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
李 荣
作者简介:
李荣 (1997—),女,河南濮阳人,新疆财经大学会计专硕,研究方向:上市公司财务与会计
【摘要】现代企业中,由于经营者与管理者的矛盾剧增,为了使双方目标一致,多数企业开始实施股权激励。本篇文章重点梳理股权激励实施动因以及随着激励方式的多种实施,对企业绩效产生哪些不同影响,并提出现有的不足及未来展望。
【关键词】股权激励;动因;企业绩效
一、引言
股权激励起源于 20世纪 50年代的美国,当时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产生了委托代理成本,他们通过实施股权激励降低了代理成本,从此以后,其他国家相继模仿。我国在 2005年 5月实施了股权分置改革,为股权激励的实施奠定了基础,现如今,我国上市公司正在充分运用股权激励措施,但在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厘清公司为何实施股权激励,以及梳理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正向影响、负向影响和无影响三种关系文献,发现通过建立有效的股权激励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并罗列学者关于建立有效股权激励的的相关文献,本篇文章对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间的内在关系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实施股权激励动因
1.降低委托代理成本
委托代理成本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企业普遍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象,国内外企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多都采用股权激励的措施,并且实施后正向影响大于负向影响,由此可推断出股权激励可以减少上市公司委托代理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绩效。在早期,国内学者沈小燕和王跃堂(2015)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选取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制度之后,企业高管与股东利益一致,高管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减少投机行为,将关注点聚焦在企业长期价值上,这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代理冲突,减少了企业代理成本。
2.减少人员流失
股权激励对于企业高管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能起到优秀高管不会流失并吸引其他人才的作用(宗文龙,2013)。通过分析中国已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发现当市场环境不利时,企业通过颁布股权激励制度,能够降低员工的离职率,同时也能缓解公司现金流压力。(肖淑芳和付威,2016)。
3.保障企业长远发展
研究发现,团队之间互相合作能够促进新产品的产生,所以对股权激励的人数扩大,以一个团队为主,这样可以促进团队间的创新,创新有利于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份额,从而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Chang等,2015)。股权激励可以促使高管做对企业有益的事情,比如将资金投入研发新产品与技术升级中,这可以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从而使企业业绩提升(Bulan Sanyal,2011)。王秋霞(2013)认为股权激励实施之后公司高管与股东经营目标一致,即提高企业价值,两者也应目标一致,完善了公司内部治理环境,减少了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损失,促进公司健康发展。王怀明和钱二仙(2021)认为对研发人员激励力度加大时,研发人员高效率工作时长增加,企业的新产品数量和质量均能得到明显提升,同时也认为股权激励与企业成长性正相关,这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关系综述
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是正向影响、负向影响还是无影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诠释。
1.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正向影响
股权激励后,公司管理层相较于实施股权激励之前会更加勤奋工作,公司业绩也将进一步增加,所以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Eliezer和Shivdasani,2011)。Mieszko Mazur(2019)通过分析公司高层管理者所获取股票期权数量的大小及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表明,当高层管理者获取的股票期权量越多,与公司价值呈正比例变动。Lingyan Zhou(2019)通过分析国外中小企业上市公司 2015—2017年的数据,除了研究股票期权数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之外,还研究了员工股份激励计划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联,分析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作用明显,实行股权激励的企业财务业绩明显高于不实行股权激励的公司。
国内学者对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姚国烜和吴琼(2014) 提出股权激励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委托代理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绩效。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他们对我国金融保险业 2009—2011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股权激励的实施对企业绩效的改善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影响的桥梁正是减少代理成本。汪涛和胡敏杰(2015)通过选取中国上市公司2006—2010年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两点结论,一是进行股权激励的企业在盈利能力稳定性方面明显高于没有股权激励的公司;二是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东与管理者利益不一致,这会影响企业绩效提升,通过实施股权激励,可以使经营者与股东利益一致,从而减少委托代理成本,提高企业价值。周军和张钦然(2019)除了分析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之外,还分析了高管之间股权制衡程度对公司绩效和高级管理人员股权激励的影响,得出公司对高管之间股权制衡程度越高,对股权激励实施没有促进作用,相应地还会减少公司绩效。
总之,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股权激励可以使管理者与股东利益一致,减少委托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绩效,而且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比未实施的企业盈利能力与财务绩效方面提升显著。
2.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负向影响
