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需求调查报告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需求调查报告
基金号:2023 年度湖北省中华职业教育社课题研究项目(鄂社字〔2023〕7 号),项目名称:基于产业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激励机制研究
程秀 韩钰彬 明志新
作者简介:程秀(1976—),女,湖北武汉人,汉族,博士研究生,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产教融合、机电一体化教科研
韩钰彬(1994—)女,湖北武汉人,汉族,硕士研究生,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产教融合、学生管理
明志新(1974—),男,湖北武汉人,汉族,硕士研究生,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摘要】深化产教融合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共识,本文通过深度访谈法对五个公司8 名工作人员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企业对校企合作满意度,对校企合作未来发展的意见与建议。企业对现有校企合作总体较为满意,但希望学校加强对学生安全和技能培训,增加企业参与度,政府应强化政策支持。并从企业视角针对学校、企业和政府三个层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企业需求
    一、调查设计
    1. 调查目的
    我国自2013 年产教融合概念提出之后,国家、各省市出台多项文件强调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但在知网检索“产教融合企业需求”,发现相关学术期刊仅八篇,在知网产教融合论文高达数万篇的背景下,企业或产业作为产教融合主体之一的需求研究却极为匮乏。仅有李松(2021)和李克(2019)通过对江苏、吉林省数百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从企业视角得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意愿强,但需进一步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的结论。
    国外产教融合发展模式,以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为典型代表,美国德国在制度层面将企业需求作为培养目标,英国、澳大利亚通过国家制定职业资格标准,企业行业深度参与,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国外现有成熟产教融合模式均将企业需求为重要指标。而我国现有相关文献主要侧重专业需求,企业视角不明确,缺乏对企业/ 产业作为产教融合的主体需求的研究。本文期望通过深度访谈,了解企业对现有校企合作的意见与建议,对现有产教融合政策产生积极影响。
    2. 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需求调研对象、方法与工具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实地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进行调查研究,以开展校企合作三年以上的五家企业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迅达电梯、通力电梯、三菱电梯、中交二航局六公司和武汉源厚教育服务有限公司等五个公司8 名工作人员开展访谈,就校企合作基本情况、合作满意度和意见与建议三个方面展开调查。


    二、企业视角下产教融合现状与问题
    1. 企业视角下产教融合基本情况
    (1)学校层面推进情况
    学校层面主要通过结合企业需求加强实践环节教学设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三方面来推进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愿意根据企业需求调整岗前培训课程。但实践课程学时无法达到文件《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占总学时数50%以上的要求。高职院校会定期安排老师进企业挂职锻炼,推动教育教学贴近生产生活,并出台校级文件进行规范管理。由学校负责提供场地和日常管理,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等,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校方主要提供场地建设实训基地,我们提供设备,企业方有专人与校方对接,组织学生进行培训,实训基地日常管理由学校负责。暑假期间有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学习,目前学校实训课程会根据企业需求进行调整,基本满足企业需求。(来自ZBD01 访谈记录)
    责任分工上,校方进行学生培养,企业方负责技术支持与设备支持,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为老师进企业学习提供资源岗位。学校如今实训室设备主要来自于迅达,两边标准不一致,但是学生到单位实习上手也很快。(来自ZJ02 访谈记录)
    (2)企业层面推进情况
    企业层面主要通过组建订单班并为学校提供实践设备,为学校提供师资培训,派遣员工担任兼职教师和落实学徒制四个方面推进产教融合。
企业与学校组建订单班并落实学徒制,部分企业在多地建有实训基地。受访者对现今高职院校订单班培养的学生整体满意度较高,订单班毕业生相较社招人员,在技术水平、学习能力、人员素质和安全意识等方面水平明显更高。企业为学校提供师资力量,与学校一起承担培训工作,提升学生操作能力。
    我们校企合作主要以学徒制师傅带的方式开展,一位师傅带两到三名实习生。在全国建有六个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基本满足企业用人需求。(来自ZDB01 访谈记录)
    公司主要以一位老师带一名学生为主也会多名老师带一名学生,让学生可以到不同的工作场景中接受全面的培训。(来自SXF02 访谈记录)
    公司目前是一个教学内容一名老师教学,可以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也可以使学生的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高,更快参与到企业发展中来。(来自YYC03 访谈记录)
    (3)政府层面推进情况
    通过文献阅读和调查研究目前主要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推进产教融合。整理近三年湖北省、国家出台相关文件形成下表:


    对比近三年出台文件,国家和地方为增强产教融合深度出台了多项文件,湖北省现有文件主要是以国家层面为蓝本,进行解释说明和本土化,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规范了产教融合的流程,为产教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对湖北省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企业视角下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学校层面问题与原因
    产教融合现今存在育人目标上学员综合素质需要提高,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脱节,办学主体不明确企业参与度低,以及校企合作形式单一的问题。企业方认为订单班学生存在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缺乏钻研精神等情况。主要由学校负责人才培养,企业严重缺位教学环节。校企合作形式单一,缺乏交流,对企业实际需求了解不深入。学校主动对接企业,推进校企合作深度意识不足。
    出现上面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学校办学目标不明确,未能把学校办学与企业用人结合起来,导致教育与企业用人脱轨;学校经费投入紧张、实训基地建设薄弱,学生实践课程不足;现今产教融合缺乏监督与激励机制,导致学校安于现有教学方式,缺乏改进动力。
    校方能积极根据公司需求积极调整岗前培训课程并且对于校方要求能满足的尽量去满足。但部分学生没有钻研精神,希望校方多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引导,端正工作学习态度,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理论与实践并重。(来自ZDB01 访谈记录)
    学生学习能力比社招人员强,大部分学生学习意愿也相对较强。希望我们从大一就可以深入到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多增加现场实训教学,企业制度宣讲,安全生产教学,这样学生进入企业后可以更快上岗。(来自SXF02 访谈记录)
    (2)企业层面问题与原因
    现有产教融合模式实际以公司为单位与学校合作为主,存在排他性,同类型企业与同一院校合作时,存在主次之分,缺乏“产业链”意识,校企合作逐渐深入,但是“产业链”和“教育链”的融合不足。同时还存在企业资金、人员支持不足的问题,且企业与高职院校在科研创新缺乏合作。部分订单班学生实习期流失率高。
    以上两个问题,本质上都是因为产教融合仍停留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而不是产业和教育上,产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不足,未能形成产业参与格局;企业自身格局不足,始终以企业自身为着眼点,缺乏着眼行业发展的魄力;政策支持不足,企业获益少,缺乏动力机制推动企业加大投入力度;企业对实习生重视不足,待遇较差,人员黏性不足。
    (3)国家层面问题与原因
    产教融合政策问题上,存在政策操作性不强,资金支持力度不够,统筹协调产教融合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对“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标准没有统一界定;缺乏明确文件保障实习学生权益和企业参与政策补贴。政府对产教融合资金支持上基本空白。造成上述原因,主要在政府缺乏对自身政策支持引导重要性的认知,始终停留在宏观引导上,未能建立具有操作性的政策,未建立监督评估管理机制,缺乏对企业、行业参与的支持力度。地方政府始终停留在对国家政策解释说明的阶段,对政策重视不足,未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未制定本土化具体政策标准。
    三、企业视角下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优化建议
    1. 学校层面加强育人内涵建设,转变校企合作思路产教融合过程中,学校是实际最大受益方,学校应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结合国家、地方政策要求,明确培养目标,强化实践环节,转变合作思路。
    第一,明确培养目标,加强沟通交流,关注企业需求,落实文件规定,多方共同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一起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增加实践课程占比,主动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学生实践教学,将企业需求纳入实训课程中。
    第二,制定校企合作规章制度,建立校企合作对接部门,专门负责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组织方式和管理制度。
    第三,提高社会责任意识,主动加强各院校技术交流,共享校企合作资源,共同推进“教育链”“产业链”融合。
    2. 企业层面提高行业发展认知,增大校企合作力度
    企业应加强主体意识,依法履行参与职业教育义务,利用资本、技术和设备等要素深化产教融合。
    第一,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情况应当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企业方应提高行业发展意识,产教融合不应局限于企业自身与单一院校的合作,应该将合作上升到行业与专业的融合上来,集中同一行业多个企业力量,推进专业发展。
    第二,企业应主动参与学校教学环节,合作设立学徒岗位,主动接纳学校教师挂职锻炼,共同确定培养方案,以工学结合方式进行培养。
    第三,增加产教融合资金投入,为挂职锻炼和顶岗实习的学生提供一定津贴,给予表现优秀的学生企业奖学金,提高师生融入企业生产积极性与学习效率,降低学生流动性。
    3. 政府层面加强政府政策支持,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结合湖北省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产教融合经验,针对如今产教融合背景下政府缺位的现象,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地方政府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产教融合政策,针对学校制定评价监督管理机制,推动学校积极参与产教融合;制定促进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长效激励机制,完善企业优惠政策清单,为保障企业的权益作出全面规定。
    第二,明确学校、企业、政府各主体责任分工,避免各主体在推进产教融合过程中出现职能交叉、执行空白等问题。
    第三,增加经费支持,加大对学校校企合作支持力度,按人头增加产教融合投入经费;对企业在税收上给予政策支持,企业因接收学生实习所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支出,依法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86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