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岗课证融通”破解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岗课证融通”破解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以《大数据审计实务》为例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 2021 年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岗课赛证融通视域下高职培养高技能财税人才的实践探索”(GDJG2021178)
广东高等职业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022 年度教学改革课题“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智慧财经人才培养研究”(CJJG220632)
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021 年度教改项目,项目名称:专业群建设视角下产教融合平台的构建研究(课题编号CJ202135)
张奕奕 陈琨
作者简介:张奕奕(1987—),女,广东廉江人,硕士,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审计、企业内部控制
陈琨(1979—),女,广东汕头人,硕士,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师,研究方向:会计、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
    【摘要】本研究针对财会专业群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最后一公里”问题。《大数据审计实务》课程团队创新“三平台四空间岗课证融通”改革路径,设计“分层式任务”,利用“课程平台—‘1+X’平台—智能审计平台”三平台,有机实现“网络空间—虚拟空间—教学空间—社会空间”四空间趣味融合,在立体的课堂上实现学生职业能力递进式培养、职业信仰渐进式强化、人格素养持续式提升。
    【关键词】岗课证融通;实践能力;大数据审计实务
    一、“岗课证融通”拟解决的问题
    《大数据审计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难度较大,究其原因,一方面审计业务的特殊性,鲜少能将全套审计业务引进校园进行实训;另一方面审计是一项风险导向业务,仿真审计未能让学生全方位体验风险环境下审计程序的选择与执行,致使实训教学的效果欠佳,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课证融通”实现了全套审计业务引进校园,“岗课融通”实现了教学空间拓展为社会空间和职业市场。但现行的“岗课证融通”却仍存在两个“最后一公里”问题。
    1. 课证融通不深:课程内容与证书要求“最后一公里”问题
    “1+X”证书试点以来,教师对“1”与“X”的关系理解不深,缺乏对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和科学论证,个别教师简单地将某门课程直接替换为证书培训课程,片面地将“1”与“X”的关系视为简单叠加,增加学生课业压力及自身教学压力。
    2. 岗课融通不足:课程实训与岗位实践“最后一公里”问题
    学生虽然可通过“课证融通”获取对应岗位技能,但课堂实训与岗位实践暂未打通,致使“课证融通”无法向“岗课证融通”迈进。仅通过证书平台实训,无法从知识场拓展成职业场,无法将教学空间拓展到社会空间,学习场域更无法从有限场突破到无限场、虚拟场,也无法将培养目标从知识能力、技术技能提升到人格素养、职业信仰。
    二、“岗课证融通”破解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路径
课程团队创新“三平台四空间岗课证融通”改革路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将课程教学内容转化为3 大工作任务、8 个行动领域、12 个学习领域、32 个学习情景,以“1+X”证书内容为实训载体,将事务所真实审计业务设计为“分层式任务”,把学生带入审计的典型工作场景中。
    1. 构建三平台四空间岗课证融通课程实践路径
    本课程根据建构主义理论,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总体使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基于工作过程分解重构教学内容,打碎“1+X”证书实训内容并融入课程实践教学,引入企业真实业务进行实训,实现“岗课证融通”。“岗”是课程学习的标准。设置内容瞄准岗位需求,校企合作引入模块化真实业务,实现岗位真实业务进课堂。“课”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及以信息化推进课程改革,推动“课堂革命”,适应生源多样化特点,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证”是课程学习的检验。将证书内容“打碎”融入课程,拓展学生综合业务能力。课程团队致力于探索“岗课证融通”实践路径,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以证书内容为实训对象,以事务所真实项目为分层课业,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将学生带入审计的典型工作场景中,利用“课程平台—‘1+X’平台—智能审计平台”三平台,有机实现“网络空间—虚拟空间—教学空间—社会空间”四空间趣味融合,在立体的课堂上实现学生职业能力递进式培养、职业信仰渐进式强化、人格素养持续式提升。
    2. 破解“岗课证融通”的两个“最后一公里”问题
    (1)课证融通:重构课程内容,实现课程教学与企业认证共生共长
    为实现《大数据审计实务》与“1+X”智能审计认证有机融合,课程团队以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为主线,将课程内容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分解,并对证书的知识、技能体系进行解构、重构,将其知识、技能需求与课程教学内容互嵌互生、互动共长。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将64 学时的《大数据审计实务》转化3 大工作任务、8 个行动领域、12 个学习领域、32 个学习情景,实现技能逐级递进、能力渐次增强、素养持续提升,解决“课证融通”“最后一公里”问题。
    (2)岗课融通:开展分层教学,实现课程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课程团队解构助理审计员岗位职责,师生共同承接事务所模块化业务,将助理审计员负责的数据规范化处理业务、函证业务、抽凭业务、底稿及报表生成业务引入课堂,将各类真实业务进行分层设置。其中,抽凭业务设为初级难度课业,函证业务及数据规范化处理业务设为中级难度课业,底稿及报表生成业务设为高级难度课业。此外,课程团队制作了固定资产及存货VR 监盘资源,将其设置为拓展课业。课业均由学生按照自身技能水平自由组队进行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实现进阶式培养、个性化学习,解决“岗课融通”“最后一公里”问题。
