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绿色金融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
 

绿色金融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
基金项目: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首席技师”资助项目(2022-SXJS-JG01)
刘丹花
作者简介:刘丹花(1986—),女,河南郑州人,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
    【摘要】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供需失衡,主要原因在于传统产业产能的过剩以及构建符合发展绿色经济的高科技、高附加值、低碳环保型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应支持高碳行业转型、严控产能过剩行业、严守环保合规底线。本文提出中国经济供给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想要改变供给的失衡问题,就需要走上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来加快绿色经济的发展进程。绿色金融作为绿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点,能够有效地促进并引导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产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绿色金融;产业结构升级;探讨研究
    一、引言
    由于传统行业造成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问题,因此传统产业亟须转型升级。国家政策提出以绿色金融为支点发展绿色经济,以此降低能耗、防治污染以及保护生态,全国各地区也开展了相关实践探索活动。绿色金融能够充分发挥金融杠杆的作用来调整产业结构,使资金流入绿色产业,大力支持发展绿色经济,与此同时也间接提高了“两高一剩”行业的融资成本。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划了绿色金融的发展方向,绿色金融主要研究资金融通以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它以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及绿色基金等,来解决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面临的环境危机。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1. 绿色金融的内涵
    虽然目前许多学者对绿色金融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绿色金融具体的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将绿色金融定义为金融机构体系要倾向于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资、项目运营和风险管理,通过这样的金融服务来达成环境和气候变化的改善以及资源经济的高效利用的目的。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金融机构不仅对各种投资和金融项目的风险和收益进行评估,而且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政策,在日常项目运作中积极贯彻与执行。通过吸纳社会和经济资源,金融机构一方面可以满足金融业长期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经济和社会部门与环境部门的平衡和协调。绿色金融在这一阶段非常重要,金融机构开始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各行为体走向绿色化。例如,金融机构通过采用一定的方式使消费者逐渐接纳绿色消费观念,引导加强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生产经营中降低排放减少污染,以及通过产业政策导向作用使投资主体着力发展绿色经济。
    2.“双碳”的概念
    双碳指的是碳中和和碳达峰,是中国提出的两个阶段的碳减排目标(也称为双碳战略目标),即在2030 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在2060 年实现碳中和。备受世界关注的二氧化碳排放离不开高耗能的经济发展,在碳中和目标任务的驱动下,中国已经承诺在2030 年前不仅不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而且将来也会逐渐减少。虽然会面临各种难题,但是在国家的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加强碳管理、碳普惠及碳宣传等能力建设以及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服务推动外部行业产业降碳等措施,主动把握绿色低碳转型趋势,全力迈向碳中和目标指日可待。
    3. 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涵
    (1)产业结构的内涵
    所谓产业结构是指每个产业在其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技术经济关系,因此也指产业间比例关系的演变。从定性上看,技术经济关系代表了由各产业经济活动的内部规律决定的产业组合;从定量上看,比例关系反映了各产业在产业结构整体体系中的地位,是各产业经济活动的外部形式。从静态的角度看,三个产业之间的关系是由三个产业在某一时间点上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和它们的比例关系来表示。从动态的角度来看,三个经济部门之间的关系是由上述三个经济部门的比例随时间的变化和经济建设的趋势来表达的。
    (2)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涵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转型”,其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的“类型”,即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转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把粗放型转为集约型,而不是单纯的转行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升级”,既包括产业之间的升级,如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也包括产业内的升级,即某一产业内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纵深化发展,实现技术集约化,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只有正确理解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这些内涵,才能在实践中避免出现偏差。
    三、绿色金融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机制
    1. 资金杠杆
