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基于产业集群的品牌生态系统构建要素与实施策略
 

基于产业集群的品牌生态系统构建要素与实施策略
主持 2022年度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专项课题:戏曲文物的数字化国际传播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HZ1477)

李 瑾

作者简介:
李瑾(1983—),女,陕西安康人,汉族,硕士,陕西省西安财经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新媒体运营及品牌传播

【摘要】基于产业集群的品牌生态系统是兼顾品牌经济与产业集群建设的“复合系统”,通过整合品牌系统构建所需要的生产、服务和环境等要素,遵循品牌孕育、品牌成长进化及品牌成熟等发展规律,优化品牌结构、强化品牌保护及完善品牌管理,在增强品牌成长性的同时,实现从“集群品牌”向“品牌集群”升级。通过分析基于产业集群的品牌生态系统构建要素、运行机理,提出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构建要素;实施策略

    一、基于产业集群的品牌生态系统构建要素
    1.系统构建要素
    基于产业集群的品牌生态系统主要有生产要素、服务要素和环境要素构成,从品牌孕育孵化到品牌成型,再到品牌产业化,品牌与市场、社会环境之间始终具有极强的依赖性,并在协同进化中形成了“生态系统”。第一,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以主导产业为核心,通过围绕核心企业、辅助配套企业的品牌个体及族群,分类建设领军品牌、竞争品牌和互补品牌,在产业合理分工的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不断织密品牌覆盖网。第二,服务要素。服务要素包含了产业集群共享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协会、政府、金融机构等服务主体。服务要素不仅为品牌生态系统构建提供了必要的制度规范、秩序环境,也满足了品牌生态系统建设及维护所需要的公共服务。第三,环境要素。环境要素主要指品牌生态系统运行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外部环境,其中包含了文化、技术和经济等各项要素。品牌生态系统想要实现长期、稳定运转,需要关注环境要素的具体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品牌形象、内涵。
    2.系统演化机制
    品牌生态系统的建设与培育是一项动态、发展的过程,在技术驱动、政策影响和市场需求等因素下,先后经历了品牌孕育、品牌成长进化及品牌成熟等阶段。首先,在品牌孕育阶段,要围绕产业集群的核心优势来建设品牌链,并重点关注品牌建设的薄弱环节,通过发挥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氛围营造等优势,吸引相关企业共同参与品牌建设。其次,在品牌进化阶段,通过明确品牌的具体使用规范,由产业集群内相关主体共享品牌价值,并在具体经营、使用品牌过程中,丰富品牌内容,提升品牌的整体形象。最后,在品牌成熟阶段,应以品牌的市场定位为方向,通过建立比较矩阵,以品牌分化与品牌族群的方式,集中相对有限的资源,持续增强品牌的竞争力与生命力。
    3.系统构建条件
    构建基于产业集群的品牌生态系统,应依托核心企业的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塑造有影响力的品牌个体,随后,通过确定产业共享的品牌标准,制定良好的伙伴筛选机制,形成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产业体系,从而奠定品牌生态系统的构建基础。第一,产业规模是塑造品牌的基础条件。从品牌个体向品牌系统升级,需要以较大规模的产业基础为支撑,通过构建特色明显、错位经营的产业集群生态,为品牌族群建设提供支持。第二,产业集群是品牌生态系统建设的关键条件。当形成核心品牌后,依托产业集群在要素集聚、资源流动及协同发展等优势,挖掘产业集群的品牌潜力,以交叉协作的方式促进品牌个体、品牌族群及品牌生态系统实现共生演化。第三,市场需求是品牌生态系统建设的驱动力。市场是品牌生存、建设的外部环境,也是孕育、壮大品牌的重要空间。在消费主导的市场环境下,产业集群需要根据规模、市场需求和品牌定位等因素,不断吸收各类环境要素,积极调整品牌定位、风格形象,构建动态优化的品牌生态系统。

