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高校固定资产全程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高校固定资产全程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项目名称:精细化管理体系下诊疗方案优化研究(编号:222206003)

于 涛

作者简介:于涛(1987—),男,河北沧州人,汉族,硕士学位,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财政与税收

    【摘要】当前,高校面临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要求。在新形势的背景下,应用全程精细化管理模式,对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有着现实意义。文章结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实际情况,进一步探讨高校固定资产全程精细化管理,优化管理效果,实现高校更好发展。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全程精细化管理模式
一、全程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概述
    通常情况下,人们把精细化划分为两部分,一个是“精”,另一个是“细”。实际上,要想充分发挥精细化管理价值,应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管理对象,将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众所周知,精细化管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覆盖在各个环节中,需要结合单位内部管理要求,制定具体的管理计划,找出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优化管理流程,引导精细化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提高管理水平。高校在开展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工作时,可以从资产采购、资产分配、资产使用、资产处置等环节入手,实施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实现学校资产科学分配和利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为学校创造更高的效益。
二、高校固定资产全程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1. 推动高校更好发展
    在科技改革发展中,高校固定资产全程精细化管理工作获得了新方向,管理人员通过使用现代化技术和方法,实现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让固定资产分配、使用、处理变得更加规范和有序,提高资产使用管理水平,为学校各项活动有序进行提供支持,推动高校更好发展。
    2. 实现高校固定资产多样性
    在高校运行中,各个学科所需的教学材料、教学设备各不相同,并且在规格、型号、数量等方面有着明显差别,导致学校固定资产数量、种类不断增多。高校每年都会把大量资金投放在固定资产采购上,资金投放渠道比较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难度。传统固定资产管理模式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学校需要引进全程精细化管理理念,促进资产管理水平和效率提高。
    3. 促进固定资产科学分配和使用
    在精细化管理思想理念下,高校固定资产可实现高效利用,促进资产科学分配及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为学校创造更多效益。把精细化管理当作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目标,在有效资产高效使用的情况下,科学调配,改善学校教学科研质量,增强学校综合竞争实力,为其更好发展提供支持。
三、高校固定资产全程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以公立学校为主,在固定资产方面,通常由政府部门提供财政资金进行采购,学校资产长时间保持在无偿使用的环境中。国家相关部门为事业单位制定了详细的资产管理计划。然而,个别学校的管理者受到传统思想理念影响,把工作重心放在教学质量、科研项目等方面,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不到位,关注度不高。个别资产使用者认为学校资产管理和自己工作之间没有太大联系,在固定资产使用方面职责意识不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比较薄弱,偶尔会出现资产随意使用的状况,造成学校资产的流失。
    2. 管理体系不完善
    当前,个别高校在开展固定资产全程精细化管理工作时,面临管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管理人员在固定资产全程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没有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管理体系缺失,无法为后续资产管理工作正常运行提供体系指导。第二,在固定资产全程精细化管理中,职责划分不清晰,管理权限交叉,导致管理混乱,无法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第三,在固定资产分类方面存在问题,每个法规和制度对高校资产划分标准各不相同,例如,高校固定资产分类标准把学校固定资产划分为十六种类型,而在高校财务制度中主要是把高校固定资产划分成六种类型。学校财务记录混乱,无法清晰记录资产数量,容易造成资产丢失,损害学校自身利益。
    3. 固定资产配置不科学
    个别高校采购固定资产过程中,缺少统一规划要求和标准。学校受到传统思想影响,过于注重设备与投资,存在重复采购的状况,资产使用效率偏低,对于一些贵重的设备,比较注重重新预算配置,加强实物管理,缺少统一的管理流程和调配方法,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限上没有具体要求,无法做到科学使用,使得固定资产大量闲置或者浪费,无法发挥自身价值。
    4. 固定资产管理方法落后
    大部分高校都能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但是,个别高校在初期设计方面内容不够全面,功能单一,系统的主要功能以资产增减数据记录、数据统计和查询为主,在日常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一般采用手工处理方式。一些学校固定资产种类和数量比较多,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如果依然采用手工方式处理,将会影响工作效率,同时也不能保证清查结果的准确性,与现代化资产管理要求不符。
四、高校固定资产全程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构建措施
    1. 树立正确的精细化管理思想
    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从学校实际情况入手,创新思想理念,明确了解传统资产管理模式中的漏洞与不足,转变管理理念,把全程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资产管理活动,促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以某高校为例,为了强化资产管理效果,该学校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让更多人员了解固定资产全程精细化管理价值,科学划分资产管理职责,通过组织召开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报告会议,强化各级人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让其对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管理方法、管理体系等有所了解,积极参与固定资产全程精细化管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科学保护。
