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本的视角看小微制造业的发展
项海苹
作者简介:项海苹(1982--),女,浙江台州人,台州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摘要】小微制造业企业通常具有灵活性高、快速响应能力强等特点,对于提升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具有积极的影响,但其同时也因规模小、资源有限而影响企业竞争力。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小微制造业企业在成本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寻求通过成本的控制和降低的途径,发挥其决策链条短、能够快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生产计划和产品组合的优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成本核算;成本管理;小微制造业
一、引言
小微制造业企业在中国的比例相当之高。根据《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法》,小微企业是指从业人数不超过300 人(含300 人)的企业,其中包括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小微制造业企业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就业提供了大量机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然而,这些企业通常规模相对较小,员工数量有限,生产设备和生产线规模较小,生产能力相对有限,而且往往难以获得大额的投资和贷款支持,资金的运作和周转有限。那么,如何发挥有限的生产要素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呢?关注小微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和管理对于企业的竞争力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决策支持、利润最大化和合规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这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小微制造业企业在成本管理和核算方面面临诸多问题。本文将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分析小微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提高小微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二、小微制造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现状
本文从小微制造业企业的规模等基本信息、企业对成本核算的认知、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未来对成本核算的需求、成本核算和控制方面应该注意的关键点等入手,设计由浅入深、选择题与开放题并存的调查问卷,并在正式实施问卷调查之前,进行问卷的预测试。选取少量的被调查者进行试调查,通过他们的反馈检查问卷的清晰度、逻辑性和可行性,并对问题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本调查运用问卷星生成问卷链接,通过微信、QQ 等社交媒体,来完成数据的采集,共收回有效问卷238 份。
通过对小微制造业企业进行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在这些企业限制于自身的经营规模,其成本核算的不规范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成本分类不清
许多企业在成本分类上存在混乱或不清晰的情况。成本分类是将企业的成本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进行归类和分组,常见的有根据成本性态、成本发生部门、成本性质、功能等标准进行分类。比如,按照成本性质进行分类,可以把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指可以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直接劳动成本。间接成本指不能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但对整体经营产生影响的成本,如间接材料成本、间接劳动成本。成本按照成本性态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小微制造业企业在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划分上也存在不准确的情况。由于缺乏准确的数据分析和核算方法,企业难以确定哪些成本是固定的、哪些是可变的,也可能未能正确区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导致在产品成本核算中出现混淆和错误分摊的情况,进而影响产品成本的准确性和对不同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2. 成本核算方法不准确
从调查结果来看,只有20% 左右的小微制造业企业严格按照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核算,35% 左右的采用简化的核算方法,剩余的主要根据税务的要求推测成本金额。可见,绝大多数的小微制造业企业在费用归集和分配方面不够严谨,存在未能正确将费用归集到相关的成本中心或产品线,也可能未能合理分配共享费用的情况。这会导致成本核算结果的偏差和失真,影响企业对各项成本的准确分析和控制。企业在期间费用分配上的不准确性也是一个常见问题。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它们应按照适当的分配方法分摊到相应的期间或成本对象上。如果企业没有明确的分配方法或没有按照方法执行,就会导致期间费用的不准确分配,影响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3. 数据收集不完整
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数据通常包括产量数据、所耗生产要素的数据、设备利用率和效率数据、质量数据、生产周期数据、工艺参数和工序数据等。这些数据对于企业的生产管理、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和效率提升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业务特点,结合适当的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采集、记录和分析,以支持决策和持续改进。在调查中发现,只有30% 左右的小微企业拥有完整的生产数据,其余的企业很难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其原因可能由于管理体系不健全或缺乏自动化的数据收集工具,导致无法及时、准确地收集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数据。缺乏完整的数据会使成本核算的结果产生偏差,影响决策的准确性。
4. 缺乏成本管理工具
从调查结果来看,30% 左右的小微企业拥有完整的生产数据,往往具备成本管理工具或完善的EXCEL 表格系统来核算成本。如果没有专用的工具来支持成本数据的记录、分析和监控,企业就无法及时了解成本变化和成本结构,难以有效进行成本控制和决策。
三、小微制造业成本核算与管理不规范的原因分析
1. 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
