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会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3 年度吉林省高教学会高教科研课题:数字经济时代高校《税务会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GJX2023D665)
张倩 向正中 左平作者简介:张倩(1989—),女,吉林四平人,满族,硕士研究生,长春财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税务会计、高等教育向正中(1995—),男,山西三原人,硕士研究生,长春财经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内部控制通讯作者:左平(1967—),女,吉林长春人,博士研究生,三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开展“线上学习”+“线下授课”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成为当下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本文以《税务会计》课程为例,结合“互联网+”特点,先简述税务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再深入阐述税务会计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最后尝试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力图为应用型财经院校《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税务会计;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2019 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高等教育要适应世界潮流和时代变化”“积极发展‘互联网+ 教育’、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由此可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构建“线上+ 线下”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数字经济时代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混合式教学是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将传统学习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两者的优势有效整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同时,混合式教学将“线上学习”+“线下授课”有机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为指引,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将其应用于《税务会计》课程,能精准解决该课程当前的痛点,提升其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会计能力不断提升。
一、《税务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税务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融税收法令和会计核算为一体的一种专业会计。该课程是我校为会计学专业和税务会计特色班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限选课,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税收法律法规与会计准则之间建立联系,使学生掌握企业各涉税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涉税法律知识解决企业经济业务中的涉税问题。课程讲解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十三个实体税种的税收要素、税款计算、征收管理及会计核算等内容。本课程的目标不仅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还要提高学生的税收政策解读能力和涉税经济业务的处理能力。
1. 课程专业性强,学习难度较大
税务会计是将税收法律法规与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即运用会计方法核算与监督涉税经济业务。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整、独立的税务会计核算制度,与各税种直接相关的会计核算条文都分散在各具体的税收文件中,完成各税种的涉税会计核算,需要熟悉每一税种的税收政策及文件。因此,税务会计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普遍反应本课程学习难度大。我国于2016 年5 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简称“营改增”),随后陆续推出了“减税降费”“留抵退税”等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在给企业提供红利的同时,也使得增值税的核算比其他税种的核算更为复杂。以增值税科目设置为例,与增值税相关的“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的二级科目有“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预交增值税”“简易计税”“待转销项税额”等十个之多,其中“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下设的三级科目还有十个,这些无疑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2. 注重理论讲解,忽视实践操作
目前多数高校会计类课程的教学仍采用教师讲解专业理论知识、学生被动理解、记忆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一言堂”式教学模式使课堂过分严肃,学生缺乏学习热情,课堂参与度不高,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加之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各税种纳税申报表的填制和企业涉税的会计处理,这两部分内容的实操性很强。虽然大部分高校财经专业均购买会计账务处理平台,但这些会计账务处理平台中涵盖的涉税会计处理业务比较少,同时纳税申报部分的操作界面也与现实中电子税务局纳税申报平台界面差别巨大。只有少部分院校的税务专业购买了纳税申报平台,其他院校教师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只讲纯理论,或讲解如何填报纸质申报表,学生的实操技能得不到锻炼,职业竞争力严重不足。
3. 课程评价体系偏理论,考核方式相对滞后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税务会计》课程对学生的考核评价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表现、随堂测验和课后作业,另一部分则是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这一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使学生只注重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而不关
注自身的实操技能。
二、《税务会计》混合式教学的作用
