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招标采购风险防控路径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教育会计学会立项课题《“放管服”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招标采购管理研究——以 QD 职院为例》(课题编号:JYKJ2021-071MS)
陈晓丽
作者简介:陈晓丽(1986—),女,山东青岛人,汉族,硕士研究生,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招标采购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面临着日益复杂的采购环境。采购活动中的风险管理成为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确保教育质量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院校招标采购中的风险防控路径,通过深入分析采购流程,识别风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风险防控策略,对于完善高职院校采购管理体系、提高采购决策质量、降低采购过程中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为高职院校采购管理提供科学、实用的防控建议,可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招标采购;风险防控
高职院校招标采购环节中的风险防控,是当前教育管理中需关注的关键议题。这些风险包括市场波动、供应链不稳定性或内部管理不善,严重时会影响教育质量与资源分配的有效性。深入了解采购流程中的潜在风险点,探索合理的防控措施,对于提高管理效率与维护教育体系的稳定性具有显著意义。采购管理的优化不仅涉及流程改进,还包括风险识别、评估以及应对策略的有效实施。这对于确保教育机构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升教育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进行招标采购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招标采购中的风险防范对于确保资金使用的效率与合规性、维护教育质量,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具有显著意义。首先,招标采购过程中的风险包括市场价格波动、供应链不稳定、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操作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等。这些风险如果不被有效控制,可能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采购成本的增加以及教育质量的下降。其次,高职院校通常使用的是财政资金,这要求采购活动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公开、公正、透明。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将导致违规操作,损害公共利益和高职院校的声誉。再次,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对设备、材料等资源的质量有着严格要求。招标采购中的风险不仅关乎经济损失,还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例如,采购到的低质量设备可能导致教学实验无法正常进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计划。此外,高职院校在招标采购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还包括技术更新速度快导致的设备快速过时、供应商信誉不佳导致的供应中断风险等。这些风险的存在要求高职院校在招标采购时不仅考虑价格因素,还要兼顾技术先进性、供应商的稳定性。总之,高职院校招标采购的风险防范工作不仅是一项涉及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更是一项关系到教育质量和社会责任的重要任务。有效的风险管理,不仅可以保护教育资金的安全,还能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促进高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当前高职院校存在的招标采购风险
1. 供应链稳定性风险
高职院校在招标采购过程中面临的供应链稳定性风险,是影响教育资源有效配置和使用的关键因素。这类风险主要源于供应链各环节的不确定性,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受国际形势的影响,市场环境的波动较大,如原材料价格不稳定、供应市场波动等,都可能导致供应商无法保持稳定的供货价格以及供货量。其次是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和质量控制可能出现问题。如果供应商无法持续提供符合高职院校要求的产品或服务,将直接影响院校的教育活动。此外,供应商的经营状况也是供应链稳定性风险的一部分。财务不稳定或经营困难的供应商可能会突然中断供货,给高职院校的采购计划带来不确定性。再次,交通运输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物流延误或运输中断会导致供应链的不连续性,影响院校的正常运营。最后,供应链中的技术更新和产品迭代也需要予以考虑。技术的快速发展会导致已采购产品迅速过时,从而影响科研效率。
2. 财政资金管理风险
高职院校在招标采购过程中面临的财政资金管理风险,直接关系到资金的合理使用以及教育质量的保障。这类风险具有多个层面,主要体现在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监督等方面。资金分配的不合理可能导致重要项目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而非关键项目却可能获得过多的资金投入。这种分配上的失衡,可能会影响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从而影响整体教育成果。资金使用的不透明是另一重要的风险点,缺乏透明的资金使用流程和严格的监管机制可能导致资金被滥用。此外,高职院校在采购过程中可能面临财务管理的不规范,如票据造假、账目不清等,这些都严重威胁到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这些风险对高职院校的正常运营构成严重威胁。
3. 采购质量合规风险
在高职院校的招标采购过程中,采购质量合规风险是一项关键的考量,其重要性体现在对教育资源有效利用方面。这种风险主要源于在采购过程中可能出现不符合规定标准的商品和服务,进而影响整个教育机构的运行效率以及教学质量。采购产品的质量问题可能导致无法满足教学实际需求。例如,如果实验设备、教学材料或软件不达标,可能会妨碍教学计划的执行,影响师生的教学学习。此外,低质量的产品还可能带来额外的维护成本,增加了高职院校的经济负担。质量合规风险还包括产品不符合行业标准或法律法规的情况。这种不合规可能导致安全风险,尤其是在涉及化学品、生物材料或其他敏感物资的采购中尤为重要。如果使用了不合规的材料或设备,可能会对师生安
全构成威胁,同时也可能使高职院校面临法律责任和声誉风险。
三、高职院校招标采购风险的防控路径
1. 建立严密风险评估体系
