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向北开放背景下黑龙江自贸区发展路径研究
 

向北开放背景下黑龙江自贸区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对广西云南自贸试验区的对比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向北开放背景下黑龙江自贸区发展路径研究”(S202310212022)
周碧漪 胡腾尹 李孟泽 葛秋实
作者简介:周碧漪(2002—),女,浙江宁波人,汉族,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学生
胡腾尹(2000—),女,四川成都人,汉族,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学生
李孟泽(2000—),男,辽宁沈阳人,汉族,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学生
葛秋实(2003—),男,黑龙江大庆人,蒙古族,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学生
    【摘要】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着力打造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5 年来,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在“向北开放”背景下迎来诸多机遇与挑战。为探究黑龙江自贸区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本文对广西、云南、黑龙江三个同期设立的沿边自贸区进行对比,分析向北开放背景下黑龙江自贸区发展战略规划,探索推进黑龙江自贸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自贸试验区;向北开放;制度创新
    一、前言
    2019 年,我国新设广西、云南和黑龙江三个沿边自贸试验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国内有诸多学者对各地的自贸区展开多方面的研究,但目前将三个沿边自贸区进行联立对比的研究相对较少,而这对于建立向北开放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故本文对三自贸区进行整体对比分析,旨在探寻实现黑龙江自贸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
    二、向北开放背景下黑龙江自贸区概述
    1. 向北开放政策背景下黑龙江自贸区规划与定位
    作为最北自贸试验区,黑龙江以构筑“向北开放新高地”的布局规划其自贸区建设,打通中俄双方全方位的深度合作。黑龙江自贸区自2019 年8 月2 日挂牌成立,涵盖哈尔滨片区、黑河片区、绥芬河片区共119.85km2 的范围,旨在对内以点带面促发展,制度创新由试点到全面推广。黑龙江自贸区对外辐射面由对俄逐步扩大至对东北亚,提升与RCEP 等国际先进规则的接轨并提高话语权,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龙江振兴发展。
    黑龙江依托自贸试验区平台,承担好向北开放枢纽角色,各片区战略定位鲜明具体。哈尔滨市积极响应打造“向北开放之都”,着力构建东北全面振兴增长极;黑河着力构建向北开放战略平台城市,打造沿边口岸物流枢纽;绥芬河奋力争当向北开放排头兵,争当东北亚开放合作重要平台。
    2. 黑龙江自贸区建设成果与存在问题
    黑龙江自贸区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对外贸易提质增效,2023 年外贸进出口增长554.51 亿元,同比增长39.6%,新设外资企业同比增长94.6%。二是制度创新持续发力,覆盖各领域的300 余项创新成果落地生根,其中自贸区首创的“自走机械通关”“跨境发证”等多项创新成果
为全国自贸区贡献了龙江经验。三是产业转型稳中推进,“4+4+3”产业集群规划构建,“4567”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建立,逐步形成以先导产业为引领,基础新兴产业培育升级的整体发展格局。四是招商引资活力持续,2023 年高新技术企业新进268 户,“428 重点产业平台”发布,哈洽会签约总额过百亿。
    但目前,黑龙江自贸区发展仍存在诸多不足。一是生产贸易结构失衡较为严重,第三产业未达全国平均水平,出口贸易仍聚焦传统领域,未发挥现代服务业优势;二是制度创新以“微创新”为主,推动高水平高质量的改革动力不足,且地区承载功能不够完备,根据比较优势推动要素跨区域流动的效应有待改善;三是城市发展活力还需提升,2022 年中国城市外贸竞争力哈尔滨排名第70 位,2023 年全国营商环境排名黑龙江还未进入前10 位,整体营商环境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四是经济体量小且发展联动效应缺乏,1.59 万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2.6% 的增速均位于全国低水平,和各地自贸区的区域协作和经验共享还需持续加强。
