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广东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研究
 

广东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研究
基金项目: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2021年度质量工程——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广东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研究(2021[GYZL-056])

张 景

作者简介:
张景(1981—),女,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乡村振兴、创新创业教育

【摘要】广东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视角下,深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从高职院校文旅类专业在校学生、返乡入乡创业人员两个乡村文旅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对象的角度设置课程体系,为乡村振兴培育更多优质人才,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推动乡村文化旅游提质升级。
【关键词】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一、问题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0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2020年,广东省印发《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推动乡村文化旅游提质升级。推广“乡村 +节庆”“乡村 +非遗”“乡村 +文创”“乡村 +演艺”“乡村 +游乐”等乡村文旅发展模式,到 2022年建成 200个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推出 20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开展扶贫重点村乡村旅游培训和乡村创客行动,到 2022年建成 30个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在“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中提出: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等;要求实施文化和旅游创客行动,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支持文化和旅游从业者、相关院校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乡土人才等创新创业。
    教育部办公厅等十四部门印发《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指出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是职业院校的法定职责,要求推动职业院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面向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课程,建设创业孵化器,对自谋职业和具有创业意向的参训人员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培训。
    广东省农业厅、发改委等九个部门 2021年联合发布《广东省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实施方案》,指出培育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激发乡村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引领乡村产业发展。

    二、现状分析
    广东是文化和旅游大省,全省文化及旅游相关产业增加值连续 19年居全国第一,旅游总收入、外汇收入、入境过夜游客等主要指标长期居全国前列,文化和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及引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因此,文化和旅游业为广东乡村振兴提供了深厚的产业依托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需要加快转变文化和旅游发展方式,促进提档升级、提质增效,更好实现文化赋能、旅游带动。
    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国家、政府已意识到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对振兴乡村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政策吸引更多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建设中,同时也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此情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得到一定程度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也在教育中得以培养。但是,从学生个体实际发展进程来看,在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时,仍存以下问题,大大削减了大学生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力量:首先,学生尚未完全掌握创新创业实质技能,薄弱的创新创业意识不足以支撑乡村振兴发展;其次,实践基地建设力度较小、欠缺多元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最后,大学生心态较为不成熟、三农情怀也有所欠缺,以至于无法积极、勇敢承担促进乡村振兴的重任。
同时,作为职业院校不仅仅承担全日制学生的人才培养,还需要面向全体劳动者广泛开展职业培训,这样既有利于支持和促进就业创业,也有利于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能力,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在高职院校实际办学过程中,开展学历教育和培训“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普遍存在,面向社会开展培训还存在学校和教师的主动性不高、课程及资源不足、针对性和适用性不够、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等问题。

    三、实施路径
    在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过程中,在乡村创新创业的特色阵地中,高质量融合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人才培养是其中的关键动力和根本保障。本文从高职院校文旅类专业在校大学生、返乡入乡创业人员两个乡村文旅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对象的角度着手,构建适应教育规律和市场发展特征的乡村旅游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1.优化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直接主体,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蓄水池”“助推器”。高职院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主要手段为:全面推进“创意下乡”,推动创意设计、演出、节庆会展等业态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实施乡村旅游艺术提升计划行动,加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开发民间文化艺术研学游、体验游等产品和线路等,其中创意、策划、开发等是属于“头部经济”的重要环节,因此乡村文旅融合市场亟需既懂文化又懂旅游、既具有融合理念新思维和前瞻性、又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队伍。
    那么,广东的高职院校跟上时代发展,就要厚植岭南文化土壤,创新“德艺并重、文旅兼修”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认知 ——训练——实践——拓展”的四阶课程体系,深化专创融合,培养从“文化产品设计创造”到“文旅产品运营管理”全产业链的创新型、复合型智慧文旅技术技能人才。
    其中,四阶课程体系包括:一是“双创认知”,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文旅智创》必修课程,遴选专业骨干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在《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中融入专业元素,培养学生创新基本认知;二是“双创训练”,开设《设计思维》《项目策划》《图形图像制作》等专业平台课,培养学生专业创新能力;三是“双创实践”,依托工作室、社团等,开设对接岗位《文创产品开发》《研学游路线定制》《智慧酒店运营》等专创融合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综合能力;四是“双创拓展”,面向拥有良好市场前景创业项目的学生,提供孵化空间和全要素创业服务。
    同时,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的号召,引导有志青年大学生入乡创业,通过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发展新业态,实现智创、文创、旅创,引领乡村产业新发展,带动更多农民学技术、闯市场、创品牌,提升乡村文旅产业的层次和质量水平。
    2.培训返乡入乡创业人才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也是创新创业的热土。

广东人最富创业热情 ,富于理想、充满激情、脚踏实地、自强不息。因此,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下,广东省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强化政策扶持,大力培养返乡创业、入乡创业、在乡创业的新时代农村创业创新人才。
    高职院校应发挥资源优势,围绕文化旅游产业的特点和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提供创业培训,帮助创业者掌握文旅融合创业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一是宣讲创业政策,让更多人了解国家及地方政府关于农村创业的最新政策,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贷款、土地租赁等方面。二是激发创业热情,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创业心态和风险意识。三是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包括项目策划、文案撰写、插画设计、交互设计等适应文旅新业态发展的职业技能培训;品牌塑造、市场定位、渠道拓展、宣传推广等营销策略与推广专项培训;扎根广东,可以针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和“粤菜师傅工程”等特色项目,探索提供符合地方产业特色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体系。四是创业计划书制定与指导,帮助他们明确创业目标、市场分析、经营策略等,并进行跟踪指导,以确保创业计划的顺利实施。
    面向在校大学生和返乡入乡创业人员,除了构建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推进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一是提供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扶持农村创新创业的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这些政策可以降低创业门槛,减轻创业者的经济压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成功率。
    二是引入导师制度:组建多学科、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多元专家导师顾问团队,提供行业内的最新动态和资源支持;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创业创新导师、文旅行业专家、金融服务导师、技术能手等担任导师,为学员提供一对一的辅导和咨询,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建立实训基地:建立农村文旅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提供民宿经营、旅游工艺品设计、农村电商等实际操作场景,让创业者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四是搭建交流平台:联合政府、行业协会、景区景点、文旅企业、农业合作社等搭建产教创一体的创业创新平台,定期组织农村创新创业人才交流会、座谈会等活动,让创业者之间、创业者与导师之间进行深入交流和互动,营造崇尚创新、勇于创业和勤劳致富的文旅产业发展新氛围。
总之,在广东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社会组织等各方共同努力,从政策、教育、实践、交流合作、社会参与等方面入手,打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为农村文旅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更多机会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广州市人民政府文旅资讯 .2023广州国际旅游展亮点揭晓 [EB/OL]
https://www.gz.gov.cn/zt/zzyyzq/kjfwzq/wlzx/content/post_8969303.html,2023.
[2]刘维东,蒋秋燕 .乡村振兴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创新创业服务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8):218.
[3]刘敏娜 .乡村振兴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实践研究[J].中国果树,2022(6):114.
[4]陈航 .艺术高职院校文旅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J].智库时代,2020(2):179.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86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