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浅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现存问题与优化策略
 

浅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现存问题与优化策略

罗玉萍

作者简介:罗玉萍(1974—),女,湖南茶陵人,汉族,本科,茶陵县审计局,中级会计,中级审计,研究方向:审计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意义,现存问题以及改进方案。内部审计在控制资金使用规范性,揭示内部风险,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重视度不足,规范性与独立性不足,制度不完善,执行力不强,以及审计人员工作素质一般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提高审计重视度,提高规范性与独立性,完善内审制度,提高内审执行力,以及加强审计团队建设等改进方案。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优化策略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控制资金使用的规范性,揭示事业单位内部风险,提升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意义
    1. 控制资金使用的规范性
    部分事业单位资金使用不够规范是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运营效率,也对事业单位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产生负面影响。资金使用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资金使用的方向不明,效率低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存在资金滥用和浪费。在事业单位运营过程中,需要定期针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监督管理,以确保资金使用实现“专款专用”。个别单位资金使用未能按照既定资金使用计划,存在一定的超支或者资金闲置问题,缺乏监管,则相关资金难免遭到滥用或者浪费。开展内部审计,则能避免上述问题,明确资金使用目标与计划,提供有效的监督管理。
    2. 揭示事业单位内部风险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核心目标是揭示并管理内部风险。这些风险可能源自多个方面,包括:一是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资金使用不规范、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一点前文已经提及,不再赘述。二是人力资源风险。员工的工作压力大,工作待遇不足等问题在审计上表现为员工请假次数、工作失误、工作态度等因素导致的事业单位服务质量下降。员工流动率高在审计方面表现为员工招聘费用升高、工资社保发放对象变化较大。员工能力不足一般是教育水平不足,工作经验少,专业技能差等因素造成的。三是项目管理风险,具体表现为项目进度问题、项目成本问题、项目质量问题等。四是供应链管理风险,比如包括供货质量不稳定、交货不及时、价格波动大等问题。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发现这些问题,从而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总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发现并管理内部风险。
    3. 提升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如前文所述,内部审计可揭示事业单位运营中的各种风险,有助于事业单位深入了解自身的运营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予以改进,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首先,内部审计可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与其内部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内部审计全面审查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情况,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等各方面,并发现问题从而帮助事业单位优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内部审计可提升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其公信力和社会形象。内部审计可以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的提高自然能带动服务质量的提升,此外内部审计能端正事业单位的工作风气,也能从侧面影响服务质量。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现存问题
    1. 重视度不足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重视度不足。
    主要表现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足。部分事业单位视内部审计为形式化“走过场”的工作,而不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认识偏差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个别事业单位在内部审计时,只有简单的财务核算,而忽视了对具体各项资产、人力资源、项目管理、服务质量、领导离任等方面的审计,这就使得内部审计无法全面地发挥其作用。
    次要表现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投入不足。个别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均较为不足。甚至有个别事业单位没有专门的审计人员,而是由某些内部财会人员兼职,内部审计工作无法得到足够的保障。另有一些单位设备较少,项目资金不足,内部审计难以开展。
    最后是对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利用不足。内部审计成果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一些事业单位在接到内部审计的结果后,没有深入分析和研究,而是简单处理了事,然后束之高阁,应付检查,
没有将内部审计结果转化为整体工作的改进指导方案。
    2. 内审工作规范性与独立性不足
    部分单位内审工作程序不规范。在制定审计计划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没有明确审计的目标和范围,仅仅照搬其他单位的程序,审计计划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执行审计工作时,没有遵循审计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程序,没有充分收集和分析审计证据,审计工作缺乏严谨性和准确性;编制审计报告没有明确报告的结构和内容,没有准确反映审计的结果,审计报告缺乏可读性和可信性。
    个别内审部门的工作独立性不足。有些事业单位在设立内审部门时,没有给予其足够的地位,仅仅视为一个应付检查的结构,相关人员从其他部门临时抽调,内审部门在执行审计工作时,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和配合。内审部门没有明确审计的权限和责任,无法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没有明确其对审计结果的负责和追责机制,这就使得内审部门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审计的质量难以保证。
    3. 内审制度不完善,执行力不强
    很多事业单位中,内审制度往往没有涵盖所有的审计环节,没有明确所有的审计要求,审计的目标、范围、方法、程序不明确,审计工作方向混乱。确定审计的范围时,没有涵盖所有的业务领域,审计工作缺乏全面性;选择审计方法,没有考虑到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审计工作缺乏针对性;不同审计环节的具体要求没有详细规定,审计工作缺乏规范性。
    此外,在很多事业单位中,内审制度往往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在宣传内审制度时,没有采取有效的方式,内审制度部位不为大部分人所知;在监督内审制度的执行时,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内审制度执行情况无法得到有效的掌控;在评价内审制度的效果时,没有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这就使得内审制度的效果无法得到准确的评估;在改进内审制度时,没有根据审计的实际情况,这就使得内审制度无法得到有效的改进。
