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互联网金融视域下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策略探究
 

互联网金融视域下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策略探究

牛 童

作者简介:牛童(1986—),女,河南开封人,硕士,开封大学财政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金融学

    【摘要】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不仅创新了金融产品,为金融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同时也给新时代的金融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校作为培养金融人才的主要阵地,应承担责任,不断深化金融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为金融事业培养更符合其要求的新人才。本文从互联网金融对高校金融专业教育的影响入笔,深入分析高校传统金融教育教学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优化策略,探讨如何合理利用互联网金融,把握其优势,为高校培育更高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添砖加瓦。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专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
一、引言
    当今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引发了传统金融领域的变革,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金融专业的教育热点。但审视当前高校的金融教学却存在着许多问题,显然无法满足互联网金融对于新人才的要求。因此,如何与时俱进,吸纳互联网金融的优秀元素,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纳入金融专业教学中,培养适应互联网金融背景的应用型金融人才成为当下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
二、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概念
    互联网金融有别于传统金融运行模式,是依托互联网平台和新兴信息技术(如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利用各种在线渠道开展金融业务与服务的一种全新的金融形态。互联网金融具体表现为网络金融化与金融网络化。其一,网络金融是指各类建立在互联网之上的原生金融机构与其金融活动,如网络金融机构、网络金融交易和网络金融市场等。其二,金融网络化是指传统的金融企业借助互联网技术对传统的金融模式进行升级改革,以实现金融业务的在线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金融必将成为未来金融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几大特点。
    1. 开放性
    互联网金融打破了传统金融的地域限制,使得金融服务跨越时空,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交易和合作。同时,个人和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自由选择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了金融市场的透明度。
    2. 创新性
    互联网金融引入新技术,采用新模式,推动了金融业务的创新和变革,助力了如 P2P 借贷、众筹、虚拟货币等新型金融业务的诞生。这些新生的网络金融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金融的运作方式,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3. 效率性
    互联网金融借助互联网技术的高效性和便捷性,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响应速度,为用户带来了更周到便捷的服务。用户可以登录网络金融平台,随时随地查询金融信息,进行金融交易。这不仅优化了用户体验,还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
    4. 风险性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新风险,例如网络安全风险、信息泄露风险、欺诈风险等。因此,互联网金融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5. 融合性
    互联网金融不仅仅是金融行业内部的变革,也涉及其他行业,具有极强的融合性。互联网金融通过融合其他行业形成新的产业生态系统和商业模式,如互联网金融与电子商务相融合,为电商平台提供支付、结算、融资等金融服务,使电商交易活动更加便捷安全。
三、互联网金融视域下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1. 高校金融专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变化,金融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然而,高校金融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行业需求,无法适应新的金融业务和技术的发展。
    高校金融专业教育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金融行业是实践性很强的行业,但是目前的金融专业教育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操作的培养。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际金融业务的实践经验,导致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无法采取有效的方法去处理实际困难。师资力量不足也影响了高校金融专业教育的长期发展。金融行业的发展需要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团队,但是目前高校金融专业教育中,优秀的金融从业者往往不愿意从业务岗位转向教学岗位,致使高校金融专业存在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佳的问题。
    金融业是一个高度复杂且变化快速的行业,想要落实优质金融教育需要高校与行业保持紧密联系,追踪行业的最新动态,了解当下金融人才的新需求,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的内容。然而,目前高校金融专业教育与金融行业的联系不够紧密,高校和金融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相互合作沟通的平台。学生缺乏接触真实金融业务和实际工作的渠道,致使其金融实践能力难以发展,求职优势不突出。
    2. 互联网金融给金融专业教育的挑战和机遇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给金融专业教育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具体来说,是使当代金融专业教育的重点发生了偏移,重视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传统金融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对人才素养提出了新要求,要求金融专业人才具备互联网思维,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把金融相关知识与新兴信息技术相结合(例如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因此,高校金融专业教育需要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互联网信息技术和融合实践创新方面的内容,以培养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专业人才。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虽然给金融专业教育带来了许多挑战,但换个角度看,这些挑战也是推动我国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机遇。首先,互联网金融为金融专业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传统的金融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法,即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知识,学生在台下听。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单一枯燥,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缺乏实践,学生无法从中获取实践经验,提高其实践能力,导致学生出现“会说会写,但不会做”的问题。互联网金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例如虚拟交易平台、金融科技创业项目等。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实践的过程中,深入内化金融理论知识,同时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给金融专业教育带来了跨学科融合的机遇。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涉及金融、技术、法律、市场等多个领域,需要金融专业人才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因此,金融专业教育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合作,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的思维方式。