    三、广西云南自贸试验区案例分析
    1. 广西自贸试验区发展历程与经验
    2019 年,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秉持贯彻“市场导向、内外联动、循环流通、改革开放”的发展方针,旨在促进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截至2023 年7 月,自贸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8580 亿元人民币,实际吸收外资14.76 亿美元,分别占全区的37.4% 和36.8%。此外,三片区税收收入显著增长,由2020 年的43.5 亿元增至2022 年的128.8 亿元,呈现出年均72% 的增速。自贸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一是在港口建设方面,智慧口岸通关与运输的两个“24 小时”为全国边境陆路口岸智慧高效通关提供了范例。钦州港片区作为临海片区,创新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码头作业效率稳步提升,船只在港时间效率增加超152.6%,泊位使用效率提高218.8%。二是在区域协作方面,作为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广西自贸区加强了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在跨境金融等领域进行了改革创新,同时开展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促进了双方在贸易、投资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三是在市场可持续发展方面,广西自贸区聚焦服务市场主体,打造营商环境示范核心区。广西自贸人才卡评定工作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奖励办法系列政策相继出台,营商环境“体验官”招募,政务服务能效提升显著。
    2. 云南自贸试验区发展历程与经验
    2019 年,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始终致力于推进开放渠道建设、平台完善。截至2023 年,云南自贸试验区新设经营主体逾30 万户,新设企业数占同期总数的11.7%。在对外贸易方面,自贸区进出口总额达3321.9亿元,实际使用外资8.1 亿美元,分别占比同期总量的28.9% 和27.3%。
    自贸区建设成果颇丰。一是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对接RCEP 协定,充分发挥该全球最大的自贸协定带来的发展红利,助力投资便利化、税收降低化、供应产业链完善化,为区域经济合作注入新动能。二是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云南自贸区首创的“旅客购物退货高效模式”当天受理当天解决,提升顾客满意度的同时显著提升了解决市场流通不畅、企业经营困难等方面的成效;多次赴沿海地区开展中老铁路沿线物流产业招商活动,以政带企发挥主动性。三是制度创新引领国际贸易,通过“单一窗口”平台的线上无担保融资服务审批周期短,极大地提高了资金流转的效率。省内企业可通过网上申请变更、注销等登记,“区块链云签名”的认证方式,大大提高处理速度和安全性。互联网+ 边民互市贸易,有效解决了边贸交易的真实性验证和价格审定的难题。
    3. 对比分析:黑龙江自贸区与广西、云南自贸试验区的异同点
    三沿边自贸区有以下几个相同点,从地理位置看,分别作为衔接中越、中老、中欧的沿边省份,具有重要且优越的跨境贸易平台,“省会+ 边境+ 口岸”的整体布局基本保持一致;从贸易成果看,广西自贸区以0.05% 的面积,创收2023 年全区40% +的外资进出口额和实际使用外资额,同比全区增速高18.5%;云南自贸区以0.03% 的面积,实际使用外资和货物进出口分别占比省内的27.3%和28.9%;黑龙江自贸区以0.03% 的面积,贡献约20% 的外贸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占比全省25.7%;从制度设计看,三自贸试验区均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数字化便利化是重要议题,截至2023 年底,云南广西黑龙江自贸区分别形成339 项、134 项、300 余项创新成果,下放省级行政权力事项总计300 余项。
