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
刁 岩
作者简介:刁岩(1975—)女,黑龙江嫩江人,汉族,本科,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审计
【摘要】新政府会计制度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方法,其能推动现代财政制度完善与落实,有助于推进政府会计改革。作为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主体的高校,其内部审计工作将受到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与冲击。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变化,其次探讨了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产生的影响,最后从理念更新、制度完善、方式调整、重点明确四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优化策略,旨在促进高校审计工作适应新政府会计制度,发挥高校内部审计监督职能价值,及时排查出财务风险隐患,保障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健康化、有效性开展。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高校财务管理;内部审计
自我国提出基于权责发生制改革财务报告制度以来,政府会计制度修订工作逐步开展,并于 2019 年正式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此制度的提出,为高校会计工作开展提供了新依据,淘汰了以往高校应用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然而相较于其他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高校不仅资金来源途径广、资金规模大,具有众多服务对象,且涉及的业务事项也相对复杂。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推行,必然会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带来较大影响。为此,有必要解析这一影响,为高校调整内部审计策略提供方向,从而充分适应会计制度改革,奠定高校稳定性、长效性发展的基础。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
1. 会计核算体系重新构建
新政府会计制度与旧制度的显著区别是会计核算模式发生了改变,将以往的单核算体系,调整为预算会计、财务会计各自独立运行并有效衔接的双核算体系。其中,预算会计核算主要用于生成决策报告,真实反映单位预算执行的具体进展及成效。而财务会计核算则用于编制财务报告,可以体现出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双核算体系可以加强各单位对自身预算执行情况及财务状况的了解程度,有助于科学制定财务管理的相关决策。
2. 会计核算要素设置优化
旧政府会计制度由五大会计要素构成,分别是资产要素、净资产要素、负债要素、收入要素与支出要素,而新政府会计制度将这五大要素中的支出要素调整为费用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增设了三个预算相关要素,一是预算收入,二是预算支出,三是预算结余。调整之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收入及费用两个要素用于反映会计主体的运行成本,资产及净资产要素可以评价资源管理水平及成效,还可以通过负债要素了解资产负债情况,而新增的预算相关要素则能客观、精准反映出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
3. 会计核算基础发生改变
传统政府会计制度采用的是单会计核算基础形式,主要利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此种会计核算形式主要以现金实际收付情况作为当期收支核算的基础。而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之后,增设了权责发生制,这是一种以收取款项权利、支付款项义务为标准的收入费用核算基础。在此种会计核算形式引入后,原本的单会计核算基础变为双核算基础,可以更加真实、客观、准确、全面地展示单位经营成果、财务状况,提高会计确认的准确性,保障会计计量的精准性,相关单位能够制定出更加科学、真实的会计报告。
4. 会计报表体系有所调整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报表共有两个类别,分别是财务报表与预算会计报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同时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及预算会计报表。财务报表共有四种类型,分别是资产负债表、净资产变动表、收入费用表及现金流量表。而预算会计报表仅有三个,分别是预算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以及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除此之外,新政府会计制度还规定,会计报表的附注要进一步细化,并给出了披露格式、费用信息披露依据、预算结余披露要求、盈余差异调节方式。
5. 固定资产折旧方式进一步更新
新政府会计制度最具有创新性的变化是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从虚提转变为实提。旧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采用虚提方式实施特定类别的固定资产折旧,需要在计提折旧时对资产基金或非流动资产基金进行冲减,而不是以实际收入或支出作为计提折旧的依据。而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采用实提方式折旧固定资产,即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用途,在当其费用、资产成本当中计入折旧,此种由虚到实的计提折旧方式转变,可以增强单位资产价值体现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可为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编制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资产信息。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内部审计产生的影响
1. 推动审计理念更新
在高校治理过程中,内部审计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高校保障资金资产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之后,高校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需要调整审计内容,除了立足财务会计层面展开审计之外,还需要从预算执行的层面出发实施审计。因此,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对新政府会计制度具有充分了解,并且要及时更新审计理念,适时变转审计工作思路,主动更新审计的方法及模式,从而自主延展审计视野,在新审计理念及审计思路支持下,保障高校审计监查工作全面化、科学化开展。
2. 加快审计职能变化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可为高校精准获取会计信息、科学处理会计科目产生驱动,能够整体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能力,并与高校会计核算现状及未来经营发展需求相契合。新政府会计制度推行后,高校需要将以往以排查错误为主的审计方向调整为兼顾排查错误与解决错误,需要将检查监督型审计转型为服务导向型审计。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落实进一步延展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范围,将机构治理、风险管理等新职能纳入其中,从而赋予审计职能预防管理、决策支持等多元价值,并在高校决策制定与实施方面形成更为有力的支撑。
3. 驱动审计重点调整
高校内部审计包含多项内容,而新政府会计制度之后,高校的审计内容进一步增加,为此,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中,需要同步调整审计内容的重点。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高校财务预算审计成为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新制度要求固定资产折旧时要采用实提方式,需要细化财务收支内容,基建会计也不再独立核算。在这些改变下,高校需要将预算的收入、执行以及支出全部列为内部审计内容,并要加强固定资产审计,应将资产折旧审计列为重点,还要严格遵循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针对每一项收入与支出进行细致审核。
