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绩效管理理论的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考核奖励机制研究——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为例
李 岩
作者简介:李岩(1982—),男,北京人,汉族,硕士学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经济师,研究方向:
人事专业技术
【摘要】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职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考核与激励机制,提高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水平和效能,成为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课题。文章阐述了事业单位社会服务的内涵与特征,并概述了绩效管理理论的核心理念,提出了基于绩效管理理论构建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考核体系的思路,包括设计考核指标体系、确定考核程序与方法等,阐述了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探索与实践,如设立面向社会的培训服务工作量化考核等,从奖励形式设计、奖励资金来源与分配等方面,探讨了建立科学有效的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考核奖励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考核;绩效管理理论;考核指标;激励机制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推进,事业单位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日益受到重视。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考核与激励机制,提高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水平和效能,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课题。绩效管理理论自20 世纪60 年代兴起以来,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不断取得卓著成效。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其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同样需要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的支撑。笔者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为例展开论述,通过规定教师以社会培训为主的公共服务工作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职称晋升等挂钩,建立了教师社会服务考核与激励的有效机制,力图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将绩效管理理论应用于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考核,可以使考核工作充分适用目标导向,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社会服务效能。
一、事业单位社会服务与绩效管理理论概述
1. 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范畴
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是指事业单位通过开展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等公共服务,以满足广大公众、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需求,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可获得性和质量。事业单位社会服务的内容包括:通过举办公益性培训,提升公众的知识素养;开展预防医学、基层医疗等公共卫生服务,保障公众健康;转化科研成果,促进技术进步;提供公共文化设施,丰富公众文化生活;开展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环境监测等公共服务项目,满足相关需求。事业单位虽然也可以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收费服务,但当前开展收费服务的积极性不高,这主要是由于长期形成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体系存在固化倾向,未能与新时代公共服务的多样性特点相适应,导致新兴社会服务业务的收入分配机制不够健全,事业单位和员工参与这些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因此,需要改革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建立适应多样社会服务业务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以更好激发事业单位和员工开拓社会服务广度和深度的内在动力,发挥事业单位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应有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2. 事业单位社会服务的特征
与一般组织的绩效考核相比,我国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考核具有以下显著特点:服务对象广泛,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覆盖面广,服务对象包括公众、企业、社会组织等多个层面,服务类型涉及教育、医疗、科研、文化等多个领域;社会服务强调过程,注重服务经验,考核时难以简单用量化指标进行评估,必须充分考虑服务过程中的质量和用户满意度等定性因素;用人导向,必须兼顾员工权益,关注工作过程和员工发展,不能唯结果论。这些特点决定了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考核必须因地制宜,兼顾多方面因素,采取符合改革要求的考核方法。3. 绩效管理理论概述
绩效管理理论是20 世纪60 年代在美国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理论,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建立员工个人绩效与组织整体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绩效计划、绩效指导、绩效考核与绩效反馈等一系列管理工具和方法,将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高度统一,从而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推动组织效率与业绩的提升,实现组织目标与员工发展的双赢。
二、基于绩效管理理论的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考核体系
1. 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分为财务指标、过程指标和成果指标三大类。财务指标重点考核社会服务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率和资金落实情况。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设立了专项基金支持教师开展社会服务项目和活动,并规定可以从社会服务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纳入奖励基金,形成自我激励机制。在考核中,学校设置了财务指标考核社会服务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保证资金使用规范合理,激励教师积极开展社会服务。过程指标关注服务规范化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两个方面,服务规范化建设方面,考核服务流程规范化达标比例和服务规范文档建设质量两个指标,检查服务标准化水平;服务能力建设方面,考核客户满意度提升幅度和服务人员培训参与率,检验服务团队能力的提升情况。在校外培训方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在教师培训工作量考核中设置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教学过程指标,评价教师投入,完善了教师培训过程考核,并要求由二级学院认定,必须提供通知、照片等,培训归口单位审核。成果指标考核服务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两个方面,服务覆盖面设置重点区域和特定对象两个层面的覆盖率指标,检查服务范围,社会影响力方面可以设定服务项目反响度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两个指标,检验服务成效。