    从不同点来看,一是片区经济总体发展情况有差距。就三省试验区GDP 看,黑龙江试验区生产总值总额从2018 年的5594.8 亿元增长至2022 年的6211.1 亿元,增长率为11.02%,云南同期从7995.4 亿元增至10991.57 亿元,增长率37.47%,广西从6069.8 亿元增至8216.3 亿元,增速35.36%。从三省经济实力的总量比较来看,黑龙江省尚与云南、广西有较大差距,且增长率不高。二是战略定位不同,产业发展特色各异。黑龙江作为向北开放窗口,旨在起到对俄、对东北亚合作的枢纽作用,边贸经济颇有特色;云南作为向南开放门户,旨在辐射南亚东南亚,旅游业等文化资源产业体系完善;广西自贸试验区作为陆海皆备的东盟开放核心区,旨在有效衔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海洋经济特色鲜明。三是人力资本质量存量不同。从地区总人口变化看,黑龙江三片区人口量整体呈现较大的下滑趋势,仅三片区五年内人口净流出达180.9 万人,而广西、云南试验区五年来增长率分别在4% 与3.6%。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五年的数据来看,黑龙江省由20.07 万人增至25.25 万人,广西由21.38 万人增至36.19 万人,云南由18.81 万人增至29.74 万人,黑龙江五年增长率26% 显著低于广西的69%及云南的58%。
    四、黑龙江自贸区发展路径探讨
    1. 基于广西云南自贸试验区经验的启示
    一是发挥地理位置的战略价值,云南作为向南开放门户,动植物衍生产业与旅游业尤其发达;广西自贸区作为陆海兼备的东湾开放核心区,港口经济特色鲜明。二是加强制度创新顶层设计,广西和云南自贸区在制度创新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贸易、投资等多领域全面落实;三是利用区域经济协定的潜力,广西和云南自贸区的发展策略体现了充分对接国际先进规则,有效利用区域经济协定;四是发挥市场需求导向作用,两自贸区的政策制定和实施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和痛点进行,推进了靶向改革和精准创新。
    2. 推进黑龙江自贸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聚焦重点产业“强基攻坚”,发挥区位禀赋优势。黑龙江自贸区应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要素流转集聚。哈尔滨片区、黑河片区、绥芬河片区加快发展各自在高端装备制造、智慧口岸、服务业的独特优势,完善地区承载功能。
    坚持制度创新“提质强效”,推动顶层设计具象化。对内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学习先进经验,融入国内分工合作体系。对外一是对接RCEP 等国际先进贸易规则,充分发挥黑龙江自贸区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优势;二是优化“境内关外”特殊监管模式,推动中俄边境贸易体系完善化;三是加强跨境金融顶层设计,打造龙江特色金融一体化“窗口式”服务系统。
    提升市场活力“赋能蓄势”,深层次改善营商环境。
    一是形成政企社学三大合力,构建政企“科创战略+ 数据共享+ 成果转化”的有机衔接模式。二是完善市场准入,发挥“体验官”对营商环境的监督作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是推进人才外引内育,强化市场主体培育。
    区域联动发展“行稳致远”,切实提升经济总体实力。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构建海陆运输、能源管道等东北亚开放的交通运输网络。二是深化黑龙江自贸区三区联动,推动要素共享,推进自贸试验区、开发区、保税区协同发展。三是推进跨省自贸区合作创新,持续推进跨区域产学研深度交流,优势领域经验共享。
    五、结语
    广西、云南、黑龙江三省沿边自贸区的对比研究为黑龙江自贸区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限于自身对于多领域制度创新的理解仍有待深入,本文的实施路径有待更深层次的探讨。我们坚信,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将致力于贯彻国家“向北开放”战略,扎实构筑好向北开放新高地。
参考文献
[1] 张丽莉. 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J]. 奋斗,2023(18):46.
[2] 常修泽. 中国向北开放的战略构思[J].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9(03):1-5.
[3] 曲静,薛婧. 增强创新意识,推动自贸区高质量发展[N]. 黑龙江日报,2024-02-23(004).
[4] 赵亚洲,高明珠,吴星星等. 国内自贸区发展对广西崇左自贸片区建设的启示[J]. 活力,2023,41(16):187-189.
[5] 刘国民. 云南自贸试验区凸显“沿边跨境”优势[N]. 中国贸易报,2022-09-01(007).
[6] 付宇. 最北自贸区“试”出新活力[N]. 黑龙江日报,2023-11-15(001).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8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