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与汽车服务业的融合分析
张军君
作者简介:张军君(1985—),男,福建厦门人,汉族,在职研究生,厦门公交集团安驰汽车服务(厦门)有限公司,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汽车后服务产业
【摘要】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深入,传统汽车服务业与“互联网 +”的融合成了互联网时代服务业发挥的必然产物。汽车服务业若想在互联时代求得生存,就需要对传统汽车服务业与“互联网 +”融合中的融合模式等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汽车服务业与“互联网 +”融合中的能源、检测、维修等方面给出一些优化对策,以及对其“两者”在融合下的发展前景实施展望,以此助力汽车服务行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汽车服务;融合背景;传统汽车服务业;发展前景
一、引言
众所众知,汽车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部分,是人们出行的必备代步工具,这也意味着汽车服务业成了当前城市现代化服务业的主要构成部分。以往的汽车服务业早已适应不了新时代发展需求,而现代化的“互联网 +”服务业模式的融入,让该服务业有了新的突破点与创造力,成了当今服务业新的发展方向。基于大数据时代发展视域下,在汽车服务业发展中需要全面增强“互联网 +”服务模式的应用,为我国经济良性发展做出贡献。
二、传统汽车服务业常见问题
1. 服务理念与品牌意识淡薄
当前,汽车服务业的理念趋于大众化,且品牌意识不足,对自身品牌经营不够关注,致使一些商机流失。同时,为求得客户满意,在汽车维保方面过度关注,实际上服务对象是汽车并非是顾客。但是,现今汽车服务业关注的是顾客的需求与满意度,以客户服务为重点。
2. 服务效率有待提升
汽车服务业在我国起步晚,欠缺网络化与连锁化相融合的服务系统。各大企业的初衷均侧重于修理,并非是预先保养。大部分汽车售后服务店的运营模式是以私人合伙成立为主,店面员工技术水平不高,设施设备不足,服务项目不健全,服务者对新型知识的更新速度跟不上,严重欠缺提升服务标准的动力,不能随时满足所有消费者要求。
三、传统汽车服务业和互联网融合探究
1. 融合的动因分析
(1)激烈的市场竞争
现今社会汽车服务业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唯有以创新理念为发展观念,才能在行业中站稳脚跟,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汽车服务业与“互联网 +”实施融合,更是行业发展与升级的一大创新。
(2)经济效益提升的必然追求
“互能网 +”平台不但能够缩短和消费者间的距离,还能掌握消费者的消费动态,便于随时获取一些企业变化趋势信息,同时也能够以此为据进行优化。这样一来,不但可以随时、高效、便捷地为消费者服务,有效节省生产成本,开拓服务营销渠道,最终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
(3)时代发展的重要要求
基于信息化时代,针对各个服务业而言,若要在市场中稳居,就需结合信息技术,与“互联网 +”相融合,全面发挥科技优势,开拓市场,以此吸引消费者,且为其提供便利。
2. 融合的模式分析
基础模式是应用互联网对以往服务方式实施有关优化,利用线上服务平台提供评价、销售等服务,以此提高门店竞争能力及市场地位,如图一所示。
.png)
基础汽车服务模式具有自由选择售后服务的渠道及配件购买渠道的优势。这样不但能为顾客提供便利的服务,还能有效节省时间。比如,可实施网上购买、线上预约;在线上售后平台填写售后申请;预约售后处理时间等服务项目。特别是在客户购买配件方面,客户可自主在线上销售平台择取所需配件,自主下单。后台经营人员就能通过平台反馈的信息做出相应服务,并能及时掌握到客户的满意度。如果客户满意度不高,工作人员可对服务方式实施科学调整,提供最高效的服务质量。基础模式在融合的初级阶段较为常见,由于大部分客户对以往服务模式产生了较强的依赖,同时一些客户早已对线上平台有所尝试与运用,这样基础汽车服务模式在开展过程中不但夯实了发展基础,还提升了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1)交互式分析
该模式是在以往服务管理体系基础上实施的“互联网+”运营模式的改进,其中最主要的是结合互联网时代信息化管理模式,实施人员的一体化管控,并打开了线上服务渠道,通过网络技术促成消费,如图二所示。
该模式的服务优势在于,能实现一对多的交流服务。
.png)
同样工作者也能通过线上服务平台了解到诸多个客户的信息,并进一步实施高效性的咨询服务。另外,企业利用网络化管理系统可随时掌握人员服务状况,对其实施规范化与高效化管理,进而会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提高消费客单量。但是,交互模式在融合的中级阶段,鉴于线上服务机制不完善,不免会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服务性难题,在实际运用中应将这一点考虑在其中,继而利用优化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2)完全式分析
该模式主要结合“互联网 +”的优势,凭借精准定位技术掌握客户有关信息及对顾客服务的满意度,而对平台服务工作者的自主服务性与整体素养要求也很高,这样能够将个性化的全流程服务给到顾客,同时客户也能对该模式下的服务产生良性依赖。诸如,综合当前发展状况而言,我公司处在“互联网 +”与汽车服务业由初级朝着中级过渡的阶段,这期间依旧存有诸多问题有待处理。总之,完全模式是“互联网 +”和汽车服务业结合发展的终极融合形态,是客户、企业、门店及线上服务平台等多方的融合。
3. 融合度的分析
“互联网 +”和汽车服务业的融合度,与在融合后所取得的经济收益效果是有一定差别的,寻其缘由在于汽车服务业的服务水准、运营规模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就说明,基于“互联网 +”时代快速发展视域下,以融合“互联网 +”的某公司为例,当前该公司业务收入不断提升,2017 年已达 6613.7 万元。早在 2010年该公司主营业务总收入在 4784 万元之多,纯利润在 207 万元左右。由此可知,汽车服务业与“互联网 +”的融合度较高。总之,汽车服务业良性发展与“互联网 +”的融合是不可离开的。
