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数字金融使用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数字金融使用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王思雨
作者简介:王思雨(2000—),女,四川彭州人,汉族,研究生,西华师范大学在读学生,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
    【摘要】由于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人们整体的消费模式产生了很多影响,尤其是城乡居民的消费。本文概述了数字金融发展现状、已经取得的显著进展,探究数字金融使用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并提出了如何利用数字金融拉动居民消费的建议。通过充分发挥数字金融的潜力,可以促进城乡居民的消费活动,推动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数字金融;数字经济;城乡居民消费
    一、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字金融的发展对家庭消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金融服务的创新,越来越多的家庭倾向于利用数字金融工具来管理和处理他们的金融事务。数字金融使用的普及不仅为家庭提供了更便捷和高效的金融服务,同时也对家庭的消费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了解数字金融使用对家庭消费的影响路径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扩大内需为重点,强化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 年我国消费支出与GDP 之比高达54.3%,消费依然是我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而作为社会消费基础的家庭消费,其消费水平、结构与其所处地区的经济环境、地理要素和家庭构成有着紧密的关系。在数字金融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金融科技公司引领的数字金融服务持续下沉,这进一步促进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在金融领域的布局,并且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为基础,不断提高水平,较好地实现数字金融在家庭中的可及性,给家庭消费提质扩容带来新机遇。疫情发生后重构消费,拉动内需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已成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任务。在我国经济复苏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探究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消费产生的影响及其提升路径,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
    二、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在“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积极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策略,持续优化数字基础建设,努力培养新的商业模式,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到2020 年,我国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已经达到了7.8%,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增长注入了强大推动力。信息基础设施处于领先地位。我国成功构建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光纤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同时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的建设和应用也在加速进行中。宽带用户的普及率有了显著的提升,其中光纤用户的比例超过了94%,移动宽带用户的普及率高达108%,而互联网协议第六版的活跃用户数量也达到了4.6 亿。
    1. 产业数字化转型稳步发展
    农业的数字化进程正在全方位地进行。服务行业的数字化程度有了明显的进步。随着工业向数字化的快速转型,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数字化程度也在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步入“云端”。
    2. 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
    随着数字技术与多个行业的快速整合,电子商务呈现出旺盛的发展势头,移动支付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在线学习、远程会议、电商直播等新模式得到了快速推广,互联网平台也日渐强大。
    3. 数字化政府建设成果斐然
    一体化的政务服务和监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新的服务管理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数字化的商业环境不断优化,在线政务服务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4. 国际合作日渐增强
    《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信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丝路电商”的合作成果丰硕,我国数字经济领域的平台企业加速出海,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三、数字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带来的影响
    随着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它对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数字金融的普及和应用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安全和多样化的消费方式,改变了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习惯。
    1. 提供便捷的在线支付和电子交易方式
    数字金融的普及和应用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在线支付和电子交易方式。居民可以通过手机支付、互联网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数字金融工具,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效率和便利程度,促进了消费活动的频率和规模。
    (1)快捷性。数字金融工具如电子支付平台、移动支付应用和互联网银行等,使居民能够通过手机、电脑或其他终端设备进行在线支付和电子交易。无论是购买商品、支付账单、转账汇款还是进行投资,居民只需几步操作即可完成。这种便利性和快捷性节省了居民的时间和精力。
    (2)多样性。数字金融工具为居民提供了多种支付选择。除了传统的银行卡支付外,移动支付应用如支付宝、微信支付和银联钱包等也在广泛使用。这些应用提供了扫码支付、NFC 技术、手机银行等功能。此外,数字金融还提供了虚拟信用卡和电子钱包等创新支付方式,进一步丰富了支付选择。
    (3)安全性。数字金融工具在提供便捷的在线支付和电子交易方式的同时,也注重保障支付安全。数字金融采用了多种安全措施如加密技术、双重验证等,确保居民的资金和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2. 增加消费选择和便宜的购物途径
