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抠”现象热:青年新理性消费下的自我呈现研究
赵薇 高唯一
作者简介:
赵薇(1997—),女,云南昆明人,汉族,202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高唯一(2000—),女,云南昆明人,汉族,202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在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生活中,“精致抠”现象正悄然走红,全新的消费理念和行为模式在青年一代中发生重大调整。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及二手资料研究的方法,发现“精致抠”一族推崇“抠得其所”是一种消费观念下的自我呈现的回归。一是从盲目跟风转向悦己需求,二是从冲动消费转为花得其所,三是从物质满足转向精神满足。其特征统一指向新时代青年自我呈现的新图景。同时在消费实践中,“精致抠”青年消费策略和观念的改变,一方面能够影响一代人的消费模式,引起大众对消费主义的批判和反思;另一方面也有其演变为精致利己主义的隐性风险,我们需要对青年进行积极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让“精致抠”现象成为新时代青年理性消费的新宣言。
【关键词】“精致抠”;理性消费;消费主义;自我认同;节俭主义
新时代以来,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在消费内容和思维上直观反映为人民的消费自主性逐渐受到更多因素影响,其消费选择多样化、消费方式多元化也成为了新时代消费的一种新现象。最近在网络上出现了一个新的流行热词 ——“精致抠”,寓意为当代青年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和精致的生活舍得花钱,但是花得其所,不浪费一分一毫,冤枉钱一定不能花。系列表现都显示出针对青年一代的一种消费观念正在悄然转变。此外,大量调查报告也证实了“精致抠”现象正在变得热门,在《中国青年消费报告》中显示,55.8%的年轻人消费时更倾向“只买自己生活必需的”,40%的年轻人则选择“少买点,买好点”。《中美消费发展升级历程比较及启示》中的统计表显示,我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高端消费品的心态也从模仿、炫耀变得更加理性、成熟。
在新冠疫情后,全球经济受到冲击产生颓势,青年一代的消费观念出现与之前强烈的反差,顺应而生了“精致抠”现象的走红。“精致抠”现象的走红内含着消费新生的趋势,意味青年正在重新审视消费,在看待消费观念转折的时候折射出一种全新的特征与变化。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青年消费者作为社会消费中的重要部分,也是社会消费群体中极为活跃的因素,研究青年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动机以及背后的影响因素,能够推进基础经济和消费文化的发展,而“精致抠”现象的走红,一定程度上也展现出了青年的消费取向和精神诉求。本文以“精致抠”现象的走红作为研究主体,梳理该现象走红背后的深层内核、动机及价值。
一、研究概述
1.概念界定:“精致抠”与新理性消费
(1)“精致抠”
从“精致抠”现象来看,青年与消费是无法脱离的核心主题。在学界对于“精致抠”并无相关定义,根据百度词条来看,“精致抠”就是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和精致的生活舍得花钱,但是花得其所,不浪费一分一毫,冤枉钱一定不能花。精致抠内含“精致”与“抠”两层含义,国内外关于精致消费的定义往往同地位消费与符号消费挂钩:Baudrillard认为物品其实是“超越其纯功能的一切,只是模仿了社会本质—地位”。Ottmar等学者提出当个体对自身身份领域的关注度较高时,其消费中展示物质符号的表现越明显。我们能看出,当精致与消费挂钩时,精致便是带有隐含意义的词汇。“抠”这个词所指的是小气、吝啬的个体或群体,因其对自己和对他人都不够大方而被冠上如此称呼,一定程度上带有贬义色彩。对“抠”的偏见来源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逻辑,同时也被认定为是一种自私的表现,相悖于主流传统价值观。由此可见,“精致抠”这一词拆开来看带有较强的负面色彩。但是,“精致抠”在现实社会中却恰恰与说文解字式的理解相对,表达的是对自己消费行为的合理控制,精致之余,抠得其所。“精致抠”现象作为一种青年消费话语的表达,能够迅速走红,不仅是对青年主流消费观的解读,也是一种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是青年一代在时代背景下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强调出了青年个体的理性意识正在回归,展示出自身独特的风格与文化。
(2)新理性消费
