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浅谈新基建对中小型银行科技管理工作的影响
 

浅谈新基建对中小型银行科技管理工作的影响
——基于基层科技员工视角

孙源廷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伴随着生活方式、沟通方式、业务获取模式的转变。在“十四五”期间,国家提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提倡使用新技术推动银行业务模式的优化与转变。本文通过分析中小银行在自身进行相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必要性的同时,以云计算等新技术作为切入点,分析中小型银行在进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对科技管理工作带来的新的影响。
【关键词】中小银行;新基建;云计算;科技管理

    一、引言
    国家提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的大背景下,银行业使用新技术推动业务和自身发展的研究与探讨一直不断。其中不乏很多专家学者对银行新建大型数据中心进而对现有的服务流程、业务进行了分析;运用金融与科技的结合提出了对服务流程、现有业务的改造。然而新基建对银行工作带来变革的同时,对科技工作的管理也提出的新的问题。本文从银行科技条线基层员工视角出发,对于目前中小型银行利用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科技管理工作中的影响进行分析。

    二、概念
    1.中小型银行含义及特点
    中小型银行一般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经营的区域性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根据其公司性质、经营范围,一般包含区域城市商业银行、区域农村商业银行、区域村镇银行等机构。具有地方性质的中小银行、在当地中小微企业中知名度高、熟悉当地文化、了解当地传统习惯;扎根当地,更了解当地企业经营与当地的经济情况,自称“本地人自己的银行”。中小型银行一般是地方性法人机构,部分机构有当地的财政支持;然而,中小型银行资金不如大型银行那么充足,自身技术资源相对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小,分支机构规模较小,分支机构较为集中,且享受国家信贷优惠政策有限,在科研投入、资金实力上无法与全国性大型银行相提并论,对公业务的营销、获客渠道也比较局限。受过去金融电子化建设的影响,中小型银行虽建设有传统机房,但现有的机房动力、环境设备和信息基础设施已老旧,机房周边环境已发生变化;因机房建筑面积受限、现有的机房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皆老旧且难以维护等原因而无法继续进行新系统投产建设,更无法满足现有的银行业务与金融监管需求。
    2.新基建含义及特点
    2018年 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将 5G基站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相关产业领域建设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强新基建七大领域以及相关涉及产业链的建设,实现我国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国家基本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对中小型银行来说大数据中心尤其需要值得关注。早在 2016年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已经提出,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目前,金融科技的发展已经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金融科技相关概念与新基建的相关概念与技术相辅相成,所以,新基建的兴起将会为中小型银行降低成本、发展新型获客手段与业务、提升效率提供了技术基础。

    三、新基建对中小银行业务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加快金融市场开放的步伐,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是很牢固,中国的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规模、机遇与挑战,而国内的中小银行因为自身体量与大型银行相比差距甚远,在银行业务与收入方面承受了相当的压力。作为国家经济的大动脉,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推动自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新兴信息科学技术,加快银行业基础设施升级,有利于提升银行自身的服务模式、服务质量、服务效率以及充分使用自身新建新型基础设施实现银行的“降本增效”。
    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浪潮下,中小型银行修建的大数据中心已经不仅仅只是传统的计算机中心里的存放网络设备、计算机、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的机房,更需要融合新兴技术与架构,秉承算力、物理空间、存储资源、运营商资源足够又不浪费且也要满足未来的发展,更需要绿色环保、智能、安全、自动化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且要满足监管和自身业务连续性的要求。这对于中小型银行的设计、规划、运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其中私有云计算是中小型银行在进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可以优先选择的应用交付模式。私有云计算是分布式集群虚拟化计算系统的一种商业实现模式,可以将冗余的计算与存储资源按照一定的单位对内、外直接提供计算与存储服务;是现代商业与技术结合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到目前为止,容器云是私有云计算服务中较为敏捷的一种云计算技术实现模式,其平台硬件资源消耗小,部署快捷灵活,电力功耗小,且能减少客户自身科技运维人员技术支持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
    此外,中小银行要发展自己的业务生态和客户群体,需要构建自己的业务生态环境,私有云计算就是中小银行构建自己业务生态环境的利器。中小微企业在实现自身企业信息化的时候,往往面临资金缺口大、运维成本高、技术积累少、前期投入高等问题。中小型银行在自建私有云计算数据中心时往往会有资源上的冗余,并利用自身开发并已成熟稳定使用的财务会计等相关信息系统,对中小微企业提供完善、低成本、高可用、高安全且合规的企业级应用系统。银行侧关心的是客户群的“交易数据的真实性”“交易数据的实时性”“交易数据流向的可控性”“交易数据查询的回溯性”以及能否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下向银行提供所需的企业相关信息与数据。当企业的数据流向银行,与银行分享,同时由银行进行分析处理,中小微企业的数据才能成为生产要素,从而提高银企之间的生产力。在这种新型金融服务生态下,银行既能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又能提供银行批量开发中小微企业客户的平台,还能协助改善企业的管理模式。形成“银行”“金融私有云计算服务”“客户”多方共赢、多方互利、共同发展的“多位一体”良性互动,而中小型银行在充分利用自身冗余大数据中心资源盘活存量资源的同时,为业务部门获客提供新的手段,从而实现中小型银行科技部门的“降本增效”。

