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能力的职教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 年度重点课题“高职院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建设探究”(课题编号:ZJB1423221)阶段性研究成果
于 涵
作者简介:于涵(198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汉族,本科,黑龙江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摘要】当前,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对培养学生能力层次的标准要求进一步提升,职教本科院校需要设置本科层次的办学目标,建设高水平的专业体系、专业课程体系,以全面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与效果。然而在职教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可能步入以自身为建设主体、重视课程理论建设、不够重视教学环境建设的误区,致使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偏离了职教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本文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视角,探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及建设路径,以明确建设的方向、关键点及方法,提升课程体系建设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岗位能力;职教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会计课程体系建设职教本科院校是培养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职业人才的教育基地,承担着更高规格人才培养的重任。在职教本科院校办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于高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其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应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确立课程体系建设目标,搭建课程体系框架,精心设计实践课程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的同时,提升职教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效。
一、职教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常见的误区
1. 建设以职教本科院校为主体
基于岗位能力的职教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需根据企业岗位对于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制定会计课程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能力培养目标,实现课程教学与岗位能力培养的对接,为企业输送契合其需要的职业技能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但在部分职教本科院校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中,仅仅把院校自身当作建设的主体,企业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参与深度不够。企业只提出会计岗位的人才需求并给出岗位工作容,未能参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全过程,从而导致岗位能力培养在课程教学中的融入度较差,无法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职教本科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有别于本科院校,其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没有与本科院校进行明确的区分,甚至是存在照搬照抄现象,在会计课程体系中虽然增加了一些实践性的教学元素,但仍然缺少职教本科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的特色,降低课程体系培养职业型人才的效用。
2. 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建设误区
职教本科是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大学,教育教学始终以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中心,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理论与实践并重,构建“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以将职教本科教学提升至市属本科高校教学层次。然而在职教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如在建设前期未做好校内外、政行企校调研及论证工作,对于企业岗位需求掌握不够准确,课程体系建设倾向于理论教学,实操实训内容占比偏少。或者是课程体系与岗位能力对接不够精准,且与职业资格认证、产教融合、工学结合衔接不当,再加上任务、案例、项目、实操等实践型教学方法运用不够充分及灵活,从而导致会计专业课程存在问题,比如教学方法单一、内容不够丰富、重理轻实等,影响了职教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课程体系建设与岗位能力培养的相互脱节,实际教学中理实失衡,不利于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使职教本科会计专业课程失去高等职业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不够精准化、岗位化与战略化。
3. 不够重视教学环境建设
职教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应局限于课程教材与教学本身,还包括与会计专业教学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师资队伍等方面,以为课程体系建设的落实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部分职教在本科课程建设实践过程中,将建设工作的重心放在了课程与教学层面,忽视了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实训基地、会计模拟实训室、教学评价体系等建设工作,从而影响了课程体系建设后的实施效果,这也是导致课程体系建设中实践教学内容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忽视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在会计专业教师队伍方面,职教本科师资力量与本科高校相比较为薄弱,且部分教师缺少从事会计岗位的工作经验,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与动手操作能力欠缺,造成职教本科院校“双师”人才匮乏的现状;在实践教学方面,从部分职教本科院校基地建设实际情况来看,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与数量还难以满足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
二、职教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与思路
1. 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职教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需从自身高层次本科职业教育特点出发,设置可实现、可操作及契合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需要的建设目标。
一是设置课程体系建设目标,建立“项目+ 任务”模块化课程体系,在设置会计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增加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相关的课程,将岗位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并融入工学结合、课证融合、产教融合等内容,突显出课程岗位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的特色。
二是确立课程内容建设目标,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相互结合,以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同时创设工作场景,将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技能,以及职业素质、能力、精神、态度与观念等合理自然融入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紧密关联学生的专业、就业、社会实践等,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