消费观的发展历程大约有三种:节俭型、奢侈型以及适度型。在不同的时期,三种消费观各占据不同的地位,适度型消费观与理性消费观较为接近。传统经济学基于“经济人”假设,认为人们的消费行为是理性的,具有偏好一致性,追求商品效用最大化和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这里对于新理性消费中的“新”的界定,主要是从青年群体出发,针对青年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消费观念。新理性消费仍然处于适度型消费的内核之下,又引申出的新的理念,主张在保证自己生存发展需要的同时,还能以较高的性价比获得物质与精神上的效益。其更看重的是青年一代在消费情境的消费目的明确、消费分析充分、消费价格降级,但是消费品质不降低甚至反升。
2.本研究主要采用二手资料分析
由于“精致抠”属于最近兴起的热门现象,并且最先在网络上发酵,由青年群体在小红书、微博等社区发出的一系列典型案例,被中国青年网、新华网报道。例如豆瓣小组“抠组”,由一些能够比价找出最具性价比产品、用低价享受高品质生活方式的青年人士分享心得,吸纳大量对此有兴趣的青年加入,纷纷分享自己的“抠门”经历,并且长期保持较高活跃度。因此笔者从网络出发考察该群体,同时利用问卷与个案访谈形式深入周边现实生活展开调查,参与到“精致抠”一族的认知及体验之中。新时代的青年消费力已经不弱,同时还具备高学历和高文化,自我意识较强,渴望追求物质与精神的高品质生活,在“精致抠”现象走红的背后,或许存在更深层次的隐性影响,我们也需对其进行挖掘和剖析。
二、“精致抠”现象中的新时代青年消费特征
为了更好地了解“精致抠”现象走红背后的原因,本研究针对青年的消费理念、欲望形态以及自我需求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1.从盲目跟风转向悦己需求
消费主义的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青年,只不过在经过世界消费的大洗礼后,青年的消费理念也发生了转变。青年的自我认同是通过不断地对自我的认知、对生活的实践来体现的,在这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他人,从而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而相较此前消费被赋予了别的意义,波德里亚指出,在消费社会里,“富裕的人们并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青年深陷于消费符号的不断伪装更新,各种畸形内容引发了青年对于消费的畸形认知,从而形成了错误的自我认同,将自身的价值同商品的等级联系以来,为了追求所谓的“人生价值”而盲目跟风消费。而现在“精致抠”青年生动展现了自我实现的特质,满足自己成为了这群人的代名词,自己需要的才是最好的,买东西不是为了在别人眼里看起来“我很贵”,而是我自己觉得“我有品位”。在“精致抠”一族的眼中,反思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远比跟着周围人乱买、盲买更有价值。
2.从冲动消费转为花得其所
工业社会催生了消费主义,在消费社会,指向一种盲目消费、商家鼓吹、过度营销的畸形业态,表面是不断让人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但根本却是人们深困被符号左右、被资本支配的樊笼无法自拔。在新时代,则催生了一种超越传统的、全新的消费观念。“精致抠”现象的走红体现了一种青年对传统型消费的审视、反思自己的消费动机,是一种节俭主义的体现,但又不完全是节俭主义。新时代的消费观不同于以往的节俭主义。“新节俭主义”并非追求“省”,而是追求省之有道、花得其所,既不是“冲动消费买买买”,也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而是基于自身实际,省钱还不省体面,精打细算之中找到自己追求的“精致生活之道”。
3.从物质满足转向精神满足
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和青年的认知面扩大,青年普遍不再执着于物质的满足,而是将目光转向以同样价格买到更长远的投资的消费,例如“知识付费”。“知识投资,收益最佳。”单纯的物质消费对青年的冲击出现下降迹象,而更多人意识到只有将目光转向自身,将消费放在对自身的知识、能力、视野上的培养,才是最具性价比的消费。另一方面,过多的物质堆积和不满足感催生了青年不断反思消费的真正价值。为了实现自身的满足,单纯的物品已经难以如愿,所以“精致抠”一族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更高阶段的满足。“消费升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遵循‘生存—发展—享受’的逻辑关系,追求的是从物质满足到精神满足。”同时,根据马斯洛提出的消费需求理论,“精致抠”现象也正符合消费从低层次的生存型消费到高层次的享受型及发展性的演进路径。在“精致抠”一族的眼中,生存无虞,物质需求已不再是核心,精神追求及自我实现才是获得幸福感的终极来源。
三、“精致抠”现象走红影响分析
