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的民办学校商业效益提升策略研究
雷雅丽 汤小萍
作者简介:雷雅丽(1987—),女,湖北武汉人,汉族,本科,硕士,武昌工学院教学秘书,研究方向:教学管理、考务管理、学籍管理、行政管理
汤小萍(1972—),女,湖北武汉人,汉族,本科,武昌工学院人事处劳资科,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教学管理
【摘要】作为营利性的现代企业,民办学校的市场竞争力主要来自教职工队伍的水平,要提升其商业收益,就需要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出发,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提升教职工的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和资金。具体而言,首先,需要树立人力资源竞争力理念,认识到优秀的教师是学校竞争力的关键。其次,需要引入全面薪酬理念,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最后,需要拥抱大数据技术,更准确地了解教师的需求和表现,从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民办学校;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商业效益
一、引言
民办教育事业扩大了教育资源供给、满足了多元教育需求、激发了教育活力、促进了教育消费,为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作为民办教育的主力,民办学校在当今社会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民办学校要想生存、发展,就需要有足够的商业效益予以支撑。从商业效益的视角来看,民办学校其实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现代企业,因此,有必要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来看待民办学校,并采取一定措施提升其商业效益。
二、民办学校商业收益的来源
民办学校作为教育市场的一部分,作为一种营利性的现代企业,其商业收益的来源多元化,主要包括学生服务收入、政府补贴、社会捐资以及开展科研合作等活动获得的收入。这些收入来源的多样性,使得民办学校在经营过程中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也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首先,学生服务收入是民办学校的主要经费来源。学生服务收入包括学费,以及通过给学生提供经营性服务项目获取的收入。学费收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学校的运营状况和发展规模。学费收入的高低取决于学校的教育质量、教育资源、教育环境等多个因素。学生在校期间,学校需要提供后勤保障等相关经营性服务,也能获取一部分收入。
其次,政府补贴与社会捐资。政府补贴主要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土地使用权。财政补贴是政府为了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对民办学校提供的经费支持。税收优惠则是政府为了鼓励民办学校的发展,对其给予的税收减免政策。土地使用权则是政府为了支持民办学校的建设,对其提供的土地使用权。社会捐资主要来自社会各界人士和企事业单位的捐赠。这些捐赠可以用于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提升学校的教育品牌,增强学校的竞争力。社会捐资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规模和教育质量。
最后,民办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其他服务项目、科研合作等活动获得收入。服务项目主要包括教育咨询、教育培训、教育出版等。科研合作则主要是与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进行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获得收入。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校的收入,也可以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品牌。
三、人力资源管理与民办学校商业效益的关系
民办学校是营利性教育服务机构,主要面向两大市场。其中,生源市场是民办学校学生的来源,而学生的学费与在校服务支出是民办学校收益中的大头。教职工人才市场是民办学校教职工的人才来源,而教职工则是民办学校作为教育服务机构重要的资本。教职工队伍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民办学校的教育质量与服务水平,间接决定了民办学校最重要的经营指标即入学人数与毕业率。其中,入学人数直接决定学校通过向学生提供教育服务获取的学费收入与学生服务收入。两大经营指标是衡量民办学校市场竞争力的直接指标,直接决定了学校的社会声誉,并由此间接影响到政府拨款与社会捐款。此外,教职工队伍的水平也直接与开展科研合作、产学结合、技术转让、知识产权授权所获得的收入挂钩。总之,教职工队伍的水平基本上决定了民办学校的商业收益。为提高民办学校的商业效益,有必要引入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来提升教职工队伍水平,从而拓宽招生渠道,吸引并留住优质的生源,提高入学人数,以增加学费收入。民办学校的商业效益不仅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能反过来促进民办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具体包括两点:首先,商业效益的提高可以为民办学校提供更多的财务资源。这些财务资源可以用于提升教师的待遇,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从而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同时,这些财务资源也可以用于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育理念,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其次,商业效益的提高可以为民办学校提供更多的管理资源。这些管理资源可以用于引进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升学校的组织文化,提升学校的组织凝聚力,从而提升教职工队伍的发展稳定性。
四、民办学校提升商业效益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1. 树立人力资源竞争力理念
如前文所言,民办学校的教职工队伍的整体水平决定了民办学校的市场竞争力,从本质上来说,一个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实就是其人力资源竞争力。作为现代企业的民办学校,只有树立人力资源竞争力理念,把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提升到民办学校生死存亡的关键地位上,才能提升自生的市场生存能力与发展能力。为此,民办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需要在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维护与留任三个环节进行优化。这三个环节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对于提升学校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有重要影响。
首先,招聘与配置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在这个环节,民办学校需要明确人才需求,制定科学的招聘计划,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人才的招聘。在招聘过程中,学校需要注重人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理念,以确保招聘到的人才能够适应学校的发展需求。同时,学校还需要对招聘到的人才进行合理的配置,将其放在最能发挥其能力的位置,以提升学校的教育效果。