三是确定专业基础与核心能力课程建设目标。会计专业课程本身的实践性强,在优化理论课程结构的同时,根据会计岗位群对人才能力的需要设定建设目标,可参考会计职业资格证考试中的岗位能力标准要求,如货币收付、会计核算、纳税申报、财务管理、审计等能力,着重强调课程教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四是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目标,校企共建课程体系与实践基地,校企之间互惠互利,凝聚合力推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高质量、高标准建设。
2. 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基于岗位能力建设课程体系,职教本科院校需要在正式建设之前理清思路,明确建设方向,统筹规划设计建设方案,以保证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的稳步有序推进。
一是要做好会计岗位群岗位能力需求调研。一方面,教师应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与会计岗位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收集企业会计岗位能力需求。另一方面,需要对近几年的毕业生进行调研,收集其就业的岗位及岗位能力需求,总结分析职教本科学生毕业后所要从事的典型工作岗位,主要有出纳员、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税务等。
二是基于典型岗位确定岗位能力,可组织职教本科院校教研组、骨干教师、行业专家、企业人力资源高管等,共同商讨确定典型工作岗位对于学生会计知识、技能与素质等的要求,以典型工作岗位、岗位能力为基础,进行课程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将岗位能力培养全面渗透至课程教学全过程。
三是基于典型工作岗位确定典型工作项目、任务与内容,作为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内容,将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工作流程与教学流程相互衔接,打造出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四是课程设置、开发、编写等工作,应组织企业方面的专家、骨干教师、行业专家等共同参与,达到调整优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标准等的目标,充分满足会计专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
三、基于岗位能力职教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路径
1. 制定能力培养目标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应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先明确需要培养学生哪些岗位能力。根据前期的调研结果,确定了典型工作岗位、工作任务与工作标准要求,通过总结分析与提炼,获取如下能力培养目标:一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工作中可严守会计道德底线,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二是完善的会计知识结构与扎实的会计技能基础,具备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拥有一定的会计实务经验;三是具有发现问题与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独立处理能力、职业行为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等。也就是说学生在接受会计专业课程系统性的教学后,具备胜任企业典型工作岗位的能力,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高素质、高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
2. 优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职教本科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课程类型:①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基础的岗位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沟通交流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如高等数学、经济学、管理学、出纳实务、会计基础、英语、计算机基础等;②实践活动课程,创新创业教育、社会实践、专家讲座、职业技能大赛与其他的文体活动等;③公共选修课,需纳入德育、美育、体育等课程,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文化素养,并设置职业基本技能课程,作为职业岗位技能课程的补充;④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财务会计、纳税申报技术、财务管理、珠算与点钞、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等,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⑤职业岗位技能课程,依托于职教本科院校的实训室与实训基地,训练学生会计工作岗位技能,提升学生实操能力;⑥职业拓展课程,培养学生会计实务的综合实践能力,安排学生进入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下与工作任务中完成岗位能力全方位的训练,初步积累岗位工作经验。或者是在校内开展仿真模拟综合训练,如采用“项目+ 任务”训练模式,依托于企业真实的工作项目及任务,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工作岗位、任务、内容等,使小组成员在教师创设的工作场景下,相互协作、探究、讨论及解决问题,全面发展学生的岗位能力与素质。
3. 精心设计实践课程体系
岗位能力培养理念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应用,促进了会计专业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培养的对接,课程内容跟随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与补充,提升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应适当增加实习实训活动的占比,着重突显职教本科办学特色,可每周安排一节实践课程,及时将学生所学转化为所用,促进理实之间的相互转化,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内化。具体而言,一是要重视理论与实践转化,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会计典型岗位的工作内容,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及过程,实现岗位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过程的衔接;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鼓励学生,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安排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与分享,实践论证与运用理论知识,达到知识迁移转化的目的;三是实践教学中引进及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以任务为驱动,灵活组合运用岗位模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将实习、实训、实践、教学相互结合起来,利用真实的案例,基于会计典型岗位构建出综合性的实践
课程体系。
四、结语
职教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岗位能力培养之间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增强课程教学的实践性、技能性,使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更加牢靠,操作性技术掌握的更加坚实,具备企业会计岗位所需求的岗位能力。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需要职教本科院校完善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建设,提升教学的实践性,注重学生岗位能力、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从而培养出发展型、复合型、应用型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达成课程体系建设意义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刘慧娟,吴德永. 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2(2):3.
[2] 蒲娜. 试论职教本科金融科技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分析[J]. 商情,2023(8):121-124.
[3] 侯正施. 职业本科AI+ 会计人才培养及课程建设研究——以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为例[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4):2.
[4] 林晓红,徐兰. 数智时代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重塑研究[J]. 教师,2022(34):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