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数字经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机理及其实现
 

数字经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机理及其实现

王坤鹏

作者简介:
王坤鹏(1994—),男,黑龙江鹤岗人,汉族,本科,南昌理工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

【摘要】高质量发展的经济背景下,借助数字经济促进文化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加快文化产业建设,能有效提升区域经济水平。本文主要以数字经济对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机理与实现途径为重点,首先分析数字经济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的机理,其次深入说明数字经济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的实现途径:利用数字化技术,关注产业数字化升级;优化产业生态链,促进产业链协同联动;关注技术创新,发展区域龙头企业;强调数字化人才培养,增强文化产业的发展实力。本文力图全方位发挥数字经济优势,促进文化产业的长久发展,为国家建设赋能。
【关键词】数字经济;文化产业;发展机理;实现途径
    《国家统计局解读 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据》一文,2023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近 13万亿元。文化产业建设,不仅可以顺应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传承文化精神,还可以完善强国战略体系,实现文化强国,推进国家现代化。文化行业从业人员应结合新时期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数字经济技术,包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以技术赋能文化产业发展。为此,有必要深入剖析数字经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机理,基于此才能制定多样化实现途径,创新文化产业经营战略,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的建设。

    一、数字经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机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及时纳入资本、技术管理以及生产数据等模块,切实推动生产创新。数字经济改变了文化产业链形态,为充分把握文化产业在数字经济爆发的背景下如何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必须充分研究数字经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机理。
    1.微观运作机理从微观层面来看,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可通过以下渠道发挥作用。
    一是数字经济提高了文化产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在影视制作、音乐制作、数字出版等领域,数字化工具帮助创作者和生产者更快地完成作品的制作和编辑,同时保证或提升作品的质量。数字化编辑软件可以无缝修正音频和视频内容,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而 3D打印和虚拟现实技术则在艺术创作和展示方面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二是促进个性化生产。数字时代的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使得文化产业能够更好地理解消费者需求,实现个性化的文化产品生产。分析消费者的行为和偏好,文化企业可以定制化生产内容,更精准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提升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消费者满意度。
    三是优化分发渠道。数字经济改变了文化产品的分发方式,数字平台如流媒体服务、电子书平台等,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分发渠道。这些渠道的优化不仅降低了分发成本,也加速了文化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速度,确保了文化产品在传递过程中的质量不受损失。
    2.宏观运作机理
    从宏观的角度研究,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其宏观效用在文化产业建设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条件。
    数字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数字技术的普及,人们对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文化消费能力显著提升。这种提升不仅体现在对传统文化产品如书籍、电影的消费上,更体现在对数字化文化产品如电子书、网络视频、数字音乐等的追求上。人们对于高质量、个性化的文化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文化消费市场的扩大。随着文化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文化市场消费需求的增加直接带动了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文化企业和创作者纷纷利用数字技术,开发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市场供给,形成了良性的市场循环。从在线流媒体服务到虚拟现实体验,从数字图书馆到在线艺术展览,文化产业在数字经济的推动下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社会文化的整体水平。
    此外,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更加先进的版权保护技术,如数字水印和区块链技术。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地追踪和管理文化产品的版权信息,减少非法复制和分发,保护创作者的知识产权。版权保护的加强,鼓励了更多的创作者投入到高质量文化产品的创作中,从而提升了整个文化产业的生产质量。

