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对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影响评估分析
郭丘慧
作者简介:郭丘慧(1992—),女,广西桂林人,汉族,大学本科,南宁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中级经济师,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政策研究与建议
【摘要】银行属于我国经营风险较高的特殊性企业,风险控制的效果直接影响其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而银行的风险控制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包括公司治理程度、经营管理水平和外部环境等等。目前多数银行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和公司治理之间处于独立状态,不能通过对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的有机整合提升风险防控效果。基于此,本文分析银行公司治理,研究公司治理对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旨在为促使银行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公司治理工作的良好开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公司治理;银行业风险管理;影响评估
一、引言
银行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科学合理开展公司治理工作,有助于提高风险管理的效果,因此,建议银行在风险管理工作中,制定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和机制,提升整体的公司治理效果和水平,达到预期的风险管理目的。
二、银行业公司治理
银行业公司治理主要就是银行业建立一套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体系和制度,以确保银行业公司运作合法、透明、公正、高效,并保护各利益相关方的权益。目前银行业常见的公司治理措施,如图 1 所示。
.png)
1. 建立独立的董事会和监事会,负责监督银行业公司的经营管理,确保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决策过程的透明度。董事会应包括独立董事,监事会应履行对董事会的监督职责。
2.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合规性监督等,确保银行业公司的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并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
3. 银行业公司应及时、准确、全面地向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披露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风险管理措施等重要信息,确保信息的公开透明,增强市场信心。
4. 建立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包括薪酬制度、绩效
评估等,激励管理层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约束,防止道德风险和代际风险。
5. 银行业公司应接受独立的审计机构的审计,并受到监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公司的财务报告真实、准确。
6. 保护股东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的股东权益保护机制,包括股东大会、股东投票权等,确保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决策过程。
三、公司治理对银行业风险管理影响评估的研究过程
1. 理论框架
银行业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内控制度的各类要素和风险管理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如图 2 所示,本文研究是将相关的理论框架作为基础,分析内控制度构建对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影响,将马来西亚银行业作为背景,把内部控制制度的五个要素作为因变量风险管理衡量和检验的自变量。
.png)
2. 研究假设
此次研究中假设内部控制制度各要素与风险管理实践之间的关系如表 1 所示。
.png)
3.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择 150 名参与者发放相应的调查问卷,受访者男性 59 名、女性 91 名;21 岁到 30 岁,在总体人数中所占有的比例是 4%,31 岁到 40 岁,在总体人数中所占有的比例是 38.7%,41 岁到 50 岁,在总体人数中所占有的比例是 50.7%,51 岁到 60 岁,在总体人数中所占有的比例是 6%,61 岁以上占比为 7%;高中及以下学历在总体人数中所占有的比例是 25.3%,本科学历在总体人数中所占有的比例是 44%,硕士学历在总体人数中所占有的比例是 8.7%,博士学历在总体人数中所占有的比例是 2%,其他学历占比为 20%。
(2)信度检验
信度的分析目的在于使研究过程中各类数据信息能够维持一致,相关数据进行信度检验,能够保证可以按照具体数据进行相关结果的研究,科学合理设定工作模式。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是开展信度检验的活动,在α 数据值比 0.7 高的情况下,代表所有数据信息具有可靠性,如表 2 所示。按照相关的信度检验结果,此次研究过程中的各个变量,α 数据值都已经超出了 0.7,证明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png)
(3)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是将马来西亚银行业内控制度对风险管理的影响作为主要内容,需要进行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的解释,所以,使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首先,进行目标设定和抽样,其次,收集相关的数据信息,同时进行变量测量,将受访者对此次陈述的认同度打分,五分为非常同意、四分为同意、三分为不一定、二分为不同意、一分为非常不同意。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主要进行描述性分析、正态性检验、相关性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如表 3 所示,为多元回归分析法的模型,可按照具体的情况在模型中输入相关的数据信息,便于分析和研究具体的情况。
.png)
4. 研究结果
此次研究选择马来西亚银行业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分析内控制度对风险管理的影响,收集的银行员工数据为150 个,经过研究可以了解到,内控制度对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影响较为显著,具体如表 4 所示。
