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徐州一体推进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思考与建议
 

徐州一体推进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思考与建议
2023年度徐州市社科基金项目:徐州一体推进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思考与建议(立项号:23XSM-010)

刘苑 张秋彤 李星 高婷

作者简介:
刘苑(1991—),女,江苏徐州人,汉族,硕士,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数字贸易
张秋彤(1993—),女,江苏徐州人,汉族,硕士,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产业结构、国际贸易
李星(1994—),女,江苏徐州人,汉族,硕士,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数字经济
高婷(1993—),女,江苏徐州人,汉族,硕士,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金融统计

【摘要】中心城市位于区域内商业和运输干线的中心,向整个地区运送货物、服务、资金等。省域副中心城市可以弥补中心城市经济影响力的不足,发挥其辐射周边的经济潜力,引领区域经济发展。通过研究徐州推进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过程,总结和分析徐州城市转型经验或存在的问题,助力徐州提升城市聚集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整体实力。
【关键词】徐州;淮海经济区;区域经济;思考与建议

    一、区域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功能
    中心城市是区域内城市体系等级最高的城市发展形态之一,处于商业和交通干线的中心位置,向整个区域输送物资、服务及资金等。省域副中心城市是与省域主中心城市相对于存在的,是在一省的城镇体系中,仅次于主中心城市的地位。徐州是连接长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中原经济区等 4大经济板块的枢纽之地,处于区域内商业和交通干线的中心位置,是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带动能力的重点城市。

    二、徐州城市发展现状分析
    1.徐州城市发展概况
    (1)城市规划方面
    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轨道交通网络逐步完善。2020年,徐州全市总人口约 908.38万,主城区(中心城区)人口 235.15万;城镇人口 596.19万,城镇化率65.63%。2022年,徐州市常住人口 901.85万,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6.8%,比 2020年提高 1.17个百分点。此外,截止 2022年 12月,徐州市轨道交通地铁 1号、2号、3号线已开通使用;4号线一期工程开启了正线车站建设,计划 2027年 12月通车试运营。
    (2)经济发展方面
    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明显。2022年,徐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457.84亿元,同比增长3.2%,增速快于全省 0.4个百分点,居区域首位,占区域比重为11.7%。2023年 1~ 5月,徐州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 2016.25亿元,同比增长 7.08%(表
1);第三产业增长率最大,产业结构优化明显。

    (3)城市环境方面
    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良好的生态吸引了周边众多游客。2018年 12月 5日,徐州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自监管平台上线以来,徐州市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徐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的天数多达 289天,2022年的 PM2.5年均降到 40微克 /立方米。2022年国庆假期,全市接待访客总量 229.44万人次,纳入监测的 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70.34万人次,旅游收入 11.33亿元。2023年,“五一”假期,徐州全市共接待游客总量 437万人次,同比增长362.9%。
    2.徐州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1)人口与社会问题人口流出数据高,人均收入低。2020年末常住人口908.38万,2022年末常住人口 901.85万,徐州人口净流出数据偏高。据徐州市统计年鉴和江苏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徐州市 2020年和 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1166.00元、34217.00元,明显低于同期江苏省 43390.00元和 47498.00元水平。
    (2)实体经济与竞争力问题
    徐州近年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修复矿坑,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虽有明显增高,但与苏南城市相比差距明显。图1为 2020—2022年苏州和徐州地区生产总值对比图。其中,2022年,苏州地区生产总值为 23958.3亿元,是徐州市地区生产总值(8457.84亿元)的 2.8倍,徐州与苏南地区城市差距明显,城市整体实力缺乏竞争力。

    三、思考与建议
    上述分析显示,徐州市城市建设在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和城市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城市发展依然存在短板,缺乏竞争力,还需要政府联合企业和社会资源,协力共创,逐步提升。

    1.政府方面
    政府应大力推进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出台惠及企业的优惠政策措施;帮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现代产业集群,建设高水平的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此外,从群众利益出发,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市“软实力”。例如,设立“游客中心”,提供便民服务点,存放带有“两汉文化”“徐州美食”特色的城市地图等。
    2.企业方面
    徐州是以重化工为主的老工业基地成功转型的中心城市,很多大型企业需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提升自身创新力和竞争力。
    3.社会方面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政府和企业很多时候也要主动与商会等民间团体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借助各方面资源推进徐州城市建设。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徐州在城市规划方面、经济建设方面和城市环境治理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城市环境方面的建设,成绩突出。但是,徐州当前的城市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人口流出问题显著,城市聚集力不足,城市整体实力缺乏竞争力。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出台惠及企业的优惠政策措施,帮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企业自身也需要转型升级;同时政府和企业要灵活运用社会资源,与民间商会团体多交流、多合作,多方面一体化推进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2020年省生态环境厅大事记(3月)[EB/ OL]. (2020-04-07)[2023-08-06].http://sthjt.jiangsu.gov.cn/ art/2020/4/7/art_83548_10043089.html.
[2]江苏省统计局 .江苏统计年鉴 [M].
[3]彭明唱 .新时代推进区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的路径——以淮海经济区徐州市为例 [J].经济论坛,2019(04):92-96.
[4]苏州市人民政府 .苏州 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 23958.3亿元,同比增长 2.0%[EB/OL](2023-02-01)[2023-08-06].
http://www.suzhou.gov.cn/szsrmzf/szyw/202302/c7c19d31e e644ebd9c507a9e8238a80b.shtml.
[5]田艳平,秦尊文 .我国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J].湖北社会科学,2022(07):71-80.
[6]徐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R].
[7]徐州市人民政府 .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 3号线一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EB/OL].(2021-06-01)[2023-08-06].
http://www.xz.gov.cn/fzlm/006002/006002001/20210601/ 1bf44596-0d05-4325-a701-b5e741729366.html.
[8]徐州市生态环境局 .徐州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R].
[9]徐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徐州调查队 .徐州统计年鉴 [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10]徐州市统计局 .2022年统计月报 5月(下)[EB/OL].(2022-07-05) [2023-08-06].http://tj.xz.gov.cn/govxxgk/01405176-5/2022-07-05/44a575e7-f085-4b05-a946-9346d629a6b0.html.
[11]徐州市统计局 .2022年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R].
[12]徐州市统计局 .2022年徐州市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居淮海经济区前列载 [EB/OL].(2023-02-17)[2023-08-06].
http://tj.xz.gov.cn/xwzx/001003/20230217/bbabe370-2c80-4f48-a993-9fe543e001d2.html.
[13]徐州市统计局 .一季度徐州市经济运行情况 [EB/OL]. (2023-04-26)[2023-08-06].http://tj.xz.gov.cn/ xwzx/001003/20230426/2c83a076-56fd-413c-82a7-56618e4a6b9c.html.
[14]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徐州味 .旅游季”假日成绩单出炉,多项数值创新高(2023年五一数据)[EB/OL](2023-05-05) [2023-08-06].http://wglj.xz.gov.cn/xwzx/001001/20230505/47908a7e-dbd1-4e3f-b5d0-27224767971a.html.
[15]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国庆七天乐 文旅新项目火了彭城(2022年)[EB/OL](2022-10-10)[2023-08-06].
http://wglj.xz.gov.cn/xwzx/001001/20221010/1d5995f4-0562-4ef8-b74f-36d9cbea35e5.html.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86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