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OI 数据的上海市经济型连锁酒店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姚嘉蕙
作者简介:姚嘉蕙(1996—),女,辽宁大连人,硕士,河南城建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城市定量分析
【摘要】本文以上海市16 个区的经济型酒店为研究对象,运用GIS 的核密度分析、全局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刻画上海市经济型连锁酒店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发现:从获取的酒店POI 数量的分布情况来看,上海市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分布在地区上存在较
大差异,酒店数量的分布存在地理集中性和区域差异性特点。从酒店分布密度来看,上海市经济型连锁酒店分布呈现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大集聚特征和在地理空间上呈现出“核心– 边缘”的小集聚分布格局。从空间集聚类型上来看,上海市经济型连锁酒店空间集聚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高高集聚区、低高集聚区和高低集聚区。结合影响区域发展中各类影响因素来看,上海市经济型连锁酒店多集聚在城市商业发达、重要交通枢纽和旅游资源丰富地区。本文的研究成果一方面有助于填补基于POI 数据城市服务业空间结构研究的空白;另一方面,对上海市未来酒店业的空间布局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POI 数据;核密度分析;空间格局分析;GIS
一、引言
服务业空间结构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分析城市服务业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城市服务业布局与规划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酒店业是城市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尤其随着消费经济的兴起,人群消费中心逐渐从产品向服务转移,消费产生的庞大需求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酒店业已经成为最具活力的城市商业之一。因此,对酒店空间分布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新时代城市商业空间结构及其影响机制,丰富城市地理和产业地理学的知识内容,并为酒店选址、规划和布局的调整提供政策。
酒店的数量、品种和分布范围,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更是反映该地区发展潜力和对外开放能力的有力依据。由于经济、交通、历史以及基础设施的差异,在不同尺度的地区,经济型酒店的分布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在90 年代初,学者们提出了一些模型,例如Ashworth 模型和Alonso 模型,用来研究住宿业的地理位置特征、影响因素和选址;2015 年,刘宏盈等人基于《广西旅游统计年鉴》数据,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对广西高星级酒店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发现了其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
二、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来源
1.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来源
上海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和开放的政策环境,在长三角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国家经济第一大城,上海市经济实力雄厚,2021 年生产总值达43214.85 亿元,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4.8%;产业结构呈现以第三产业(占比73,3%)为主的格局。
2.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为两种类型:地理空间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地理空间数据主要选取上海市16 个区的数据(见图1)。行政区划shp 格式数据选取自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共享数据。通过高德地图API 接口爬取2022 年POI 数据,经过数据清洗整理纠错后,筛选得到1258 条经济型连锁酒店数据。POI 数据精确反映了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具有数据信息量丰富、地理信息准确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描述城市空间各类设施的准确性。此外,通过《上海统计年鉴》,收集了上海市各区的人均消费、人口数量、旅游景点等统计数据,以更好地分析上海市经济型连锁酒店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布模式。

三、研究方法
在这项研究中,利用ArcGIS 空间分析软件,运用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方法以及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上海市区经济型酒店的空间分布情况。
1. 地理集中指数
通过运用地理集中指数这项地理空间分布集中性的重要指标,可以准确判断计算上海市各区经济型连锁酒店的空间分布集中性,公式为:

式中:G 表示酒店的地理集中指数;X 表示第i 个区经济型连锁酒店数量;T 表示经济型连锁酒店总数;n 为区的总数;G 值的范围在0 ~ 100 之间,越大的G 值表明酒店分布越集中;G 值越小,则表明分布越分散。
2. 平均最近邻分析
平均最近邻是使用点间最近距离均值(Do)与随机分布模式中最近邻点对的平均距离(De),以此判断其空间分布模式。将上述两距离进行计算得到最近邻比率,计算公式:

式中,如果观察平均距离大于预期平均距离,那么ANN>1,则表示事件趋向于离散分布;反之,ANN<1,则表示事件属于集聚分布。
3. 核密度分析
本研究通过ArcGIS 提供的空间统计工具中的核密度工具探索上海市经济型连锁酒店POI 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移动的栅格单元来估计空间范围内点要素的聚集情况,从而计算出要素在其邻域中的密度。

