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预算工作中普遍性问题及解决思路的探讨
韩 山
作者简介:
韩山(1986—),男,河北涿州人,汉族,硕士研究生,云南交投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级会计师,财务部副部长,研究方向:预算管理
【摘要】传统财务工作主要指向的是账务核算、报表编制和税务申报,这三个方面都属于有明确规定和程序的业务。但预算工作在不同企业存在不同的情况,受限于内在的管理属性,预算工作以什么方式、做到什么程度、发挥什么作用,存在不同的说法。尽管也有管理会计指引等文件要求,但实践中预算工作更多地受到企业具体环境影响。预算本身是一个可以体现巨大效益的管理工具,其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编制质量不足,预算管控缺乏,程序性工作不完整。本文就改进这些问题提出了高位支持、客观有据、广泛参与、全周期闭环管理、程序合理化等建议,希望能给众多中小规模企业的财务工作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财务工作;预算管理;预算改进
一、引言
财务工作中既有核算会计的部分,也有管理会计的部分。核算会计客观反映企业的情况,但存在两个遗憾:一是只能从数据角度解释企业的资产、负债、收益、资金等情况,对企业的概括不全面;二是客观反映真实情况,但难以给出直接的建议或者呈现直接的效益。管理会计是财务部门站在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工具提高企业效能的领域。管理会计工具很多,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预算,预算也是管理会计工具中少数被强制纳入企业规范的业务。但是预算工作依旧没有核算会计那么明确的要求,存在很大的灵活空间。
二、当前企业预算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预算工作程序性方面
预算工作的程序规范性受到不同企业规模、企业性质的影响。程序性工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预算工作由谁来决策,二是预算工作如何来开展。决策方面实际上以《公司法》为首的相关法律对企业的规定是比较明确的,主要的决策权是董事会和股东会。另外,预算从编制到执行,再到反馈的循环,需要明确的操作规程,这个操作规程指的就是企业在不违反相关法律的前提下建立的预算相关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是否按照企业内部制度执行预算工作,是否按照公司法决策并留痕,是程序性工作的基本内涵。通常国有企业能够比较好地按程序及权限执行,但其他企业视具体情况,并不能很好地完成。虽然可能程序上的规范性不会影响预算的使用,但程序不规范本身也是一大风险。
2.预算工作编制阶段
预算编制阶段通常被认为是预算周期的起点,但是,虽然相关的教材包含了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的编制方法,但其中都只有一个核心,就是预算的编制尽可能合理且客观。这就要求预算的指标充分考虑内外部的情况。比如,正在执行的合同在预算期间的进度如何;新获取的合同预计有多少;新获取的合同在预算期间能落地多少;预算期间要发生多少人工成本和办公成本;预算期间是否会发生大额诉讼以至于坏账准备是否充分计提;预算期间是否会按照合同的要求发生对应的收付款;预算期间是否会发生大额的资产或者股权的买入或者卖出;预算期间的资金是否够用,如果不够用的话有什么样的打算,是压缩业务规模还是积极筹资;如果发生筹资打算用哪种形式,如果是债务筹资预计会发生多少利息支出;关于获取合同及执行合同的进度是否充分考虑预算期间的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预算编制的资金收支是否充分考虑到了业务对象的支付能力和可能的账期变化。以上种种问题,都决定了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存在难度。
预算编制的另一个难度在于预算目标的确定。如果说前述的预算编制难度在于认识客观情况的困难,那预算目标的确定是充满了主观性。预算目标的确定不论是采用上级制定、编制单位自行确定还是上下联动都存在较大的主观性,难免依赖旧有的经验。
预算编制的最后一个难度就是预算的参与程度。虽然我们在预算工作中努力做到全员参与,但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经常出现编制时间紧迫,业务部门配合度不足,业务部门编制的数据和其他数据衔接不上,沟通成本高等种种问题,预算编制到底能在什么程度上做到全员参与,在不同的企业呈现不同的情况。
3.预算工作执行阶段
预算执行阶段包括我们通常说的,执行、分析、调整、评价反馈等。预算工作存在的典型问题在于预算执行数字来自核算,预算通常有预算信息系统或者预算表格呈现。两者之间经常明细分类不一致,或者分类一致但是金额统计和比对工作存在难度。这一问题增加了预算执行情况的统计梳理工作,对于是否超预算,是否按照计划进度使用预算,并不容易形成比较直观的感受。这不利于在实践中做好预算管控。
预算执行阶段面对的另一个问题在于预算约束。实践中,预算内容全部用刚性约束会使预算缺乏灵活性。全部都用柔性约束,预算就会变成一团支出,无法分出性质上的轻重,造成预算颗粒度不够细,无法体现出预算的管控作用。
再有,预算调整在整个预算工作中的定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身预算调整的定位在于随着预算的执行,在过程中内外部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预算的基础发生较大的变化。但实际执行中,预算调整工作从是否发生视具体情况而定,变成了一种例行公事,预算调整变成了又一次预算的初始编制工作。
预算工作的质量主要是数据方面,预算编制的数据和实际发生的数据较为接近,说明编制的准确性高,执行过程中控制得当。在评价时需要注意,实际数据是和预算指标贴合更优还是收益指标超出预算或者成本指标大幅低于预算更好,本身在经营活动中各有各的道理。但是,从预算管理的角度,数据贴合更符合预算的内在实质,数据向好但差异过大说明预算编制未能足够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本身预算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
4.预算工作效果方面