其次,培训与开发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定期的培训和开发,可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育理念。培训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在线培训等多种方式进行,以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人力资源开发需要通过提供教研活动、参与科研项目等方式,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提升其教育水平。
最后,维护与留任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民办学校需要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合理的薪酬待遇、丰富的职业发展机会等方式,维护教师的权益,留住优秀的教师。此外,人性化的管理,可以提升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留任工作则需要学校提供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提供持续的职业发展支持,以激发教师的职业激情。
2. 引入全面薪酬理念
目前民办学校大多采用岗位绩效工资制薪酬模式,甚至是更传统的职务工资制。其缺点在于难以突破薪酬带宽的限制,不利于民办高校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因此,可引入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薪酬理论,提升民办学校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提升教职工队伍的水平。全面薪酬主要包括两部分:外在薪酬和内在薪酬。外在薪酬员工为组织工作所获得经济性薪酬和非经济性薪酬。经济性薪酬就是传统薪酬,如基本工资、奖金等;医保社保公积金等其他各种形式的福利等。非经济性报酬主要指为员工提供的培训学习等发展机会。内在薪酬是员工的心理收益,主要表现为社会和心理方面的回报。员工在工作满意度较高时,其心理状态就会得到改善,从而长时间给员工带来激励,增强对组织的向心力增强。外在薪酬与内在薪酬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构成完整的全面薪酬体系。在全面薪酬理念下,民办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需要进行全方位的优化。该理念强调的是对教职工的全身心关怀,同时考虑员工的生存与发展条件,以提升教职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竞争力。以下主要分析经济性薪酬、职业发展机会与良好的组织管理体系。经济性薪酬包括基本工资、福利、奖金。在确定基本工资待遇时,学校需要考虑到教职工的职位、工作经验、工作能力等因素,以确保工资待遇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同时,学校还需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工资待遇,满足教职工的需求。通过提供公平合理的基本工资待遇,可以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其工作效率。福利待遇可以包括医疗保险、退休金、住房补贴等多个方面。制定福利待遇,民办学校需要考虑到教职工的实际需求,以提供最符合教职工需求的福利待遇。如果学校有合适的住房,则可免费供给教职工住宿;如果学校住房面积不足,则可适当提供一定的住房补贴;如若引入高质量人才,可在签订长期服务合同的同时,甚至可以提供一定额度的购房补贴。职业发展机会是全面薪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发展机会可以包括晋升机会、培训机会、转岗机会等多个方面。在提供职业发展机会时,学校需要考虑到教职工的职业规划,以提供最符合教职工规划的职业发展机会。同时,学校还需要定期调整职业发展机会,以适应学校的发展和教职工的需求。通过提供丰富的职业发展机会,可以提升教职工的职业满意度,提升其对学校的忠诚度。良好的组织管理体系也是现代企业全面薪酬体系的一部分,民办学校需要保证公平公正的管理氛围,奖惩得当,针对不同的能力、资历、贡献等给予合适的奖励,包括但不限于奖金待遇、职位职称提升、外出学习机会。同时,也要加强对教职工的工作满意度等心理指标予以关怀。对一时遇到困难的教职工,民办学校应予以合适的帮助,促进员工健康发展。
3. 拥抱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大数据技术可以为企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帮助现代企业更准确地了解员工的需求和表现,从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具体到民办学校上,员工也即民办高校的教职工。在人才招聘环节,通过对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民办学校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教师市场的供求情况,制定出更科学、更具针对性的招聘计划,同时也能更精准地筛选出符合学校需求的人才。大数据技术有利于民办学校获取教师市场的实时动态,包括供求情况、流动趋势、薪酬水平等信息。同时,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民办学校更深入地了解求职者的专业背景、工作经验、教育理念,预测求职者的工作表现和留任概率。在人才培训与发展环节,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民办学校的人才培训和开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民办学校人力资源部门可获取全体教师的工作表现和教学效果的实时数据,包括教师的教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的工作负荷等信息,从而了解全体教师的工作状况、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发现教师的工作问题。大数据技术还能及时反映单个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兴趣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学校制定专业培训计划、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人力资源维护与留任环节,大数据技术可精准地反映教师的职业兴趣、职业满意度、职业发展需求等。如果某教师的职业兴趣逐渐减弱,学校人力资源部门就需要及时了解其背后的原因,提供相应的职业咨询和支持;如果某个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一直很高,那么学校就可以考虑为这个教师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激励其继续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通过分析大数据,学校可以了解到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离职意愿、离职原因等信息,从而制定更科学的维护和留任策略。
参考文献
[1] 周箴,杨柳青,ZHOUZhen,等. 基于员工需求的全面薪酬方案优化研究[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12,17(3):6.
[2] 朱敬初,文莲萍. 知识型员工全面薪酬激励机制分析[J].2021.
[3] 李柯. 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机遇、挑战与转型升级[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