表 4 是此次研究过程中假设陈述接受度方面的检验,按照获得的数据值可以了解到,此次研究接受了内控环境、活动、信息沟通、风险评估等假设的陈述,涉及到假设 1、2、4、5,与此同时,监督的显著性指标是0.052,比0.05高,证明其和银行业风险管理工作不存在统计学关联,所以拒绝相关陈述。银行业风险属于无法全部避免的重要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会发生,导致银行业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加之我国银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重要且敏感的部门,合理进行风险的防控至关重要。但是,目前银行业务直接和金融资源相互联系,具有高风险的特点,所以探索最为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势在必行。此次研究中对马来西亚银行业的内控制度,要素和风险管理有效性关系进行调查分析,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 150 名银行员工,研究结果显示,马来西亚银行业的内控制度对风险管理具有显著的影响,监督对风险管理的影响较低,其他因素的影响较高,
因此在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完善内控制度,做好内控工作。
.png)
四、公司治理在银行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1. 完善银行业的内控环境
银行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应重点按照公司治理的特点和情况,对内控环境进行优化。(1)建立健全的内控框架。银行应建立一个明确的内控框架,明确内控的目标、责任和权限,并将其纳入银行的战略规划和运营管理中。内控框架应涵盖风险评估、控制措施、监控和报告等方面。(2)完善相关的内控工作模式和体系,确定具体工作的要求、程序,可按照现实的情况与问题的特点,构建相应的内控体系,编制成为具体的工作手册,发放给每位人员,确保员工能够清楚地了解和执行内部控制要求。(3)培训内容可以包括风险管理知识、内部控制要求、风险评估和监控技巧等,确保员工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内控模式。(4)合理开展相应的审查活动,设定专业的工作机构,专门负责进行各类业务和活动的审查分析与监管。所设置的组织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可以利用专业的手段与方法,深入分析各项工作情况,快速明确工作问题。(5)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工具。银行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工具来提高内控效果。例如,通过建立风险管理系统和数据仓库,实现对风险信息的全面收集和分析,提高风险监控和预警能力。(6)强化内部各个部门关于各类数据信息的沟通交流力度,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准确地交流风险信息。这包括定期召开风险管理
会议、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等,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2. 改善银行业的内控活动
在银行业进行风险管理期间采用公司治理的方式,需要重点改善银行业的内控活动,(1)预测分析。在各项工作之前相关部门需要准确预测业务是否存在隐藏的问题,主要涉及到信用类型、流动类型的风险问题,按照具体的预测分析结果,合理编制相关的应对和防控方案。(2)采用最佳的控制方式。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常见的问题,选择最佳的控制方式,确保全面覆盖银行的风险点。(3)监控与检查。银行应建立相应的监控和检查机制,对各项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检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和问题。监控和检查的结果应及时报告给有关部门和管理层。(4)信息系统。银行应建立高效、安全的信息系统,确保银行业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信息系统应具备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防止信息泄露和数据丢失。(5)内部审计。银行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负责对各项业务风险进行审核和监督。内部审计应定期向管理层和监管部门报告审计结果。
3. 完善银行业信息沟通形式
以公司治理为基础的银行业风险管理,需要完善内部信息沟通形式,(1)建立明确的沟通渠道。银行应建立明确的内部沟通渠道,确保信息的流通畅通。可以设立定期会议、沟通平台或使用数字化工具等方式,使各部门和职能部门之间能够及时、准确地交流信息。(2)制定沟通策略。银行应制定沟通策略,明确沟通的目标、内容和方式。这包括确定沟通的对象、频率和形式,以确保信息传达到相关的人员和部门。(3)清晰明确的信息传达。银行应确保信息传达的清晰明确,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信息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结构化和分类,以便接收者能够快速理解和应对。(4)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信息沟通方式和技术技能的教育,使其具有一定的数据沟通技能,可以及时进行数据信息的分析研究和上报,以确保信息在沟通过程中能够准确传达和理解。(5)信息共享平台。银行可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使员工能够方便地获取和共享信息。这可以包括内部网站、电子邮件、内部社交媒体等方式,以促进信息的广泛流通和交流。(6)强调开放和透明文化。银行应强调开放和透明的文化,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信息沟通和分享。管理层应树立榜样,积极向员工传达信息,与员工进行互动和交流。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主要选择马来西亚银行业进行分析,研究内控制度对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可以发现,马来西亚商业银行的内控环境、内控活动、信息内部沟通、风险评估功能对风险管理有着显著相关性,因此,建议我国银行业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将公司治理作为基础,不断完善内控环境和内控活动,健全信息沟通模式和风险评估模式,提升内控工作效果,发挥公司治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苏煜琛 . 影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基于公司治理视角 [D]. 山西:山西财经大学,2021.
[2]吴治民.城市商业银行深化公司治理的路径选择[J].河北金融,2023(2):57-59.
[3] 中国银行业协会研究部课题组 . 基于陀螺评价体系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J]. 金融监管研究,2021(3):16-28.
[4] 韦秀长 . 防范化解银行业金融风险的重点和路径 [J]. 财务与会计,2020(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