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贸易便利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动态监测研究
徐彦浩
作者简介:徐彦浩(1997—),男,山东济宁人,汉族,云南大学国际商务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数字经济、RCEP 贸易规则、电子商务
【摘要】云南省自贸区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试验区,其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与机遇。本文通过对云南省自贸区各方面的分析,发现了在制度创新、底层设计、信息沟通、通关便利、跨境金融、争议解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产业培养、强化人才建设、打通沟通渠道等建议,以推动云南省自贸区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云南省;便利化;区域经济
一、引言
自贸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云南省自贸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外贸发展的区位优势。然而,在自贸区贸易便利化建设中,云南省面临一系列独特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提高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入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文旨在全面探讨云南省自贸区贸易便利化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为云南省自贸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云南省对外贸易现状
1. 进出口额
根据云南省商务厅的数据,2021 年1 月至12 月,云南省的进出口额达到336.92亿美元,增速为12.8%,在全国范围内排名第三,显示了较好的贸易增长表现。截至2021 年底的全国已有自贸区的省市中对外贸易额相对较低,但占比率呈现上升趋势。
2. 外贸额占比
.jpg)
通过上图可以看到,在设立了自贸区的省份中,云南省外贸占比整体上是比较低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云南省相对较小的经济体量和相对慢的产业发展,可能限制了其大规模制成品的进出口。
3. 对外贸易对象
云南省在对外贸易中主要聚焦于东南亚、南亚国家,特别是缅甸和越南。云南省与缅甸的地理接壤使得两国之间能够更好地开展贸易,成为云南省的重要贸易伙伴。云南省与越南的贸易额逐年增加,2021 年达到了41.54 亿美元,增长率为14%。在2018 年到2019 年期间,云南省与越南的贸易额更是实现了惊人的36% 增长。
4. 对外贸易产品
在中国海关数据库中查询2021 年1 月至12 月云南省进出口情况,根据 HS 码编码特点,本文将进出口产品按下表进行分类:
.jpg)
(1)进口产品
根据该种分类方式,2021 年云南省进口情况如图:
.jpg)
根据上述图表可以看出,2021 年,云南省进口产品排名靠前的包括原矿石及化石燃料、植物、机电产品以及塑料橡胶及其产品。原矿石和化石燃料占据绝大多数,占总进口产品的74%。
.jpg)
(2)出口产品
从出口角度来看,2021 年云南省出口情况如下:
.jpg)
云南省主要出口化工产品、机电产品和植物相关产品。化工产品中,主要出口肥料,占化工产品总出口额的67.4%。植物产品中,主要出口水果,占植物类产品总出口额的54.6%。可以看出,出口产品种类较多,但主要以农产品、简单工业产品和传统化工产品为主。出口产品整体附加值相对较低,属于传统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jpg)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视角下云南对外贸易便利化分析
1. 三大片区的对外贸易便利化
(1)昆明片区
昆明自贸片区总面积为76 平方公里,区内有一批龙头企业,昆明集中了全省大部分的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2021 年昆明市进出口总额为131.8 亿美元,占全省39%。昆明自贸片区全年完成进出口额22.07 亿元,
同比增长12%,占昆明市进出总额的17%。昆明片区贸易便利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jpg)
(2)德宏片区
德宏片区面积29.74 平方公里,包括瑞丽主城区和姐告边境贸易区,是自由贸易试验区中靠近边境线的区域。2021 年,德宏片区进出口贸易额为8541300 万元,同比增长19.14%。进口贸易额为5527400 万元,同比增长17.03%;出口贸易额为3013900 万元,同比增长23.22%。
进出口货运量为20289200 吨,同比增长27.48%。出口商品主要包括初级化工制成品、工业产品、机械产品、药品及纺织品等。进口商品主要有石油原油、天然气、海产品、农副产品、中药材、矿产品、橡胶、各种水果等。
.jpg)
(3)红河片区
位于中越交界的河口县内,区域面积为14.12 平方公里。河口口岸拥有2 个国家一类口岸(铁路、公路)、3个省级通道(坝洒、老卡、新店)和多条民间通道。有3座大桥与越南老街市相连,是云南省中越边境段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通关最便利的陆路口岸。
.jpg)
2. 云南省自贸试验区三片区贸易便利化情况汇总
(1)底层设计
在底层设计方面,三个自贸区片区(昆明、德宏、红河)都以“放管服”“一网通办”和“证照分离”为核心,旨在减轻企业办事压力,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供便利的经营环境。这些共同的举措有助于优化政府服务、促进市场活力,为企业提供更加灵活和高效的运营平台。
(2)信息沟通
在信息沟通方面,三个自贸区片区(昆明、德宏、红河)都采取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云南省政务服务平台的接入,为企业提供了便捷的政务服务和信息查询平台。这样的举措有助于简化企业的申报流程,提高政务服务的效率,同时也加强了企业与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
(3)通关便利
