39.
[5] 高星,李麦收 . 数字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异质性与机制——兼论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 [J/OL]. 征信,2023(5):85-92[202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