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基于微创新视域下的安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基于微创新视域下的安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基金项目:“基于微创新视域下的安徽省中小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2021XJSK01)

陈佳媛

作者简介:
陈佳媛(1994—),女,安徽黄山人,汉族,硕士研究生,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商贸流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摘要】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中小企业是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全链条全流程数字化生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数字经济时代,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战略性举措。本文主要基于微创新视域下,立足安徽中小企业,探究其面对当下形势应当采取的措施,使其向着“专精特新”的方向大步迈进。
【关键词】微创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专精特新

    一、引言
    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是宏观经济形势的先行指标,关系发展、就业、生活等各个方面,解决好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本质上是解决经济发展的难题。安徽中小企业对GDP、税收、就业、投资、创新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60%、60%、70%、80%和 90%以上,对安徽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于资源不丰富的中小企业来说,创新活动显得尤为艰难,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战略性举措。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品化、特色化、创新化”发展特征的中小企业。专业化就是专注细分市场,专注核心业务;精品化就是坚持品质至上,注重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特色化就是采用独特工艺、技术、配方或原料,研制特色产品;创新化就是注重运用新技术,打造新业态,创立新模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从消费者体验的角度出发,在产品、服务、技术、品牌、管理等某一方面或某一个节点上,以创新驱动迭代升级为目的开展创新,创造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这种以聚焦用户深度需求为导向,以微小的创新带给消费者体验的巨大改变,实现企业竞争优势提升的创新模式被称为“微创新”。由此可知,微创新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有着显著的作用。本文则主要基于微创新视域下,立足安徽中小企业,探究其面对当下形势应当采取的措施,使其向着“专精特新”的方向大步迈进。


    二、文献综述
    在进入消费升级加快的信息时代,随着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微创新逐渐成为企业创新战略的新逻辑。金错刀认为微创新重视用户体验,不是对传统技术路线的颠覆,而是一种应用创新。赵付春认为企业微创新是一种随着互联网普及而涌现出的创新思维,是一种基于主导创新平台或设计,以员工的自发创新为基础,以流程、产品、服务等局部改善为手段,强调相关方 (用户或供方等 )的参与和反馈而展开的渐进式创新方式。孙仁祥同样从用户体验出发,认为中小企业通过微创新满足大公司没有满足的用户需求,对产品进行渐进性的改进。罗仲伟等则认为微创新既不是大规模颠覆性的激进式创新,也不是小规模持续性的渐进式创新,而是一种基于新的市场分析范式和技术范式而展开的由量变发展到质变的创新模式。孙兆刚则关注产品微创新,认为企业应该基于对产品的综合分析上,以用户体验为本,对用户精确定位进行产品微创新。蒋力以海尔的“企业平台化、用户个性化、员工创客化”三化改革为例,指出员工在新型组织中拥有更大的创新发展空间和自主权,同时,知识共享和信息沟通更加频繁,员工与用户间的互动更加密切,这种组织结构更加适合员工积极参与组织的微创新活动。周青以浙江省五市共 44家企业的深度访谈数据作为基础,运用质化研究方法扎根理论,归纳出用户交互、试错学习、快速迭代、跨界整合、单点突破等相互耦合又层层递进的微创新实施策略,初步构建中小企业微创新的实现路径模型。张庆强聚焦于双元能力视角下微创新的实现过程和机制,结合探索性嵌入式单案例研究方法,以抖音短视频为案例研究对象,分析了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驱动下,构建不同的双元能力以实现产品微创新的途径。当前学者从微创新概念界定、特征、类型、影响因素等多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从研究结果来看,微创新模式是中小企业向着“专精特新”迈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安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培育安徽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迈步,实现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一系列困难。 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内涵而言,囿于理念、资本、技术、人才等因素,中小企业数字化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战略定位不清晰、方向不明确、业务与数字化融合度不够,缺乏相应的研发实力,很难采用独特工艺、技术、配方或原料,研制出特色产品,对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运用也缺乏相应的经验等成为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1.企业管理者缺乏创新理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和不断发展的动力,是企业所有员工都认可的基本认知和信念。不同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表现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企业的创新文化所导致的。在中小企业创新实践中,由于中小企业高层至高无上的管理权威,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创新行为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相对扁平,人员结构相对简单,其企业管理者的行为对企业创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创新理念不强,管理想法落后,只着眼于眼前利益,一味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很大程度上导致企业在经营上扔采用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忽视了对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学习,忽视了可能面对的各种风险,企业转型升级困难。
    2.中小企业对自身资源认识不清
    创新过程中的知识演化和增值是一个涉及多个拥有知识资源的行为主体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企业要想利用外部知识,就必须学会在现有的知识基基础上搜寻外部知识,并将新知识应用到创新中去。(周和李)基于知识基的宽度和深度来对知识基分类,其中知识基宽度是指企业拥有的知识涵盖的跨领域程度;而深度是指在核心领域知识的精细化和复杂化水平,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拥有宽广知识基的企业更依靠内部知识实现创新,而拥有精深知识基的企业更依靠外部知识实现创新。知识基的宽度可以使企业快速整合异质性知识,提升知识转化各个阶段的效率,从而导致更低的研发和创新成本。具有较深的知识基主体对本技术领域知识认识深刻,在特定领域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往往更有可能实现特定领域的新创造,解决创新过程中的复杂问题。但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对于本企业知识基的宽度和深度认识不清,导致错过识别、吸收、组合新知识元素的机会,从而影响企业重组创造的创新能力。
    3.中小企业联结不够,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在企业合作网络过程中,企业的创新行为受到网络嵌入性水平的影响。网络嵌入性分为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关系嵌入性揭示了在网络中两个创新主体之间的信任和信息交流的程度,它可以使嵌入在网络中的企业获取有用的信息、知识以及了解如何利用这些知识与信息。结构嵌入性揭示了企业在网络中的相对位置对行为表现所带来的影响,处于社会网络中心的企业与网络中的主体联结更多,获得信息和资源相对网络中的其他主体也更有优势,也拥有更多异质性资源的可能。但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联结强度不够,导致学习成本高,接收各个领域的新知识与信息速度慢,再加上人才以及资金方面因素的限制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缺少高技术人才,这一系列现状成了阻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布局科技前沿能力的提升。