针对跨境物流领域的挑战,德宏和红河片区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对货物和交通工具进行识别,提供了一些创新的物流服务,如跨境挂车直达运输模式和货物跨境智能拼车出口,以降低跨境物流成本。针对特定商品,红河片区采取了“先放后检”监管模式,提升了物流时效。对于农副产品,实行了产地实施检验、口岸直通放行的模式,提高了通关效率。德宏片区实行电子化身份认证,通过录取指纹信息建立电子档案,实现快速查验、过关。同时,建立了外籍人员管理服务中心,为外籍工作人员提供统一身份认证,方便管理。
(4)跨境金融
昆明片区主要关注企业的跨境融资服务,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帮助它们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总体目标是促进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德宏片区在跨境融资方面采取了一些创新举措,例如离岸转手贸易结算通道,这为区内企业提供了更便捷的融资途径。较于其他两片区,红河片区侧重于为企业提供跨境结算全流程电子化服务,同时,红河片区也有一些金融创新举措,如探索实施“跨境贷”等。
(5)争议解决
德宏片区和红河片区在争议解决机制方面采取了一些创新性的做法,以提高跨境合作中争议解决的效率和便利提出“一室两国”双边政府部门边境应急协商会晤常态化机制。这一机制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设立一个具体的“一室两国”,即一个地点同时服务于两国政府部门,实现双方政府在边境事务方面的常态化协商。这有助于双方更加便捷、高效地解决边境地区可能发生的问题,是一种灵活的、实时的解决机制。建立涉外审判及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3. 云南省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底层设计方面
不同片区间的制度创新发展存在割裂现象,缺乏统一的整体规划和协同推进。这可能导致各个片区在自贸区建设中发展不协调,错失整体优势。试点任务较多且未打通上下游的配套改革措施,使得整体创新未形成系统性、体系化的设计。这使市场主体感受不深,可能影响自贸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自贸区创新举措中,权力下放受到限制,特别是涉及到中央和省级事权的敏感领域。由于涉及到敏感区域,权力下放难度大,这导致试点任务完成缓慢,效果不尽如人意。
(2)信息沟通方面
云南省自贸区各片区之间缺乏实时有效的沟通平台,导致信息传递方式较为陈旧,沟通效率低下。这可能使得片区间协调沟通主要依赖于传统方式,如邮件、电话、微信等,这种方式可能存在信息滞后、不及时等问题,影响信息的迅速传递与处理。云南省自贸区上线的网站存在信息不足、老旧的情况,这可能导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受限,企业难以获取及时有效的政策信息。由于云南省自贸区刚刚起步,企业尚未充分入驻,导致信息量有限且分散。然而,及早建立起优秀的信息平台对于自贸区的发展至关重要,能够促进各方信息的集中、共享与流通。
(3)通关便利方面
云南省地处西南地区,经济相对较为薄弱,再加上大部分口岸位于边境地区,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薄弱。这使得口岸难以满足外贸需求,影响了物流仓储展示中心的形成。虽然各片区已接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但自贸区单一窗口的内容相对较为单一,覆盖部门范围小,业务种类较少。这导致大量业务仍需到窗口办理,降低了通关便利化水平。尽管红河片区和德宏片区已对特定产品实施绿色通关和快速通关举措,但这主要是针对出口产品,对于进口产品,面临多地检验问题,这增加了企业的仓储和时间成本。
(4)跨境金融方面
云南省作为西南地区,相较于东部沿海地区,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由于自由贸易试验区需要依托地方的金融资源,云南省自贸区面临金融资源相对较少的挑战,这可能影响金融市场的发展速度和机制的健全程度。金融市场的基础较为薄弱,可能使得自贸区内的金融服务难以满足企业和居民的需求,从而限制了自贸区的吸引力。金融开放问题涉及中央事权,而中央对于金融领域的开放通常较为谨慎。这可能导致金融服务在自贸区内受到一定的限制,使得自贸区难以发挥金融创新举措。
(5)争议解决方面
目前德宏片区与红河片区建立的多方合作机制尚处于对出现问题进行修补的阶段,缺乏系统性的监管、预警和善后机制。这可能导致在涉外问题发生时,处理往往比较被动,缺乏主动应对的能力。在国际贸易中较为重要的仲裁解决领域,自贸区缺乏区域性解决方案,可能导致在争议解决时难以获得话语权。建设一个更加完善的机制,提高自贸区在涉外争议解决方面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是争议解决机制的发展方向。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提升云南外贸便利化水平的建议
1. 提高基建水平
自贸区可以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公私合作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建立有效的财政拨款使用管理机制,确保拨款的精准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益。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注重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特别是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数据管理平台。这将有助于实现自贸区的电子化智能化运作,提高运营效率。加强自贸区内的仓储物流设施建设,确保货物能够顺畅存储和流通。优化仓储管理,提高物流效率。
2. 加大简政放权
自贸区政府要积极主动与中央有关部门对接,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及时了解中央政策动态,争取在创新试点任务中得到中央有关部门的支持。制定具体计划,包括任务清单、实施方案等,以清晰的方式向中央有关部门汇报,并寻求指导和支持。云南省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强合作,形成统一战线。在涉及国家事权任务时,形成强大的合力,使各级政府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协同性。
