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积累与融资能力对文化传媒企业经营绩效的效用研究
李奕潼 江瑞璇
作者简介:李奕潼(2004—),女,河北盐山人,汉族,本科在读,厦门华厦学院,研究方向:电子商务、文化传媒
江瑞璇(1995—),女,福建厦门人,汉族,硕士,厦门华厦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风险管理、国际结算、国际会展管理
【摘要】文化传媒产业的发展是提高国家“软实力”,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提高企业的创新积累与融资能力,有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扩大企业规模,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2012—2022 年A 股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分析创新积累与融资能力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创新积累与融资能力均对文化传媒企业经营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资金流动性的提高均可以增加激励作用。本文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供了相应的企业发展建议。
【关键词】文化传媒企业;创新积累;融资能力;经营绩效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快速增加。文化传媒产业作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公共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22 年我国文化传媒产业总营收达到了16.5 万亿元,较2012 年增长超300%,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然而,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虽然企业数量众多,但是现有规模较小,集约程度较低,市场化水平不足,自主盈利困难。企业创新积累有助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与利润率;企业融资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规模与抗风险能力。因此,本文选用2012 年至2022 年我国64 家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通过计量方法分析创新积累、融资能力与企业经营绩效相关性,以此评估创新积累与融资能力对文化传媒企业发展的实际效用,并为我国文化传媒企业进一步的发展提供合理建议。
二、文献回顾
1. 创新积累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创新积累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岳宇君等(2021)分析了研发投入对沪深上市大数据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发现研发人员投入对企业经营绩效的促进最为显著,而技术积累的影响不显著。李卫忠等(2020)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对物流上市企业创新积累与经营绩效进行回归分析,指出物流技术人员投入对经营绩效促进不明显,但研发经费投入、物流设备改进、管理效率提高均与经营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可见不同行业创新积累的侧重存在差异,但其均能有效提升企业经营绩效。
2. 融资能力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当前学界关于融资能力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存在不同观点。大部分学者认为提高融资能力可以改善企业经营绩效。张书莲(2023)通过DEA 方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前后经营绩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融资后企业的技术效率、运营能力与融资能力均有所提升。陈理(2021)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指出提升融资能力有助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也有学者认为融资能力与企业经营呈负相关关系。吴韶颖(2020)认为现金持有数量的增加可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但融资能力的增强推高了国有及非国有商业贸易流通业的经营风险。分析以上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当前有关创新积累与融资能力对制造业企业经营绩效的研究已经较为丰富,但针对文化传媒产业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选取我国文化传媒上市企业作为样本,从量化角度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创新积累与融资能力对文化传媒企业发展的实际效用。
三、研究设计
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A 股114 家文化传媒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wind 数据库获取上述公司2012—2022 年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率,主营业务成本,流动比率等,剔除ST 或*ST 公司,排除研究期内数据不全的公司,最终得到64 家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共640 个研究样本。利用SPSS 进行回归分析。
2. 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
当前学界主要通过单一指标或综合指标衡量企业经营绩效。单一指标包括资产收益率、资产报酬率等,虽然操作简单,但难以全方位反映企业等经营能力和财务状况。因此,本文选用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发展能力的10 个指标,并通过因子分析法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用F 表示。
(2)解释变量
本文借鉴郝颖等的研究,通过文化传媒企业前三年研发投入强度的平均值来测度企业创新积累,其中研发投入平均值用研发费用占企业总营收的比例衡量,并用RD 表示。融资能力则以国泰安数据库中企业SA 指数的绝对值作为衡量指标,其绝对值越大说明企业融资能力越强,并用FC 表示。
(3)控制变量
除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外,本文选取了企业规模、资产流动性、资产负债率作为控制变量,减少实证过程的误差。上述控制变量分别用SIZE、CASH 和TDR 表示。
3. 模型构建
模型一,为研究创新积累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本文构建模型①。考虑到创新产出具有滞后性,故在模型中增加了上一期(上一年)的创新积累:
.jpg)
模型二,为研究融资能力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本文考虑滞后性的同时构建模型②:
.jpg)
