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赋能绿色金融发展的路径研究
毕玉林 陈昆湖
作者简介:毕玉林(1990—),男,博士,西安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与实践、企业战略与管理、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二作者:陈昆湖(2000—),男,硕士,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研究方向:环境创新、政府采购、绿色金融
【摘要】区块链技术与绿色金融有着完美的融合前景。目前国内外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研究热点大多关注区块链技术的实际应用,但对于区块链技术如何更好地应用于绿色金融产业并没有相关的系统研究。本文通过对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和优势进行详细梳理,分析了绿色金融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和难题,探索了区块链技术赋能绿色金融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区块链;绿色金融;赋能
一、引言
随着我国不断地推广和开展绿色金融,目前我国已在绿色金融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正逐步成为世界绿色金融的引领者。绿色金融属于金融领域的独特一员,区块链赋能绿色金融必能为创新发展增添更多活力。绿色金融自身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信息不对称、覆盖率低下、产品创新性不足、政府监管困难这些难题都制约绿色金融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区块链技术都有解决和处理的途径。
二、区块链技术赋能绿色金融的优势和价值
1. 分布式记账提高交易效率
区块链技术基于网络的分布式结构存储,时间顺序和前溯验证的特征实现了信息数据的链式结构,每个信息块都由交易数据加上时间戳组成,实现了交易主体的私密性、可追踪性、智能性和共享性,在区块链互联网结构上搭建信任平台。对于发生在区块链中的每笔交易,都有新的区块生成并且区块之间的联系不断更新,区块链系统之间与交易相关的节点都会参与验证和同步,保障了各个节点的信息一致,所有相关节点都存储有完整的交易信息,在交易进行之前可以通过信用系统实现风险识别,在交易完成之后可以快速结算,不必再进行审查和校验。
2. 可追溯和不可篡改保证信息准确
区块链技术具有的分布式数据存储功能,保障了交易过程中的每个节点都存放了完整的交易数据,如果仅仅单独修改某个单一节点的数据不会影响区块链中其他节点的数据。链式结构也保证了区块链后续验证能够不断强化原有节点。有效提高了信息的不可篡改特性,并且还能够实现信息的实时校验,保证数据可追溯。
3. 密码学技术确保信息隐私
区块链技术中使用了密码学的哈希算法,能够保证就算是不看到明文就可以确定数据信息是否被篡改,在日常的交易过程中,可以实现实时交易节点的验证,不仅能够保障交易过程中对于用户隐私的保障,并且保障范围覆盖了交易的全过程,区块链的密码学技术完美地实现了数据加密和隐私保护功能,给使用主体提供了更多样化更全面化的保障手段,为共享账本增添私密特性。
4. 智能合约保障合约顺利执行
智能合约是区块链技术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概念。智能合约在合同双方设置之后便不再改变,并且会被加密以保证安全性,在执行承诺条例的时候,智能合约不需要第三方依赖便可强制执行。智能合约在合同设置方面存在着透明公平、信任程度高、强制履行职责的优势,借助智能合约对互联网结构中的每个节点进行交互,有助于实现网络的高效运转。同时,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企业在实际运营时,也将智能合约作为主要手段,从而实现更高效、更便捷的合作协同。
三、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难题
1. 绿色金融项目风险收益不匹配