    4. 内审人员工作素质一般
    其一,部分内审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财务、法律、管理等多个方面,需要内审人员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然而,现实中,许多内审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无法满足审计工作的需求。这不仅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也可能导致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受到质疑。
    其二,部分内审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不强。内审工作需要内审人员与事业单位的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以获取必要的信息和支持。然而,许多内审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不强,无法有效地获取信息和支持,也无法有效地解决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也可能导致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受到质疑。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的改进方案
    1. 提高审计重视度
    首先,要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内部审计不仅是一个形式化的程序,更是一个防止财务风险、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事业单位需要从理念上重视内部审计,将其作为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这需要事业单位领导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传递给全体员工,使得全体员工都能够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度。
    其次,要增加对内部审计的投入。事业单位需要聘请专业的内审人员,购买必要的审计设备,以及提供足够的审计经费。事业单位在财务预算中要专门为内部审计设立专项经费,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再次,要加强对内部审计的支持。事业单位领导需要给予内部审计足够的支持和配合,包括提供必要的信息,解决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审计结果的认可和执行。领导层应给予内部审计工作足够的重视,积极配合内部审计工作,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要建立内部审计的激励机制。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设立奖励制度,激励内审人员积极开展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具体来说,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内审人员的工作表现,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激励内审人员积极开展审计工作。为此,应建立一套公正、公平、透明的激励机制,以保证内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 提高规范性与独立性
    首先,提升内审工作的规范性。事业单位可以制定内审工作的规范和程序,包括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证据的收集、审计报告的编写等,并要求内审人员严格遵守。此外,事业单位还可以定期对内审人员进行规范性培训,提升他们的规范性意识。
    其次,提升内审工作的独立性。事业单位可以设立独立的内审部门,避免内审人员受到被审计单位的干扰。此外,事业单位还可以制定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原则,包括内审人员的选拔、任命、考核等,以保证内审工作的独立性。
    此外,事业单位还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内审经验,提升内审工作的规范性与独立性。例如,可以参考国际内审标准,提升内审工作的规范性;可以参考国外事业单位的内审模式,提升内审工作的独立性。
    3. 完善内审制度,提高内审执行力
    完善内审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内审制度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它规定了内审工作的目标、原则、程序和方法,对内审工作的开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完善的内审制度可以使内审工作更加规范、有效,从而提高内审的质量和效果。首先,事业单位应明确内审的目标和原则。内审的目标是帮助事业单位提高管理效率,防止和发现问题,提供决策依据。内审的原则包括公正、公平、独立、客观等。其次,事业单位应规定内审的程序和方法。内审的程序包括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证据的收集、审计报告的编写和审计结果的反馈等。内审的方法包括数据分析、风险评估、现场检查等。最后,事业单位应设立内审的监督和评价机制。监督机制是保证内审工作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的重要手段,评价机制是提高内审质量的重要手段。
    同时,事业单位应提高内审执行力。可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内审工作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事业单位应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保证内审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建立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内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内审的效率和效果。事业单位应建立公正、公平、透明的激励机制,激励内审人员积极开展工作。
    4. 加强审计团队建设
    首先,应注重审计团队的人才选拔。合适的人才是建设高效审计团队的第一步。事业单位应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选拔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丰富审计经验和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同时,事业单位还应注重人才的结构,确保审计团队具有合理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其次,应注重审计团队的培训。培训是提高审计团队能力的重要手段。事业单位应定期为审计团队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再次,事业单位应注重审计团队的激励。激励是提高审计团队效率的重要手段。事业单位应建立公正、公平、透明的激励机制,激发审计团队的工作积极性。最后,事业单位应注重审计团队的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提高审计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事业单位应建立以公正、公平、独立、客观为核心的审计文化,提高审计团队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林静. 内部审计与预算会计对事业单位的影响[J]. 现代商贸工业,2024,45(7):194-196.
[2] 查妍. 对完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思考与探索[J]. 活力,2024,42(4):52-54.
[3] 王莉. 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 财会学习,2024(6):101-103.
[4] 李悦.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促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J]. 投资与合作,2024(2):192-195.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86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