3. 强化人才建设
自贸区可以建立定期培养干部的机制,通过内外部培训、交流等方式,提高干部的专业素养。这有助于解决因自贸区知识不足而导致的“本领恐慌”问题。通过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自贸区知识和改革热情的专业干部,解决干部队伍中的短板问题。建立合理的选拔、培养、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自贸区建设。提高对引进干部的待遇,包括薪资、福利、职业发展空间等,使其在自贸区工作的吸引力更大。同时,解决编制问题,确保引进人才有足够的职业晋升通道。
4. 打通沟通渠道
云南省自贸区可以通过建立跨片区的信息交流平台,促进各片区之间的实时信息共享。这可以是一个在线平台,也可以通过定期会议、研讨会等形式,确保各片区的创新成果能够及时传播,为整个自贸区提供宝贵的经验。创建一个整合各片区信息的对外发布平台,加强对外宣传力度。通过建立统一的自贸区官方网站或社交媒体账号,及时发布有关自贸区建设的新闻、政策信息等,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可及性。将关乎外贸企业关心的内容,如商品通关时间等,纳入信息披露体系。通过完善信息披露机制,让企业能够更方便地获取自贸区运行的相关信息,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5. 加强跨国合作
由云南省政府牵头,建立定期的跨国会晤机制,加强自贸区各片区与邻国之间的高层次沟通。这有助于解决片区政府在跨国交流方面的级别不足的问题,并在需要中央支持的事项上积极协调,争取更多的中央支持。与周边国家加强在通关便利化方面的合作,特别是在农产品检验检疫、绿色通关、跨境物流等领域。重点建设货物单次检验放行机制,促进片区与周边国家之间货物的顺畅流动,推动区域内各国间优势产品的自由贸易。
6. 注重产业培养
利用云南自贸区的跨境劳工合作机制,积极加强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引进一批优质的、附加值高的企业作为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自贸区低成本的优势,提高自贸区产业整体水平。利用自贸区的制度优势,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引导企业走创新型路线。这可以通过提供税收优惠、研发资金支持等方式,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方向发展。
五、结语
自贸区建设是一个全方位、复杂而长期的过程,云南省在此过程中面临了众多的挑战与机遇。通过对云南省自贸区发展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一系列问题,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云南省自贸区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企业、专业人才等多方合作,形成合力,推动自贸区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只有全面深化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贸区的政策红利,为云南省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提升整体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FTA 与FTZ[J]. 中国海关,2013(2):60-61.
[2] 艾雨婷.RCEP 谈判国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研究[D]. 广西大学,2017.
[3] 柴利,董晨. 贸易便利化的空间溢出对中国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J]. 经济论坛,2019(8):104-115.
[4] 车义元. 云南边民互市贸易改革发展问题探究[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8,19(4):132-136.
[5] 陈利君. 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中国(云南)自贸区[J]. 社会主义论坛,2019(11):9-10,20.
[6] 陈林,肖倩冰,邹经韬.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政策红利[J]. 经济学家,2019(12):46-57.
[7] 陈倩冰. 新时期中国FTZ 与FTA 的发展研究[D]. 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2014.
[8] 崔宝玉,谢煜,徐英婷. 土地征用的农户收入效应——基于倾向得分匹配(PSM)的反事实估计[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26(2):111-118.
[9] 崔鑫生. 中国省域贸易便利化现状分析[J]. 国际贸易,2017(4):34-39.
[10] 崔鑫生,连洁,李芳. 贸易便利化对中国省级层面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基于中国省域贸易便利化调查数据的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19(6):94-112.
[11] 敦志刚. 全球自由贸易园区的比较研究及对中国的借鉴[D].中共中央党校,2016.
[12] 樊兢.“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RCEP 成员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测算及贸易潜力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2018(23):124-127.
[13] 樊一帆. 新加坡自由港模式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启示[D]. 天津师范大学,2014.
[14] 冯帆,许亚云,韩剑. 自由贸易试验区对长三角经济增长外溢影响的实证研究[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9(5):11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