绿色金融相比于传统金融而言,将环境保护效益作为评估指标列入金融活动是绿色金融的标志性特点,也是传统金融所不具备的。然而金融机构如果想要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金融活动中,必然会导致金融投资的效益有所下降。特别是银行要针对环境友好型的项目内容适当放宽相应的政策,这就造成了绿色信贷在实行的过程中自身项目融资成本的降低,同时由于银行和贷款方处于不平等地位,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银行在放贷时需要承担更多的经济风险,环境友好型项目通常收益回报是长期的,在短期内银行收益不会有明显增加,这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以盈利为目的的观念相悖,金融机构实行绿色金融积极性并不高。在我国,金融机构实行绿色金融项目多是出于政府要求,利益驱使开展绿色金融的金融机构少之又少,整体绿色金融的发展环境并不好,尽管有部分金融机构制定出适合当地和自身情况的绿色金融政策,对于绿色环保项目采取了不同的利率,但是绿色金融能否给金融机构带来利益仍然不被人们所看好。
2. 绿色金融信息共享机制匮乏
绿色环保项目的开展和进行需要各个领域的多个部门协调配合,但是由于现阶段绿色环保项目实施的各个部门之间对于信息与资源的共享机制并不完善,这也造成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等问题的出现,直接造成了金融机构运营成本的上升与工作效率的低下,严重地阻碍了绿色金融的发展。究其原因,首先是许多绿色环保项目在向银行申请绿色贷款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信息与环保部门和银行系统内容无法共享信息,导致金融机构在校对项目信息和项目评估的时候需要从零开始逐一核验,提高了金融机构对绿色环保项目的审批难度,加之这类评估和校验在每个部门中都需要进行,严重降低了绿色信贷的服务效率,提高了项目审核成本,一方面增加了金融机构所承担的各类风险,另一方面还会导致绿色环保项目因资金无法得到及时补充而中断。其次,绿色环保企业在与有关部门进行信息共享过程中容易出现数据泄露或隐私暴露的问题,大部分环保企业为保护企业自身信息安全,不愿意加入信息共享机制或平台,这也就直接造成了银行等金融机构与环保部门等无法充分的获得企业的有效信息数据。最后,政府环保部门与银行金融机构中存在信息差,这也直接导致了平台信息之间的数据信息较为混乱,有一些数据由于存在归属争议也会导致信息所有者的权益受到损害。
3. 绿色环保项目难以实时监管
相较于传统的金融项目来说,绿色金融由于自身具有复杂性与监管难的特征,导致了许多绿色环保项目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监管,有部分非绿色环保项目为了骗取国家优惠政策福利,假冒绿色环保项目,置政策风险和道德风险于不顾,借着绿色环保的由头欺骗政府和金融机构以获得优惠贷款,这种行为不仅将支持绿色环保项目的资金外流到非绿色环保项目,侵犯了国家权益,还导致绿色环保项目因无法及时得到资金补助而中断,严重制约了绿色金融的发展步伐。此外,绿色债券需要在发行之后得到及时跟踪和监管,有些不法企业凭借偏远地区难以实时跟踪和监管的特点,套着绿色环保项目的幌子发行绿色债券,募集得到的资金用来满足企业私欲而非发展绿色环保项目,阻碍绿色金融发展。
4. 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型不足
尽管我国目前在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取得了进步,但大多数金融机构对于绿色金融还是持观望态度。国内仅有兴业银行一家声明遵守“赤道原则”,绝大多数还是没有建立起完整健全的绿色金融政策和体系,缺乏绿色金融服务准则和服务流程。而且因为我国绿色金融产业起步较晚,所以造成了金融机构在发行绿色金融产品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例如产品种类单一、创新性不足与覆盖普及率差的问题,绿色金融还无法做到吸收民间资本,无法拓宽自身融资渠道,制约绿色金融的发展。目前由于企业对于投资绿色产业的驱动力不足,同样导致绿色金融难以快速发展。绿色环保项目自身所具有的小规模、无担保的特性使得金融机构难以给项目开展融投资活动。若金融机构依旧按照传统信贷要求对待绿色环保项目,极易导致项目中途因资金问题而中断。绿色金融产品和绿色金融服务的匮乏严重制约了绿色金融的发展。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简单地将绿色金融与绿色信贷划等号,认为绿色金融就是绿色信贷,这是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的认识不足所导致的,侧面说明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缺乏创新。
四、区块链技术赋能绿色金融发展的路径
1. 借助区块链技术构建云端信息共享平台,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
