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 +期货”模式对农民收入保障计划的影响研究
——以浙江慈溪生猪养殖项目为例
严笑霞
作者简介:
严笑霞(1987—),女,上海人,汉族,研究生,中财期货有限公司,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金融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的收入保障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农业保险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农民对稳定收入的需求,因此,探索新的农民收入保障方式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首先详细阐述了“保险 +期货”模式的运作机制,包括合约的建立、风险管理以及收获和结算的过程,并介绍模式作用。其次,论文通过对浙江慈溪试点项目的实施及效果的深入分析,揭示了这种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同时对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了研究,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保险 +期货”;收入保障计划;生猪养殖
一、“保险 +期货”在农民收入保障计划的运作机制及作用
1.“保险 +期货”在农民收入保障计划的运作机制
(1)合约建立
在“保险 +期货”模式中,合约建立是一个关键步骤。在农业生产周期的开始阶段,农民会进行两项重要操作。首先,他们会购买农业保险,这是为了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保障,比如市场价格波动、天气变化、疾病等不可预见的风险。其次,通过购买“保险 +期货”合约,锁定未来的农产品价格,避免市场价格波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最后,通过保险公司将款项赔付给农民。
(2)风险管理
在“保险 +期货”模式中,风险管理是另一个重要环节。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民可能会遭受自然灾害、疾病等不可抗力的风险。这时,农业保险将按照保险合约的条款进行赔付,为农民提供风险保障,确保他们的生产活动不会因为这些不可预见的风险而受到太大的影响。同时,期货市场上的价格波动也将通过期货合约进行管理。农民在生产周期开始时就已经下单期货合约,因此他们不必承担市场价格的风险。无论市场价格如何变动,他们都已经锁定了价格区间,减少风险敞口,从而实现避免经济损失。
(3)收获和结算
在“保险 +期货”模式中,收获和结算是最后一个关键环节。站在农户角度,为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支付保单 50%的保费,锁定农产品价格,一旦价格上涨,即可获取保险理赔。站在期货公司角度,支付保单 50%的保费,并获取交易所支持。站在保险公司角度,向风险子公司支付权利金,当农产品结算价格高于执行价格时,保险公司对农户进行赔付,同时获取风险子公司的赔付款。站在风险子公司角度,收取保险公司权利金,并下单期货合约,进行场内对冲,获取利润。当实值期权行权时,平仓期货,以期权收益的形式向保险支付理赔款。赔偿金额为当期农产品保险数量乘以约定理赔计算时间段内每日收盘价和目标成本价格较高价格的算术平均值与农产品目标成本价的差值。
2.“保险 +期货”在农民收入保障计划中的作用
“保险 +期货”模式对农民收入保障计划的实施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能减少价格风险。通过在生产周期之初即抛售期货合约使农户锁定农产品未来价格并规避市场价格波动给农户收入带来的冲击。该方法有效减少了农户由于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二是为风险提供保障。在农业生产中,可能发生自然灾害、疾病和其他不可抗力。农业保险会根据保险合约中的规定来支付费用,以保障农户的生产活动不因这些无法预料的危险而遭受过大损失。
二、“保险 +期货”模式在浙江慈溪试点项目的实施及效果分析
1.项目背景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在 2020年 4月印发了《关于生猪增养保供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要求,要在严格非洲猪瘟防控、稳定现有生猪存栏基础上,充分利用存量场产能进行补栏扩养。
Z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 X期货有限公司基于此背景共同拟定本项目计划。该项目的主旨在于利用保险手段对养殖户养殖成本进行有限锁定,从而在生猪饲料价格不断攀升过程中对养殖户养殖利润进行保护,并最终把市场风险转由期货市场承担。项目采取保险加期货模式,为宁波市生猪增养保供行动计划及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支撑。参与主体包括参与项目的普通农户和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Z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保险公司,以及X期货有限公司及其风险管理子公司,均是项目中的重要参与主体。

2.实施情况
本项目为生猪饲料成本保险,保险期限为半年,采取每期 1个月滚动保险,由保险公司和养殖户签订保险合同,通过和 X期货公司谈判期权方案为保险产品制定保险费率,通过买入场外期权对冲风险。投保全过程分保险推介、保险设计和报备、风险对冲三个环节。
该项目自 2021年 5月 14日开工至 2021年 12月份完成,按时办理了六期保险。每期承保均有确定的主要业务节点及时间节点,主要涉及保险出单、期权交易、保费缴纳、期权到期及赔付申请。每期保险结束时,保险公司按期权期满给予赔付并对农民/涉农企业给予补偿。每期保险玉米 2550吨、豆粕 750吨,六期保费总额 100.83万元,总权利金 90.74万元,总保额 5400.29万元。保费来源以 X期货预付 50%、养殖客户缴纳 50%为主。保险人为 Z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被保险人为慈溪市 A生猪养猪场、慈溪市 B养猪场和慈溪 C发展有限公司。
3.主要成效
该项目自 2021年 5月份启动以来,已实施 6期,为养殖企业饲料成本风险提供保险保障,通过在期货市场上采购风险分散产品实现风险对冲。6期工程中保险公司共收取农户保费 50.413万元,对养殖企业共计赔付 42.93万元,赔付率达 85.16%。通过对生产经营中成本与收益进行分析,发现有无保险保障时养殖企业盈利状况有着显着不同。
