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财务内控中全面预算管理的运用现状与优化措施
李 莹
作者简介:
李莹(1981—),江苏人,汉族,本科,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会计、经济
【摘要】提升财务内控水平是医院防范经营风险、增强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将全面预算管理应用到财务内控中,对维护医院经济效益和提升财务内控水平有积极帮助。本文首先从健全财务内控体系、加速业财融合进程等方面,概述了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其次对现阶段全面预算管理的运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医院风险管理体系、创新预算编制方法、健全预算监督机制等优化措施,为新时期医院更好地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价值,切实提高财务内控水平带来了有益帮助。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业财一体化;预算监督
随着管理会计的成熟发展,现代医院财务内控中对于各类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现阶段比较常用的有全面预算管理(TBM)、平衡记分卡(BSC)以及风险矩阵等。其中,全面预算管理是以预算为切入点,对各部门的各种财务、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于高效完成生产经营活动、顺利实现既定经营目标的一种管理会计工具。医院在日常运营中各项支出较多,对预算管控有着较高的要求。将全面预算管理运用到医院财务内控中,不仅能有效防范业务开展中的预算超支问题,从源头上减少了财务风险,而且还能推动财务内控水平的提升,对于医院的深化改革与经营发展大有裨益。
一、医院财务内控中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1. 有利于构建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
在医疗体制改革、市场竞争加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医院迫切需要构建更加成熟、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切实提高财务风险的防控能力,提高财务资金的利用效率,进而助力医院的改革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应用全面预算管理,从微观层面上能够提高预算资金的利用率,有效解决了以往医院业务开展中资金浪费、挪用等问题;从宏观层面上,将推动医院财务水平的提升,创设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加快建成更加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以往医院的财务内控侧重于对已知风险的控制,而全面预算管理的运用则能够从合理确定预算目标、科学编制预算方案,以及监督预算方案实施等多个方面,将财务风险的发生率降至最低,减轻了财务内控压力。
2. 有利于推进医院业财一体化建设
业务和财务的一体化建设是医疗体制改革下医院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内控水平和优化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全面预算管理在推进业务和财务一体化建设方面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以往的预算管理中,不同的部门、科室之间存在信息屏障,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这也是导致医院财务部门内控力度不强,经常出现预算超支的重要原因。为了让预算目标的设定更加合理、让预算方案的编制更加科学,以及确保预算方案能够顺利实施,医院应用全面预算管理,需要打破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在医院内部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奠定了业财一体化建设的基石。随着业务财务逐渐实现一体化,医院财务人员可以随时获取各部门、各科室的数据信息,从而实现了财务内控水平的提升。
3. 有利于提升财务内部考核的规范性
一方面业绩考核直观地反映出医院各个部门、科室的工作开展情况,起到了监督和激励的作用;另一方面,业绩考核也能暴露出各项业务中存在的短板,从而为下一步的工作改进提供方向。因此,考核的规范性与公平性,是决定医院财务内控水平的两个关键因素。将全面预算管理运用到医院的财务内控中,其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全面预算管理真实反映了医院各个部门、科室在开展具体业务时的资金支出情况。如果实际支出超出了预算,即便是业务能够顺利完成也无法通过考核,从而倒逼业务部门严格执行预算方案,在预算范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计划,避免发生财务风险,提高财务内控水平。第二,全面预算管理的运用,驱动医院考核从“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医院更加关注业务开展过程中资金的流向、预算的支出,保证了考核过程的透明性,使得考核结果更加准确、可信。
二、医院财务内控中全面预算管理的运用现状
1. 全面预算管理意识有待提升
全面预算管理本质上是一种闭环控制,在确定预算目标、编制和落实预算方案的基础上,还要根据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预算方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并将其应用到下一个全面预算管理周期中,最终实现医院财务内控水平的螺旋式上升。从调查情况来看,部分医院财务人员对全面预算管理缺乏科学认识,普遍存在“重控制、轻预防”的思维。对于前期的预算编制缺乏重视,在出现预算超支问题后再采取补救措施,很容易引发财务风险。因此,引进全面预算管理后,如何转变传统的思维观念,真正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在强化财务内控方面的作用,也是医院管理层必须思考的问题。
2. 预算编制方法相对落后
编制合理可行的预算方案,是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决定全面预算管理成效的核心因素。以往医院财务部门虽然花费时间编制了预算方案,但是没有提前开展深入的调研,财务人员对于医院各个部门、科室的年度工作计划,往年的预算完成情况等缺乏了解。这种脱离实际情况、凭借个人经验编制的预算管理方案,通常可操作性不高。预算目标定得过高,会造成预算超支、资金浪费的情况;预算目标定得太低,由于预算紧张导致工作开展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都会受到影响,从长远来看必然会对医院的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医院财务部门应当探索使用更加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从而为提高财务内控水平奠定更扎实的基础。
3. 预算方案落实不到位
