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西藏高职院校农学类毕业生创业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西藏高职院校农学类毕业生创业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项目名称: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2022 年度校级科研课题:基于新农科背景下的农科类大学生专业创业培育及实践载体研究 ,项目编号:2022ZXKT-05


周子琪 唐勇斌

作者简介:唐勇斌(1991—),男,四川南充人,汉族,硕士研究生,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

【摘要】乡村振兴首先要产业振兴,西藏地区工业并不发达,农业产业的发展则成了乡村产业振兴的首选。高职院校农学类专业毕业生作为面向乡村振兴培养的专业型人才,其在毕业后的创业现状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高职院校农业类专业在专业知识、创新创业方面的培养质量。本调查旨在通过分析农业类高职毕业生创业现状及所遇到的困难,解决大学生创业的结构性矛盾,促进农学类毕业生返乡创业,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应对之策。
    【关键词】高职;农学类;创业;对策研究
一、引言
    自 1965 年西藏自治区第一所高等院校——西藏公学开办以来,经过近 60 年的发展,西藏高等教育为西藏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为西藏改革稳定、经济发展等各项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跨入新时代,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农学类专业高职毕业生,应该勇担重任,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大业,带领乡村走向产业振兴。但高职学校农学类专业毕业生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到底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所遇到的困难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有待回答。本文拟对近 5 年西藏高职农学类专业毕业生返乡创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及在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的意愿及认知,总结创业学生在自身知识、能力,环境因素,政策激励等方面问题,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政策等方面提出建议及工作依据。
二、调查内容及方式
    1. 调查内容
    (1)西藏高职农学类专业近 5 年毕业生已实现在农村创业的大学毕业生现状;
    (2)高职农学类专业在校学生毕业后到农村开展创业的意愿及认知,以及可预期的困难。
    2. 调查方式
    此次调研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同时结合专门访谈的方式进行。向即将毕业学生发放创业意愿认知调查问卷,向在农村开展创业毕业生发放创业现状调查问卷。针对部分创业规模较大、经验较为丰富的创业毕业生,采取了专门走访调研的方式,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他们的创业现状及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搜集他们对于初创业毕业生的建议,以期从不同层面提出提升高职农学类专业毕业生创业能力的对策。
    3. 数据分析
    使用 WPS 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 调查数据
    对在校即将毕业学生发放创业意愿认知调查问卷 226份,回收 215 份,有效问卷 185 份。问卷内容主要是对创业的理解程度、学校创业教育体系的了解程度、创业兴趣及意愿、自我创业能力认识等。
    向已在农村开展创业实践的近 5 年毕业生,发放创业现状调查问卷,共发放 83 份,回收 77 份,有效问卷 77 份。问卷内容主要围绕创业类型、资金、政策、困难、需求等方面展开。相关数据结果已整理为各种数据图。
    2. 调查结果分析
    (1)在校生创业调查分析
    通过对在校生创业基本情况的调查,大多数学生对于创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来源主要为身边同学的参与、自身对于创业的兴趣以及学校关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活动等。提及将来的创业意愿时,35.35% 的学生表示将来打算返回家乡创业,比例相对较高,主要认为创业能够有效缓解当前自身就业的压力、相对自由地选择工作时间、家乡有较好的创业政策基础等。这说明学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为学生开展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
    (2)毕业生创业调查分析
    在创业领域分布中,相对较多为农牧业生产及物流贸易两个方面,从事高科技、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化方面较少。毕业生创业领域分布饼状图如图 1 所示。

    从创业初期投入资金来看,5 万元以内最多,接近一半,其次是 5 ~ 10 万元,投入资金越高人数越少,体现出创业者在整合资金方面存在缺陷。创业初期投入资金饼状图如图 2 所示。


    创业者几乎能够积极主动了解当地自主创业相关政策、法规,这对于创业成功至关重要。创业政策法规了解情况条形图如图 3 所示。

    调查中创业者指出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与障碍,依次为启动资金、营销渠道、社会关系、创业团队、专业知识、优良项目、创业机会、政策支持。由此看来,在启动资金及产品销售两方面对于创业者的影响较大。创业主要障碍饼状图如图 4 所示。