1.积极面:青年抵御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武器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正处于塑造关键期,他们的消费观对未来社会的消费趋向具有重要影响。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便是文明与价值观上的冲突。西方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消费思潮在无形中侵蚀了青年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进而潜移默化地控制其思想和行为。在这样的影响下,他们逐渐背离了消费的初衷。“精致抠”所代表的消费观则是更加健康、理性的消费观,他们在花与不花之间体现出对商品价值和品质的理性考量。“精致抠”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新理性消费的普及无疑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当所有人都意识到“符号”真的就是一个符号,自己的“需要”才是第一需要,消费主义自然土崩瓦解。从这个方面来说,“精致抠”现象的走红是一把有力抵御西方主义思潮的武器。
2.消极面:走向精致利己主义的隐形风险
全面深化改革进程日益深入,“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进入加速期,利益主体多元化、思想观念多样化、社会发展多变化”,加之东西方文化不断交流、碰撞与融合,人们更加关注和重视个人利益,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埋下产生发展为精致利己主义的风险。利己主义崇尚自我至上,其危害性大到不得不“自我改良”,开始对自身的包装——极端利己、合理利己、精致利己,其利己内核从未变过。精致利己主义通过对外部的装饰矫饰自己的伪装,例如企图以“迎合”的方式蒙骗大众。与之相较,“精致抠”在不以牺牲别人的利益为代价的前提下实现自身的“精致”,这是“精致抠”的底线,一旦突破这条底线,就会产生变为精致利己的风险。所以我们在秉持“精致抠”的理念的同时,要科学分析新型的理性消费观念与精致利己的区别,谨防各种发展为精致利己的趋向。
四、总结与讨论
逐渐走红且日渐热门的“精致抠”现象,正在深刻重塑新时代青年的消费观。“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的青年乃至中年认同这一全新的消费理念。青年造成的影响之巨,足以改变时代的发展潮流,新时代创造的物质奇迹为青年的消费选择提供了多样道路,同时也赋予了青年专属的时代责任,消费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生产,用自己双手创造更多的财富。
参考文献
[1]关利欣,梁威 .中美消费发展升级历程比较及启示 [J].中国流通经济,2019,33(05):18.
[3]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4.
[4][法 ]波德里亚 .消费社会 [M].刘成富,全志钢译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56.
[5]Braun OL, Wicklund RA. Psychological antecedents of conspicuous consump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1989,10(2):161-187.
[6]孙明臻 .新时代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培育研究 [D/OL].山东:山东师范大学 ,2022.
[7]Abdullah J. SultaJ J. Building Consumer Self-control: The Effect ofSelf-control Exercises onImpulse Buying Urges[J]. Marketing Letters,2012,1(23):61-72.
[8][法 ]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 [M].刘成富译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1.
[9]李景睿 .收入分配、信贷约束对高等教育入学率的影响研究——基于 146个经济体的实证分析 [J].管理评论,2019(06).
[10]郭彦 .以居民消费升级助力双循环新格局构建:现实挑战与对策建议 [J].西南金融,2022(05).
[11]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2]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3]习近平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