2. 考核程序与方法
建立科学规范的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考核程序与方法,首先需要制定全面的考核实施方案,对考核的目的、考核周期、考核评分标准和考核结果报告制度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化的考核实施方案,使整个考核工作有章可循。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为例,该校专门制定《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教师工作量管理考核办法》,对教师开展的面向社会的培训服务进行考核。在考核实施方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分阶段开展考核,先期在部分教学单位试行,收集反馈后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循序渐进地全面实施考核,防止出现失控风险。在考核方法上,采用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多元考核方式,定量考核采用量化指标如培训计划完成进度等进行评估,定性考核邀请第三方专家对培训质量进行评定,开展被培训对象的满意度调查,以提高考核的全面性。同时,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建立了科学的考核结果应用机制,考核结果与教师的年度评优评先、职称晋升和绩效工资发放直接挂钩,对培训业绩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励,形成了完整的社会服务考核程序和激励机制。
三、科学有效的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考核奖励机制
1. 奖励形式设计
为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考核的激励功能,实现考核与奖励的有机结合,应设计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方面的奖励形式。部分事业单位如公立职业院校在开展社会服务过程中,所提供的服务往往具有高度的公益性质。例如,通过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培养,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需求;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产业实习,提升其实践技能;承担政府和企业的科技攻关项目,推动技术创新。但因这些社会服务现行政策规定不能额外收取费用,也不能计入教师工作量,导致教师开展这类社会服务的积极性不高。为激励教师投入这些公益性社会服务,可以设立项目贡献奖、技能成果奖等形式的奖励,以表彰教师在服务中做出的贡献。
2022 年,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鼓励职业学校开展补贴性培训和市场化社会培训,并提出培训工作量可折算成教学工作量,与绩效工资总量挂钩;财政和人社部门要考虑培训任务,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向承担培训的教师倾斜,允许提取培训收入比例作为校内奖励,显著提升了各类公、私立职业院校提供社会服务的积极性。为响应文件要求,针对教师开展的订单培养、产业实习指导、技术攻关项目等非营利性培训服务,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设立了项目贡献奖、技能成果奖等奖励,以表彰教师在这些服
务中做出的贡献,并将培训工作量折算成教学工作量,计入教师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以充分调动教师开展公益性社会服务的积极性。《考核办法》规定,为支持教师在教学方面取得突出业绩及开展高质量社会培训,学院为开展社会培训的教师减免一定教学工作量,根据学院及二级教学单位安排,面向社会人员开展的社会培训,每半天按4学时计入教学工作量,同时将社会服务纳入教师教学建设工作量积分体系,组织学生参加专业社会服务,每天计10 分,社会人员讲座、报告、培训每次计10 分。
2. 奖励资金来源和分配
从相关政策来看,当前事业单位提供社会服务的主要激励来源为财政资金支持与培训收入奖励。为了完善事业单位社会服务奖励资金的来源和分配,应进一步探索社会资金的投入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通过向事业单位社会服务奖励基金的捐赠、资助等方式,增加奖励资金来源。同时,可以适当提取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收入的一定比例,纳入奖励基金,形成自我激励机制。在奖励资金的分配上,应根据社会服务工作的绩效水平和个人、团队的贡献大小实行差异化分配,使分配更加公平和有效,真正奖励贡献突出的个人和团队,从而充分发挥考核奖励的激励作用。
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为例,该校社会服务奖励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一方面,学校通过多种途径争取财政资金支持,用于奖励教师开展社会服务;另一方面,学校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合作,鼓励他们向社会服务奖励基金捐赠资助,增加奖励资金来源。同时,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允许从社会培训服务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纳入奖励基金,形成自我激励机制。在奖励资金分配上,该校根据教师在社会服务工作中的绩效表现和项目贡献程度实行差异化分配,确保更多奖励资金向贡献突出的个人及团队倾斜,达到对优秀教师的充分激励。通过多渠道获取资金与差异化分配相结合,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会服务奖励资金来源和分配机制日趋完善,对扩大社会服务供给起到了积极的激励作用。
四、结语
事业单位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事业单位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要科学的考核与激励机制支持。立足绩效管理理论,对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考核指标体系、考核程序、奖励原则与形式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制定操作性强的考核与奖励机制方案,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水平,也可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提供经验借鉴。下一步,还需进一步丰富完善考核与激励机制的具体细节,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改进,以更好发挥机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谢卿. 目标管理理论视角下地方高校教师绩效管理提升研究[J]. 中外企业文化,2022(6):184-186.
[2] 李贺. 关于公益事业单位绩效改革的思考[J]. 人才资源开发,2023(20):39-41.
[3] 王海纹. 事业单位人事绩效考核评价管理研究[J]. 商业文化,2022(3):56-57.
[4] 卞青.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改进[J]. 人才资源开发,2022(1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