    2. 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
    高校在建立固定资产全程精细化管理体系时,应结合国家法律要求,明确资产管理要求,规范管理流程。对于固定资产全程管理来说,也就是从资产分配、计划、采购、使用、清查、处理等环节入手,制定详细的管理计划,完善相应管理体系。在资产配置过程中,需要统一资产配置标准,在计划环节上,结合现有管理制度要求,对于增加的固定资产综合分析,了解其增加的必要性,将其纳入学校预算环节。例如,在资产采购方面,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资产使用要求,制定资产采购计划,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在验收过程中,采购人员需要在专家的配合下对新采购的资产进行检查和验收,并办理相关财务手续。在固定资产使用中,管理人员应了解固定资产实际情况,认真记录固定资产各项信息,并保证和实际情况相吻合。在资产使用管理中,应确保资产信息和计划高度统一,管理人员应认真记录固定资产使用时间和方向,并对资产使用过程根据相关要求操作。如果资产不能正常应用,应及时报备维修,维修以后进行质量检查;如果导致财产损害的原因为人为,则应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在资产清查过程中,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通过事前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完善相应工作体系,结合账务清查结果确定资产盘点目标,并做好资产盘点工作。根据相关要求,把固定资产处置结果对外公布,巩固清查效果。
    3. 做好资产使用阶段精细化管理
    高校在使用固定资产过程中,为了实现全程精细化管理,需要从领用登记、宣传培训、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在资产领用登记环节中,使用部门需要结合资产类型和存放位置,把资产管理职责细化到具体人员身上,并办理资产使用手续。资产管理人员应根据资产类型和存放位置,建立固定资产三级明细账目。资产管理部门需根据设定的固定资产管理目标,完善资产管理体系,优化资产操作细则,让资产管理全过程都能做到有据可依。学校应定期对固定资产管理政策和法规进行宣传,让更多人员了解资产管理价值,主动参与其中。资产盘点是资产使用管理中的重点内容,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开展资产盘点工作,并对盘点人员组成优化处理,确定资产盘点内容,合理分配资产盘点工作职责,并对资产盘点结果认真记录,保证资产盘点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防止资产大量流失。
    4. 强化固定资产处置阶段精细化管理
    固定资产处置也就是使用部门对已经失去使用价值、长时间限制的资产进行注销,或者将资产使用权进行转移。在高校固定资产处置过程中,常用的方式包含报废、出借、出售、调拨等,细化处理,有助于规范处置流程,减少资产损失。对于资产报废流程,使用部门需要提前提交资产报废申请,认真填写设备编号、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资产管理部门可以安排专业人员对资产申报内容进行技术判断,如果依然可以在教学或者科研活动中使用,具有维修价值的设备,尽可能做到物尽其用。对于满足使用时间、资产严重损害的设备,应根据相关流程进行审批,安排资产管理部门统一处理。对于资产的出售或者出借,资产使用部门可以把闲置的固定资产通过书面形式反馈给资产管理部门,由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要求,提出处理意见。对于出售处理的固定资产,由资产管理部门提交申请,在申请中标注好出售原因,确定出售数额,将其反馈给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审核通过以后,安排专人完成资产出售工作。对于出租、出借的固定资产,资产管理部门需要在财务部门的配合下,根据相关要求和流程进行处理,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签署合同,对固定资产出租、出借过程中的设备维修保养、租金、归还期限等事项进行明确要求。财务部门根据资产管理部门提供的处理核准清单,对资产账目进行核实,资产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在固定资产账目中认真记录出售、出借的时间,在台账上进行固定资产实际情况的记录。
    5. 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
    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在开展固定资产全程精细化管理工作时,可以参考其他学校现代化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通过采用条码识读、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大数据技术、信息化技术等,优化创新落后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把信息化管理系统渗透到各个流程中,覆盖到固定资产购置申请、报废处理等环节中,如资产设备、资产审批、资产采购、资产验收、资产处理、资产报废等。通过实施全程精细化管理,结合信息化管理平台,让固定资产管理精细化管理变得更加规范和科学,提高资产管理水平。高校可通过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规范资产管理流程,整合各部门信息,实现固定资产管理数据的相互传递和共享,在满足各个部门资产使用要求的同时,掌握固定资产经费预算拨付情况,从资产采购、资产使用、资产处理等方面入手,了解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对固定资产统筹管理。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促进资产管理水平提高,节约资产管理成本,为学校各项活动顺利进行提供支持。
五、结语
    总之,在高校深入改革发展中,高校各个方面都要经历全面转型,在新形势下,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应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应用全程精细化管理模式,找到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优化管理措施,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为了保证管理效果,应引入信息化技术,建立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对资产全程精细化管理,优化资产管理效果,让固定资产在高校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推动高校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梅蓉 . 基于 PDCA 持续改进的高校固定资产账实精细化管理 [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2,41(3):296-299,316.
[2] 杨萌 .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J]. 商讯,2021(19):162-164.
[3] 吴姗姗 .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J]. 法制与社会,2020(2):173-174.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90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