在全面预算管理中,预算方案能否落地实施侧面反映了医院的财务内控水平。从调查情况来看,医院财务部门对于全面预算管理仍然存在“重编制轻落实”的情况,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既定的预算方案没有自上而下地推行下去,在医院各项业务开展中容易出现预算超支的情况,不利于财务内控目标的实现,对医院各项业务的开展以及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也会带来负面影响。究其原因,除了预算方案本身缺乏可操作性外,监督缺位也是导致预算方案不能贯彻落实的主要原因。能否建立起动态化、全程化的监督机制,也成为现阶段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应用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医院财务内控中应用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措施
全面预算管理通过优化预算资金的配置,帮助医院规避财务风险、提升内控水平。针对现阶段全面预算管理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财务部门应当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剖析问题成因,进而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改进策略,将全面预算管理运用到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各项工作中,实现医院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
1. 强化预算管理意识,完善医院风险管理体系
为了提升财务内控水平,增强财务风险的预防与化解能力,必须要引进全面预算管理。与此同时,医院的财务人员也要转变思维观念,树立“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财务风险管控意识,为全面预算管理创设良好的内控环境。财务人员需要将工作重心从事后补救转移到事前预防上,要立足于医院的实际情况,深入开展调研。为此,可将医院各个部门、科室在近几年出现的超预算情况作为典型案例展开分析,总结预算超支的原因,从专业角度寻找相应的防控措施,在此基础上制定财务风险的应急预案。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旦出现预算超支情况立即启动预案,将损失降到最低,确保财务风险的可防可控。除此之外,医院财务人员还要客观分析全面预算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提出改进措施,在今后的全面预算管理中加以改正,在不断的循环中提高财务内控水平,帮助医院建立起成熟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2. 重视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预算编制方法
近年来,医院顺应智慧医疗发展趋势,加快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在医院业务、财务方面的应用。从实际情况来看,HIS 系统、LIS 系统、OA系统等,无论是在简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效率还是改善医疗服务水平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医院财务部门也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加快推进业务和财务的一体化建设,创新预算编制方法,确保预算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全面预算管理小组可以通过医院的业财一体化平台获取各个部门、科室的工作计划,汇总历年的预算数据,在此基础上将医院年度预算总目标进行分解,确定各个部门、科室的分目标。然后根据分目标编制详细的预算方案,保证了预算方案的可操作性性。另外,可依托信息技术实现对预算方案执行情况的动态监管,并根据反馈信息灵活调整预算方案。这对于提高医院财务内控水平和防范医院财务风险有积极帮助。除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外,也要切实发挥财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医院的人力资源部门应当适时地为财务人员提供专项培训,帮助财务人员掌握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方法,包括预算编制的技巧、预算监督的方法,以及预算考核的策略等。切实提升财务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可更好地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实用价值。
3. 健全预算监督机制,确保预算方案落实到位
为了进一步提升财务内控水平,医院必须完善全面预算的监督与考核机制,确保既定的预算方案得以落实,让预算目标能够顺利实现。一方面要明确责任分工,全面预算管理小组全面负责监督医院各部门、各科室的预算落实情况。应将每一笔支出纳入监管范畴,确保预算支出的透明化。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当某项业务的实际支出超出预算范围后,第一时间进行预警并采取财务控制措施,避免发生严重超支情况。同时,全面预算管理小组应联合部门或科室的负责人查明情况,分析预算超支的原因,防控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实行配套的考核激励措施,将预算方案的落实情况、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纳入医院职工的绩效考核体系,与个人的切身利益关联起来。对于预算方案落实到位,在全面预算管理周期内未出现超预算情况的,给予奖励;反之,对于全面预算管理周期内出现三次以上超预算情况,或者是累计超支达到一定数额的,给予处罚。发挥监督考核的约束和激励作用,让全面预算管理方案能够指导医院各个部门、科室的业务开展,能维护医院的经
济利益,提升医院的财务内控水平。
四、结语
现代医院基于提升内控水平、防范财务风险的需要,更加重视管理会计。其中,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常用的管理会计工具,在提高预算资金的利用效率、规避医院财务风险和维护医院经济利益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从整体上看,许多医院已经引进了全面预算管理,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医院财务部门应当以提升财务内控水平、改善内部控制环境作为出发点,同时在强化预算管理意识、创新预算编制方法等方面发力,在财务与业务融合的基础上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价值,让医院财务内控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郑贵秀,张玲,蒋娟 . 基于业财融合的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研究——以成都市 H 医院为例 [J]. 中国总会计师,2023(1):54-56.
[2] 李欣 . 预算管理一体化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及预算管理对策 [J]. 中国农业会计,2023,33(10):24-26.
[3] 徐铃茜,杜君,童群 . 基于业财一体化模式下的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探索 [J]. 中国医药导报,2022(10):19-22.
[4] 柳欣 . 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J].中国农业会计,2023(16):16-18
[5] 那晓红,江其玟,田晋瑜 .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探讨 [J]. 中国医院,2023(11):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