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上市公司ESG 信息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改善建议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社一般项目;“双碳”背景下上市公司ESG 信息披露质量与监管机制研究;编号:2022SJYB1201
吕晓晴 魏淑航 李小舟
作者简介:吕晓晴(1991—),女,江苏徐州人,汉族,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徐州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摘要】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上市公司ESG 信息披露质量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分析了“双碳”背景下ESG 信息披露的现状和意义,指出完善ESG 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了ESG 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建立了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ESG 信息质量评价模型。最终结合模型的评价意义,从政策层面、企业层面和投资者层面提出了完善ESG 信息披露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ESG;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上市公司;“双碳”目标在全球范围内深入推进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各国共识。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即“碳达峰”和“碳中和”),为我国经济发展设定了新的风向标。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信息披露的质量直接反映了企业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及实际表现,也是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依据。当前,全球资本市场对于ESG 信息的要求日益严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ESG 信息的披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分析“双碳”目标背景下上市公司ESG 信息披露的现状,构建出一套适用的ESG 信息质量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改善建议。
一、“双碳”背景下上市公司ESG 信息披露发展现状分析
1.ESG 信息披露的概念
ESG 是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组合,代表了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等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ESG 理念最初起源于20 世纪90 年代,后来逐渐成为评估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主流方法。ESG 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根据监管要求或自愿原则,在年报、社会责任报告等公开文件中披露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方面的非财务信息。
2.“双碳”理念与ESG 信息披露的关系
“双碳”目标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2020 年,我国提出2030 年前碳达峰、2060 年前碳中和的长期目标。“双碳”目标的提出与落实,使企业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日益迫切, 与ESG 信息披露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双碳”目标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企业需要披露减排计划与进展,才能获社会各界信任与支持使。低碳转型过程中,企业需要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业务流程,必然影响利益相关方。充分披露ESG 信息是企业响应国家“双碳”号召、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应有之义。
3. 我国上市公司ESG 信息质量分析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上市公司ESG 信息披露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披露质量有所提升,但仍存在一定问题。截至2023 年上半年,发布ESG 报告的上市公司已达到全部A 股公司的33.28%。但上市公司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重视度不够,在ESG 三个维度中,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相对较弱, 气候变化风险披露较少,制定减排目标和计划的公司比例不高。在FTSE Russell 的ESG 评分体系中,中国A 股上市公司的平均ESG 得分为1.36 分,相比于满分的5 分,这一得分水平显然并不乐观。MSCI 的评级情况亦显示,高级别的ESG 评级(如AA 和AAA)的企业数量极少,仅占0.80%,暴露出当前ESG 信息质量整体上的不足。
二、上市公司ESG 信息质量评价模型构建
1.ESG 评价指标构成
构建ESG 信息质量评价模型,选取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本研究综合考虑国内外ESG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经验,遵循系统性、代表性、可操作性的原则,设计了符合我国国情的ESG 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国际通用的ESG 评价体系指标作了梳理和优化后,本研究还考虑上市公司披露ESG 报告的质量和数量。相关指标包括ESG 报告质量、披露频次、遵循国际标准情况等。
