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分析
 

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分析
——基于四川省的调查研究
林泰阳 郑晴 何欣瑶 赵承霖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林泰阳(2002—),男,广西柳州人,壮族,西南民族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
    【摘要】本文以四川省高校、用人单位为调查对象,探索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为获得可靠的数据支持,调查研究小组向四川省20 个高校共发放800 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50 份,向用人单位共发放600 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75 份。并基于此进行数据分析,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企业雇佣要求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就业竞争激烈。赵淑芳(2018)研究表明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赵俊红(2022)表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体系不健全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对于如何缓解大学生就业,促进就业市场供需平衡。周建国、张磊、朱志臣(2020)提出通过政府、高校以及企业多方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总之,既要拉动内需,也要保障外部环境,才能促进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平衡。
    二、数据来源及统计性描述
    1. 数据来源
    调查研究小组共收回高校有效问卷750 份,企业有效问卷575 份,数据皆通过信效度检验。
    2. 统计性描述
    因篇幅所限,统计性描述将直接汇报统计结果。
    (1)学生就业单位偏好
    大学生就业偏好单位前四依次为大型民营企业、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政府部门,占统计总数的71.3%。同时,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薄弱,自主创业偏好占比仅为2.2%。
    (2)各用人单位对于应聘者能力的要求
    据统计所得,个体及中小型民营企业对于各项能力要求为各就业单位中最低。而大型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对于应聘者的能力要求较高,就业难度更大。同时,大学生预期就业单位。学生预期单位为以上四种单位的占比近70%,而对能力要求不高的小型个体企业和中小型民营企业仅占15.8%。
    (3)学生就业地偏好
    据统计所得,期望在成都工作的大学生占比75.8%,而期望在非成都市就业大学生占比为31.4%,期望在东部、中西部一二线城市,北上广深地区工作的大学生近80%,因此大学生偏好在大城市工作。而数据表明成都市对于求职者能力的要求远高于四川其他地区。因此大学生就业地偏好是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4)薪资期盼
    据统计大学生预期薪酬在7000 元以上的占比为53.6%,而企业数据表明四川省企业的薪酬主要集中在3000 ~ 5000 元和5000 ~ 7000 元,分别占比为40.3% 和41.9%。可知大学生预期薪资与企业提供的薪资相差较远。据统计所得7000 元以上薪资, 就业能力要求较高,结合学生数据而言,未取得相关专业证书者占比为54.8%,双非高校的未取得占比70% 以上。调查学生中没有实习经历占比52.7%,双非高校占比70% 以上。因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能力与该类企业就业要求间不匹配。学生过高的薪资期盼是大学生就业市场不均衡的重要原因。
    三、实证分析
    1. 模型的选择
    本节通过建立无序多分类Logistic 回归,建立以下四个模型:
    (1)Logit[Pi/P(y1)]=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β7x7+β8x8+β9x9+β10x10+β11x11+μi (i= 大型民营企业/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 政府部门,y1 =个体经营/ 中小型民营企业)
    ( 2 ) L o g i t [ P i/ P ( y 2 ) ] = β 0+β1 x 1+β2 x 2+β3 x 3+β4x4+β5x5+β6x6+β7x7+β8x8 +β9x9+β10x10+β11x11 +μi(i= 中薪资,高薪资,y2 =低薪资)
    (3)Logit [P(y3)/P(y4)]=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β7x7+β8x8+β9x9+β10x10+β11x11+μi (y3=成都市,y4 =非成都市)其中以上三个模型中的x 分别为:年级排名,英语水平,专业证书,学术论文,实习经历,学历层次,专业对口,人脉关系,工作经验,年龄,性别的重视程度。