许多小微制造业企业的管理层和财务人员缺乏成本核算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他们可能对成本核算的原理、方法和技术了解不深,无法正确应用成本核算的概念和技巧。企业主或经营者可能忽视或低估成本对业务决策的重要性。他们可能更关注销售收入、市场份额等指标,而忽视了成本对企业利润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此,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进行成本核算的必要性。由于缺乏成本核算知识,企业可能无法准确计算产品的成本。他们可能只考虑直接成本,而忽视了间接成本的计算,导致产品成本计算不准确。
2. 缺乏成本控制意识
当小微制造业企业缺乏成本核算知识的情况下,他们可能无法识别和分析造成成本增加的因素,成本控制意识也相对薄弱。在材料采购批量和时间安排、产品工艺设计、生产过程中,均可能存在浪费资源的情况。企业可能没有进行成本分析和成本效益评估的习惯。他们可能无法了解不同产品或业务线的盈利能力和成本效益,无法进行产品或业务线的优化和调整。成本的升高,将会压缩企业的盈利能力。
3. 未建立成本核算制度和流程
缺乏成本核算知识和意识的企业可能没有建立规范的成本核算制度和流程。他们可能没有明确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流程,缺乏标准化的成本核算操作指南,从而导致成本核算不规范。
4. 不熟悉成本管理工具和技术
小微企业还普遍存在对成本管理工具的问题和技术不熟悉的问题。他们可能不了解成本管理软件、成本控制指标和报表等工具的应用,无法有效利用这些工具进行成本管理和决策支持。
四、改进小微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措施
1. 强化成本分析与管理
(1)收集成本数据
小微制造业企业要尽量完整地收集和整理企业各项成本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记录企业采购原材料和其他生产所需物品的信息,包括数量、价格、供应商等可以获取直接材料成本和部分间接材料成本的数据;记录企业员工的工资信息,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加班费等可以获取直接人工成本和间接人工成本的数据;保存和记录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的发票和凭证,包括租赁费、水电费、运输费、维修费等,可以获取各项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的数据;记录企业的生产活动和过程,包括生产数量、生产时间、生产工序等可以获取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成本数据。
(2)成本分类与归集
成本分类和归集方法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满足企业的管理和决策需要。企业可以按照不同的职能、部门或项目划分成若干成本中心,以便更好地追踪和归集成本。针对每个成本中心,确定影响该中心成本的主要因素,例如直接劳动力小时数、生产设备的使用时间等。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将直接成本直接归集到相应的产品或项目中,而间接成本可以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如直接人工小时数、直接劳动力成本比例、产量比例等,将间接成本分配到各个成本中心或产品/ 项目中。
(3)成本分析工具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小微制造业企业尽量使用系统化的成本管理软件或ERP 系统来记录和管理成本数据。这些软件通常具有成本核算、数据分析和报表生成等功能,可以帮助企业更方便、准确地收集数据外,还能帮助企业深入了解各项成本的构成和影响因素,找到成本管理的重点和改进方向。
(4)监督与控制成本
通过设立成本预算、制定成本控制措施等方式,监督和控制各个环节的成本。例如,设立成本控制点,对关键环节进行成本核算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成本异常情况。
2. 供应链管理
小微制造业企业需要与可靠的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评估供应商的质量、价格、交货时间、服务等因素,选择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匹配的供应商,寻求合理的采购渠道和价格优势。通过与供应商协商谈判,争取更有利的采购条件和折扣,降低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成本。在库存管理与预测方面,需要精确管理库存水平,避免过高的库存积压和过低的库存短缺。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订单情况,与供应商进行协调,实现准时供货和降低库存成本。在物流与运输方面,需要优化物流和运输流程,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运输成本。选择合适的物流方式和合作伙伴,优化货物的装载和配送方案。通过货物追踪系统,提供及时的物流信息,确保货物的准时到达。
3. 优化生产流程
小微制造业企业需要对生产流程进行全面审视,寻找并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冗余环节和低效操作,通过改进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废品和次品率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应积极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数字化技术,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自动化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速度和质量的稳定性。数字化技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实时监控和数据驱动的生产优化。
4. 提升成本核算人员专业水平
成本核算人员需要关注行业最新的成本核算方法,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研讨会和工作坊,获取新的技能和见解。同时,成本核算人员要积极向更有经验和资深的成本核算人员寻求指导和反馈,通过与他们建立联系,寻求他们的指导和经验分享。从他们那里获取实践中的技巧和策略,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在技术能力提升方面,成本核算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成本核算相关的软件工具和技术,例如财务管理软件、数据分析工具等,提高对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加强对成本信息的把握和解读。
五、结语
小微制造业企业存在缺乏对成本的详细分析和了解、采用过于简化的成本分配方法、缺乏成本控制意识、数据收集和记录不完善、缺乏成本管理系统等问题。提升小微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水平,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和管理体系,包括明确的成本分析方法、合理的成本分配规则、强化的成本控制意识、规范的数据收集和记录流程。此外,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意识提升,提高整体的成本管理水平也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于德辉. 浅析制造企业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J]. 西部财会,2022(11).
[2] 田佳惠. 浅析成本控制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东旭原件厂为例[J]. 现代经济信息,2019(05).
[3] 徐荣华,但汉平,屈志凤.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问题初探——基于全过程成本控制理论的思考[J]. 财会通讯,2018(23).
[4] 赵根荣. 企业项目全过程的成本控制管理探析[J]. 财经界(学术版),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