例如,慈溪市 A生猪养殖场某农场参加了前四期工程,投保玉米 6800吨、豆粕 2000吨。无保险保障时,因市场价格波动造成饲料成本上升,假设养殖企业按需以均价采购,A养猪场需额外负担饲料成本 3.18万元左右。在得到保险保障后,A养猪场共得到赔付 15.77万元,转嫁饲料成本增加风险,就盈亏而言,养殖企业通过保险保障取得了成效,规避了生猪饲料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的收入缩减压力,稳定了生产积极性。
另外,保险公司通过对冲风险购买场外期权来分散风险,通过期权收益的方式向农户进行赔付。期货市场上风险分散的产品对内对外风险对冲采用 Delta中性策略并动态对冲以维持 Delta净敞口趋近于零。在整个项目运行过程中总盈亏为 36.06万元。
项目成功探索期货服务“脱贫攻坚”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通过“保险 +期货”为农企控制生产成本,让期货公司提高实体服务意识,拓展实体服务能力,实现农企、保险公司、期货公司三方共赢格局,具备较佳的市场化推进潜力。
三、“保险 +期货”模式在农民收入保障计划的风险研究
1.信用风险
“保险 +期货”模式下信用风险是风险的重要因素。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交易另一方未履行到期债务,其中可包括权利金的给付和保证金的追缴。浙江慈溪养猪项目中,因为保险公司是场外期权买主,没有保证金追缴问题,所以信用风险得到部分减少。但在项目操作过程中所遭遇的信用风险以权利金延期支付为主。由于保险公司的内部支付审批流程较为冗长,可能无法在期权交易的当时支付权利金,这要求保险公司必须给予权利,经期货公司授信才能保证期权交易顺利实施。
2.市场风险
“保险 +期货”模式下市场风险又是风险因素之一。所谓市场风险,主要指因期货、现货等市场价格发生不利变化或剧烈波动,从而引起衍生工具价格或价值发生变化所带来的风险。本次调研的浙江慈溪养猪项目市场风险因素以价格波动为主,风险驱动因素是气候与中美贸易关系。动态对冲时交易模型在理论上可能有分歧,因而具有一定动态对冲风险。动态对冲即通过期货合约持仓量调整以抵消现货价格波动的风险管理策略。但由于现实市场和理论模型可能会有不同,动态对冲也许并不能完全排除市场风险。
3.操作风险
“保险 +期货”模式下,操作风险作为风险因素不容忽视。操作风险,主要指因系统故障或者人为失误而造成失误。系统故障或者网络延迟都有可能使交易员在期货市场挂单不能及时交易,进而影响农户收益。另外人为失误会带来操作风险。比如,当交易员开、平仓后,一旦操作量不对,就有可能使其不能按预期价、量成交,影响收益。
四、控制“保险 +期货”模式在农民收入保障计划的风险对策
1.信用风险控制措施
“保险 +期货”模式下信用风险控制非常关键。一是期货公司要制定严格的审批流程来保证每笔与大额支付相关的期权交易均得到全面的审核与核准,从而防范由于审批不当而造成的信用风险。二是期货公司还需要执行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主要有定期评估信用风险、监测信用风险变化、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等,预警可能发生的信用风险以及时做好防范措施。三是对不能在期权交易发生之时给付权利金的保险公司,可透过设立权利金授信制度,来事先安排权利金的给付,以规避因为给付延迟所造成之信用风险。
2.市场风险控制措施
“保险 +期货”模式下市场风险控制至关重要。一是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价格监控系统,来对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价格变化进行实时追踪与监测,从而能让期货公司及时发现市场中潜在的风险。二是要有灵活多样的对冲策略。对冲策略就是通过对期货合约持仓量进行调节,以抵消现货价格波动的风险管理策略。采取灵活对冲策略可使期货合约持仓量在市场价格变化时适时进行调整以减少市场风险。三是还需要建立合理的风险评估模型。期货公司利用风险评估模型,可以对市场价格变化进行预测,并对可能存在的市场风险进行评估,以便制定更加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
3.操作风险控制措施
“保险 +期货”模式下控制操作风险是关键一环。期货公司一是要建立完善的系统维护与升级机制,来避免因为系统故障或者网络延迟,造成挂单无法交易等问题。同时,期货公司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并及时对系统进行更新改造,有效减少系统故障带来的运行风险。二是针对可能存在的人为操作失误需加强交易员教育培训。通过给出详尽的操作指南并对实际操作加以示范与培训,减少操作失误。三是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错误检查与纠正机制。详细记录并核对每笔交易,发现差错及时更正,避免差错扩大及继续发生。四是还要有一个健全的应急处理机制。对可能发生的系统故障或者人为失误需要一个事先制定好的应急处理方案,才能使问题发生后及时处理以降低损失。
五、结论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保险 +期货”在农民收入保障计划中的运作机制及作用,并以浙江慈溪生猪养殖项目为例,分析了该模式的实施及效果。研究发现,通过合约建立、风险管理、收获和结算等环节,“保险 +期货”模式能有效降低价格风险,提供风险保障,保障农民的稳定收入,提升农业效率,减轻政府补贴负担。然而,该模式在运作中可能存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为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总的来说,本研究证明了“保险 +期货”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农民收入保障机制,能够帮助农民降低风险,保障收入。
参考文献
[1]李俊海,吴本健 .美国 "保险 +期货 "模式助力农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J].世界农业,2023(3):33-47.
[2]刘建忠 .保险 +期货模式应对猪周期的策略分析与实践探讨 [J].今日畜牧兽医,2023,39(2):75-76,79.
[3]李冠达,张卓 .辽宁省发展 "农业保险 +期货 "模式的对策建议 [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1):239-24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