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银行综合化经营与管理研究
陈 卉
作者简介:陈卉(1984—),女,福建福州人,汉族,本科,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分行,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摘要】银行综合化经营是国家及监管部门结合当今时代银行业发展情况,推出的有利于金融发展的政策部署,通过综合化经营的落实,能够拓展银行的业务范围,充分迎合银行客户需求,顺应新经济时代的市场发展变化,为银行业持续性、稳定性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进而充分展现出银行在国家经济发展驱动方面的重要作用。银行可开展证券业务、保险业务、租赁业务以及信托业务等多种非银行业务,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多元的业务服务。为推动现代银行综合化经营管理的科学发展,文章分析了现代银行综合化经营现状,提出了现代银行综合化经营的主要路径,并给出了保障现代银行综合化经营有效落实的管理措施,旨在帮助银行抢占金融格局调整战略高地,激发自身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关键词】综合化经营;现代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引言
面对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逐步构建,我国提出了推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融合发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策略,推动了传统经济向新兴经济的逐步过渡。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是金融行业的主要责任,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为金融行业发展带来了困境,主要表现为银行未能跟随时代发展构建以间接融资为核心的服务体系。一些产业主体科技及人力资本投入较高,但资产投入相对较少,在传统信贷支持方面力度不足,难以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效服务。为此,国家针对金融行业提出了增加直接融资比重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现代银行需要向综合化经营的方向转型,以此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从而助力实体经济的高质量、高效率发展。
二、现代银行综合化经营现状
1. 综合化经营架构基本构建完成
新经济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趋势,并且企业的发展需求也更加多样,为适应这一全新的发展环境,现代银行需要打造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以应对新时代对自身业务产品及服务能力所提出的新要求。新常态背景下,现代银行是否具备综合化服务能力,成为了金融机构经营水平高低的重要评判标准,因此,现代银行纷纷开展了综合化经营,以之作为银行转型发展的重点内容。现阶段,许多银行已获得基金、租赁、保险、信托及境外投行方面的经营牌照,逐步构建了相对完善的综合化经营架构,并且综合化经营平台的建设也逐步健全,牌照种类更加丰富、服务功能逐步增加,具备了综合化经营实施的基本条件。
2. 银行系子公司治理结构逐步完善
现阶段,现代银行为适应综合化经营模式,逐步调整与完善子公司的治理结构,许多银行下属子公司已经完成了“三会一层”的构建,并且能够正常运行,建立起了良好的决策管理与权利制衡机制。与此同时,银行系子公司的业务发展日趋稳定,在行业内的市场地位逐步稳固。例如,部分银行开设的公募基金业务,在基金公司排行中占据高位,有的银行的信托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跃居信托公司排名的前几位。这意味着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子公司的业务量总体增速较快,综合业务的盈利能力逐步提升,说明银行业的综合化经营发展空间较大。
3. 银行母子公司协同效应初步展现
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现代银行将综合化子公司的建立与发展作为重点,立足多个途径、在多部门联合的基础上,以多元业务产品及发展路径为支持,创建了综合化定价机制、综合核算制度以及综合考核机制,打造了相对健全的综合化经营管理体系。在此体系的支撑下,现代银行利用融资为传统信贷业务提供辅助,可为客户提供租赁服务、信托服务,并承销债券,还开设了公开募股业务。与此同时,银行的母公司还与子公司联合打造了产业基地、政府及社会资本合作基金,可为绿色能源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奠定基础,充分展现了现代银行母子公司的协同效应。
三、现代银行综合化经营推进的主要路径
1.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逐步推进,提升实体经济服务质效
现代银行需要深入解读与认真分析党中央的政策方针,明确金融行业在实体经济服务提供方面的新增要求,要防止出现资产配置虚化、资产投入方向偏离的问题,要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予充足支持,并以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作为着力方向,在此基础上逐步强化综合金融服务水平。需要主动落实国家提出的金融行业发展规划及政策,并积极执行,突出子公司的牌照优势,充分展现综合业务的功能价值,采取现代银行母公司与子公司联合营销、联合提供服务的协同化方式,制定一个突破市场、机构、币种限制的综合化、跨越性金融服务方案,为战略发展及项目建设的落实提供有力支持。例如,现代银行应在市场化债转股方面发力,做好存量资源的调动与利用,发挥企业发展中银行的金融杠杆作用。还要抓住增量契机,采用融资租赁、股权投资方式,并积极开展信托或债券承销业务,以此节约企业融资成本,为其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与此同时,现代银行需要大力推动自身产业结构转型,加快改革发展进程,主动更新自身的产品类型、优化服务品质,开展并购重组、财务顾问等新业务,为新动能发展提供动力并增强传统动能的活力。要以国际化发展为导向,积极拓展服务范围,为净值较高的个人或企业用户提供优质的投资及融资服务,打造一个具备多种功能、涉及多个币种、覆盖国内国外全领域的一体化金融服务链。
2. 构建母子公司联动机制,有效展现战略协同效应