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选取11 个ESG评价指标,邀请了10 位ESG 评价领域专家,按照标度法构建判断矩阵,运用Yaahp 软件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检验后两两比较,计算特征向量,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如表1 所示。
2. 评价模型的具体框架
本研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不同ESG 维度及其对应指标类别的权重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的综合ESG得分。基于以上提供的权重设计,设定ESG 综合得分为因变量Y,而各维度的具体指标类别的权重作为自变量Xi。模型表示为:
.jpg)
其中,β0 是常数项,βi 是第i 自变量的回归系数,ε是误差项。
3. 模型验证与案例分析
在构建回归模型后,需要进行模型验证,判断模型的合理性和解释力。本研究建立的回归模型通过了F 检验和t 检验,所有变量系数均在1% 或5% 显著性水平下显著。R^2 值为0.821,模型拟合优度较高。VIF 最大值为2.634,无多重共线性。残差经Breusch-Pagan teste 和DW 检验也无异方差和自相关性问题,残差系数符合正态分布。为进一步验证模型的适用性研究,选择沪深两市环境表现优异的公司A 和环境表现一般的公司B 作为案例公司,两公司均为制造业上市公司。收集两公司过去3 年的ESG 报告,提取各评价指标数据。选取两公司的主要指标如表2 所示。
.jpg)
根据前面构建的ESG 评价模型,按照指标权重计算两家公司的ESG 评价得分(最高分100),公司A 得分为91.96,公司B 得分84.13 分,在ESG 评价模型下,公司A的得分显著高于公司B。这验证了该模型可以有效反映企业的ESG 表现差异。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查阅了两家公司在FTSE Russell 和MSCI ESG 评分体系的具体分数,公司A 在2022 年的FTSE ESG 评分为2.4,MSCI 评级为BBB,公司B 在2022 年的FTSE ESG 评分为1.9,MSCI 评级为BB。从评分上看,本模型与现有的评分体系基本一致。
三、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改善建议
1. 政策层面:完善相关法规,推动ESG 信息披露标准化
ESG 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于反映企业在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的绩效至关重要。定量分析的前提是基于标准化和系统化的数据输入,因此,政策层面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套统一、明确的ESG 信息披露标准。为提高上市公司ESG 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标准化程度,监管部门可以立法明确规定上市公司需披露的强制性ESG指标,如温室气体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等环境指标;制定统一的ESG 报告编制规范,规定不同指标的计算口径、核算方法、信息披露格式,提高可比性。
2. 企业层面:树立披露意识,提升自身ESG 信息披露的质量
准确性是评价模型估计参数的基础,企业应从源头做好数据收集与管理工作,确保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消耗与结构、废弃物处理等关键指标的数据真实可靠。企业应加强环境数据监测,详实披露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指标,展现企业环境治理与绿色转型成效;加强社会责任信息的定量披露,披露更多量化数据,如员工培训投入、公益支出占比等;健全内控制度,畅通信息披露渠道,提高报告编制规范性;接受权威机构的ESG 评级,或聘请审计机构验证自身信息披露质量。
3. 投资者层面:提升投资者对ESG 信息的识别和运用能力
模型分析显示,优秀的ESG 表现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新的价值评估视角。投资者对ESG 概念和实践的理解程度,是其正确识别和使用ESG 信息的基础。资本市场各参与方,包括证券交易所、金融监管机构、投资咨询公司等,应共同努力,通过会议、研讨会、在线课程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投资者ESG 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投资者应深入理解不同ESG 指标的内在含义,正确认识各指标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应注意甄别ESG 信息的真实性和一致性,关注第三方评级结果,对比企业过往披露数据的连贯性。
四、结语
ESG 信息披露质量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投资者决策,构建科学的评价模型对资本市场的绿色转型意义重大。对企业来说,树立ESG 信息披露意识尤为重要,应加强数据监测与披露,提升报告编制质量,以充分展现企业在绿色转型中的进步成果。立足国情制定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量化方法确定权重分配,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在环境保护、员工关爱以及公司治理等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推动我国ESG信息披露向规范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文婷,刘思敏. 我国ESG 信息披露体系发展研究[J]. 时代经贸,2023,20(12):130-133.
[2] 朱荣,赵友叶,孙嫚. 审计委员会履职能力与ESG 信息披露质量[J]. 会计之友,2023(18):28-37.
[3] 杨睿博,邓城涛,侯晓舟.ESG 表现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J]. 技术经济,2023,42(8):124-134.
[4] 易闻昱,杨倩,张丽琳.ESG 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基于中国沪深A 股体育概念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3,57(10):47-54.
[5] 彭雨晨.ESG 信息披露制度优化:欧盟经验与中国镜鉴[J]. 证券市场导报,2023(11):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