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特征对成本黏性的影响研究
黄芳 李鹏 卢江平
作者简介:
黄芳(1987—),女,福建厦门人,汉族,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会计师 /经济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
李鹏(1985—),男,河北石家庄人,汉族,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审计工作、财务管理
卢江平(1986—),男,福建厦门人,汉族,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中国农业银行厦门分行,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企业信贷、个人理财
【摘要】成本黏性是成本的重要特征之一,会受公司治理水平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公司治理特征与成本黏性相关性文献的回顾,首先追寻了二者之间的理论基础,即委托代理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其次以理论基础为桥梁,构建了公司治理的三维特征,即股东特征、董事会特征、管理层特征,并梳理其对成本黏性影响的文献,最后对文献进行述评并提出研究展望。
【关键词】成本黏性;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特征;影响
一、引言
在市场经济疲软的状态下,企业收入增加速度放慢,但企业约束性成本和酌量性成本却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削减,导致成本下降的幅度小于收入下降的幅度,学者们将这种现象叫“成本黏性”。成本黏性是对企业微观决策经济后果的一种有效测度,能够综合体现企业成本管理决策经济后果,反映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导致的代理问题是公司成本黏性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公司治理机制对解决公司代理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司治理程度越高,治理体系越完善,越能有效抑制成本黏性。文章以公司治理特征为视角,来探讨其对成本黏性影响,旨在为企业抑制成本黏性负面经济后果和完善公司治理理论研究及实践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公司治理与成本黏性理论基础
良好的公司治理可以降低代理成本,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降低成本黏性。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股东和管理层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利益不一致的问题,会导致管理层出现自利行为,从而损害所有者的利益。例如,有的管理层可能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过度扩大企业规模、增加可控资源与在职消费,导致成本异常增长;有的管理层当公司经营业绩不乐观,收入大幅下滑,但不愿降低自身的薪酬来减少公司费用的开支,并保留一定的余量资源用以自身控制,造成公司成本降低的速度小于收入下滑速度,从而产生成本黏性。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不仅需要考虑股东的利益,还需要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打破了传统公司治理中股东至上的原则,强调了利益相关者的平等性。让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到公司治理之中,在分析成本黏性时,就会关注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参与程度和责任,以及对成本决策的影响,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成本黏性的成因。
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董事会是公司的“大脑”,管理层是公司的“心脏”,都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利益相关者,他们既有一致的利益目标,也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因此,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构建了股东、管理层、董事会三维的公司治理特征,梳理其与成本黏性有关的文献。
三、公司治理特征对成本黏性影响分析
1.股东特征与成本黏性
(1)国有股权参股对成本黏性的影响。国有股东在公司治理中起积极作用,国有股权参股显著降低了企业成本黏性,并且国有股权参股比例越高,公司成本黏性越低,尤其是当公司两类代理成本较高时,国有股权参股对成本黏性的抑制作用更显著(闫华红等,2023)。
(2)连锁股东对成本黏性的影响。王津津(2023)指出,连锁股东显著增强了企业费用黏性程度,主要是因为连锁股东的市场合谋效应,即行业集中度越高、市场竞争地位越高和连锁股东市场势力越强,连锁股东的负面影响越大,费用黏性越大。然而杜栋(2023)则认为,连锁股东会通过降低企业调整成本、缓解管理层乐观预期和降低代理成本来影响企业成本黏性,并且不同区域、不同市场化水平、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连锁股东对成本黏性的影响是不同的。
(3)多个大股东对成本黏性的影响。当多个大股东之间争夺权利时,会引发公司内部的混乱,产生利益输送、关联方交易、担保借款等问题,会导致企业成本的无效增加,加剧成本黏性。栾甫贵等(2022)通过实证同样验证了,多个大股东提高了企业成本黏性,认为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越大、多个大股东之间的冲突越激烈、家族企业特征越明显,成本黏性越显著。
(4)机构投资者对成本黏性的影响。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费用黏性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在治理能力存在差异,机构投资者数量的增加也有助于企业降低费用黏性。张瑶(2021)也认为,机构投资者能起到良好的监管和治理作用,凭借自身在资金规模、获取信息、专业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公司持续创新,并降低成本黏性。
2.董事会特征与成本黏性
(1)董事会独立性与成本黏性。独立董事比例对费用黏性的影响并不显著,一些独立董事缺乏独立性或履职能力,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但董事长与 CEO两职分离增强了董事长的独立性,能有效约束管理层的自利行为,降低费用黏性。陈轲、田晓翔(2023)的研究也表明,董事会独立性越强,成本黏性的负向作用越弱。
