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高校工程项目规避了公开招标程序,选择通过非正规渠道或内部推荐等方式选定承包商,违反了招标法规定的公平竞争原则。部分工程项目在应该进行招标的情况下,并未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而是直接委托给特定承包商,忽略了公平竞争的原则。
2. 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国有资产(设备)闲置和使用效率低下
部分高校拥有大量国有资产(设备),但其中一部分处于闲置状态。这包括实验室设备、教学设备、办公设备等,这些资产未能发挥应有的效益,设备的使用效率较低,极大浪费了资源。
(2)固定资产核算不准确
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通常基于固定资产的原值和折旧方法,部分高校在折旧计算中存在错误,导致折旧费用计算不准确。固定资产的估值是财务报表准确性的关键因素,部分高校未能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资产估值,导致估值不准确,限制了固定资产的使用。
(3)未经批准,出租出借国有资产
部分高校未经合法批准或未按规定程序出租或出借国有资产,包括实验室设备、办公设备、校园场地等,高校没有充分使用这些国有资产,而是未经批准出租或出借资产。
(4)国有资产存在损失风险
部分高校未能合理利用国有资产,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益降低。例如,设备长时间闲置或未被妥善维护,降低了其使用寿命和价值。此外,部分高校在与承包商签订合同时可能存在管理不善,未充分约定资产的使用和维护责任,增加了资产损失的风险。
3. 财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1)往来账款长期挂账未及时清理
部分高校存在往来账款长期挂账的情况,即账款未能在合理时间内收回或清理,积累了大量未核销的账款余额。长期挂账还会出现不合规的财务操作情况,违反了会计准则和财务管理规定,引发审计和法律风险。
(2)私设“小金库”和公款私存
部分高校存在未经授权设立的“小金库”,用于存放公款或其他资金,这些“小金库”缺乏透明的管理程序和监督机制,容易滋生财务不正当行为,如公款流失、挪用甚至涉及贪污。
(3)收入未纳入学校统一核算管理
部分高校的各个单位或部门独立核算和管理收入,导致了财务数据的分散和不一致,高校的整体财务情况不够清晰和透明。分散收入核算增加了高校对财务数据的整合、统计和决策分析难度。
4. 其他审计问题
(1)校名校誉使用不规范
学校校名和校徽受法律保护,未经授权使用会引发法律纠纷。部分高校未经授权将校名用于商业宣传,包括在广告、产品包装、宣传册等中使用,损害了学校的声誉。
(2)政策执行不到位
高校内部各部门对财务管理政策的理解存在差异,导致政策执行不一致。此外,部分高校未能完全执行财务管理政策,或者存在政策执行漏洞,使得财务管理不够规范。
(3)应退未退相关资金
部分高校未能按照规定程序退还学生、教职员工或合作伙伴的相关资金,包括学费过多缴纳、押金、赞助金等。高校未能及时退还相关资金还会损害其声誉,影响合作伙伴和学生的信任,对高校形象产生不良影响。
五、高校财务管理审计的优化建议
1. 建立工程管理小组,科学开展项目管理工作
为了优化高校财务管理审计,特别是在项目管理方面,建议高校建立专门的工程管理小组,以科学、高效、透明的方式进行项目管理。工程管理小组应当明确定义其职责和任务,包括项目立项、预算编制、合同管理、工程实施、验收、结算等各个阶段的工作。小组成员应来自不同职能部门,以确保项目管理的多方位监督和协调。此外,小组需要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确保合同的签署和履行合规,同时,监督项目进度并及时发现延误和问题,采取措施保障工程按计划完成,确保项目的质量得到充分关注,项目的交付物应符合高标准和规定要求,同时确保工程款项的合法、合规支付。
2.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科学使用国有资产
高校应建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国有资产管理政策和程序,进行全面的国有资产清查和登记,确保清晰了解高校的国有资产情况,包括土地、建筑物、设备、车辆。制定国有资产使用计划,明确资产的使用目的、期限、责任部门等。确保国有资产得到最佳的利用和保护。建立维护和维修体系,确保国有资产的正常运行和寿命的延长。定期检查资产的维修和维护情况。此外,在国有资产的使用和处置方面,高校应采取科学的决策方式,综合考虑投资回报、风险和合规性。向相关方和公众公开国有资产管理信息,保持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3. 集中开展财务核算,提高财务核算准确性
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财务核算中心,负责统一核算和管理财务数据,制定完善财务核算政策和标准,确保所有部门和单位都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核算,避免数据不一致性。同时,构建先进的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财务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处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定期对财务核算情况进行审查,确保所有财务交易都经过严格审批和核算程序,防止不当操作和数据错误。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核算技能和财务管理知识,确保核算工作的专业性。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的财务审计,确保核算的合规性和准确性,发现问题后,要及时纠正。
4. 加强协作管理,促进协调一致
高校应建立明确的跨部门协作机制,确保不同部门之间能够有效沟通、合作和协调。这有助于避免信息孤立和部门之间的冲突。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应明确定义,避免重叠和不必要的干涉。建立问题反馈渠道,让各部门能够及时报告财务管理审计中的问题,确保问题得到及时处理。为跨部门工作人员提供培训,提高他们的跨部门合作和协调能力,加强团队合作精神。此外,建立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确保各部门的财务管理审计工作合规和高效。建立绩效评估体系,鼓励各部门在财务管理审计方面的卓越表现,提高工作积极性,强化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六、结语
通过研究本文发现,A 省 45 所高校在工程建设、国有资产管理、财务核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此,本文从建立工程管理小组,科学开展项目管理工作、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科学使用国有资产、集中开展财务核算,提高财务核算准确性、加强协作管理,促进协调一致四个方面提出优化建议。高校财务管理审计的优化研究是一项重的任务,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高校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财务资源,确保财务管理的合规性和透明度,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罡 . 高校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难点与对策 [J]. 中国内部审计,2022(10):57-59.
[2] 樊莉 . 高校后勤保障部门专项审计实践探究——以 Y 大学为例 [J].中国农业会计,2023,33(18):87-90.
[3] 张丽红,马尚敏,包淑婷 . 基于目标导向的高校绩效审计研究 [J/ OL].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7[2023-09-24].
[4] 白玉竹 . 以研究型审计视角探索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增值 [J]. 财会学习,2023(26):127-129.
[5] 李洪敏,王丹,王威 . 大数据分析技术在高校专项经费审计中的探索应用 [J]. 财会学习,2023(26):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