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优化方案研究
周启琛
作者简介:
周启琛(1997—),男,湖南长沙人,汉族,硕士,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财务与会计、审计与内部控制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也在持续进行,国有企业在完善公司制改革、实现结构性转型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显著不足,这一问题可能会对其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与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内部控制;国有企业;优化策略
一、引言
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于保障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国民经济的核心力量,国有企业的稳定运行对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国有企业需要不断加强内部控制的完善和执行力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而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增强风险防范能力,避免经济损失,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概述及内部控制要素
1.概述
内部控制是一种旨在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内控制度,利用公司现有的各种资源来改善其生产经营状况,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并实现公司的总体目标的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方法不仅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还能够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以确保公司的健康发展并提升内部经营管理水平。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竞争力,还能够增强公司的社会责任感和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
2.内部控制要素
(1)控制环境:这包括公司的组织结构、权力和责任分配、员工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以及公司管理层的行为和态度。控制环境是公司内部控制的基础,它为公司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导,使公司的运作更加有序和高效。公司的组织结构应该清晰明了,权力和责任分配应该合理,员工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应该得到维护,公司管理层的行为和态度应该积极向上,以树立良好的榜样。
(2)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系统应识别和评估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管理这些风险。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风险评估是公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部控制系统应该具备识别和评估风险的能力,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管理这些风险,以避免或减少公司的损失。
(3)控制活动:内部控制系统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管理层指令得以执行。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它确保了公司管理层指令的执行和实施。这些措施包括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和实物控制等,以确保公司的各项业务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4)信息与沟通:内部控制系统应确保信息的准确、完整和及时传递。在公司的日常运营中,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内部控制系统应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得到保障,并及时传递给相关人员,以便于员工能够履行职责并及时报告问题。
(5)内部监督:内部控制系统应通过持续的监督和定期的审查来确保其有效性,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来改进内部控制。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它通过持续的监督和定期的审查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当发现内部控制存在问题时,内部监督应该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来改进内部控制,以确保公司的运营更加稳健和可靠。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价值
1.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通过内部控制机制,能够明晰各部门权责,规范业务操作流程,有效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与水平。如此一来,国有企业能够更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环节,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
2.保障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对资产的采购、使用、处置等环节进行严格把控,有效防止资产流失和浪费,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因此,国有企业可以优化内部控制制度,更科学地管理其资产,确保资产不会被滥用或丢失,从而为该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3.防范风险
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旨在及时识别和应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通过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避免企业遭受损失。国有企业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更加科学地应对各类潜在风险,避免因风险而引发的损失,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基础。
4.保证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旨在通过完善的财务报告制度,规范财务报表的编制流程,并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核与监督,以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国有企业在此背景下,能够更好地对其财务报告进行管理,确保其准确性和合规性,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支持。同时,也有助于国有企业更好地接受国资委等监管机构的监督,实现其合规性目标。
5.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强化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国有企业可以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内部控制还有助于企业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树立起良好的国企形象和社会声誉。国有企业由此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竞争环境,提高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阶段存在的缺陷
1.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部分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缺陷、组织机构的不足以及企业文化的缺失,使得内部控制环境难以得到有效的改善。具体来说,一些国有企业存在董事会与总经理重叠、监事会形同虚设等问题,导致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受到严重制约。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效率,还可能引发财务风险和道德风险。
2.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部分国有企业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它们的风险管理措施可能较为零散,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全面的体系。这些企业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缺乏统一的风险管理战略和风险应对措施,导致在面对各种风险时,难以全面、系统和有效地进行管理。
由于缺乏统一的风险管理战略和应对措施,这些企业在面对突发事件或重大风险时,往往难以迅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这些企业可能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缺乏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和投入,导致在风险发生时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3.控制活动存在缺陷
控制活动的宗旨在于确保组织的运营与既定计划一致,并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出现的任何偏差。然而,在某些国有企业中,部分员工在执行控制活动时,未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完整的控制流程,这可能会给企业的运营带来潜在问题。例如,如果没有经过规定的签字审核环节,可能会导致某些工作失误或错误无法得到及时发现和纠正,进而给企业的运营带来风险。此外,有些国有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绩效考评制度,未根据部门或员工对内部 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奖惩,或者只是形式上的处理,不利于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4.信息沟通不畅
部分国有企业存在信息传递不够畅通的问题,使得企业难以实现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或者是因为企业内部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导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难以实现共享。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日常运营和管理效率,还可能对企业的决策产生负面影响。由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无法共享,企业可能需要重复采购相同的资源,或者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某些问题。这些都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并降低企业的整体效益。
5.监督机制不到位
部分国有企业因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难以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准确评估和有效监督。这些企业在内部审计机构和外部监督力度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内部控制的缺陷难以被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审计机构可能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无法有效发挥其监督作用。
五、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优化方案
1.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国有企业应该加强企业治理结构、组织机构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执行力。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明确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充分发挥各个层面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根据业务特点和市场需求,优化内部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明确各部门职责和权限,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与沟通。在企业文化方面,国有企业应该培育积极向上、健康稳定的企业文化,强调企业的使命和价值观,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培训计划,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2.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并完善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国有企业应当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负责全面识别、评估和控制企业的各类风险。国有企业能更好地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确保企业的稳健运营。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同时,通过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双重监督,国有企业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国有企业还应注重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对员工进行定期的风险管理培训和教育,增强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企业整体的风险抵御能力。
3.加强信息沟通与共享
国有企业应建立并完善信息沟通机制,确保企业内部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和共享,消除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应定期组织内部会议,让各部门的负责人能够汇报工作进展和遇到的问题,以便管理层更好地了解企业整体运营情况。并应建立企业内部沟通平台,鼓励员工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分享,促进部门之间的协作与合作。此外,还应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信息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执行企业的战略决策。
4.强化监督机制
国有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内部审计作为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和监督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审计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识别和评估内部控制的缺陷;审计范围应覆盖企业所有重要的业务流程和风险领域,以确保内部控制系统得到全面评估。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并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评估和监督,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的缺陷,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六、结语
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对国家经济的稳定和长期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因此,建立与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够促进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还可以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长久发展提供稳定的支撑。国有企业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优化和改善,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丽亚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J].财经界, 2021(5):59-60.
[2]甘桂梅.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中国集体经济,2020(27):49-50.
[3]李雪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25):23-25.
[4]王雷.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13):21-23.
[5]张苑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J].财会学习,2021(28):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