式中,D(xi,yi)为空间位置(xi,yi)处的核密度值;r 为距离衰减阈值;u 为与位置(xi,yi)的距离小于等于r 的要素点数;k 函数则表示空间权重函数;d 表示当前要素点与(xi,yi)两点之间的欧氏距离。
4. 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法
为进一步探究酒店集聚性分布的局域差异性,将运用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检验酒店的空间集聚类型是否存在高高相邻分布或高低间错分布。运用ArcGIS 提供的LISA局部空间自相关统计量来揭示聚集地的范围,并评估空间单元对整个研究范围空间自相关的影响程度。
四、研究结果分析
1. 总体概况
从获取的酒店POI 数据可知,上海市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分布在地区上存在较大差异,从宏观角度分析酒店POI 数据得到上海市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分布存在地理集中性和区域差异性特点。
(1)地理集中性
通过公式(1),计算出上海市16 区内1258 条酒店的数据得到实际的地理集中指数为G=10.38。如果假设上海市1258 家酒店平均分布在16 个区,平均每区的酒店POI 数量为78.62 家,酒店的地理集中指数为G=6.25。结果表明:上海市经济型连锁酒店实际地理集中指数大于经济型连锁酒店平均分布的地理集中指数,在空间上酒店分布的随机性较小,存在集中分布的特征,同时存在区域差异性。
(2)区域差异性
从统计分析结果来看,浦东新区数量最多,其次是闵行区和黄浦区,奉贤区和金山区数量较少,崇明区数量最少,且酒店最多的浦东新区的酒店数量约是数量最少的崇明区的24 倍。通过对上海市城区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密度指标的比较,可以更加清晰地揭示出其分布的不平衡特征。
虹口区的酒店数量相对较少,但它们的密度仍然在全市的前三名之列;闵行区和浦东新区的酒店数量相当可观,但它们的客房密度却相对较低,这表明上海市的经济型酒店的空间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
2. 空间分布特征
(1)上海市城区经济型酒店分布特征
运用ArcGIS 提供的平均最近邻分析工具得到上海市经济型连锁酒店间的平均观测距离远低于预期平均距离,说明了酒店分布的集聚特征;同时,计算得到上海市经济型酒店的最近邻比率ANN 及显著性检验,其中最邻近比率ANN=0.38,显著性水平P<0.01,根据平均最近邻分析的原理,表明酒店在空间上呈高度集聚分布。利用核密度分析工具得到酒店空间分布核密度图(见图2),上海市城区的经济型酒店的集聚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大集聚特征,具有空间差异明显的分布特点。从图3 可以看出黄浦区、虹口区、静安区的酒店数量高度集中,形成以黄浦区中心人民广场为核心,淮海东路– 南京东路- 北京西路为基本界限的核心区。在黄浦区,服务经济结构具有明显优势,其第三产业占比高达96.4%,拥有外滩、人民广场、豫园、新天地、世博滨江等具有独特文化吸引力的地标性景点,大批游客被吸引而来,因对酒店的需求量持续增长,所以该区域的酒店分布呈现出高度集中的情况,完全符合《上海市旅游业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所规划的中心区圈层分布模式。

②在中心城区外围,经济型连锁酒店随着距离高密度
中心的距离增加,其分布的核密度逐渐降低,从而使得酒店的集聚规模变得更小,最终形成“核心– 边缘”的地理空间分布格局,而且随着距离高密度中心的增加,这种趋势会更加明显。中心城区外围的酒店主要集中在浦东新区、长宁区、松江新城、嘉定新城和青浦新城。这反映了在传统社会经济中心依旧保持核心地位的同时,上海市新兴副中心的社会经济正在迅猛发展,为上海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其他地区的酒店业发展状况不佳,与其地理位置偏远、旅游业不发达、交通条件不便有关。
(2)城区经济型酒店空间自相关分析
经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法计算得到上海市经济型酒店的Moran's I 指数为正数,呈正相关,并且有比较高的z得分和较低的p 值,说明上海市酒店的空间分布具有比较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即高/ 高酒店数量集聚或低/ 低酒店数量集聚。
为了识别各类集聚的空间分布区域,根据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得到上海市城区经济型连锁酒店的LISA 图,如图3 所示,上海市经济型连锁酒店空间集聚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高高集聚区(High-High,表示区域本身拥有大量酒店,且相邻区域内也拥有大量的酒店),位于高高集聚区内的街区共有5 个,包括黄浦区的外滩街道、小东门街道、半淞园路街道,徐汇区的街道,黄浦区的街道,作为上海市的老城区街道,一直以来都是当地的重要商业区,也是当地的社会经济核心区。二是低高集聚区(Low-High,表示街区内酒店数量较少,但相邻街区内酒店数量较多),位于低高集聚区的街区与位于高高集聚区的街区交叉分布。三是高低集聚区(High-Low,表示区域内拥有数量较多的酒店,但相邻区域内拥有数量较少的酒店),属于该集聚类型的区域有一个,是松江区的车墩镇,该区域有多家酒店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车墩的第三产业以文化娱乐和旅游业为重点,其中上海影视乐园和叁零文化创意产业园等知名文化娱乐项目落户于此,对镇区有带动作用。

(3)上海市城区经济型酒店空间分布模式
①酒店多集聚于中央商务区的城市商业周边
酒店业倾向于集聚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第三产业作为区城经济额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实力和水平是酒店业的发展大环境,也为酒店业提供了发展背景和经济支柱。黄浦区的南京路、淮海中路、豫园商圈的发展势头强劲,商圈内丰富的夜间旅游、娱乐、商业资源吸引了大量的购买者和国内外游客的青睐。此外,经济发达的地区,如浦东新区和黄浦区,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水平高,良好的营商环境降低了酒店企业的经营成本。商业的繁荣也将极大地促进当地的酒店业发展,经济型酒店的集聚区范围将不断扩张。
②酒店多集聚于城市交通枢纽周边
上海市人民广场地铁站、火车站、徐家汇站、南京西路站附近,是上海市经济型酒店分布最为集聚的区域,这些地区是上海市政治、经济、商业、旅游的中心,酒店的集聚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住宿服务。如今,城市交通枢纽已经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城市新中心,不仅能够促进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商业活动以及产业发展。例如上海市人民广场地铁站,作为一个巨大的枢纽区域,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体系的完善,随着周边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人流量和客流量也在不断增加,交通便利,且地铁站周边区域内的旅游景点繁多,酒店客源市场涵盖了各种消费类型,因此,这里具有形成酒店住宿业场所集聚区的天然优势。
参考文献
[1] 刘雪春,张志斌,张翠翠,李花. 兰州市主城区酒店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J]. 兰州大学学报,2017,53(2):61-67.
[2] 曹原,吴军. 青岛市城区经济型酒店的空间分布研究[J]. 地理科学研究,2019,8(1):41-49.
[3] 刘宏盈,张娟. 广西高星级酒店空间分布与优化研究[J]. 广西大学学报,2015,37(2):51-55.
[4] 牛强.城乡规划GIS 技术应用指南GIS 方法与经典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5] 赵媛,黄秋昊. 基于GIS 技术的城市酒店空间分布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3:15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