1.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税务会计》作为交叉学科相较普通学科有一定学习难度,通过云课堂、超星学习通等数字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课前,将主要知识点相关的税收政策文件、历史背景和案例等资料上传至数字教学平台,要求学生必须完成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课中对学生预习时的疑问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展开阐述,这种课堂有针对性的讲解让学生更有参与感,同时利用数字教学平台发起抢答、随堂测试、主题讨论等活动,增加课堂环节,丰富教学方法。课后在数字教学平台下发作业,以巩固课程学习成果。构建《税务会计》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涉税会计实操技能
《税务会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中实操性最强的就是各税种纳税申报表的填报与企业涉税会计处理,这两部分最好使用数字教学平台(需带纳税申报模拟系统)练习实操技能。本课程中引入包含纳税申报及涉税会计处理的数字教学平台,使学生巩固税法基础知识、学习及练习各税种纳税申报操作及涉税会计实操技能,还可以将不同税种的计算与征收管理等知识结合加以运用,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涉税会计实操技能。
三、《税务会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1. 建设线上教学资源
混合式教学的终极目的是要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利用“线上+ 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带领学生从“浅入”到“深出”,需要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
(1)资料归集
查阅税务会计相关教材;搜集企业涉税会计处理的相关案件,特别是被税务机关行政处罚的案件;查找并整理税收法律法规文件和相关政策的出台背景及历史环境。归集资料不仅能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还能拓宽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我国企业一般采用权责发生制开展会计核算,但分期收款销售货物在确认收入实现时,其涉税会计处理还要兼顾收付实现制。因为税款是企业的纯支出,所以国家制定税收法律时不仅要考虑企业的纳税能力还要考虑企业的税款支付能力。学生得以理解我国的税收政策不是冰冷的法律条文,其中充满着“人情味”。再如,收集近几年税务机关对企业行政处罚的案件(特别是与涉税会计处理相关的)让学生增强遵纪守法、依法纳税意识,树立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与社会使命感。
(2)整理分类
将搜集的税收政策、案例等资料,与课程教学章节甚至每一个知识点进行两两配对,根据课程各章节知识点归集整理资料,并结合知识点设计线上教学资源。例如,归集税收政策对应各税种,同一个文件涉及多个税种的,按条款归集;还要保证政策的时效性,一旦失效,及时标注或替换。再如,模块式管理资料,像“减税降费”“留抵退税”“小微企业”等热门政策可以开设单独的专题模块,模块中包含与政策直接相关的法条、新闻、访谈、案例等,以便学生对政策获得更精准的把握。
(3)录制“微课”
针对理论教学内容,按章节及知识点细分,每一知识点录制一个10 ~ 20 分钟的视频“微课”,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反复观看,在每一个“微课”后均需设定1 ~ 2 道练习题或思考题,以达到既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目的;针对实践教学部分,结合数字教学平台(带纳税申报模拟系统的平台)录制相应的操作指导视频,讲解平台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巩固纳税申报及涉税会计处理流程,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设计线下教学活动
混合式教学中“线下”部分是教师带领学生对“线上”自学部分的一个补充与拓展。首先,教师在“线下”课程中会设计点名、抢答、互选等活动,检验学生自学部分掌握的情况,再根据学生的回答结果“查缺补漏”;其次,教师将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结合案例资料引导学生记忆、理解及思考重、难知识点,并设计不同的题目帮助学生巩固这些知识点;再次,根据线上资源的思考题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遇到意见相悖时,还可以开展小组内或小组间的辩论,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最后,线下教学也不应将学生限制在教室中,而应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进入企业,在真正的企业环境中学习、演练涉税会计知识,从而实现本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3. 建立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应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多元化课程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涉税会计实操能力(占总成绩的40%)和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30%)。这样的分值比例分配,突出本课程对涉税会计实操能力的考核,引导学生不再仅关注理论学习而更加注重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对课前线上资料学习资料的预习,这部分占总成绩的10%),不断提升自身的涉税会计实操能力。
平时成绩包括线上资料学习、出勤、随堂测验、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教师应在课前和课中根据学生对以上五方面的完成情况予以评价;涉税会计实践能力这部分,由教师在综合案例题库中选取相关题目,开展线上计时考核,学生在数字教学平台上完成纳税申报及涉税计实务操作,并由系统自动评分。期末考试,将学生提交的纸质试卷卷面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
建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可全面考量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涉税会计实操能力。这一评价体系可提高学生的涉税会计业务处理的熟练度,提升其综合税收风险防范能力,为将来的岗位执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结语
本研究以《税务会计》课程为例,首先对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其次确定本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最后通过建立线上教学资源、设计线下教学活动和建设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这三大步骤,构建税务会计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本研究为税务会计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为完善高校应用型财税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闫红艳. 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中国农业会计,2022(1):21-23.
[2] 梁俊娇,王怡璞. 税务会计[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3] 冯晓英,孙雨薇,曹洁婷.“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学习理论与教法学基础[J]. 中国远程教育,2019(2):7-16,92.
[4] 马晓亮,刘芬. 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8(34):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