现代银行需要明确综合化经营开展的价值及意义,大力推动集团化建设,合理调整集团经营管理架构,设置业务部、财务部、运营部等多个管理部门,充分展现各个部门的协同作用。一方面,需要采取一体化销售模式,弥补以往条块分割式销售模式的缺限及不足,构建一个境内境外于一体、子母公司协同配合的联动销售网络,实现优势相互弥补、信息资源共享互换,打造一个前台协同化、中台协调化、后台集约化的综合化经营管理结构体系,实现战略目标、企业文化、综合金融服务三方面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现代银行要基于市场化原则构建子母公司之间的业务经营关系,这是由于一些银行的母公司与子公司的法人并不相同,按照市场化原则更有利于综合化经营业务的开展。应以市场化规则为依据设置业务交易价格,确保付费标准的科学设定,银行母公司要为子公司提供相应的扶持,同时子公司也要实现自我发展,要充分利用母行优势,并逐步强化自主发展能力,以便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逐步扩大经营规模、提升经济效益、夯实客户基础,提升金融服务水平,进而在子母公司联动配合下,推动综合化经营的高质量开展。
四、保障现代银行综合化经营有效落实的管理路径
1. 发挥银行业监管机构职能,加强业务研究及管理队伍建设
银行监管机构是现代银行综合化经营的监管主体,需要负责常规风险的监督管理工作,同时还需重点监控综合化经营过程中易出现的关联交易、声誉外溢以及资本市场等各类风险,以免对现代银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首先,银行监管机构需要组建专业化的综合经营监管团队,在专业人才加持下,做到监督管理资源的科学整合与有效利用,打造兼具银行业务能力、了解法律政策、掌握证券保险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有效落实针对银行综合化业务的监督管理工作。其次,需要加强银行综合化经营市场准入标准及流程的分析,通过标准完善、流程优化推动现代银行综合化经营的规范化、有序化开展。再次,需要加强银行跨业经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防控,应制定与落实防火墙制度,推行信息隔离制、交易限制制,并建立与实施竞业禁止制,通过这些风险控制制度执行减少银行内部母子公司之间的利益输送,降低综合化经营风险发生率。最后,还需要建立健全关联交易制度,做到关联交易的及时坡露,以免因母行与子行之间互换共享信息资源而为母行带来交易风险,或影响母行的声誉。需要在并表监管的基础上实现综合化经营风险的统一监控,对银行资本是否充足展开分析,以有效防控综合化经营风险发生。
2. 以分业监管体制为导向,构建契合性金融监督管理协调机构
金融协调监管,是当前国际上监督管理银行综合化经营的有效方式,目前已有许多国家引入了此种方法。为此,我国银行综合化经营开展过程中,也可尝试应用金融协调监管模式。此模式建立时,需要针对性分析我国的国情,了解我国分业监管体制,构建与之相匹配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首先,要充分发挥银、证、监、保各协会的监督管理职责,应构建一个多方参与的监管协调机制,央行、财政部门均要发挥各自作用,发改委、各级监管机构也要参与其中,由这个委员会针对性梳理金融体系综合化经营面临的问题,分析综合化经营发展趋势走向,及时出台金融监管方面缺乏的政策,并严格监督行业监管机构的监督政策落实进展、分析取得的监督管理成效,并起到规范与约束银行综合化经营人员行为的重要作用。其次,通过金融协调监管委员会的建立,能够有效分离金融监管的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两方面的权力,可确保监管机构独立性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并能打造一个再监管机制,既能促进分业监管的逐步完善,同时也可实现多方协调监管,从而通过有效的监督管理保障银行综合化经营的科学与顺畅地开展。
3. 引入功能性监管方式,增强综合化经营监管与银行发展的契合性
除了机构性监管之外,银行综合化经营管理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功能性监管模式,此模式是指统一化的监管架构之中存在交叉性质的综合化经营业务时,需要通过专业分工,在多个专业化管理人士协同配合下,按照规定的管理流程针对银行的各种业务展开分别的监督管理,这是一种突破了机构限制,可实现不同市场、不同产品同步监督管理的新型监管模式,与当前阶段银行业综合化经营业务的监督管理需求更加契合。机构性监管在监管交叉性的综合化经营业务时,存在金融创新产品监管标准科学性欠佳、监督管理部门未统一构建的问题,不同的监管机构之间可能存在监管交叉或相互推托监管责任。而功能性监管的实施,是以金融产品所展现出的金融功能作为监管主体的确定依据,能够合理分配监管权责,可有效防范综合化经营风险向银行主体业务扩散,能够打破市场、机构对金融风险防控管理产生的限制。为此,在现代银行综合化经营落实的过程中,需要积极采用功能性监管方式,通过机构性、功能性两种监督管理方式的协同配合,有效防范综合化经营的业务风险。
五、结语
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是金融业的发展宗旨,是规避金融风险的有效举措。由于我国经济处于动力转换、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因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金融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为迎合市场机遇,现代企业需要大力推进综合化经营,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为实体经济提供多元服务,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顺畅转型与成功升级。为确保现代银行综合化经营有效落实,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构建母子公司联动机制、完善落实并表管理。与此同时,还需要发挥银行业监管机构职能、构建契合分业监管体制的金融监管协调机构、引入功能性监管模式、打造完善性监管法律体系,通过可靠保障驱动现代银行综合化经营的深化开展,从而发挥银行的金融服务价值,驱动实体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海林.“一体两翼”构建综合化银行经营体系[J]. 中国农村金融,2019(12):23-24.
[2] 刘南希,王剑. 新经济下的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转型[J]. 银行家,2021(6):48-51.
[3] 白海晶. 新监管形势下的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之路[J]. 银行家,2020(1):7,79-81.
[4] 杨汀,史燕平. 融资租赁与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现状、问题与对策[J]. 新金融,2019(11):36-40.
[5] 雷煜. 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问题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9(7):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