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新时期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初探
 

新时期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初探

刘 艳

作者简介:刘艳(1978—),女,安徽滁州人,汉族,本科,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助理会计师,研究方向:高校财务管理

    【摘要】在高等教育改革持续深入的背景下,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对于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基于此,为了研究新时期高校在财务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本文采取文献资料分析、理论研究等方法,针对高校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展开探讨,在此基础上研究部分高校在财务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其解决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解决方法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高校招生规模逐步增加,承担着愈发重要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而财务资金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如果财务资金配置不到位,势必阻碍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耽误高校科研进度,因此,在新时期的高校发展过程中,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尤为必要。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高校在财务预算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而且传统的预算管理工作模式无法满足高校教学、科研、管理以及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加之财政部印发的《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2.0版)》(以下简称《规范(2.0 版)》)对高校预算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故而高校应当主动采取措施,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到预算追加调整和预算考核等一系列环节采取措施,确保财务预算管理的规范开展。
二、新时期高校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价值意蕴
    1. 可行性分析
    财政部印发的《规范(2.0 版)》要求高校应当在现代预算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以统一的预算管理规则为核心,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为载体,实现预算管理规则与系统的有效嵌合,从而提升项目储备、预算编制、预算追加与调整、会计核算、决算报告、资金收支的自动化、标准化水平,能够全流程反映并控制预算管理活动,确保各层级、各部门、各岗位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另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针对新时期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展开研究,为高校实施高水平的预算管理提供相应的观点。比如,罗敏(2023)指出新时期的高校预算管理应当以《规范(2.0 版)》,以高校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为依托,进一步推动预算管理朝着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结合预算管理队伍建设、预算信息化建设等举措,使预算管理发挥其应有价值。再如,霍应奎、逯广义、张慧景(2023)指出应当以项目为导向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实施,以此作为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手段,在项目实施期间应当收集与项目相关的预算管理数据,监督预算执行效果,并为后续的预算追加调整、预算考核提供相应依据。
    2. 重要性研究
    首先,促进高校内部资金优化配置,保障教学与科研任务有序开展,财务资金是高校开展业务工作、实现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高校的业务主要包括教学业务和科研业务,财务资金的使用和配置情况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教学水平、科研项目进度。其次,规避财务风险问题,提升风险防控水平。财务风险是高校发展过程中经常面临的风险因素类型,一旦出现财务风险,轻则导致教学受阻、科研项目停滞,重则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在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下,高校的财务风险防控水平不足,而加强财务预算管理能显著提升高校的财务风险防控效果,做到及时发现风险、准确识别风险、有效解决风险,避免风险因素给教学、科研、管理和高校发展造成阻碍。
三、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
    1. 预算编制有待优化
    预算编制是财务预算管理的首要环节,高校的预算编制方法直接关系到预算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而影响到后续的财务预算管理能否有序开展。结合当前状况来看,部分高校在预算编制环节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编制方法不合理、预算编制不符合高校工作需求等。在开展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一些高校主要采用增量预算法,根据上年支出情况,考虑下一年度的支出增长因素,两者相加以后确定为下一年度的预算额度,但这就导致高校的预算编制受到原有项目的制约,无法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预算情况,而且致使预算编制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间断性

