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财政审计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对策研究
基金项目:南京审计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审计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及对策研究”(2023SX01038)
方逸华 颜雨涵 傅雅君
作者简介:
方逸华(2003—),女,山西太原人,汉族,本科,南京审计大学政府审计学院,研究方向:国家审计
【摘要】为了研究国家财政审计如何推动共同富裕实现,本文首先对共同富裕与国家财政审计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其次,从国家财政审计的内容及其在推进共同富裕中的作用出发,探讨了国家财政审计推动共同富裕的机理。最后根据内涵与机理,提出从财政税收、民生保障和资源环保三个角度推动共同富裕的路径,以期实现国家财政审计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关键词】国家财政审计;共同富裕;路径
一、共同富裕与国家财政审计的内涵
2022年 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体现了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要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系我党执政基础的重要政治问题。共同富裕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对共同富裕的探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949—1977年以产权集体所有制、公有化为基础的公有制时期,1978—2012年“以先富带动后富”的改革开放时期,2012年至今以改善民生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新时期。2017年 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共同富裕的目标:“到 21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2022年 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由此可见,推进共同富裕已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2023年 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进一步指出,国家财政审计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坚守经济监督的根本定位,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的主责主业,体现了国家财政审计在新形势下以审计全覆盖工作为引领,努力以高质量审计服务保障经济建设大局的重要作用。国家财政审计的权力从人民中来,做出的成效要到人民中去,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充分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在财政财务资金、医疗、社保、资源和环境等领域纠偏,促先进,拉后进,推长板,补短板,让共同富裕的路走得更为顺畅;在公共资金、资源、资产分配等领域纠弊,揭示存在的问题,促进财政分配公平高效,财政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由此可见,国家财政审计在保障财政推进共同富裕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国家财政审计推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
近年来,国家财政审计的发展与重视有效推进了共同富裕,其具体机理主要体现在:
1.促进财政资金的分配公平
国家财政审计聚焦实体经济发展以推进共同富裕,财政资金在支持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方向中主要发挥着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职能,通过协调要素间平衡以及对税收资金的分配,有针对性地将资源分配给实体经济,支持实体经济的创新型发展。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财政再分配是使其企业品牌宣传、增加企业订单、扩大企业规模的有效方式;对于高科技、新能源、农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财政再分配可以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实体经济专项审计要重点审查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遵守相关法律规定;评估企业交易和运营是否符合合同规定及商业道德标准;评价企业降本增效的措施和效果。
2.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财政资金的不合理使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政资金大量闲置,趴在账上“睡大觉”,临近年末又“暴发户”式地使用;二是部分地方财政“吃紧”,对于改善民生问题的资金使用总是“勒紧裤腰带”。此二者的矛盾不仅浪费财政资源,更阻碍了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解决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的问题,既要加强对预算执行的审计,对各地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进行慎重评价;也要关注各地方的决算审计,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与评价,提出切合实际的整改意见,确保财政资金得到有效利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透明度,防止资金被闲置或挪用。
3.助推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
规范劳动力市场。国民收入的增加是扩大消费、发展经济的前提,是国民实现共同富裕最显而易见的表现。国家财政审计可以确保针对不同社会阶层的税收政策、福利政策和转移支付政策等正确执行,增加政府财政收支的透明度,提升国民对政府的信任。
发展商品市场。国家财政审计有助于预防和控制财政赤字和债务风险,保持宏观经济稳定,降低商品市场的不确定性,提振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通过对消费税等税收政策的审计和评估,可以建议调整税收政策,如对有害健康的产品征收更高的税率,促进消费者向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消费选项转移。
维护资本生态。资本市场是交易往来的大额市场,也是易产生非法财富积累、蒸发国民财富、注入不健康外资等影响市场正常运转的主要地点。在促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除了攻克贫困问题,也要解决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对于资本市场的财政政策,国家财政审计应持续监督其实行的合法合规性,协助政府监督市场规范运转。
4.构建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高科技产业创新。在现代,制约实体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阻碍是我国自身的科技核心竞争力,推进高科技产业自强自立不仅是打破外国科技壁垒的方法,也是提高国家地位与话语权的方法,从长远来看,亦是“做大蛋糕”、创造财富的必经之路。国家财政审计应对使用于各高新产业的政府资金进行经济监督,同时对其资金使用效率作出评价及建议。