模型三,创新积累和融资能力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可能存在调节效应,构建模型③:
.jpg)
四、实证分析
1. 企业经营绩效指标计算
本文中文化传媒企业经营绩效是借助SPSS 软件,通过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到的。首先验证研究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将2012—2022 年的数据分别进行KMO 检验和Bartlett’s 球形检验,发现KMO 值为0.732,大于0.6;而Bartlett’s 球形度检验的p 值小于0.001,说明研究数据可以进行因子分析。其次提取因子,共提取出三个因子,旋转后累积方差解释率为67.3%,高于60%。最后将旋转后的方差解释率归一化得到各个维度的权重,因子1 权重为0.398,因子2 权重为0.324,因子3 的权重为0.278,基于此计算出企业经营绩效的面板数据。
2. 描述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2012—2022 年的面板数据。其中,被解释变量的均值为12.856,标准差为3.006,说明不同的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存在较大差异。解释变量中,企业创新积累的极差为0.241;企业融资能力的极差为2.750,说明不同上市公司的创新和融资能力差距较大。
3. 多重共线性检验
本文通过方差膨胀因子法(VIF)对各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其中,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的VIF 在1.045至1.282 之间,容忍度在0.780 至0.957 之间,说明变量间没有多重共线性问题。
4. 模型选择
面板回归需要首先选择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F 检验,p 值小于0.05,说明固定效应模型优于混合回归模型;BP检验的p 值小于0.05,说明随机效应模型优于混合回归模型;Hausman 检验的p 值小于0.05,最终选择固定效应模型。
5. 回归分析
对于模型一,R2 为0.315,F 值为6.108,说明模型拟合性较好。创新积累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回归系数分别为4.231,且通过了1% 的显著性检验,可以认为创新积累能够有效提升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资产流动性对企业经营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充足的现金储备有利于支持企业的创新研发,覆盖企业创新积累所需的成本。
对于模型二,R2 为0.387,F 值为5.657,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良好。融资能力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386,且通过了1% 的显著性检验,可以认为提高融资能力能够有效增加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在此背景下企业规模对经营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这可能是由于规模较大的企业融资难度较低,且对融资资金的依赖性较高。
对于模型三,R2 为0.390,F 值为7.087,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良好。创新积累和融资能力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回归系数分别为3.081 和0.249,均通过了1% 的显著性检验,可以认为提高创新积累和融资能力都能有效提升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
五、结语
1. 研究结论
基于对2012—2022 年我国A 股文化传媒领域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了如下结论:提高创新积累与融资能力均能有效提升企业经营绩效。文化传媒上市公司通过创新积累,升级设备与技术,提升人才储备,从而提高生产效益,实现产业升级;企业融资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助力企业研发与创新,提高应对经济波动和突发事件的风险防范能力,从而提高营收,实现高质量发展。此外,在创新积累和融资背景下,良好的资产流动性与企业规模扩大均能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2. 文化传媒企业发展建议
首先,文化传媒企业应不断创新积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供创新型文化产品与服务。新的艺术形式和故事表现方式不仅能提高文化传媒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能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化需求。此外,创新积累也包括人才培养,通过内规及外培的方式,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养。还可以积极尝试5G、VR、人工智能、短视频等多媒体融合应用,打造新闻、政务、服务相结合新发展模式等。
其次,文化传媒企业应不断提升自身融资能力,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盈利水平、现金流水平、减少债务等。可以积极探寻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多元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可以加强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及时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运营状况,增加投资者的信任感和投资意愿。
最后,可以尝试企业跨界合作,整合自身资源,适应当下市场环境。如音乐与时尚品牌合作,电影与家居产品合作,充分发挥文化传媒企业自身优势,开拓行业蓝海,推动多方共享资源和场合,实现文化传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齐骥,张笑天. 文化自信视角下文化产业的思想理路与创新路径[J]. 理论月刊,2021(7):89-97.
[2] 岳宇君,孟渺. 研发投入、技术积累和大数据企业经营绩效[J].投资研究,2021,40(1):42-55.
[3] 李卫忠,陈海权. 物流企业创新能力与经营绩效相关性实证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2020(21):118-121.
[4] 张书莲. 融资方式、技术效率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能力——基于新三板的实证研究[J]. 财务与金融,2023(1):21-27.
[5] 陈理, 周忠宝, 黄珺. 供应网络位置、管理层能力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融资和风险视角[J]. 系统科学与数学,2021,41(11):3078-3092.
[6] 吴韶颖. 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基于盈利能力的视角[J]. 商业经济研究,2020(1):154-156.
[7] 郝颖,黄雨秀,倪娟. 外部竞争、创新积累与出口企业绩效[J].社会科学,2023(4):12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