    2. 预算执行力度不足
    预算执行是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如果预算执行力度不足,或者预算措施落实不到位,都会导致预算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结合现阶段的高校预算管理状况来看,部分高校的预算执行并不到位,未能对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约束和保的作用。
    3. 预算管理工作队伍建设不足
    加强财务预算管理需要具备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预算管理工作队伍,但一些高校在预算管理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短板。具体来看,预算管理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开展,故而财务人员的理论水平、工作能力、职业态度直接关系到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但部分高校的财务人员缺乏足够的岗位胜任力,知识结构老化、工作能力水平不足,无法胜任新时期的预算管理工作。究其原因,高校的财务人员流动性偏低,这就导致许多财务人员缺乏紧迫感,在工作之余未能自我精进,没能主动了解相关的政策文件,未能及时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
    4. 财务信息化水平不足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效果受到财务信息化水平的影响,具体来看,不论是编制预算方案、预算执行、预算追加调整还是监督考核,都需要确保数据信息的融通共享,才能确保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以预算编制为例,如果财务信息化水平不足,财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沟通反馈就会受到阻碍,无法及时获取相应的数据信息,不能有效了解职能部门及相应岗位的资金需求,就会导致编制的方案不合理。
    5. 预算考核与结果反馈不到位
    预算考核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能够诊断高校在上一年度的预算管理结果,也能对高校下一年度的预算管理形成指导,目前来看,一些高校在预算考核方面存在短板,具体有以下表现。一是忽视阶段性考核,没能及时发现预算执行、预算追加与调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降低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二是预算考核不符合实际需求,例如,高校除了要开展教学工作以外,还承担着科研任务,而一些科研项目的周期较长,不能采取常规的预算管理模式,预算考核也应当根据项目进度来开展,但在实际的考核中,财务人员并未采取对应的考核方法,导致预算考核与科研项目实施需求不符。三是考核结果反馈不到位,高校没有根据考核结果优化下一阶段的预算管理工作,导致预算考核未能发挥其应有价值。
四、新时期高校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策略研究
    1. 积极推进以项目为导向的预算管理一体化
    高校应当基于《规范(2.0版)》对预算管理提出的要求,坚持以项目为导向,根据财政部印发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构建科学完善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在上述两份政策文件的指导下,高校需要基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理论,做到以项目实施为导向搭建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为预算工作的开展提供全方位保障,做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决算、预算报告、预算追加调整的全过程记录,实现预算工作留痕。
    2. 加强预算编制,提升预算方案科学性
    预算编制是财务预算管理的初始环节,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后续的财务预算管理效果,有鉴于此,高校应当积极推进预算编制的优化调整,具体要从下述方面采取措施。首先,采取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除了原有的增量预算法以外,可以采取弹性预算、零基预算、定期与滚动预算等方法,而针对一些特殊项目或岗位的预算需求,还可以采取标准成本、概率预算、目标管理、集体讨论、作业基础预算等特殊的编制方法,从而确保编制出的方案科学合理。其次,增进预算编制期间的沟通反馈,实现财务部门、预算管理委员会、职能部门和基层岗位之间的有效沟通,由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达预算编制任务,财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基层岗位进行多轮沟通反馈,制定预算编制草案,提交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则可开展下一步工作,如若不通过则需要进行更改调整。
    3. 做好预算执行、追加与调整
    前文提及,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而针对部分高校在预算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当从下述角度做起。首先,严格按照预算编制阶段形成的预算方案配置资金,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配置到位,投入教学或科研项目,同时对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监督控制,一旦在预算执行阶段发现资金使用异常情况,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排除异常问题,并将其成因、类型、处理措施、处理结果记录在册,以便于为后续处理同类问题提供参考。其次,把控预算执行的关键节点,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主动察觉预算执行期间的风险因素,如果出现风险情况应当及时进行响应,采取有力的风险处置措施。
    4. 打造高水平、复合型预算管理工作队伍
    为进一步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有效性,高校应当主动打造一支高水平、专业化、复合型的预算管理队伍,具体从下述几方面采取措施。首先,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组织财务人员定期学习,将重点放在预算管理相关的政策文件与财务知识方面,使其了解新时期高校开展预算管理面临的最新需求,掌握先进的理论知识,提升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确保能胜任岗位工作。其次,加大财务队伍的流动性,增强财务人员的紧迫感,使其保持自我精进的意识,在工作之余主动接触先进的财务知识,了解相应的工作方法,如前文提及的弹性预算、零基预算、定期与滚动预算、目标管理、集体讨论等预算编制方法,切实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
    5. 积极推进高校预算信息化建设
    预算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应当放在促进数据信息融通共享和提升数据处理能力两方面。首先,根据预算管理需求构建数据共享平台,预算管理委员会、财务部门、教学负责人、科研项目负责人可以通过该平台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互换,既能避免数据转档操作,又能方便各方主体及时获取数据,确保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监督控制、预算追加调整和预算考核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在建成数据共享平台以后,应当做好定期的检修升级,确保平台功能正常、性能先进。
五、结语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高校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而且对于优化校内资金配置、提升资金使用效益、规避财务风险具有积极意义,但现阶段一些高校在财务预算管理领域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对此,高校应当在《规范(2.0 版)》和《标准》的指导下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主动加强预算编制工作,确保预算方案科学合理,在此基础上加强预算执行力度,规范预算追加、调整,结合推进预算管理队伍建设、预算信息化建设等手段,提升预算管理的有效性,最后应当主动加强预算考核工作,积极推进考核结果反馈,多措并举提升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罗敏 . 基于预算管理一体化的高校预算管理研究及应用 [J]. 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3(7):83-85.
[2] 霍应奎,逯广义,张慧景 . 基于一体化平台的高校预算管理优化研究 [J]. 大众投资指南,2023(9):190-193.
[3] 倪丁花,刘锦洋,王春晖 . 新常态背景下高校预算管理难点问题的探究——以 Y 高校为例 [J]. 教育财会研究,2022,33(5):38-42.
[4] 杨子慧 . 新时期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初探 [J].商讯,2022(21):41-44.
[5] 宋小彩 . 基于项目库的公立高校预算管理问题研究——以 N大学为例 [J]. 预算管理与会计,2022(1):18-21.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9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