建立风险评估体系的核心在于对招标采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全面、深入的识别、分析和评估。为此,高职院校需要构建包含多个关键环节的风险评估框架,确保采购活动的每个阶段都在风险控制之下。制定风险评估标准是基础工作。考虑到高职院校的特点,如需求的多样性、专业设备的复杂性和资金来源的多元性,制定的标准应涵盖市场价格波动、供应商的技术能力、产品的质量,以及法律合规等方面。通过分析历史采购数据和当前市场状况,高职院校能够制定出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风险评估标准。随后,需要对采购流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风险识别。这包括从需求分析、供应商选择、合同签订到物品验收等各个阶段,识别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点。接下来,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详细分析,评估每项风险的潜在影响。通过建立风险数据库,分析相关数据,基于这些分析,高职院校可以制定出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如供应商分级管理、合同中的风险缓解条款、应急计划等。最后,高职院校还需要建立起风险评估的持续更新机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
化和内部管理的调整,风险评估体系也应相应进行完善,定期对风险评估体系进行调整,以确保风险评估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 实施动态成本控制策略
由于高职院校招标采购存在科研设备专业性强、精度要求高、资金来源多样化和项目具有时效性等情况,为此高职院校可以采用动态成本控制的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以及采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动态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实时监控市场价格和成本动态,以便于及时调整采购计划。这要求高职院校建立一套有效的市场信息收集分析机制,关注原材料价格波动、供应商报价变化等因素,确保科研项目资金到位后,需要迅速采购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此外,高职院校应组建校内外专家库,根据调研、咨询、征求意见情况,结合预算编制、可行性分析等全面论证采购需求。例如在采购高精度实验设备时,应充分考虑设备的技术指标和使用需求,确保采购方案完整明确、科学合理。采购过程中需要对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仔细分析,识别成本节约的潜在空间,通过对比不同供应商的报价,优化采购效率,都可能帮助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动态成本控制还涉及内部流程的优化。高职院校可以简化采购流程,采用电子采购系统以减少人工操作错误,提高采购
流程的透明度和效率,从而降低成本。动态成本控制还需要考虑长期成本效益。在采购高质量实验设备时,虽然初始成本较高,但长期看更为经济。因此,在成本控制时,不应仅限于短期内的成本考虑,而应综合考虑长远的投资回报。高职院校应定期对采购成本进行评估,确保动态成本控制策略的有效性。通过对已实施策略的效果进行评估,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成本控制策略。
3. 加强内部审计质量保证
在高职院校招标采购中加强内部审计质量保证,须综合考虑教学和科研设备的特殊性及采购流程的复杂性。为此,高职院校应构建专业、独立的审计团队,根据科研项目进展实施设备采购计划。这个团队应具备专业知识,独立于采购决策和执行流程,以保证审计的客观性。内部审计团队的主要职责是定期审查招标采购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既定的程序,同时识别潜在的不规范行为或风险点。学校还需要制定一套全面的审计标准。这要充分考虑设备采购的多样性及资金来源的复杂性,以及项目完成的时效性要求。审计标准应涵盖合法性、合规性、效率等多个方面,确保采购活动在政策框架内运行。审计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分析也至关重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收集相关数据,如合同细节、付款记录、供应商信息等,可以帮助内部审计团队更准确地分析。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识别不规范行为,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审计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上报给管理层,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同时,应定期对内部审计流程本身进行优化,确保
其始终适应高职院校不断变化的管理需求和外部环境。
4. 构建多元采购资源网络
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拓宽资源渠道,增加供应商的多样性,以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从而在市场波动或特定供应商出现问题时能够保持采购活动的稳定性。实现多元采购资源网络的首要步骤是广泛调研市场,识别能够提供所需产品和服务的多种潜在供应商。这种市场调研应考虑到设备的专业性和技术要求,确保所选供应商能够满足教学的具体需求。在建立供应商资源库时,高职院校应注重供应商的信誉,同时考虑价格竞争力和供货能力,以形成均衡、多样化的供应商网络。高职院校还应利用规模效应,通过集中购买降低采购成本。例如,可以与其他高职院校合作进行联合采购,或利用政府集中采购的机会以获得更优惠的价格。直接向厂家采购也是一种有效途径,可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同时确保更好的技术服务。构建多元采购资源网络还包括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电子采购平台,以提高采购效率和透明度。电子采购平台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更广泛的供应商选择,同时也便于管理采购订单、考察供应商表现。最后,高职院校还可以进一步拓宽采购项目的公告媒介,如学院官网、省市、国家等政府采购网,宣传采购项目,增强潜在供应商参与投标的积极性,努力实现充分竞争。
四、结语
建立严密的风险评估体系、实施动态成本控制策略、加强内部审计质量保证以及构建多元采购资源网络,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全面、实用的风险管理方案。这些策略的有效实施,能提升招标采购的效率和透明度,降低风险,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为高职院校的稳定发展以及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坚实的支撑,有助于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海萍 . 高校招标采购管理信息化应用研究 [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13):48-50.
[2] 何碧漪,吴立新,李青海,刘群 . 基于内控视角的高职院校政府采购需求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5(3):101-103.
[3] 熊力 . 高职院校招标采购风险防控路径研究 [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1):87-89,95.
[4] 何碧漪,华晓芳 . 高职院校招标采购信息化建设的实现路径探索 [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19):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