    最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为金融专业教育的国际化带来了机遇。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使得金融市场的边界变得模糊,金融业务的跨国交易和合作越来越频繁。金融专业教育需要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以适应全球化的金融市场。因此,高校需要积极组织国际交流活动,为学生打开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窗口;并开设国际金融课程,以此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互联网金融视域下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策略
    1. 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
    (1)引入互联网金融相关课程
    在互联网金融视域下,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应增设互联网金融相关课程,如互联网金融概论、互联网金融产品与服务、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等,以满足学生对互联网金融知识的需求。在引入互联网金融相关课程的同时,要注意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有机整合相关课程内容,使其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助力学生的互联网金融学习。此外,还可开设互联网金融创新实践课程,让学生通过实践项目了解互联网金融的应用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需求。
    (2)更新金融专业课程内容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金融产品、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和新的金融技术。因此,金融专业课程也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纳入其中,以适应经济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新现象。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将互联网金融的真实案例引入金融学课程,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该案例所代表的典型现象和背后成因,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真切获知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机制,并培养其互联网金融思维。此外,更新金融专业课程内容还应加强多学科的渗透与融合,将金融学、管理学、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处理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开设金融科技与创新课程,让学生学习金融科技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培养他们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
    2.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在互联网金融视域下,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根据具体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选用互联网金融工具,创新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教师应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金融教学中,创新金融教学的模式,为此可引入在线教学平台。在线教学平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利用手边的电子设备开展金融知识学习,这大幅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在线教学平台所具备的数据采集分析技术也能帮助教师实时跟进,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可合理运用仿真金融 App,让学生通过模拟交易的方式,体会到金融交易的具体流程和真实规则,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3. 加强实践教学,开展实习实训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社会对高校金融专业学生的实践水平有着较高要求。然而,目前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不完善,相关工作没有做到位,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实践能力不高。因此,金融专业教育教学应该从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工作入手,加强实践教学,开展实习实训。首先,实地考察是学生亲身参与实际金融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运营模式,深入了解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和将要面对的挑战。其次,积极寻求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训的机会,让学生在实习实训的过程中,亲身体验,深入了解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运营模式、产品和服务,并内化金融理论知识,增加其实操经验。同时,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还将促进学校与金融行业的紧密联系,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金融就业竞争力。
    4. 提高教师素质,建设师资队伍
    目前,高校金融专业教学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即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整体素养有待提升,缺乏互联网金融意识。这直接阻碍了金融专业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因此,加强师资团队建设,提高全体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当前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
    高校应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应全面提升广大金融专业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具体而言,高校应分两步走:第一步,对现有教师团队开展专业培训,丰富其互联网金融相关知识,提升其专业教学能力;第二步,引进素质高、技能强的专业金融教育人员,并为校内已有高能力的金融专业教师提供优惠条件,避免人才流失。高校也需要扫清障碍,鼓励金融专业教师开展创新性探究,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创造高价值的科研成果。同时,还可邀请国内外著名教授和专家亲临院校进行演讲,或与校内教师共同开展协作探究工作,以提升金融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和金融素养。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又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协同努力。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促进高校金融专业教育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深度融合,为培养更多优秀的金融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洪波 . 互联网金融下高校金融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J]. 中国新通信,2022,24(21):170-172,212.
[2] 沈远 . 对互联网金融时代高校金融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2(8):58-61.
[3] 黄萍 .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校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探索 [J].教育现代化,2019,6(33):93-95,113.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9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