4. 促进审计质量提升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可为高校财务审计工作的规范开展提供指引,并能推动高校财务管理能力提升,可为财务管理工作高效化、科学化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能够获得更加详细、准确的会计信息,使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步向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高校可以更加清晰把握自身运行成本,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更加规范、详细的标准与要求,从而提升高校绩效评价的客观性与科学性,保障内部审计工作高质量开展。
三、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优化高校内部审计的可行性策略
1. 加强学习培训,更新优化审计工作思想理念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出台,是历史性、创新性的改革过程,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变革与发展。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审计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新制度的要求,及时地更新与优化自身的工作思维、工作理念,积极主动学习、了解新政府会计制度,把握制度改革的实施背景、明确制定推行的价值意义,还要详细了解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制定原则,认识到改革的目标及作用,从而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有效遵循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规定而开展。高校需要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活动,面向所有审计工作人员解读新政府会计制度内容与讲解制度执行规则,确保内部审计人员了解会计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准确把握会计制度变化,进而及时更新审计工作理念及思想,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高质效、规范化开展夯实思想根基。
2. 明确目标及重点,完善构建内部审计制度
为确保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有效开展,高校应在新政府会计制度推出后,按照制度改革的目标及要求,有针对性地规划与设计高校内部审计的目标,并对原本的审计方法进行重新评估与调整,以便得出准确、细致、可靠的审计监察结论,充分发挥出高校内部审计的价值效能。与此同时,高校还需要对审计工作的重点进行合理调整,加大重点项目审计力度,严格开展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同时还需要做好往来款项坏账准备计提工作,保障所有重要性审计项目均可得到全面、细致、严格的审计,进而保障审计报告的可靠性与价值性。此外,在内部审计过程中,需要完善与补充现行审计制度,重构审计流程,并在制度中明确内部审计的要点,给出每个审计内容对应的审计方法,从而为审计工作规范开展提供完整的制度保障,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效性。
3. 推动信息化建设,创新高效内部审计方式
新政府会计制度采用了双核算基础,并且推行了双报表及双报告。为确保这些新的改革措施能够顺畅落实,高校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要调整审计视角,按照改革要求,调整与优化现有的审计方式。高校要积极推动会计信息化建设,从而为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提供支撑。首先,高校应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资源以及人力支持,完善信息化设施,齐全配备配套设备,以此夯实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硬件基础。其次,高校需要更新与升级目前采用的会计信息系统,以满足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要求,利用更加先进、快捷的手段,提高内部审计
的合规性与有序性。再次,高校还需要将会计信息化建设纳入自身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范畴,借鉴与分析企业或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化管理成功案例,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从而提升信息化系统与高校内部审计要求的契合性,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高质效开展。
4. 围绕重点领域,推动内部审计深化开展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需要做好各个关键领域的审计监察。首先,要关注科研经费审计。此项费用在高校中占比颇高,高校需要通过严格的监督监管,合理调节经费逆转周期,优化内部审计工作措施。同时,还要延展科研经费审计范围,以问题为导向,严格审计科研管理系统运行状况,可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动态化审计分析科研经费。其次,高校需要加大行政活动经费的支出审计,应按照上级给出的纪检监察要求,实施行政活动支出费用的审计,避免经费非必要性支出,重点审计公务接待费、出差费用,并对预算支出开展严格的计算与分析。再次,还需要提高校内在建工程、已建成工程的管理审计水平,需要对工程管理审计的内容及流程进行科学调整与合理优化,并重点审计工程成本及造价,确保高校所有建设项目实施时能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现象,进而保障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深入性开展。
四、结语
遵循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财务会计工作,能够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出具翔实、可靠的财务报告。具体来讲,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推动审计理念更新、加快审计职能变化、驱动审计重点调整、促进审计质量提升。但新旧政府会计制度交替的过程中,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高校要组织财务、审计工作人员开展学习培训,更新优化审计工作思想理念;要明确审计目标及重点,完善构建内部审计制度,并应推动信息化建设,创新高效内部审计方式;还需要围绕重点领域,推动内部审计深化开展,进而充分发挥出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支持、约束作用,保障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规范开展。
参考文献
[1] 刘林翔 . 浅析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 [J].经济师,2022(2):90-91.
[2] 周山 .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下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提升对策探讨[J]. 审计与理财,2021(11):14-16.
[3] 杨敬峰 .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高校内部审计方法的分析 [J]. 财经界,2020(8):228-229.
[4] 徐潇潇 .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影响 [J]. 教育财会研究,2019,30(6):84-87.
[5] 周奇杰 . 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影响浅析 [J]. 纳税,2019,13(3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