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挑战和路径设计
项目基金:2023 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23BJY003)
王佳佳
作者简介:王佳佳,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
【摘要】面对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配套制度、规范发展、融合拓展和文明建设方面的现实挑战,在完善顶层设计、夯实赋能基础、探索善治惠民和引领文明进程方面持续优化路径设计,能够进一步激发数字经济助推共同富裕的活力潜能,以“共建共治共荣共享”的新局面不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关键词】共同富裕;数字经济;数字治理;数字文明
一、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人类社会逐步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作为一种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与共同富裕具有很强的契合性。数字经济能够依托其高创新、强渗透和广覆盖等优势,以数字化应用场景的深化拓展不断激发实现共同富裕潜能,持续赋能提升总体富裕水平的“做大蛋糕”和实现共享富裕的“分好蛋糕”的有机统一,为我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关键动能。
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挑战
1. 配套制度方面:数字经济推动共同富裕的配套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
在收入分配方面,数据权属界限不明晰导致了收益权利边界泛化,“由市场评价贡献”的数据定价机制尚不成熟使得数据要素分配有失公平;针对电商平台、社交平台和在线广告等领域配套税收政策尚未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网络新业态的税收征管难度,多起网红主播偷逃税案件曝光,使得强化直播带货等新业态税收整治力度和规范网络直播营利行为的紧迫性进一步提升;平台企业、网红明星和带货主播等数字经济获益群体参与慈善捐赠的意愿和数额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数据要素在参与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过程中对收入分配格局的改善作用相对有限。
在劳动保障方面,大量未能纳入现行工伤保险制度保障范围的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劳动保障权益被侵害和劳动争议维权困难等事件频发。加快补齐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相关政策、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等政策制度方面的短板,进一步提升新业态从业人员的收入和福利水平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2. 规范发展方面:数字经济治理格局有待进一步深化完善
在数字平台治理方面,随着平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数字平台利用自身优势地位对消费者进行大数据杀熟和强制搭售,强制平台商户“二选一”的排他性交易,以及为了消灭潜在竞争对手和获取新经济增长点对初创平台和新兴企业实施“掐尖式并购”等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反映也呈明显增多趋势。在网络购物、在线旅游、外卖和网约车等消费领域存在的“大数据杀熟”问题和互联网消费存在的捆绑搭售问题,引发了社会公众的普遍担忧,亟待通过加快构建整体智治和高效协同的监管治理框架推动数字治理走深走实,进一步激发共同富裕的潜力。
在数据安全治理方面,随着数据开放共享的力度逐渐加大,管理层面的合规治理下数据安全实施细则建设的尚待完善,使得基于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不同场景的数据权责承担和权益分配难以界定。“滴滴出行”“运满满”“货车帮”“BOSS 直聘”接受网络安全审查事件更是折射出数据跨境流动趋势下我国数据安全治理面临的严峻挑战,以数据开发利用和安全保护的有机平衡充分释放数据共享红利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3. 融合拓展方面:数字科技与公共服务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拓展延伸
在融合广度方面,“互联网+ 政务服务”“互联网+ 教育”“互联网+ 医疗健康”等数字化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延伸覆盖有待进一步拓展: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仍存在搜索不便捷和操作不简便等堵点,部分地区缺乏统一的建设规划和技术指标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三个课堂”的推广应用,数字科技在基层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中的融合应用相对有限等问题,对于以公共服务数字化普惠水平的持续提升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形成一定的阻碍。
在融合深度方面,作为新型智慧城市数字底座的“城市大脑”,在高质量建设进程中亟待补齐指挥运营能力和应用场景连通等方面存在的现实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互联互通的提质增效。在数字化改革赋能未来社区的建设推广过程中,关注指标设定重于场景落地的倾向不利于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的蓝图愿景与落地实践的精准对接,提升城市治理精准化和公共服务智慧化水平,进一步增强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4. 文明建设方面:数字文明建设有待进一步探索推进
在科技伦理方面,随着人类社会加速迈向数字化和智能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数字科技引发的科技伦理问题随之接踵而来。进一步发挥政府部门、创新主体、社会团体和科技人员的多方协同作用,形成数字科技伦理治理合力,是以践行科技向善理念赋能数字文明进步和引领共同富裕的关键问题。
在数字鸿沟方面,城乡间和区域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导致数字接入鸿沟,在此影响下,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未能充分发挥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和智慧水利等场景建设对推动包容性增长的支撑作用。基于不同群体间使用技能和认知能力等方面数字素养差距数字使用鸿沟,老年人、残障人士和偏远地区居民等数字弱势群体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生活便利。进一步弥合数字鸿沟是以推动数字文明进步增进民生福祉的当务之急。
三、优化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路径设计
1. 完善顶层设计:健全数字经济配套制度建设,优化共同富裕的制度供给