    3. 机制技术共推“岗课证融通”加速落地
    (1)调整机制,保障“岗课证融通”持续调整完善
    课程团队对课程思政基因、课堂活动设计、课堂活动调整等方面的持续改进形成循环,一般周期为1 学期,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学生培养效果进行评量,并用评量结果回馈课程培养目标及课堂活动设计,进而不断调整并完善评量指标及课堂设计,形成课程循环机制,有效推进“岗课证融通”不断深入。
    (2)技术推进,助推教学空间向多维空间有效拓展
    网络学习空间的“学—练—教—做—考—用”资源内含有丰富的视频库、风险案例库、习题库、实训库等内容。为激发学生兴趣,课程团队设计线上知识争霸赛、闯关大比评、连连看游戏等竞技环节,力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课前学习动态地图,为学生课前预习、项目准备等指明路径,助力“课证”有效融合,教学空间从有现场拓向无现场。
    “1+X”智能审计证书平台提供助理审计员岗位业务实训,学生可登录平台对核心审计程序开展仿真训练,从而达成课程技能目标,实现“课证融通”,教学空间从知识场拓向职业场。
    智能审计综合业务平台用于处理事务所批量函证业务、抽凭业务、数据规范化处理业务、底稿及报表生成业务,学生通过“课证”平台实训获得的技能,可通过真实事务所业务进行实践,助力“岗课融通”,教学空间拓向社会空间。
    固定资产及存货VR 资源库为学生提供虚拟固定资产及存货监盘现场,解决了学生未能到达项目现场进行监盘而无法体验现场监盘的问题,教学空间从现实场拓向虚拟场。
    (3)内容重构,实现课证融通与岗课融通齐头并进
    课程团队基于工作过程,分析多类型审计工作项目,将《审计实务》转化为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及完成审计3大工作任务,研讨确定8 个行动领域、12 个学习领域,并依托“1+X”证书平台、智能审计平台设计出32 个学习情景,实训任务对接“1+X”证书内容,课业对接事务所助理审计岗位真实业务,并将64 学时分配至各项学习情景中,形成“岗课证融通”授课内容。
    (4)多维评价:使用层次分析,促使定量评量与定性评量并驾齐驱
    为了使评价得以量化,教师与企业合作,预设定性及定量评价指标,设置权重,形成层次分析评价系统,协助学生改进程序,完善底稿,有针对性地锻炼提升,展开“全过程、多维度”评价。
    现行评价指标设置为定量指标及定性指标,定量指标大多针对审计技能而设置,定性指标针对职业能力而设定。但课程思政培养的结果难以量化融入评价指标体系中进行评量,因而现行评价指标仍未能尽善尽美。课程团队邀请我校思政课专业教师加入“课程思政”改革教学团队,指引团队完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三、“岗课证融通”实施效果
    1. 实践育人成效显著
    通过实施“三平台四空间岗课证融通”课程实践路径,学生职业技能提升显著,事务所对学生完成的业务给予了高度肯定。学生审计技能提升显著,学生智能审计初级、中级、高级证书通过率均接近100%。
    2. 教师能力提升显著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显著,教师通过师生共同承接事务所真实业务,承担“岗课证融通”教学任务,审计职业技能得到显著提升,获得学校“双师”素质认证率达100%,教师被评为中联教育“岗课赛证”融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
    3. 创新改革力度显著
    (1)思政引领,创新“岗课证融通”课程改革实践路径
    课程团队创新实践“三平台四空间岗课证融通”改革路径,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以证书内容为实训对象,以事务所真实项目为分层课业,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思政基因融入教学,将学生带入审计的典型工作场景中,利用“课程平台—X 证书平台—智能审计平台”三平台,有机实现“网络空间—虚拟空间—教学空间—社会空间”四空间趣味融合,破解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2)因材施教,设计“分层式任务”倒逼学生全面提升
    大课业为事务所真实业务,含低难度—抽凭业务、中难度—函证及数据规范化处理业务、高难度—底稿及报表生成业务。小课业为平台实训:低难度—职教云测试、中难度—X 证书平台初级实训、高难度—X 证书平台中级实训,实现学生“分层”培养。
    (3)打破空间,利用“大智云移”拓使教学空间立体化
    网络学习空间内含丰富的“学—练—教—做—考—用”资源,X 证书平台提供丰富审计岗位实训资源,智能审计综合业务平台用于处理事务所真实业务,固定资产及存货VR 资源用于解决学生未能到项目现场监盘问题,教学空间拓向社会空间、虚拟空间,学生在立体课堂上实现职业能力递进式培养、职业信仰渐进式强化、人格素养持续式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团队以大数据与审计专业群实施“1+X证书制度”项目为背景,探索《大数据审计实务》课程“岗课证融通”路径,根据建构主义理论,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总体使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基于工作过程分解重构教学内容,打碎X 证书实训内容并将其融入课程实践教学,引进事务所真实业务,设置“分层式任务”,通过实践“岗课证融通”破解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也为其他课程“岗课赛证融通”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 田颖,马梦娜,郭靖,等.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以《安装概预算》课程为例[J]. 砖瓦,
2023,422(2):173-176.
[2] 李杰,张永昂,贠海燕. 岗课赛证融通的在线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以“一次乘务作业标准”为例[J]. 教育观察,2023,12(1):
121-124.
[3] 谢芳. 基于“ 岗课赛证” 融通的《三维动画项目制作》课程模块重构的研究与实践[J].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4):66-68.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9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