(2)董事会非正式层级、独立董事网络与成本黏性。王积田、马珊等(2023)认为,董事会非正式层级能够显著降低公司的成本黏性,当董事会非正式层级越清晰,上市公司的成本黏性越低;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越高,可以会显著降低企业成本黏性。
(3)董事会成员性别差异与成本黏性。男性董事在董事会中占据主导地位,会基于他们的经验和技术进行决策,但女性董事通常表现出对风险更加厌恶的态度,并更倾向于选择稳定的经营策略,导致女性董事对短期内成本支出的变化更加敏感,并更早地采取措施进行管理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成本黏性(闫慧珍,2022)。
(4)独立董事背景与成本黏性。独立董事本地任职能够更好地获取高质量的信息,更有效地监督管理者行为,进而抑制公司的成本黏性,且在民营企业中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杨位留等,2019)。张于杰(2022)认为,高龄、兼任的独立董事都会加剧企业成本黏性的程度;具备金融背景和海外背景的独立董事能够减缓企业成本黏性的程度。
3.管理层特征与成本黏性
(1)管理层能力与成本黏性。当管理层的能力较高时,他们能够更有效地整合企业资源,更准确地预测企业未来资金需求,识别公司风险,从而减少自利行为,更好地应对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投入,从而降低环境成本黏性。冯自钦等(2023)也认为,高能力管理层出于资本逐利的动机,会将企业闲置的冗余资源用于金融资产配置,从而降低成本黏性。
(2)管理层动机与成本黏性。吕沙等(2016)认为,管理层为了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有动机进行费用管理,让费用黏性成为他们任意操纵的工具,让成本黏性带来负向经济后果。但戴书松等(2018)则认为,当管理层有了构建公司帝国动机时,为了能获得最大化的收益,会对已有的资源进行优化和提升,减小成本黏性。
(3)管理层激励与成本黏性。管理层薪酬激励与企业成本黏性显著负相关,管理层持股比例与成本黏性呈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但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管理层激励措施对成本黏性会产生不同影响。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激励对成本黏性影响更显著;管理层股权激励对非国有企业成本黏性的影响更为显著(吕沙等,2016)。索志林、隋菁菁(2022)通过研究也得出了,管理层激励机制的实施能显著抑制企业成本黏性。
(4)管理层过度自信与成本黏性。卫燕(2022)认为,管理层过度自信会高估企业收益和未来的现金流,低估未来的风险,而导致公司较高的成本黏性。刘浩然(2019)认为,在市场竞争强度大时,企业面临更高的风,管理层会更有动力去寻找更优的方式来控制费用,管理层过度自信与成本黏性关系不显著,但当市场竞争较小时,企业的生存压力较小,导致对于费用的控制效率更低,过度自信的管理层可能继续企业扩大生产、销售,导致成本黏性增强。陈轲、田晓翔(2023)认为,大部分高学历管理者要比低学历管理者更容易过度自信,在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公司,其研发成本黏性更高。
四、结论与启示
美国学者Anderson(2003)等首次把经济学中的“黏性”一词引入会计领域,成本黏性就成为了讨论热点。他们一致认为公司成本黏性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大部分学者认为成本黏性会产生负面经济后果,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成本黏性会产生正面经济后果,如有利于企业把握复苏先机、增加企业创新投入、加速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等(刘志远等,2020)。另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成本黏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国外研究成果把成本黏性成因归结于调整成本、代理问题和管理者预期三大观点,国内学者大都则在国外研究基础上,从公司治理、产权性质、宏微观经济政策等角度,检验其对成本黏性的影响。
本文只是梳理了公司治理中的股东、董事会、管理层特征对成本黏性影响的典型性文献,未来的研究可以拓宽、拓深公司其他内外部治理的特征,研究其对成本黏性的综合影响,以更全面地了解成本黏性的公司治理因素。
参考文献
[1]闫华红,朱明轩 .国有股权参股会改变企业成本黏性吗 [J].会计之友,2023(13):9-14.
[2]王津津 .连锁股东对企业费用黏性的影响研究 [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3.
[3]杜栋 .连锁股东与成本黏性 [D].济南:山东大学,2023.
[4]栾甫贵等 .多个大股东影响企业成本黏性吗? [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12):118-140.
[5]张瑶等 .成本黏性、股权结构与持续创新 [J].商业会计, 2021(16):16-23.
[6]陈轲,田晓翔 .管理者过度自信、债务融资与研发成本黏性 [J].财会研究,2023(07):38-62.
[7]王积田,等 .董事会非正式层级、独立董事网络与成本黏性 [J].会计之友,2023(04):33-41.
[8]闫慧珍 .董事会治理与成本黏性作用机理研究 [J].今日财富, 2021(16):67-68.
[9]杨位留,杨金磊 .管理者过度自信、代理成本与成本黏性 [J].兰州大学学报,2019,35(02):43-54.
[10]张于杰 .独立董事特征对成本黏性的影响研究 [D].东北财经大学,2022,35(02):43-54.
[11]冯自钦等 .CEO财务背景丰富度对成本黏性的影响研究 [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3,38(05):53-65.
[12]吕沙,郑钰佳 .管理层激励、产权性质与成本黏性 [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6(15):40-43.
[13]戴书松,赵萌菲 .管理层自利行为对成本黏性的影响研究 [J].财会学习,2018(19):208.
[14]卫燕 .管理层过度自信对成本黏性的影响研究 [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22.
[15]刘浩然 .管理层过度自信与企业费用黏性 [J].广东蚕业, 2019,53(01):37-38.
[16]刘志远,陈旻 .成本黏性的经济后果、作用机理及其启示 [J].中国管理会计,2020(03):5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