    二、数字经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现途径
    1.充分应用数字化技术,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升级
    文化企业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其一要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新,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推动文化产品实现个性化推荐、版权保护、沉浸式体验等内容,提升用户体验,增加文化产品的附加值。数字化影视制作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影视作品制作,大大缩短了传统制作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二,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为文化产业提供的新商业模式,借助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文化企业可以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实现精准营销。数字化技术还催生了一系列新的商业模式,如数字版权交易、在线文化体验、虚拟现实 (VR)文化旅游等,这些创新模式不仅丰富了文化消费的形式,也为文化产业的升级提供了新的突破点。文化企业应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模式,不断创新产品,吸引用户、提升市场竞争力。
    2.优化产业生态链,促进产业链协同联动
    数字化经济时代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优化产业链是必经之路。文化企业管理人员要研究市场变化趋势,首先应完善文化产业资源传递与共享的平台,数字经济背景,构建数字化分享平台体系,实现文化资源的交流与文化产品的传播与销售。其次,应构建云服务体系以及产业链体系,推动数字化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范围持续扩大。在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主导单位要汇集企业内部、科研单位以及学校的力量,组建灵活多变的产业结构,服务于文化产业建设和发展。当然,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两者归属不相同的领域,两者结合的目的是高效利用数字化技术,增加市场资源分配的科学性,为文化产业的持续建设带来优质条件。再次,应激活文化产业的发展主体,产业管理者应确保产业链的每一个组成元素之间都能够协同创新,体现产学研优势和价值。鼓励高校深度参与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文化企业大力拓展文化产品的应用范围,在这种跨领域的创新中真正落实技术创新以及产品创新,满足数字经济发展需求。
    3.关注技术创新,发展区域龙头企业
    从数字经济的视角来看,促进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主导单位要充分认识数字技术融入文化产业的重要作用,给文化产业提供更多动能。文化产业需要树立数字经济以及文化产业互相结合的意识,完善产品创造平台,切实加强文化产业的生产效率,保障文化资源利用率。文化企业是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主体,管理者需要注重资本投入与产品创新,切合实际,适应新时期下新技术与新项目的研发需求。文化产业主导单位可制定龙头企业的发展方案,优化现有的文化产业信息资源。龙头企业扮演着文化资源 的主要利用者、文化产业的引领者、文化产业生态的主要环节,中小文化企业需要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壮大规模。政府主管部门要体现出牵头指引的作用,搭建数字经济与产业密切融合的实践平台,利用数字挖掘技术整合企业管理的资源,切实保障文化产业拥有长久建设的条件。同时,可提供知识产权的优质服务,给区域文化企业投融资活动提供基础条件保障,促进文化产品的创新和推广营销,不断拓展文化产业产品涵盖范围。
    4.加强监管,推动跨行业融合
    进入新时期,以云计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工具迅速发展,不仅促进了信息数据流通,突破了信息传播时间以及空间的制约,还减少了社会经济建设成本。数字经济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监管。一方面要完善监管体系,另一方面应落实文化产业的跨区域和跨部门管理。监管单位应重视数字经济以及文化产业有机结合,落实标准化理念,针对现有的企业经营信息实现跨部门跨区域分享,以此加强政府主管部门的治理水平。在此阶段可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职能,鼓励群众举报文化产业常见的知识产权侵权等违法行为。监管单位应该提高政策信息的传播范围,健全文化产业的配套系统,保障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平稳建设。
    此外,数字经济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管理者需要关注跨行业融合,充分满足文化产业的产业数字化建设、数字产业化建设等先决条件,以此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需强调的是,数字化知识以及数据整理是直接影响文化产业发展效率的关键因素,文化产业需要重视技术创新以及跨界融合。应拓展文化产业跨行业融合的范畴,可与农业领域、教育领域融合,比如,有机结合文化产业和电子商务,促进数字化文化产业持续创新。
    5.重视数字化人才培养,增强文化产业的发展实力
    数字经济背景下,国家要重视数字化人才培养,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持续输入全新的血液。人才是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效率的有力支撑,因此主导单位要从产业发展需求出发,研究如何提高人力资源服务水平,制定人才培育方针。按照数字化产业的管理情况,文化产业主导单位应动态优化文化产业发展项目,鼓励优秀人才加入文化产业,扩展文化产业园的工作团队规模,大力开发文化产业人力资源,拓展数字化人才的规模。为此,可利用完整的人才发展长效体系吸引人才,适当给高端人才提供补贴支持,增加住房补给资金以及租房供应力度;可引导企业、学校以及科研单位互相合作,共同落实数字经济背景下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培育工作,强化优秀人才培养效果。另外,在文化产业中,文化企业管理人员要大力推动绩效奖励方案和股权激励方案落实,从更高层面吸引优秀的人才。在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要开展企业培训,引导文化工作者在具体工作中高效应用数字化先进技术,给文化产业的发展赋能,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实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经济时代中,文化产业发展面临众多机遇和挑战,从业人员需要灵活顺应时代变化趋势,创新和改进文化产业生产管理模式,调整产品供需关系,融入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不断开发新型文化产品,增加文化产品供给。产业管理者要结合实际情况融合数字经济以及文化产业,创造新颖的业态发展模式,为文化产业的持续创新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贺宝成,王淑英 .数字经济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 [J].商展经济,2023(23):23-27.
[2]景秀丽,吴鑫颍 .文旅产业数字化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23(6):40-51.
[3]宁楠,惠宁 .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的分析 [J].统计与决策,2023,39(18):16-21.
[4]邱婷,陈子莹 .数字经济促进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视角 [J].陶瓷研究, 2023,38(4):74-77.
[5]付政 .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研究——评《数字经济下的创新政策组合理论与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 2023(6):98.
[6]王伟,徐志仓 .数字经济赋能环巢湖地区传统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研究——基于网络中心度的调节效应模型 [J].巢湖学院学报,2022,24(3):1-9.
[7]车树林,王琼 .数字经济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变革与路径选择 [J].学术交流,2022(1):114-125,192.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86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