四、“互联网 +”与汽车服务业融合的对策
1. 能源方面
“互联网 +”在汽车服务业能源方面的融合,可提升新能源汽车知名度,这对汽车企业服务业的发展很重要。现今在实施市场营销时,鉴于以往销售理念较为固化,汽车企业营销模式依旧在发微信朋友圈、群发短信、发海报等层面盘旋,该种过时的营销模式收效不大。鉴于在实际营销期间会涉及的对象有很多,同时每个对象的消费意向度不确定,所以该种营销模式欠缺针对性。而“互联网 +”可为新能源汽车市场营销带来重大商机,不但具有一定的个性化、跨时空性及多媒体性的网络营销,同时还能最大化地促进汽车品牌推广。与此同时,鉴于每个企业的发展规划不同,故此推广办法与推广模式各有差别。“互联网 +”与汽车服务业融合后,汽车服务业可建立属于自己的大数据平台,按照各种消费群体,实施运营等一系列与汽车服务有关的各种分析规划,根据客户喜好,科学制定最佳的销售策略,进而提升自身营销效率,提高企业发展速度。
基于“互联网+”现代发展视域下,营销方式多种多样。比如,辐射不同圈层展开跨界营销,实际是让各个领域厂商与品牌方实施有机合作,以此达到最佳营销渗透效果。该种跨界合作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继而拓展企业自身影响力。目前,新能源汽车服务业可利用一些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媒介,如今日头条等,把营销范围扩展到各类圈层。可利用制作与播放新能源汽车短视频、问卷调查等模式,强化企业与受众者间的沟
通互动,以此促使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有新的认知,提升消费群体的购买欲望。
2. 检测方面
汽车属于大量生产的产品,同时其用户分布面广,难以想象生产厂家能凭借一己之力,全面完成汽车检测方面的所有工作。一般状况下,汽车主机企业在全社会组织一个较大的服务网络,同时由该网络代表主机企业完成各种汽车服务工作。那么,“互联网 +”与汽车服务业融合发展,可使汽车主机企业的服务站变成大型的智能化、现代化的汽车服务平台,该服务平台可划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集汽车营销、服务与其它智能于一
体的汽车经销商下的设备检测、维修、保养,此类服务项目更加致力于汽车企业的整车销售与后期维护网络中。而另一种是只承接汽车维修业务的小型工厂,此类服务通常是上一种服务的补充。这样既能体现“互联网 +”现代化的及时性、效率性,又能提升汽车服务业的业务水平。
3. 维修方面
将“互联网 +”与汽车服务业融合,可通过平台数据剖析结果,精准实时地掌握一些顾客的需求,科学定制营销计划,提高业务转化率。让汽车修配厂、4S 店、汽车美容店等运营工作者更直观地、简单地掌握到自家店中有维修需求、保养需求,或是正在预流失的车主等数量,从中获取保养维修等商机,进而实现汽车服务业的业务增值。
五、“互联网 +”与汽车服务业融合的前景
1. 将汽车服务业和“互联网 +”融合后,该服务业能够更加跟进时代发展速度、更加满足客户需求与市场要求,在结合短期的试行与调整,融合而成模式的完整性应用,有利于快速提升企业发展,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由此可看出具有较大市场发展前景。
2.“互联网 +”平台的问世与运用,给新兴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也为一些企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打击与竞争压力,这就需企业逐步创新与改革,提升自身服务水准,构建最理想的消费者服务理念。
3.“互联网 +”与汽车服务业实施深度融合,将金融服务、提交维修保养及信息反馈等款项在网上服务平台上展示出来,可有效促使汽车服务业与人才市场发展,带动信息产业全面创新,拓展更多的运用领域,提升科技水平。
六、结语
基于科技发展视域下,传统汽车服务模式逐渐被取代。唯有将“互联网 +”与汽车服务业相融合,才能进一步促使汽车服务业进一步发展。通过“互联网 +”的应用优势,促进汽车服务业全面优化与创新,以客户为核心,强化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全面提高自身服务水准。同时,在数据时代发展下,在“互联网 +”与汽车服务业的融合后所建立的平台,需要进一步强化建设,健全线上服务体系。并且,当地政府需要为其企业的融合发展提供重要政策支撑,以促汽车服务业转型、升级及进一步发展。未来“互联网 +”与汽车服务业的融合,必然能为现代社会汽车服务业更好的发展提供便利,同时这也是汽车服务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彭桂枝,范祖庆,谢锦益 .“互联网 +”背景下的汽车营销策略研究 [J]. 内燃机与配件,2021(21):186-187.
[2]陈金友,陈杏. “互联网+”与汽车服务业的融合思考[J].经济师,2020(8):56-57,60.
[3] 李祥仁,胡晓庆,马晓旋,等 .“互联网 +”与汽车服务业的融合研究 [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7(8):64-67,71.
[4] 贾静,范安疆 . 两业融合助推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证分析 [J].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22,36(2):69-74.
[5] 李千千 .“互联网 +”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营销策略探究 [J].中国商论,2021(19):58-60.
[6]李萍,刘春月. “互联网+”汽车服务微信公众平台应用开发[J].内燃机与配件,2018(22):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