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优化
基金项目:2021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青年教师专项: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优化研究
(2021/Q/02/086/02)
周颖芳
作者简介:周颖芳(1986—),女,江苏常熟人,研究生,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熟分院,讲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摘要】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电子商务体系已渐趋成熟,历经网站建设、平台建设等多个阶段,各大高校都设置了电子商务(电商)专业,为社会培养大量优秀电商人才。尽管我国从政策、资金多个方面支持电商专业教育,但电商类企业对电商人才仍存在较大的缺口,持续培养更多的优秀电商人才,是当前高校的主要任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电商专业在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重视电商人才培养,优化电商专业课程体系,是目前高职院校的重点发展方向。本文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分析高职院校电商人才的培养目标、思路与基本要素,同时提出电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策略。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一、引言
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互联网等多种技术碰撞与融合的产物,发展至今,电子商务兼具“三高”与“三新”特点,“三高”指的是附加价值较高、人力资本含量较高与技术含量较高,“三新”指的是技术创新、方式创新与业态创新。大量移动终端搭载电子商务系统,持续创新支付、物流、信息获取等方式,电子商务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近年来高职院校紧跟国家政策,大力培养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推陈出新,不断优化电商专业的职业技术、专业拓展与实践课程,但电商专业现阶段仍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高职院校应立足自身的发展规划,持续优化电商专业课程体系。
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思路
1. 培养目标与能力分解
高职院校电商专业应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教学规定,持续打造集电子服务、信息经济理念等技能于一身的综合性电商人才。为适应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电商专业需接轨当前社会发展需求,明确电商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与复合型的电商人才。
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电商专业培养目标:第一,电子商务本身就具备复合性,电商专业学生毕业后可授予工学、管理、经济等多个学位;第二,电商人才需从多个维度培养,不仅要求电商专业人才全方位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学以致用,利用电商思维对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和创新,持续提升电子商务的运营效率;第三,通过技术类、专业拓展类等课程内容的叠加,持续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电商人才。人才培养可构建“四流合一”的培养体系,即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物流,通过该培养体系(如图1 所示)实现电商人才的应用型、复合型与创新型培养目标。其培养目标可分解为商务运营、数据分析、物流配送管理等能力。
.jpg)
2. 培养思路
在复合-创新-应用型电商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明确培养思路,相关管理部门、企业、学校等多方通力合作,从壮大师资队伍、优化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平台等多个角度,持续优化与完善电商专业的课程体系。当前高职院校的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如图2 所示。
.jpg)
三、高职电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基本要素
1. 人才供需
(1)电商人才本土供需
我国沿海城市、珠三角地区等一线城市,对电商人才的需求量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招聘网站上的数据显示,一线城市的电商人才逐渐流失,二三线城市的中小型电商企业对电商人才的需求量剧增。
(2)电商类企业的人才需求
全国范围内的电商企业人才需求类型差异较大,但主要集中于客服、营销推广、运营、美工与文案策划岗位中,高职院校可对接当前社会对电商人才的需求现状,针对性培养相应的电商人才。
2. 人才培养定位
高职电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笔者整理我国近年来的招聘情况,最终确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第一,客服人员。尽管调查数据显示各大电商企业的客服招聘数量并不多,但在推广、策划、运营等岗位招聘过程中,都需要在岗人员具备一定的客服基础。因此高职院校需立足“客服”人设,重点培养电商人才的客服能力。第二,重点培养推广、运营与策划人才。高职院校应结合时代发展需求,持续完善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四、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
1. 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的整体规划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持续建设完善化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高职电商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工作。明确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的整体规划,能为电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奠定良好基础,整体规划内容如下:第一,清晰定义电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通过电子商务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网店推广、网络销售、电商运营等技能,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二,对接高职电商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岗位情况,构建销售、经营、网络客服等电商相关岗位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取得相关岗位的资格证书。第三,通过电商课程体系,持续提升电商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市场营销策划、网络支付与结算、网店规划、物流配送等专业能力。第四,通过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计算机网络语言、商务基础知识、网店装修技巧等均包含在知识结构中,高职院校的电商专业课程结构共包含十大项知识。
2. 优化职业技术类课程体系
商品美化、店铺基础建设、货源管理、客户服务等模块都属于电商技术类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在职业技术类课程体系优化过程中,不仅要完善课程内容,还需细化考核方式与课时。
3. 优化专业拓展类课程体系
拓展类专业课程建立在高职电商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旨在拓展学生的电商专业能力,持续提升学生的电子商务专业化水准。结合当前电商类企业的需求,设置以下五门专业拓展类课程:第一,连锁经营管理课程。向电商专业学生全面讲述连锁经营管理的背景,在此基础上详细讲解连锁经营基本原理、商品陈列、商品管理、营销管理、组织管理等内容。第二,商务礼仪课程。该课程内容包括待客礼仪、个人职业形象、电话礼仪、商务礼仪素养等,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电商礼仪,进而提升学生的个人整体素质。第三,店铺数据分析课程。利用相关分析工具、模型指导学生学习店铺数据分析,包括商品成交转化率、商品浏览量、点击率、销售量等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为电商经营决策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第四,品牌策划课程。教学活动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形成品牌意识,与市面上现有的品牌形成区隔,结合消费者的诉求,不断创新电商平台的品牌策划方案。第五,职业化训练。构建电商礼仪、产品策划、数据分析等训练情境,通过多元化职业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的电子商务专业素养。
4. 优化实践教学类课程体系
高职电商专业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能有效深化电商专业深度,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可从以下方面优化:第一,设置店铺建设实训项目。开学6 周后开始店铺建设实训教学,指导学生自主注册网店,完成实名认证、店铺装修等环节,完成网店的初步构建与设置(共30 学时)。第二,设置网店管理实训项目。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网店的基础建设,包括店铺维护、后台管理等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操作,熟练掌握网店管理的相关操作(30 学时)。第三,构建平台货源管理实训项目。统计学生在运营店铺过程中遇到的货源问题,教师辅助学生完成资金周转、产品分销、收发货流程等管理工作,促使学生逐步提高自身的货源管理能力(60 学时)。第四,构建网络营销实训场景。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学习的知识,通过网络推广、引流等方式为网店带来流量,提高电商平台的成交量(60 学时)。第五,设置店铺装修与商品美化实训项目。指导学生学习店铺装修、图片美化、商品美化等电子商务技能,包装电商平台,提高平台曝光率(60 学时)。第六,设置网店推广与商品采购实训项目。指导学生尝试利用互联网收费项目,通过专业运营平台提高网店流量,同时要求学生在B2B 网站中批发商品,奠定自由货源的基础(60 学时)。
五、结语
电子商务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各大电商企业不断扩展自身的营销范围,进一步加大企业对电商类人才的需求缺口。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院校的重要组成,需持续提升自身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质量,才能为社会培养大量优秀的电商人才。高职院校可综合考虑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从理论、实践、专业拓展等角度出发,持续完善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融合时代需求,形成优质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权.“1+X”证书制度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初探[J]. 科教文汇,2022(7):63-66.
[2] 梁燕红,庞海泽,刘小雪,等. 跨境电商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探究[J]. 科技经济市场,2021(4):128-129.
[3] 李彩丽,李爱雄.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76-80.
[4] 谢丽仪. 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电商专业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中国市场,2021(36):187-188.
[5] 姚树香.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的研究[J]. 商情,2023(4):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