第一,根据区块链技术分布式存储特点,将数据信息保存在相关的各个节点,加快了信息数据的整理和分享。第二,基于共识机制可以保障数据信息的真实可靠,加强信任程度。第三,私密信息数据可以通过非对称加密技术实现数据安全保障。区块链技术从整体上实现了绿色信贷的事前审查和事后监管,并且还兼具实时特性,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难题。在绿色信贷的发放之前,金融机构可以先对绿色环保项目所涉及的各个行业领域、各个社会组织关系中收集整理到的项目环保数据信息集成保存在区块链中,这样能够保证各个机构能够通过信息共享平台系统实时查到企业的各种数据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这也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够方便快捷地对企业的绿色信用等级与环保方面的信息数据金融综合的评估调查,这些调查结果将作为评判企业环保项目能否获批绿色信贷的依据,极大地简化了金融机构审计程序,降低了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和成本。绿色信贷已经发放,金融机构和相关监管部门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记录项目资金花费的每项条款,实时监管环保项目的资金流向,一旦发现资金流向异常,金融机构可以及时停止绿色信用贷款的发放并追责。
2. 借助区块链智能合约提高交易效率
绿色金融同传统金融行业一样,交易流程复杂,交易时间过长,大量人工和时间成本被浪费,绿色金融也因此一直难以向前发展。区块链智能合约在解决这方面问题有着天然优势,智能合约技术可以在各个交易信息主体中建立传输连接,各个交易主体之间的交易信息数据和合约能够通过代码形式记录在各个区块链中,只要达到合约规定条件,智能合约便会自动将交易划分为结算状态,这也不但能够极大地节约人工与时间的成本,也能够利用智能合约技术降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风险问题,保障绿色金融交易过程的安全性。在绿色金融贷款交易过程中,智能合约会按照合同签订暗器向企业发放所需贷款。最后贷款的回收也会通过智能合约,保障企业连本带息全部归还金融机构,所有流程中大幅度减少了人工参与环节,提高了服务效率也节省了成本。
3. 借助区块链分布式记账建立健全监管系统
第一,可以联合绿色金融相关的社会组织和部门,共同在区块链中形成一条联盟链条,绿色环保项目的经营状况、贷款资金适用情况的数据信息按照要求公布在区块链的联盟链条中,保证贷款资金用到实处,及时发现并避免资金滥用的情况。之后,监管部门可以在区块链中设置监管节点,因为可溯源性和不可修改性,因此可以通过监管节点对绿色环保项目的各项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监管,一旦发现企业出现贷款资金流动异常,可以实现及时中止贷款发放,追究责任。
4. 借助区块链大数据技术创新绿色金融服务和产品
区块链的大数据处理能够实现绿色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创新,促进绿色金融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在区块链中可以收集和存储用户数据信息,通过大数据的深度分析和挖掘处理技术能够绘制用户画像,了解用户需求,从而为用户推出更加个性化和针对性的创新金融产品。比如通过大数据的风险预测和控制技术,为中小企业推出风险更小、收益更大的绿色金融产品,不断拓宽中小企业绿色环保项目的融资渠道。
五、结语
区块链技术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兴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通过区块链技术赋能绿色金融发展也是未来金融行业发展的一大前景。当前我国绿色金融起步时间晚,实践经验缺乏,区块链技术在对海量数据处理时存在数据传输速度慢、共享信息同步慢,的场景缺陷问题。金融机构在之后还需要不断研究区块链技术在绿色金融方面的融合交叉,打造区块链绿色金融生态圈,以区块链技术推进绿色金融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闫晴,熊波.“双碳”导向下区块链驱动绿色金融发展的理论阐释与机制探索[J]. 财会月刊,2023(24):153-160.
[2] 李文明. 区块链赋能绿色金融发展路径探究[J]. 区域金融研究,2022(11):59-64.
[3] 刘思艺. 区块链技术在温州绿色金融发展中的应用研究[J]. 上海商业,2023(3):82-85.
[4] 张咪,杨璐,刘熠哲,张雪,高若尘. 以“绿色区块链”技术突破绿色金融发展瓶颈[J]. 中国集体经济,2020(7):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