在问卷调查以外,对于创业较具规模,经验积累较多的创业者,笔者还通过上门走访的方式开展了访谈。结果反馈为,在创业困难方面,如果创业规模提升后,随之而来的名气也会上升,各级部门、学校、社会各个层面会出现邀请典型出席各个场面的情况,这种现象一方面确实可以增加创业者的曝光度,有利于扩大影响力。但整体上弊大于利,有些活动不得不参加,导致创业者更多的精力被用来应付这种场合,挤压了对于创业项目管理的时间,导致创业流于形式。
四、西藏高职农学专业毕业生创业现状总结
    1. 缺乏创新性
    当前多数创业企业仅为普通创业,创业内容呈现传统行业较多,创新技术引进和嫁接较少,仍旧呈现“小、散、乱”的局面,创新程度低,创业项目质量不高,即便短期成功,但无法长久持续,导致总体创业失败率较高。
    2. 长期发展能力差
    三年以上的创业者,均会面临各自发展的问题,创业者往往迷失于创业初期的短暂成功,导致不能对创业项目进行长远规划;部分创业者缺乏对创业项目的长期发展规划能力,以致创业项目很快进入发展瓶颈期。此时,政府主管部门需要注意配套服务而非初创企业的统一服务,例如一对一辅导和升级改造引导。
    3. 规模化发展差
    缺乏相应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大多数仍旧处于“跑单式”业务,很难形成规模化。
    4. 团队组成单一
    缺乏团队建设、企业管理方面知识、投融资理财经验和知识,缺乏财税管理、法律风险防控意识等。
    5. 双创政策侧重于近三年创办的企业,孵化期不持久
    多数创业政策仅针对近三年创办的企业,对于成长期的企业,配套的金融服务、企业管理服务、人才培养服务等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定企业各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优惠政策,覆盖企业整个生命周期,以帮助企业不断增强转型升级的动力。希望得到长期政府创业政策发挥效力(64.71%),反映出大学生创业群体对长期政府创业扶持政策需求极大。
    6. 企业孵化器或众创空间功能单一,孵化效率不高
    目前众创空间大部分停留在提供一般性服务,比如场地,与第三方合作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包括一般性商务代理服务、制定战略、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等,但在市场分析、专业知识培训等方面还远远不够。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因素中,创业基金支持(84.38%)、社会化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56.25%)和学校提供各类创业培育和服务(56.25%)排名前三,反映出大学生创业群体对创业孵化中的投资基金、专业培训、创业培育等方面需求很大。
    7. 创业启动资金有限
    从问卷调研结果来看,缺乏创业启动资金是创业排名第一的障碍。在校大学生选择缺乏启动资金作为创业遇到的主要障碍因素占比 66%,已毕业学生选择缺乏启动资金作为创业遇到的主要障碍因素占比 56%。根据对创业毕业生调研,该群体创业资金来源前三的是家庭支持(62.5%)、政府扶持资金(37.5%)、合伙融资(37.5%)。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要素中,排名第一的是创业基金扶持(84.38%)。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创业启动资金的缺乏成为制约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因素。比如我校农科学院、动科学院、机电学院很多毕业生返乡创业,从事设施农业、畜牧养殖和汽车维修等创业项目,此类项目投资成本较高,周期较长,目前的创业启动资金有限,很多毕业生贷款超过 50 万,压
力很大,加大了创业难度。
五、对策建议
    1. 加强创新创业全面性指导
    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对创业政策是了解的,但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局限在创业政策宣讲、创赛指导、创业项目扶持资金、场地等方面,但是创业孵化过程的法律知识、财务知识、融资手段等还是了解不够全面,导致创业过程中存在信息盲区。
    2. 搭建高级别创业投融资平台
    大多数的大学生创业者认为资金不足是创业最主要的障碍,融资难是核心困境。应当建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担保公司和大学生创业天使基金,定向扶持大学生创业群体,解决融资难问题。应继续落实推进投融资政策和创业担保贷款,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推进创业投资市场化运作,鼓励民间资本、产业龙头企业等资本雄厚的社会力量参与创新创业。
    3. 搭建西藏创业资源共享或产品展示平台
    目前很多创业的西藏大学生群体有产品,但是因为缺乏营销资金或展销平台,基本上销售主要靠个人线下售卖、微商模式或抖音销售模式。高职院校有多名创业校友返乡创业,并形成了多个本地较为知名的农产品加工品牌,但一直不能通过更大的销售平台开展销售,仅通过本地线下渠道。政府或大型企业应当组织大型、有知名度的展销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扩大本地产品的销售量。
    4. 完善企业孵化器功能,改革服务模式
    在核心的投融资服务问题上提供专业服务,包括协助获得政府资金、申请担保贷款、直接向初创企业提供投资、与风险投资结合等。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为科技型企业搭建技术服务平台。
    5. 强化项目扶持力度
    实施创新项目计划,可以设立专门项目,或者实施以创业企业为对象的政府采购政策,以解决创业企业的市场进入问题。对重点创业群体如大学毕业生,可以设立自主创业支持项目,由自治区或地方政府择优资助。在扶持青年创业方面,可设立青年创业专项计划。
    6. 转变政府培养创业模式
    依托专业机构或者设立大学生科技园、创业园等载体为入驻创业青年提供创业辅导课程,加强培训,全方位推动创业就业工作。
    7. 双创政策方面优化升级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实施以来,政策鼓励创新创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多,西藏自治区的创业主题和双创载体规模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阶段应将创业政策继续保持现有政策的基础上,重点向创新创业从多到高质量发展偏移,建议将双创载体服务能力提升、载体运营团队业务能力提升、双创导师辅导能力提升等列为下一阶段的双创载体的重点任务。对初创双创企业主要关注项目的可行性、项目成果市场需求调查、商业模式设计等,对发展期双创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企业内部管理、高精尖人才培育、市场营销推广等服务。
    8. 鼓励高精尖人才投身创新创业
    当前西藏创新创业项目质量处于低层次水平,以制造业、文化旅游、商务服务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覆盖率较低,应鼓励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应建立明确的技术入股、科技成果入股等利益分配机制,使高原特色科技成果在西藏落地生根。
    9. 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
    对于每个创业者而言,即使有再多的学识,拥有再多的经验,创业、企业转型、技术更新时还是要经过专业导师的引导、培训。创业导师需涉及各个领域,有技术方面、管理方面、金融方面、财务与法学等方面的导师。与创业者不同,导师没有亲身经历创业,但却属于这些方面的专家,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可以对创业中存在的缺点一针见血地提出相关建议。因此院校、双创载体建立导师队伍开展培训,以此来提高创业者的整体素质,壮大创业团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周章金,张燕华,樊瑶 . 西藏高等教育发展分析 [J]. 教育现代化,2019,6(71):199-203.
[2] 陈都,帅进 . 湖北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J]. 产业科技创新,2023,5(1):17-19.
[3] 申钊 . 山东省大学生农村创业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 [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1,38(1):110-122.
[4] 赵煜 . 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探究——以厦门大学为例 [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2(10):13-15.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8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