预算工作的效果方面,也是预算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涉及预算工作的定位。预算主要目的是什么?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部分单位,进行预算工作的目的只是为了有预算这个行为,预算本身是一样没有效益产出的工作。作为最为成熟的管理会计工具,预算工作如果只是没有产出的一项工作,实际上预算的意义不大,不仅体现不出效益,反而额外增加了工作量,占用了时间和精力。
也有部分单位预算编制比较认真,但是执行层面脱离了预算,预算的效果体现不出来。部分单位预算执行层面完成得不错,但是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价反馈有限,无法对管理者的相关行为做出有指导性的反馈,预算的闭环无法形成。新的一年的预算就无法获得上一年的经验和教训,无法支持预算水平的提高。
预算的内在逻辑是预先分析出一个合理但存在一定难度的目标,需要经过主观努力才能实现,预算过程中用预算指标作为指挥棒,在一定程度上以预算作为目标,向着目标前进,出现偏差的时候,及时纠正,最终预算周期终了,用最终的成果和预算的初始目标对比,既可分析预算编制时预判内外部环境是否合理和企业资源的运用是否合理,也通过结果反过来进行正向或者负向的激励。
三、对解决预算问题的探讨
1.最高领导参与
让企业最高领导参与制定预算并拥有最后决策权,可以提高预算的权威性和约束力。这有助于确保预算的顺利实施和执行。我们要承认,企业的管理层代表关键少数,对企业的经营风格、发展方向起着重要的作用。预算工作能在什么程度上助力于企业的发展,需要有管理层进行认可并切实推动。
2.客观有据
预算应该基于客观的数据和事实进行编制,而不是凭空想象或主观臆测。要确保预算指标的可验证性,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环境。很多时候,企业的管理者对预算是感兴趣的,之所以对预算工作的重视度逐步降低,主要在于指标的设置。指标如果选择不科学,设置不合理,会极大地降低预算的指导性,执行过程中人们会下意识地不遵从甚至是抵制,降低预算的严肃性。如果遵从过于不合理的预算,又会将企业的经营方向引入歧途。
3.引导参与
预算编制过程中要积极引导有关职工参与,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广泛的参与和充分的讨论可以使预算更加合理和科学。预算的执行过程本身就是全员参与的,毕竟每名员工都会带来企业一定的效益和成本支出,但编制过程中,更需要尽可能广泛地参与。若是编制过程缺乏参与感,在实施过程中就会发生指标不是由当事人了解参与,却要当事人执行的局面,容易发生逆反心理,不利于预算执行工作的推进。
4.全周期闭环管理
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评价、反馈的流程要全闭环管理。任何一个环节不能有效地贯彻,都会伤害到其他环节的工作质量,只有在每个环节都不缺位的情况下,预算才能发挥目标指引、激励向上的作用。各环节基本完备之后,要充分考虑每一个环节从无到有之后的从有到优,是否发挥了足够的作用,是否还有足够多进步的空间。
5.程序合理
程序合理主要是预算的编制部门要取得足够的授权,预算编制完成后要经过有权机构审核批复下发执行。预算的执行效果在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频率反馈预算执行进度,并适时纠偏。预算调整要遵照客观情况,同样要由有权部门审批,预算最终的评价要通过薪酬、岗位等方式有所体现,激励员工按预算办事,完成预算目标。
总之,编制全面预算需要注意最高领导参与、客观有据、引导参与、全周期闭环管理、程序合理等措施。通过认真考虑这些措施并积极落地,可以提高预算的质量和有效性,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四、结语
预算工作作为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最常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本身是具有强大效能的。但预算效能的发挥需要很多细致的工作才能体现,如果不能落地,无疑事倍功半,无法为企业创造价值,因此我们对预算要有信心,但也要认清难度。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为企业日常预算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美美 .浅析如何实现企业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有机结合[J].商场现代化,2023(24):183-185.
[2]邵彦 .新形势下水利财务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J].东北水利水电,2023,41(12):51-53.
[3]朱前东 .预算绩效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图书精准采访研究——以暨南大学借购服务为例 [J].传播与版权,2023(23):62-64,68.
[4]聂兰苏 .ChatGPT在业财融合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J].财会通讯, 2023(24):109-114.
[5]潘修中,赵兆富 .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的双重桎梏与突破思路 [J].财会通讯,2023(24):115-119.
[6]张敏翔,周志强 .数字财政背景下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路径 [J].财会通讯,2023(24):161-165.
[7]赵君然 .基于成本核算的国立科研机构预算管理探究 [J].财会通讯,2023(24):166-170.
[8]宋晓华,张盼盼,李嘉茜,刘宏 .数智化背景下预算管理系统数据获取方案研究 [J].财会通讯,2023(24):156-160.
[9]袁广达,张艺楠,王凤勤 .“三高”行业企业碳财务管控机制研究 [J].财会通讯,2023(24):3-8,14.
[10]陈炼 .电力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研究 [J].中国农业会计, 2023,33(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