    四、新基建对科技管理的影响
    1.人力管理方面
    随着新技术的投入与应用,新的岗位和复合型岗位将不可避免的诞生。这对中小型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人力部门既要对新兴技术有一定了解并及时识别新型技术岗位,还要对陈旧岗位和冗余的人力资源进行评估。传统的绩效评估手段是否适用于新的技术岗位,如果不适用是否需要购买人力咨询服务,引入新的人力绩效评估方法。此外,相关的岗位和人员是否能及时更新技术且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中小型银行及时对自身科技人员进行相关新技术的培训,并建设一支技术和业务都懂的交叉性人才。同时,中小型银行需要提升科技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以减少员工因工作满意度降低而造成的流失,从而影响业务和自身科技的发展。
    2.资源管理方面
    银行新建大数据中心以后,如何合理规划、评估、使用数据中心的资源,是中小型银行在科技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云计算技术的兴起,使得用户能够通过统一管理平台获取到所需的计算、存储等资源,资源的管理和调度也成为可能。业务应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扩展或者收缩计算、存储资源。不同的计算云集群(虚拟机云集群、容器云集群)可以进行各自的资源调度,在调度时确保能够满足应用的需要,同时避免资源空闲过度或者资源不足的情况。传统机房的计算服务器通常是静态资源分配,难以进行资源扩充,缺乏灵活性。在机器学习的加持下,通过运维数据来预测应用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需要的资源,持续地学习和优化,强化学习算法、充实学习的数据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应用环境,提供资源计划的依据。
    3.安全管理方面
    银行信息化发展得早,而当今世界局势变化迅速,国际形势日趋紧张,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国际、国内各金融机构的信息系统带来了安全隐患。已有的老旧机房基础软硬件设施主要使用国际上主流成熟产品,但是国外产品存在各种“后门”、漏洞,甚至有产品因为过于老旧厂商已经停止提供技术支持。放眼国内,国产的基础软硬件设施相比还有差距,使用开源产品和技术进行二次开发并改进的产品不少,自身的安全技术仍有不足,安全风险依然居高不下。在技术手段无法根除相关安全风险的情况下,要及时评估安全风险,使用管理办法去规避和减轻相关安全技术的风险。
    4.风险管理方面
    当中小银行的日常业务越来越依赖数据中心和科技后,日常的科技操作对银行的业务连续性就日趋重要。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曾发布《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曾进一步明确要求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识别和管理控制。根据《办法》定义,操作风险是指包含信息科技系统存在问题以及外部事件造成的损失风险。而中小银行的科技风险管理目标就是有效防范操作风险、降低损失,提升对内外部事件冲击的应对能力,从而保障业务连续性。这不仅要求各级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各级风险管理和计量部门需要了解新兴技术,同时各级内部审计部门也要对新兴技术和各业务有一定的了解,这对中小型银行的各级内审员工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要制定新的流程和规章制度,以适应新技术的应用。

    五、结语
    中小银行在资源投入上比大型银行会相对偏少,所以中小银行对科技的投入会更加注重能解决现实业务场景中出现的问题,能切实提升现有的业务水平。随着中小银行的新数据中心建设浪潮的兴起,新的系统的投产在带来业务提升的同时,也要注意新系统带来的新的系统安全与合规等相关的问题,以期在未来的发展中保持健康、稳定以及良好的业务连续性。

参考文献
[1]石诗语 .制定金融科技发展策略打造中小银行差异化转型之路[N].中国证券报,2023-05-20(A04). DOI:10.28162/n.cnki.nczjb.2023.002406
[2]刘文通 .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业务模式的冲击与变革 [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2023(9):57-61.
[3]马德辉,张志鹏,张衢 .拥抱金融新基建 ,跑出金融科技数字化转型“加速度”[J].中国金融电脑,2023(7):16-19.
[4]易治军 .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及创新对策探析 [J].金融科技时代,2023,31(12):85-88.
[5]张友攀,查云亮,李仁杰 .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 [J].金融科技时代,2023,31(11):26-30.[6]陈刚,曾翔,黄锐生,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 [J].金融科技时代,2022(8):27-34.
[7]姜晓楠 .金融科技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分析 [J].产业创新研究,2023(19):122-124.
[8]于百程 .金融数字化提速:“银行上云”的趋势与路径 [J].科技中国,2023(11):46-49.[9]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2021-12.
[10]周雷,周铃,毛丹玲 .金融科技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 [J].浙江金融,2019(8):21-27.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9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