促进文化产业多元化。实现共同富裕,必将持续发展文化产业,纵观内外,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文化。国家财政审计可以通过评估政府在文化产业中的投资效率,如对博物馆、图书馆、艺术基金、创意工程等的资助情况;或维护创作者和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如知识产权和创意产品研发专利等,更好地支持文化产业内的创新和多元化发展。
促进资源环境可持续。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不仅关乎当前世代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未来世代的生存和发展权益,是追求全人类共同福祉和繁荣的前提。国家财政审计可以通过评估政府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能源、水资源、土地等,揭示资源使用中存在的浪费和低效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从而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从初次分配到再分配,从“做大蛋糕”到“分蛋糕”,无一不体现着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促进实现共同富裕。而国家财政审计发挥着其最本质的职能:经济监督、评价、鉴证,在财政政策实施与评价的过程中,通过对政策、人员、资金、资源等审计,分析各项政策实施的效果,并作出调整,切实发挥好“预防、抵御、揭示”的作用,更好地为推进实现共同富裕这一伟大愿景而服务。
三、促进共同富裕的国家财政审计推进机制建设措施
聚焦财政税收审计,发挥财政资源引领作用。围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审计应首先关注财政“蛋糕”的分配情况,重点关注中央转移支付能否真实客观反映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通过利用财政资源的再分配弥补落后地区的发展短处。其次,科技创新可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持续的动力源泉,而科技创新的领域方向又需要财政税收政策的引导,因此,审计应重点关注支持有关科技创新方面的财政税收政策在各地区的贯彻落实情况。同时,考虑到税收不仅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而且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对维护社会公平起着重要的作用,审计应围绕税收征管,关注个人所得税等直接税如何对高收入人群进行调节,通过从制度设计的角度审计分析消费税等间接税能否使纳税人的税负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降低。
聚焦民生保障审计,助力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在教育方面,审计应重点关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情况,尤其是要对基本教育资源向偏远地区倾斜分配的情况提出审计建议,促进实现教育公平;在医疗方面,审计应对农村等经济落后地区医疗资源的获取能力进行评估分析,从城乡医疗保障体系的有效衔接等角度剖析深层次原因,推动医疗服务实现均等化;在就业方面,审计应梳理分析当前我国出台的缓企稳岗、就业培训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并核实落地情况,着重关注各类就业财政补贴发放效果,不断增强大学生及困难群体就业的稳定性;在养老方面,审计应围绕养老服务供给的数量和质量,重点研究解决我国在老年人医疗健康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确保老年人在共同富裕的路上不掉队。
聚焦资源环保审计,促进生活环境生态宜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更是要让全体人民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根据绘好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审计应重点关注国土空间规划和使用监管情况,着力查明非法侵占农田、耕地面积占补平衡不实、限制区域严重违章发展等重大社会问题。同时,审计还应以系统观念关注各类山水林田湖草修复治理工程,着重揭示缺乏科技支撑、修复专业程度不高等问题,不断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另外,由于当前我国排污权、用能权的规范化操作及其绿色金融等尚处在探索发展阶段,审计机关应充分发挥好研究型审计的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分析设计缺点、制度漏洞,全面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在实践中,各级审计机关在助力推进共同富裕方面,紧扣增进民生福祉强化监督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审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作为借鉴参考。河南省许昌市审计局开展全市地方税收征管情况专项审计,采取省、市联合审计,一是审计税收收入的真实性,重点审计虚收空转税收或异地引税,导致税收不实问题。二是审计税收征管的及时性和完整性,重点审计有税不征或征收不及时问题。三是审计税收征管制度改革推动情况。河北省泊头市审计局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加强对资金投向的监管和审计,重点关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设备配置情况,保障直达资金的投向精准、到位,满足民生问题需求,助力“幸福养老”。浙江省湖州市审计局成立绿色共富审计专班,近年来每年安排乡村振兴领域的专项审计调查项目,将“千万工程”作为审计重点内容,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农饮水工程、消除集体经济“欠发达村”等专题审计,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落实到位。
总之,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核心在人民,国家财政审计助力共同富裕的发展关键点也在人民,其需从审计财政相关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入手,重点关注涉及民生福祉的政策落实,从而有效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梦怡 .国家审计推动共同富裕:内涵、机理与路径研究 [J].财会通讯,2024(03):103-106.
[2]王嘉发,谢清华,韩冰 .国家审计对第三次分配供给的治理研究——基于稳预期视角 [J].财会月刊,2023,44(22):85-94.
[3]杨柳 .政府审计推进共同富裕的路径研究 [J].山西农经, 2022(17):141-143.
[4]张薇 .政府审计推进共同富裕的路径研究 [J].会计之友, 2022(03):86-91.
[5]杜明慧 .国家审计在国家财政治理中的作用 [J].财政科学, 2017(03):82-86,104.
[6]李厚喜 .新形势下国家审计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J].地方财政研究,2022(09):10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