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科技创新因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
 

科技创新因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

程天一 马筱筱

作者简介:
程天一(1995—),男,陕西铜川人,汉族,硕士研究生,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市场营销、金融学
马筱筱(1995—),女,陕西咸阳人,汉族,硕士研究生,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金融学、管理学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从风险投资的角度出发,重点考察科研创新能力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无形资产占比与企业当期价值负相关,人均专利数、人均研发投入、企业硕博占比指标与当期的企业价值不相关或负相关,与滞后两年期的企业价值正相关。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因素;因子分析;企业价值

    一、引言
    对于我国当前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其规模小、信用低、经营风险较大的特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是困扰企业转型与发展的最大阻碍。且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投入较大、难以产生留存收益、依靠内源融资获取资金,又缺少固定资产抵押,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因此,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风险投资是解决其融资需求问题的较理想途径,而风险投资往往关注企业的潜在成长能力,需要对其价值进行准确评估。目前企业价值评估主要是以财务指标为基础进行信用评估,很难体现企业的创新性、成长性等潜在价值。因此,本文重点研究科技创新因素,结合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考察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这一考察能够为风险投资机构更准确识别企业潜在价值,促进企业投融资的发展提供参考;为政府支持有潜力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依据;为企业了解其自身价值主要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高创新研发、管理水平等能力提供指导,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价值提升。

    二、模型构建与回归分析
    1.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数据时间跨度为 2019至 2021年,数据来源于 Choice金融终端、Wind金融终端、财务会计决算数据库等。为了保证数据样本的完整性,剔除了财务报表数据披露不完整的公司。以 2019年为基期,获得当年度数据齐全的中小企业样本共 1013份,形成横截面数据。再从中选取财务指标齐全的三年期样本共 488份,考察 2019年期科技创新指标的滞后性影响。所选样本企业覆盖电子信息技术、软件、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高新技术行业,或依附于传统产业的科技型企业,上述企业在技术研发、组织架构、发展模式等方面具有一定共性,进行进一步实证分析有一定现实意义。
    2.解释变量选取
    本文在构建企业价值评估指标时,考虑到以往的企业价值评估都是基于财务指标出发的,如果完全脱离财务指标进行建模,即使实证结果显著,那么其回归也有可能是“伪回归”。因此本文设置企业盈利能力(销售净利率、固定资产产值率)、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营运能力(企业规模、流动资金周转率)三类有直接影响的财务指标作为控制变量,而发展能力指标则选取了科研创新指标作为解释变量,最终构建模型如下:
P=β0+β1NPM+β2ICR+β3SIZE+β4FA+β5 WCT+β6IA+β7PP+β8RD+β9MD+β10AGE
    其中,P代表企业价值,即被解释变量,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方差贡献率计算得出,β0为截距;ε为残差;β i为各解释变量的系数;NPM为销售净利率;ICR为利息保障倍数;SIZE为企业规模;FA为固定资产产值比;WCT为流动资金周转率;IA为无形资产占比;PP为人均专利数;RD为人均研发投入;MD为硕博占比;AGE为法人年龄。
    3.回归分析
    为探究各项指标与企业价值的关联性,需要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同时考虑到企业的不同规模及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存在异质性,以及科研创新指标的滞后性影响,共进行六次对比回归,回归结果如表 1所示。
    首先,分析财务指标可以发现,在中型企业和成熟期企业模型中,财务指标的影响基本与现有研究相吻合,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与企业价值有正向促进作用或无显著性影响。而在小微型企业和早期企业模型中,企业规模对其价值影响为负,销售净利率、利息保障倍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不显著或影响系数较低。这是由于此类企业财务制度不完善,盈利水平较低,也没有建立成熟的风险控制体系。由此证明,仅通过财务指标分析其企业价值是不完善的,必须重视非财务指标的作用。
    其次,本文重点考察企业的创新因素指标对其价值的影响,其中无形资产占比与企业价值负相关,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基于财务方法计量的无形资产价值,有时该资产研发时的支出被确认为费用,而最终价值仅记为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咨询费等。或由于科研成果的不确定性,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产生需要经过研发决策、应用研究、工艺发展等多个阶段,产出成果具有较大的偶然性、随机性,这就造成了无形资产计值失真严重。另外,部分企业为满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要求,可能故意在财务报表上虚报或调高无形资产值,信息披露可能存在问题,因此该实证结果反映了企业自身资产结构不合理,无法准确反映企业价值。而随着企业发展与时间推移,该负向效应逐步消解。
    人均专利指标,与企业当期价值无关,而与滞后一年、两年期的企业价值正相关。说明专利具有正向滞后作用,企业能够通过专利研发有效提高其价值。
    人均研发投入指标,对当期企业价值无显著影响,与滞后两年期的