    二、基于产业集群的品牌生态系统运行机理
    1.运行逻辑:从个体向族群、生态系统升级
    品牌生态系统是由多个企业个体品牌、相近品牌族群及利益相关者与社会环境有机组合的商业生态,通过以品牌、品牌产品为基础,整合品牌所有者、供应商、消费者等各类主体,以及品牌依存的社会环境,实现从品牌个体向品牌族群、品牌系统的升级。第一,品牌个体是企业通过经营所形成的相对固定、有价值和市场辨识度的品牌,是构建品牌生态系统的基础单位。第二,在市场竞争中,受生态位因素影响,产业集群内具有相似受众、功能的品牌个体,形成了品牌族群,成为品牌生态系统的核心单位。第三,当品牌个体、品牌族群相对成熟后,在相对固定的商业环境中,通过培育领军品牌,衍生品牌亚种,促使有相似结构功能的品牌族群和不同类型的品牌群落,进化升级为品牌生态系统。受产业集聚影响,在集群品牌生态系统中,既有企业个体品牌,也有产业共享的品牌族群。
    2.运行要求:减少单一品牌依赖,构建有序竞争生态
    传统产业集群品牌建设缺少稳定的生态系统,存在资源整合运营能力不佳、品牌附加值不够以及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不仅影响了集群品牌价值的充分实现,也造成了“集群不经济”、品牌“搭便车”等问题。要完善品牌共生机制,构建有序竞争生态。品牌生态系统主要有互惠共生、竞争共生两种形式,通过对相对有限的产业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从而共享技术、信息及公共服务,营造有序竞争的品牌生态。在互惠共生品牌生态系统中,应依托产业集群的互补、协同优势,通过打破品牌族群的融合界限,创造新的市场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大产业集群的品牌规模和影响力。产业集群内的品牌生态系统并非品牌的无序融合,而是品牌个体在市场驱动下,通过采用竞争、协同等手段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品牌生态。要综合产业集群特点,推动品牌个体适度重叠生态位,从而在确保适度竞争的同时,丰富品牌个体元素,减少对单一品牌的过度依赖。
    3.运行价值:增强品牌效应,反哺产业集群建设
    通过依托核心品牌的优势,增强产业集群内部不同主体的关联度,发展子品牌及延伸品牌,构建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的品牌生态系统,将在延缓品牌衰落期的同时,增强产业集群品牌的生命力。第一,产业集群品牌的拥有企业通过发挥品牌优势,对相关企业提供指导,并以产业整体的方式,与外部力量进行谈判,不仅提升了产业整体竞争力、品牌培育能力,也通过跨越产业边界,整合品牌发展所需的优质资源,打破品牌固化思维,持续完善品牌生态系统,助力产业集群向市场需要的方向升级。第二,产业集群内其他企业借助产业集群品牌的优势及影响力,积极探寻品牌与自身业务、竞争优势的结合点,开发能够带动企业发展的新业务,通过将品牌效应与集群优势相融合,打造集聚优势更加突出的产业集群范式。