FamaE(2012)认为实施股权激励后与企业绩效成反比率变动,原因在于随着管理者持股数量的增加,公司股票市场的流动性会降低,也会减少潜在投资者投资机会,进而增加一些资本成本;市场流动性与潜在投资者投资机会的减少都会增加现持有股票者的市场风险,从而使投资者所要求的投资回报比率相应增加,公司的融资成本也会进一步得到提高,资本成本变高之后会降低公司绩效,因此得出结论实施股权激励后会对企业绩效产生负向影响。朱治龙和丁立权(2003)选取湖南省 30多家上市公司 2002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管未持有股份的公司比高管持有股份的公司绩效要高,同时数据显示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负值,即高管持股数量越高,公司绩效越低,两者为负相关关系,并且在国有上市公司与非国有上市公司做实证研究,发现这种现象在国有上市公司中更加明显,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虽然两者有着正向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不显著,这主要是由于政府控制着国有企业的股权,而且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一些问题,所以股权激励在国有企业中呈现负向影响。吴婷(2020)通过研究广汽集团在 2014—2017年实施的两期股权激励计划,发现公司在实施第二次股权激励后,市场反应效果较差,企业在摊销成本方面出现了财务负担,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马小云(2020)根据美的集团公布的财务报表,对比其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之前与之后的财务指标,发现实施股权激励之后,美的集团存在部分财务风险,这对企业绩效产生负向影响。
总之,当管理者持有股权激励股份较多时,管理者对公司的控制权变大,这不仅会让管理者利用暗箱操作产生私利的行为变多,还会对企业绩效产生负向影响;此外,较少的股权激励对管理者吸引较弱,适中或较多的股权激 励会给发展中企业造成财务负担,对企业绩效也产生负向影响。
3.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无影响
国内外仍有少量学者认为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无影响。苏冬蔚、林大庞 (2010)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对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进行了研究发现 :大多数公司与未实施股权激励之前一样,没有发生较大改变,因此他认为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无影响,少数公司实行股权激励的公司高管行权后公司业绩大幅下降。邹靖 (2016)选取我国 535家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作为实证研究,并在实证中采用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但在研究结论中得出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不显著,即两者并无影响,而且在具体选取我国互联网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时,实证结果也显示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经营绩效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大多数都认为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或者负向影响,只有少数学者认为两者无影响。国内外之所以结论不同,可能是由于采取的实证研究方法、数据年份、研究行业类型不同导致实证结果产生差异,通过梳理以上文献,我认为两者有正向影响,因为通过股权激励,管理层与股东利益一致,除了减少代理成本之外,还会使管理者长期关注企业业绩,促使企业价值提升。
四、提高企业绩效相关建议
在股权激励可以提高企业绩效的基础上,如何建立有效的股权激励,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廖淼旭(2019)认为,在实施股权激励过程中需进行多方面尝试,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公司发展的股权激励方案,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财务风险。同时,企业应完善企业的风险评估机制,加强企业内部治理,进而提高企业价值,并相继提出要想提高绩效水平。首先股权激励实施方案要落实到具体步骤,并采用多种激励组合方式进行辅助,以提高企业绩效;其次,公司应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自己的激励方案,做到有效激励,提高企业绩效。武帅帅(2019)通过实证分析表明,政府应改善原有的市场环境,对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奠定良好的基础,并规范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自身综合水平,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保障企业绩效不下滑。
总之,建立有效的股权激励不可能一蹴而就,股权比例应设置多少、企业内部治理是否完善等都影响着企业绩效的提升,应结合公司实际发展不断尝试,减少风险损失,并采用多种激励组合方式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五、结论与展望
首先,通过对股权激励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发现股权激励成为上市公司降低代理成本、减少人员流失、保障企业长远发展的主要途径;其次,在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文献梳理中,国内外学者选取的样本以及实证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即有正向影响、负向影响、无影响三种关系;最后,中国上市公司经常把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紧密联系,所以本文对制定有效的股权激励从而提升上市公司企业绩效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提出的展望有以下两点:首先,现有文献主要基于盈利能力、公司治理与财务指标等微观层面,很少涉及经济政策与市场环境等宏观角度。以后学者在研究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时关系时可以把经济政策等宏观因素考虑进去。其次,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学者都以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的成员大部分都是上市公司中的高管及以上职位,很少考虑到随着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发展,核心技术人员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只有少数文献把核心技术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而且这些文献也只讨论其与企业整体绩效之间的贡献程度,缺乏对创新绩效的细化研究。未来学者可以加强核心员工对创新绩效的细化研究,使得出的结论更具体化,从而丰富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沈小燕,王跃堂 .薪酬委员会设立、产权性质与高管薪酬 [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5):53-65.
[2]王怀明,钱二仙 .核心员工股权激励、市场竞争异质性与企业创新绩效 [J].财会月刊,2021(6):43-50.
[3]周军,张钦然 .中国国有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管理层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 [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9,36(3):133-144.
[4]马小云 .美的集团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D].青岛科技大学,2020.
[5]邹靖 .股权激励政策提升了公司绩效吗 ?——来自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财会通讯,2016(6):33-36.
[6]武帅帅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J].金融经济,2019(6):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