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基于不同形成路径的人力资本研究
肖 湾
作者简介:肖湾(2000—),女,重庆人,汉族,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创新的力度不断扩大,人力资本特别是高素质人力资本在促进经济增长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人力资本类型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不同,要充分挖掘人力资本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增长服务,需要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基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两个影响机制进行文献整合,其次从教育人力资本、健康人力资本、技能人力资本、迁徙人力资本四个方面,对现有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综述,以期更具针对性的建设和发展人力资本。
【关键词】人力资本;经济增长;形成路径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中系统阐述了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战略部署。将教育、科技、人才并列,形成“三位一体”的关系,进行统筹谋划和一体部署。对新时代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并且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因此,继续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加快人才自主培养至关重要。
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提出的,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人力资本、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人力资本、新增长理论中的人力资本三个阶段。按照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的定义,人力资本是凝集在劳动力本身的知识、技能以及其所代表出来的劳动能力。这种能力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早期我国的人力资本存量虽然高,但是处于地区之间分布不均匀,总体质量不高的状态,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的针对性措施,人口素质与技能不断提高,这对于经济增长具有关键作用,同时对全国整体的全要素生产增长及技术进步具有积极影响。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对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研究人力资本有助于为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为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能量。国内对于人力资本的主要从人力资本的价值性和独特性、显性与隐性、在生产中的作用等进行分类,通过形成路径划分人力资本,从而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的综述较少,本文基于按形成路径划分的四种类型人力资本各自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并简要述评,以加深对人力资本理论的理解。
二、基于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力资本要素和效率的生产功能与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不同程度上都在影响经济的增长,夏良科(2010)认为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除此之外,人力资本的结构、质量、数量在不同地区也存在着差异。魏下海(2010)认为不同学历层次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东、中、西部的异质性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分异。并且人力资本投资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下面主要基于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研究进行整理。
首先是教育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主要通过教育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因为教育能够增加凝聚到劳动力身上的知识与技能。而越来越多学者注意到地理空间上的教育人力资本的差异性。方超(2016)采用工具变量法,发现教育人力资本及溢出效应均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而地理空间上的人力资本则表现出显著的聚集态势。并且针对全国这一宏观区域来看,周泽炯(2017)指出全国及四大地区公共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的促进作用较高,西部地区较低。景维民(2019)也认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可以显著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且尤以东部地区显著。因此张爱芹(2019)指出在提高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同时,提高人力资本密度,可以对全国和非民族地区的人均GDP 产生明显的正面影响。随着经济发展与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不少学者将人口老龄化与人力资本对经济的影响联系起来,认为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的发展,昌忠泽(2021)认为地区人口老龄化水平不会对私人人力资本投资造成明显的影响,但是家庭人口结构老龄化会对私人人力资本投资造成明显的抑制。邢孝兵(2022)也认为人口老龄化会削弱教育人力资本在产业结构升级、收入平等、城镇化水平等方面的推动作用。
其次是健康人力资本,封岩(2016)认为政府公共健康投资、私人健康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顾雪兰(2017)认为在短期内健康投资会对物质资本产生挤出效应,长期内健康人力资本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途径促进经济增长。雷尚君(2022)也指出健康人力资本积累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和必要途径,并且促进人口“数量型红利”向“质量型红利”转型。为了更好地度量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余静文(2019)以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和伤残调整期望寿命为指标度量的健康人力资本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王弟海(2019)也运用索罗模型研究,得出健康支出和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的结论。
再次是技能人力资本,大多数学者使用模型来更好地研究其对经济的影响,胡茂波(2018)利用卢卡斯人力资本模型测算,在1995—2014 年间技能型人力资本对人力资本的贡献率为51.5%,对GDP 的贡献率为11%,且技能人力资本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秦海林(2019)基于工具变量法与中介效应模型发现人力资本与家庭财产性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家庭应该着重培育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人力资本。
最后是迁徙人力资本,在早期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区域间劳动力迁移可以有效改善配置效率,杜小敏(2010)利用面板数据的变系数模型,发现人口的流动引致的劳动力的流动实现了要素的优化配置,对流入流出地来说都是有利的,但许召元(2008)指出尽管劳动力流动对输出的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纯粹的劳动力输出并没有能够拉近与发达地区的人均产出之间的距离。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劳动力质量的提升,胡尊国(2017)指出跨区域迁移的人口技能结构变化,以及父母决定其子女的数量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将极大地影响区域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进而决定区域经济收敛性质。
三、述评与建议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回顾,自20 世纪60 年代初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以来,国内学者在教育、健康、技能和迁徙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上都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演化的过程,学术界关于前者对后者影响的研究呈现以下特征:
第一,大多数学者通过人力资本的数量与质量或者说人力资本存量与结构两个维度,基于人力资本的生产功能、知识效应等方面研究对经济增长的城乡收入差距、人均GDP、经济生产力、产业发展等的影响。后期逐步突出人力资本质量的论述。
第二,大多数学者在研究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通过健康人力资本、技能人力资本或教育人力资本,但对于迁徙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还存在很大的争议与差异。而且大多数学者在迁徙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方面主要侧重点在区域经济与东西部收入差距引起人力资本的流入流出,而由于人力资本本身受教育程度与技能水平等因素造成的人力资本流动的论述较前者少,在这方面需要完善。
第三,在对不同形成路径下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中,要考虑对经济正效应还要考虑若人力资本增长过多将挤占物质资本会产生负效应,并且在短期和长期中,各类型人力资本对经济的影响效果是不同的。
总体来说,人力资本是可以作为加速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健康、教育、技能和迁徙人力资本不仅关乎个人的全面发展,还关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劳动总量大,要分别在这四个方面不断优化来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 李友德. 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江汉论坛,2012(2):28-32.
[2] 夏良科. 人力资本与R&D 如何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经验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27(4):78-94.
[3] 魏下海. 异质型人力资本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 劳动经济评论,2010,3:76-93.
[4] 杨明海,刘凯晴,谢送爽. 教育人力资本、健康人力资本与绿色技术创新——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J].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21,37(2):138-149.
[5] 方超,罗英姿. 教育人力资本及其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Lucas 模型的空间计量分析[J]. 教育与经济,2016(4):21-29.
[6] 周泽炯,马艳平. 公共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17(2):88-97.
[7] 景维民,王瑶,莫龙炯. 教育人力资本结构、技术转型升级与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J]. 宏观质量研究,2019,7(4):18-32.
[8] 张爱芹,高春雷. 教育扩展、人力资本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J]. 民族研究,2019(3):61-72,140.
[9] 昌忠泽,姜珂,冯扬. 人口老龄化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及贡献研究[J]. 当代经济科学,2021,43(5):29-43.
[10] 邢孝兵,穆广磊,徐洁香. 人口老龄化、教育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J].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22,34(4):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