    三、基于产业集群的品牌生态系统实施策略
    1.优化品牌结构,提升品牌生态系统的运行效能
    集群品牌具有集群共享、公共属性等特征,为实现品牌运营、维护的理想效果,需要以互动协作的方式,持续优化品牌结构,不断开发培育新的子品牌,增强品牌的生态效能。首先,以品牌共创为导向,推进品牌族群培育与产业集聚相融合。根据不同产业在相关业务领域的分布状况,培育相应的品牌族群、子品牌,进而在减少品牌资源浪费的同时,实现品牌价值共创、共育。集群内企业应形成必要的集群意识和协作观念,通过构建相互补充的品牌结构,打造品牌聚合体,并以生态系统的思维来运营、开发品牌。其次,以创造更大的品牌价值为重点,推进品牌矩阵反哺产业发展。通过发挥产业集群在资源带动、市场共享等优势,引入跨界联动、集群延伸等思维,打造规模化的优质品牌矩阵,助力品牌扩张,反哺产业集群发展。最后,以品牌衍生战略为补充,拓展集群品牌的生存空间。依托原品牌的影响力、认知度,围绕市场需求变化,采取多品牌组合、品牌衍生等战略,拓展集群品牌的发展空间。
    2.强化品牌保护,确保品牌生态系统实现有机运转
    品牌生态系统的构建离不开外部环境的融合、支持,要根据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示范带动能力,及时调整公共服务机制,通过完善政府、协会和企业等多元主体分工,用明确的产品标准、规范及经营要求来约束集群品牌的使用过程,确保品牌开发及保护始终处于最佳生态。第一,政府部门要围绕产业特征、资源特色,完善政策支持,制定合理的品牌规划,出台专项制度,给予专项财政补贴和金融激励扶持,开展精品高端品牌的评选认定和推介活动,引导产业集群内相关协会、企业等主体增强品牌运营意识。第二,行业协会要牵头制定品牌建设、使用制度,通过采用合理的处罚方式,强化行业内企业的品牌自律意识,减少品牌重复建设,维护集群品牌的利用秩序,充分做好集群品牌的保护与监管,促进集群品牌始终处于良性生态。第三,企业要充分利用法律法规保护品牌权益,通过及时注册集群品牌,避免品牌被盗用。要完善品牌利益冲突的化解与协调机制,通过及时处理品牌应用存在的负面问题,为市场提供更有保障的产品及服务,有效维护品牌声誉。
    3.完善品牌管理,促进集群品牌向高阶演化
    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是以产业特色为导向,多元主体与环境因素有机互动融合的产物,通常经历了以主打产品为核心的品牌阶段、基于核心品牌的族群品牌阶段,以及聚焦平台的品牌生态系统等三个阶段。为保持品牌生态系统的生命力,既要重视品牌的孕育建设、运营维护,还应明确集群品牌的定位及主导力量,通过完善品牌管理体系,促进集群品牌向高阶演化。首先,要完善品牌管理机制。通过搭建品牌价值共创平台,以合理、有序的方式串联、聚合品牌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提高集群品牌的市场认知度。在品牌族群内部,为减少同质同类品牌的无序竞争,应以差异化定位为基础,通过采取分区域、分时间等错位发展理念,营造良好品牌生态。其次,明确集群品牌的建设主体。通过确定核心企业、认定关键品牌,设计合理的品牌授权、利益分配体系,在维护品牌建设主体利益的同时,减少“搭便车”现象。最后,构建动态品牌管理体系。要以品牌价值迁移来规避品牌老化、固化等风险,通过发挥产业集群的链条和协同优势,积极引进新的资源、内容来推动品牌升级。当品牌建设进入成熟期后,应合理控制产业集群内的品牌数量,对相似、有较大冲突的品牌进行整合、重构,减少品牌生态系统内部的无序竞争。

    四、结语
    品牌是产品质量、价格及功能被社会认可的体现,也是有效吸引、集聚资金、技术及人才等优质资源的重点载体。由于传统品牌建设相对封闭、固化,存在品牌集中度不高、品牌创新力不够和品牌同质化竞争等现象,难以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基于此,通过建设集群共享、良性协作的集群品牌生态系统,找寻产业最佳“集聚点”,强化产业集聚优势,化解传统产业集群存在的“集聚不经济”等问题,持续增强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朱国军,张画涵,孙军 .智能制造企业品牌国际化的成长演化机理——专利生态运营能力视角下的双案例研究 [J].管理现代化, 2020,40(6):86-94.
[2]王启万,王明 .利益相关者品牌生态系统维度及关键要素研究[J].企业经济,2020,39(1):26-35.
[3]杜建刚,孟朝月,刘宇萌 .产业集群生态圈对集群品牌价值的影响研究——基于 74个茶叶集群的经验数据 [J].软科学, 2021,35(3):29-34,48.
[4]李同茂,张良波,谢育锋,等 .开源品牌化条件下消费者—品牌价值共创的路径探索——以比亚迪为例 [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21,14(4):425-445.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86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