    (4)Logit[P(y5)/P(y6)]=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μi ( x1 =英语水平,x2 =年级排名,x3 =是否取得证书,x4 =是否发表论文,x5 =是否实习经验,y5 =“985”“211”高校,y6 =非“985”“211”高校)
    2. 因篇幅有限,此处将直接汇报实证结果
    模型I(大型民营企业/ 国有企业)以个体经营/ 中小型民营企业为对照组, 与对相关专业证书程度为5 的企业相比,重视程度为1、2、3 的企业,分别是大型企业或国有企业的可能性为个体及中小型民营企业的0.235 倍,0.241 倍,0.32 倍。随着专业证书重视程度的提高,该企业为大型企业/ 国有企业可能越大。相较于实习经历的重视程度为5 的企业,重视程度分别为1,2,3,4 的企业。是大型企业的可能性是个体及中小型民营企业的0.248 倍,0.368倍,0.334 倍,0.404 倍。随着实习经历重视程度提高,该企业为大型企业/ 国有企业的可能越大。与对人脉关系重视程度为5 的企业相比,重视程度为2、3、4 的企业,是大型企业的可能性是个体及中小型企业的3.9 倍,3.56 倍,2.17 倍。随着人脉关系重视程度提高,该企业为大型企业/ 国有企业的可能越小。模型I(事业单位/ 政府部门)以个体经营/ 中小型民营企业为对照组,与专业证书重视程度为5 的企业相比,重视程度为1、2、4 的企业分别是事业单位/ 政府部门的可能为个体及中小型民营企业的0.26 倍,0.31 倍,0.33 倍。随着相关专业证书重视程度的提高,该企业为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可能性越大。模型II 中低薪资为0 ~ 5000 元, 中薪资为5000 ~ 7000 元,高薪资为7000 元以上,模型以低薪酬为参考组。模型II(中薪资)中,与专业证书重视程度为5 的企业相比,重视程度为1、2、3、4 的企业是中薪酬的可能性分别为低薪酬的0.012 倍,0.101 倍,0.282 倍,0.455 倍。随着对于专业证书重视程度的提高,企业提供更高薪酬的可能性也将提高。与对学历层次重视程度为5 的企业相比,重视程度为0、2、4 的企业是中薪酬的可能性分别是低薪酬的0.36 倍,0.319 倍,2.2 倍。随着学历层次重视程度越高,企业提供更高薪酬的可能性也将越大;与对人脉关系重视程度为5 的企业相比,重视程度为2、 3、 4 的企业是中薪酬可能性分别是低薪酬的3.03 倍,2.6 倍,2.55 倍。随着人脉关系重视程度的增加,企业提供更高薪酬的可能性下降;与对工作经验重视程度为5 的企业相比,重视程度为1、2、3 的企业,是中薪酬可能性分别是低薪酬的0.073倍,0.122 倍,0.207 倍,因此随着工作经验重视程度的增加,企业提供更高薪酬的可能性上升。模型II(高薪资)中,与对实习重视程度为5 的企业相比,重视程度为0、2、3 的企业是高薪酬的可能性分别为低薪酬的0.03 倍, 0.08 倍,0.19 倍。可以得出随着实习重视程度的提高,企业薪酬提供更高薪酬的可能性增加。模型III 以非成都市为参照项,与对学术论文重视程度为5 的企业相比,重视程度为0、1、3 的企业位于成都市的可能性分别为非成都市的0.09 倍,0.37 倍,0.49 倍。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重视程度越高,企业位于成都市的概率越大;随着对实习经历重视程度的提高,企业位于成都市的概率越大。

模型IV 以非“985”“211”高校(以下简称为双非)为参照项,与通过六级相比,“985”“211”高校学生四六级未通过的可能性是双非高校的0.22 倍,“985”“211”高校学生仅通过四级的可能性是双非高校的0.28 倍。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学校类型为“985”“211”高校的可能性随之增加;同时专业证书的取得,论文的发表,具有实习经历,上述三种因素正向变化都会使“985”“211”高校的可能性增加。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通过上述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大学生普遍将成都市,薪资7000 元以上,大型企业,国有企业,政府及事业单位作为预期,但该类单位对于应聘者能力要求高,大多数学生难以达到应聘要求,因此造成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需不匹配。第二,企业方面,大多数企业对于学历层次和工作经验要求较高,对初入职场的本科毕业生造成了应聘困难。第三,从学校层面来看,“985”“211”高校就业能力上显著好于双非高校学生。本文提出以下对策:第一,大学生应当树立积极正确的就业观念,注重实习经历和专业能力提升;第二,高校应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按社会需求转换专业教学内容;第三,政府应当开展就业专项计划,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帮扶大学生创业,并积极引导企业扩大毕业生招聘人数,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均衡。
参考文献
[1] 赵淑芳. 在校大学生就业力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D]. 黑龙江大学,2018.
[2] 赵俊红. 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 黑龙江科学,2022,13(23):100-102.
[3] 周建国,张磊,朱志臣.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10):84-85.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86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