首先,通过加快推动数据产权立法进程和数据隐私保护新技术、新标准应用,并遵循“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原则持续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探索构建充分体现数据要素价值和相关各方贡献程度的分配制度。将直播带货和打赏等新型个人收入纳入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不断健全微商和直播带货等新业态的税收征管等措施,提升现行税制对数字经济包容程度。通过税收优惠和表彰褒奖等方式鼓励数字经济获益群体参与慈善捐赠,依托数字科技进一步畅通公益慈善的援助渠道并完善对捐赠流程的智慧监管,以健全完善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
其次,制定相关司法解释增强现行法律对新业态用工模式适用性,加快推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现行法律的修改进程,明确新业态用工的新型劳动关系地位并将其纳入法律保护范围。加快推进新业态从业人员的职业伤害保障的政策试点和经验推广等政策安排补齐政策制度短板,进一步探索完善数字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机制,以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持续推动共同富裕实现。
2. 夯实赋能基础:完善数字经济治理格局,激发共同富裕的澎湃动能
首先,加快完善治理规则和健全制度规范为治理互联网平台乱象提供有效治理依据,创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应用,构建多跨式智慧监管平台,对数字平台进行全天候多方位的实时监测和跟踪预警,以加强政策统筹协调和部门协同联动形成监管合力,并根据评估反馈结果动态调整监测项目和频率等指标,进一步推动完善整体智治和高效协同的监管治理框架。依托健全的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有效提升对大数据杀熟、强制搭售、强制“二选一”“掐尖式并购”等损害营商环境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执法力度和执法效率,为以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共同富裕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
其次,通过针对数据开放的应用场景,逐步健全完善基于合规管理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和标准规范,以厘清各方权责边界。根据数据共享开放面临安全风险的实时变化,动态升级数据安全防护技术,并前瞻性调整数据分级分类安全防护策略。基于覆盖数据生命全周期和全业务流程的安全运营体系,强化数据开放共享的资产有效识别、风险态势感知和动态监测预警能力建设,着力破解数据安全治理在管理层面、技术层面和运营层面的痛点难点。以数据安全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有效平衡兼顾数据的开发利用和安全保护,促进以数据红利共享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3. 探索善治惠民:数字科技和公共服务融合拓展,筑牢共同富裕的民生保障
首先,通过加快推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农林牧渔生产管理、居民社保、就业创业、医疗保障等服务事项纳入“一网通办”服务事项目录,着力破解和疏通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的难点和堵点。加快推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学校教学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以及依托应用规范和运维管理的全面加强深入推进“三个课堂”的普及推广和创新应用,逐步提升数字校园覆盖率和优质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复用。通过加快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助力实现省、市、县、乡、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信息互联互通,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数字科技在基层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融合创新应用,助力完善远程医疗和健康监护等服务,以公共服务供给在城乡和区域间普惠均衡优质发展,持续推动共同富裕。
其次,通过强化“城市大脑”的技术产业支撑和标准规范建设,有效提升“城市大脑”的态势感知、决策分析、调度处置能力。依托城市大脑、社区中脑和家庭小脑三级平台有机贯通的持续推进,全面推动智慧医疗、社区文化和社区治理等多跨应用场景高质量落地,在数智赋能未来社区建设进程中,以有效激活数字治理的神经末梢推动构建智慧共享和和睦共治的数字生活,全面助力共同富裕从宏观谋划到微观落地的顺利实现。
4. 引领文明进程:推动数字文明进步,贡献共同富裕的中国智慧
首先,通过政府部门统筹协调和指导推进数字科技重点领域的科技伦理规范、标准和监管制度的制定等工作,健全数字科技创新主体的科技伦理审查和监督评价机制以及科技伦理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数字科技行业自律,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引导科技人员遵守数字科技伦理要求等政策措施,推动形成多方协同的数字科技伦理治理合力,助力数字科技创新行稳致远,以推动科技向善的数字文明进步增进人类福祉和促进共同富裕。
其次,依托“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的契机,加强数据中心和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在西部地区的布局建设,有序推进5G 和千兆光纤网络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覆盖延伸,有效弥合城乡间和区域间的数字接入鸿沟。在加快推动残健融合型智能终端研发设计和智能终端适老化改造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多方资源开展面向老年人、残障人士和偏远地区居民等数字弱势群体的常态化数字技能帮扶,持续提升他们在设备使用和安全认知等方面的数字素养,助力数字弱势群体跨越数字使用鸿沟,在迈向全民共享的数字文明进程中推动彰显人文关怀的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 杨铭鑫,王建冬,窦悦. 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制度进路研究[J]. 电子政务,2022(2):31-39.
[2] 刘诚. 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基于收入分配的理论分析[J]. 财经问题研究,2022(4):25-35.
[3] 中关村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产业联盟数据安全治理专业委员会. 数据安全治理白皮书4.0[R].2022.
[4] 冯俏彬,李承健. 数字税的国际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影响[J]. 行政管理改革,2022(3):36-40.
[5] 中央网信办等. 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 [EB/OL].(2021-09-03)[2023-10-30].http://www.cac.gov.cn/2021-09/03/c_1632256398120331.htm.
[6]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EB/OL].(2022-03-20)[2023-10-30].https://www.gov.cn/zhengce/2022-03/20/content_5680105.
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