    四、安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
    基于以上分析,安徽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十分有限,再加上市场环境等的影响,使其发展受限。为改变这一情况,安徽省中小企业就必须结合自身情况采取有效办法予以突破。
    安徽中小企业主体规模较小,资源相对缺乏,导致独立创新能力不足。但创新化是“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特点,也是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微创新是中国中小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和发展而探索采用的适应自身的创新模式,是起源于国内中小型企业、草根创业者以及互联网行业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的成功实践。微创新针对用户微小的需求而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创新,切实站在市场角度迎合用户需求,具有投入少、周期短和风险小等特点,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中小企业可以借助微创新的方式实现企业创新化。另外,企业的微创新受到了企业内部知识基状况和外部网络嵌入性的共同影响,不同的知识基约束了企业创新选择,而外部网络则依据嵌入性条件提供补充性的信息与资源,中小企业可以依据内外条件选择合适的微创新类型。总体上看,较宽的知识基提供了企业较为广泛的创新方向,而外部的高结构性嵌入则提供企业所需互补性资源和信息的有效保证,这时企业更倾向于在现有基础上改进型创新,以便于迅速响应用户的需求;而较深的知识基则支持企业进行某一领域的探索,而外部的关系型网络联结则通过频繁稳定的协同互动提供持续支持,这时企业更倾向于探索性的全新创新,以便于引领市场发展。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知识基和网络嵌入性情况进行调整其微创新模式,有效改善企业的创新绩效,促使企业走上“专精特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五、结语
    在数字经济时代,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微创新又为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提供了新思路。安徽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资源情况选择合适的微创新类型,同时积极加强和各个领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借助各方的力量来推动企业的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董志勇,李成明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态势与路径选择 [J].改革,2021(10).
[2]刘晨,崔鹏 .国内中小企业从“专精特新”到“隐形冠军”的成长路径研究 [J].西南金融,2022(11):29-42.
[3]金错刀 .微革命——微小的创新颠覆世界 [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10:1-196.
[4]孙仁祥 .论微创新助推中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J].学术交流, 2013(7):123-126.
[5]罗仲伟,任国良,焦豪,等 .动态能力、技术范式转变与创新战略:基于腾讯微信“整合”与“迭代”微创新的纵向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14(8):152-168.
[6]孙兆刚 .产品微创新的实施与对策研究 [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7):69-73.
[7]蒋力 .“企业微创新中的组织结构模式研究”宁波经济 [J].三江论坛,2016(11):4.
[8]周青,聂力兵,毛崇峰,等 .中小企业微创新实现路径及其关键机制研究 [J]. 2021(2020-2):323-333.
[9]张庆强,孙新波,钱雨 .双元能力视角下微创新实现过程及机制的单案例研究 [J].管理学报,2021,018(001):32-41.
[10]刘雪锋,徐芳宁,揭上锋 .网络嵌入性与知识获取及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研究 [J].经济管理,2015(3):150-159.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9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