企业价值正相关。研发投入的滞后性作用慢于专利,且影响系数更低,说明企业普遍存在着研发效益低的情况,应注重提高研发资金利用率,更多更快地形成专利技术。
    企业硕博占比,与当期企业价值负相关,而与滞后两年期的企业价值正相关。硕博占比指标的负相关性可从多方面解释,当企业规模较小或发展阶段较短时,企业岗位结构的不合理,人员配比的失调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但负面影响均是基于当期的小微型及早期企业价值而言的,随着企业的发展,高学历人才的知识积累和研发水平开始发挥作用,而企业岗位结构也在逐渐地适应性调整,给未来企业价值带来了正向的显著性影响。
    法人年龄与小微企业及早期企业正相关,在企业发展早期,制度发展不完善,没有实现所有权及管理权的分离,企业法人对企业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力。但该影响仅在企业发展早期或在规模较小时出现,企业发展至一定阶段后不再有显著影响。法人年龄对企业价值有正影响,可能说明在企业决策及发展方向上年长企业家较年轻企业家管理经验更丰富,拥有的社会资源更多,有助于企业的稳定运营与发展。随着企业规模逐渐扩大,发展趋于成熟时,企业管理及决策更加专业化,企业法人的影响在逐渐减弱。

    三、对策建议
    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本文结合相关理论与实证情况提出下列对策建议。
    1.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在企业发展初期,易遭受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经营风险等内外在因素的冲击。同时,为有效促进科技企业转型升级,政府应积极采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的方式引导企业技术成果引进、二次转化、孵化乃至产业集聚的形成。针对知识产权成果的研发申请,政府除在行政上提供支持外,还应提高自身对科研成果的审核及评估能力,有针对性地对高质量科研成果提供补贴及奖励措施,促使企业科研项目实现从“求量”到“求质”的转变,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和核心竞争力。
    2.改善企业资产结构,优化资金运用水平
    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盲目扩张规模,追求增长的问题,缺乏企业结构优化意识。企业应改善资产结构,提高资产利用效率,特别对于无形资产而言,应规范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剥离非核心资产,提高优质资产比例,在企业发展中根据具体情况实现资产结构的动态优化。由于企业的科研创新活动属于一项长期工作,且其科研成果价值的实现存在着滞后性,这就需要稳定的现金流,企业应开展全面预算管理,进行资金的集中支付,加快资金流动,加强物资管理,减少资金流出,降低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加速结算,优化资金运用水平。
    3.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风险控制水平
    科技型企业关注重点往往在于科研技术方面,对财务制度及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相对较轻,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风险控制水平较低的现象普遍较为严重,在进行研发投资等重大决策时易产生风险。为此,企业应采取技术与制度并行的方法,在提高科研水平的同时,建立健全的企业治理结构、加强财务管理、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并定期进行内部审计。
    4.发挥高学历人才优势,推动科研产品市场化
    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才管理存在着高端人才贵、人才引入难、专业不对口、无关人员冗余等问题。企业应加强高端人才引入及员工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全体员工深度参与科研创新项目,实现动态化的岗位结构设置,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的创新氛围与研发环境,从各方面为高端人才的价值实现提供条件,发挥企业高学历人才优势。
    专利研发能有效提升企业价值,但中小企业普遍研发投入效率低,科研成功率低,产品市场化的推进情况不理想。企业可积极与高校、科研所等机构合作,运用一切资源提高研发效率。同时,应注重科研产品质量,研发决策应把握政策和市场走向,发现蓝海市场,提高知识产权市场化水平,使企业实现从高端人才投入、研发投入与产出、知识产权到企业价值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雪莲 .中小科技型企业价值评估创新研究 [J].中国中小企业, 2021(6):168-169.
[2]李智彦,何宏庆 .科技创新型企业投资价值的影响因素研究 [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1(3):125-126.
[3]严永焕 .企业创新的驱动因素及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述评与展望 [J].商业会计,2022(18):58-61.
[4]张颖超 .高科技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分析及问题研究 [J].大众投资指南,2021(10):41-42.
[5]周剑 .科技创新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及其核心要素研究——以中车 Z公司为例 [J].中国总会计师,2023(11):33-35.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86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