    数字金融的普及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和便宜的购物途径。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和在线购物网站,居民购买各类商品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数字金融的发展也推动了线上线下的融合,促进了实体店铺与电子商务的结合,为居民提供了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购物体验。
    (1)折扣。通过数字金融工具,居民可以享受到线上购物的促销优惠和折扣活动。数字金融工具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在线购物的促销优惠和折扣活动。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和优惠券等方式,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多折扣和优惠,降低了消费成本,增加了购买力。
    (2)线上线下消费融合。数字金融的发展推动了线上线下消费的融合,城乡居民可以通过线上渠道获取产品信息和线下实体店铺体验产品,从而获得更全面的消费体验。数字金融的应用还促进了线上线下活动的互动,例如线上购物后到实体店铺自提、线上线下联动的促销活动等,增加了消费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3. 改变居民的理财观念和投资方式
    数字金融的应用改变了城乡居民的理财观念和投资方式。居民可以通过在线理财产品、互联网基金和股票交易平台等数字金融工具进行投资和理财,实现资产增值和财务规划。
    (1)理财观念的转变。传统上,城乡居民更倾向于将储蓄存放在银行中,以获取利息收入为主要的理财方式。然而,数字金融的兴起改变了居民的理财观念。居民开始认识到将资金投资于更高收益的金融产品和工具中的重要性,以追求更好的财务增值。数字金融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渠道和理财产品,如基金、股票、债券等,使居民可以更方便地进行投资和理财规划。因此,居民的理财观念逐渐从单纯的储蓄和保守型投资向更积极、多元化和风险管理意识更强的方向转变。
    (2)投资方式的多样化。数字金融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投资方式,如在线股票交易、数字货币投资等。这些新兴的投资方式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广阔的投资机会和选择空间。相比传统的投资方式,数字金融的投资渠道更加便捷,投资门槛更低,为居民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3)金融知识的普及。数字金融的普及和推广促使城乡居民对金融知识的需求增加。为了更好地利用数字金融进行投资和理财,居民需要了解金融市场、投资产品的特点、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数字金融平台通过提供金融知识普及的渠道,如在线教育课程、投资指南和市场分析报告等,促使居民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了解金融知识,从而改变了他们的理财观念和投资方式。
    然而,数字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行为也带来了挑战。其中包括信息安全风险、网络诈骗和个人隐私泄露等方面的风险。居民需要加强对数字金融安全的意识和保护措施,以充分利用数字金融的便利性同时保护个人信息和资产安全。
    四、如何利用数字金融拉动居民消费
    1. 加强居民金融教育和普及
    数字金融平台可以通过提供金融知识普及、理财规划指导等服务,增强居民的金融素养。提高居民对数字金融的认知和了解,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利用数字金融工具,合理规划消费,提高消费的效率和价值。
    (1)提供基础金融知识教育。加强金融教育需要向居民传授基本的金融知识,包括金融概念、金融产品和服务、理财技巧等。通过开展培训课程、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向居民普及金融知识,帮助他们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2)强调理财规划和风险管理。金融教育应该强调理财规划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帮助居民学习如何制定合理的个人理财目标和计划,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散投资,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个人财富和降低风险。
    (3)推广金融工具和技术的使用。加强金融教育还需要教授居民如何使用数字金融工具和技术进行个人金融管理。这包括在线银行、支付应用、投资平台等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帮助居民更好地利用数字金融工具进行日常消费、支付和投资。
    2. 促进金融科技创新
    通过金融科技创新,我们可以推动居民消费的多方面发展。首先,智能支付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可提供更迅速、便捷、个性化的支付体验,创造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金融产品。区块链技术和虚拟货币的引入增强了交易的透明性和多元性,提高了数字金融的信任度。人工智能客服和智能理财助手改善了客户服务和理财体验,激发用户更积极地参与金融活动。其次,金融移动应用和风险管理技术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并通过降低信贷风险促使金融机构更愿意向居民提供信贷服务。这些创新共同促使数字金融更贴近居民需求,激发其消费和投资的热情。
    3. 全力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创新“数字”社会发展体制,以政府为龙头,社会力量为主导, 以国家智能中枢系统为基础,在各个领域统筹建设智慧系统。优化数字发展的包容与审慎政策环境,完善数字经济发展政策体制,精简数字经济领域的行政审批事项,推动数字发展主体审批便利化,完善数字经济评价机制;建立对数字财产的公共保护,加强对数字专利的保护,制定数字信息知识产权的国家保护目录;强化政府对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的积极引培和对数字经济行业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动的有序引导。
    4. 数字政府建设全面铺开
    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步伐,用现代数字技术驱动政府治理理念、方式转变,促进决策科学化,治理精细化,服务高效化,推进全市联通的电子政务内外网,政务云平台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跨区域跨部门基础信息库建设,推进政府部门业务数据融合,形成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平台,统一发布信息。
    五、结语
    综上,数字金融的发展、建设与城乡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企业、社会和国家的共同努力,可以更好地激发居民消费的活力,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数字金融体系,提高国家数字经济规模。
参考文献
[1] 李荣强,陈轩,朱建华. 数字金融有效赋能农业经济发展的创新实践——评《数字乡村:数字经济时代的农业农村发展新范式》[J]. 中国农业气象,2023,44(6):541.
[2] 赵丽泽. 数字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研究[J]. 中国市场,2023(17):5-8.
[3] 孙婷婷,龚嘉炜,陈静华. 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金融的现状分析[J]. 商展经济,2023(11):90-93.
[4] 罗荷花,姚璇. 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以河北、湖南、广西三省为例[J]. 调研世界,2023(6):48-59.
[5] 程欣炜,李婵娟.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消费差距的收敛作用研究[J]. 现代经济探讨,2023(6):27-41.
[6] 罗荷花,叶谊锋. 数字金融能力对居民家庭收入脆弱性影响的实证[J]. 统计与决策,2023,39(10):160-165.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8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