    绿色金融的金融杠杆,从机制方面实现融资和金融产品服务的创新。绿色金融作为新时代的金融服务活动,结合资源效率与组合产出,引导产业的经济绿色化。从去杠杆的角度来看,绿色金融可以帮助优化资源配置,消除产能过剩,智能配置和引导资金流向。金融机构在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评估和融资时可以对企业进行区别对待,支持优待符合“绿色”标准的“三低”企业,而淘汰排斥对环境不友好的“三高”企业,并将其列入黑名单。信用信息的传播导致了市场上资本流动的趋同,对产业间和产业内资本的重新配置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推进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不断完善绿色产业评价机制可以有助于实现产业结构向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充分利用绿色金融工具,通过信贷资源的合理分配,配合政府各项政策,以此来优化金融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发布的《降成本:2017 年回顾与分析》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部融资的依赖程度逐步提高,以绿色金融中的绿色信贷为例,银行贷款仍是企业最主要的外部资金来源。商业银行应从严控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授信,坚持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并重,信贷资源向能源安全保供、产业升级改造和绿色低碳、新能源绿电生产的优质主体投放,满足基础性生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支持企业绿色改造升级信贷资金需求。差别化的绿色信贷政策抽走了“两高”企业的大部分资金流,使它们难以产生资金用于扩张,以及内部的结构调整和升级。这些企业要么把发展计划引向低耗高能产业,要么通过内部技术改造和升级来减少原有生产中的高消耗和高排放,促使他们按照政策的方向进行转变。因为高碳行业转型、低碳产业发展均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将产生对转型金融的相关需求,所以绿色金融体系拓展创新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相关产品及服务,协助客户进行绿色转型就势在必行。例如,2022 年,兴业银行持续加强授信政策与ESG(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整合,下发《兴业银行2022年授信政策》《兴业银行关于下发ESG 相关授信政策的通知》,明确要求所有行业均应符合国家相关环保标准,加强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信贷审批管理。绿色金融理念强调从严控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授信,坚持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并支持高碳行业重塑,信贷资源向能源安全保供、产业升级改造和绿色低碳、新能源转型、绿电生产的优质主体投放,满足基础性生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支持企业绿色改造升级信贷资金需求。
    2. 政策引导
    政策引导在引领绿色金融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考虑到绿色金融将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纳入考量范围,具备较为显著的正外部性,顶层设计、政策引导有助于其最终的发展与落实。可以通过政府采购、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市场准入等多种手段进行政策引导,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例如,自2017 年起,广州花都金融区连续5 年每年从专项资金中安排10 亿元以上用于支持绿色发展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并建立绿色金融风险补偿机制,最高给予100 万元;贴息方面,国内针对项目的财政贴息,内容涵盖林业、农业贷款财政贴息以及成品油质量升级贷款中央贴息补助等。此外,有关主管部门出台了多项与绿色信贷相关的政策,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防范高耗能、高污染带来的环境与社会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3. 信息传递
    绿色金融以金融手段实现绿色发展目的,跨领域性质较强,其参与者需具备复合知识技能,因此存在信息不对称性。绿色金融有关机构通过专业的信息收集、分析与评估能力,对潜在的投资项目进行甄别与选择,并将兼具投资价值与环境效益的绿色项目、企业,展现传导给广大的社会公众和投资者,带动社会资源与资本优化配置。例如,绿色债券的第三方评估机构,通过对债券募集资金使用、募集资金管理及信息披露等因素的评估,给出债券绿色程度的结论,该信息可供市场投资者参考,从而引导资金流向绿色程度更高的项目,实现信息传导的功能。
    4. 风险分担
    具备生态环境效益的绿色项目通常资金需求量大、回收慢,绿色金融可以向具有良好环境效益的绿色项目、新兴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因此为以上产业的发展分担了融资风险,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同时,绿色金融机构依托专业的风险识别、分析及控制能力,能够对支持项目开展全面的风险管理,敦促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将生态环境要素纳入考量,同时又降低了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社会风险。例如,兴业银行积极强化传统高耗能行业风险管控,持续推动客户分类管理及高风险客户敞口余额压降,并加强对符合低碳转型及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传统产业细分领域的授信支持,并且已建立了相对完备的投行产品体系,包括各类债券、私募债权、并购融资、银团融资、资本市场产品、资产证券化等。在投行业务中整合ESG 理念,在尽职调查过程中及时了解客户的声誉、业务内容、财务状况、管理能力及合规情况,确保风险可控,并审慎介入“两高一剩”等环境敏感行业。2022 年,该行落地各类绿色投资银行业务融资规模近1300 亿元。
    总之,绿色金融和产业结构转型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结合的。绿色金融以新理念、新动能、新工具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市场变化,通过融资渠道的管理发挥资本杠杆的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再通过信息传递和风险分担功能对市场的生产者和投资者加以引导,最终促进产业转型和现代化。
    四、结语
    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金融服务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将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观念纳入金融活动,依据绿色产业评价机制,推动企业产业升级并向绿色化、高端化、集成化转型。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绿色金融能较好地助力当前建设生态文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需求,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与绿色金融的完善发展相互融合。
参考文献
[1] 严然.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支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应的计量研究[D]. 江西财经大学,2021.
[2] 方丽霞. 内蒙古绿色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 内蒙古财经大学,2020.
[3] 裴正纲. 绿色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 齐鲁工业大学,2019.
[4] 林君. 绿色金融支持衢州市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J]. 全国流通经济,2020(18).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86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