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成人员 封面文章 海商论坛 品牌培育 管理在线 企业文化 刊号索引 联系我们 登录   
基于模糊评价法的山东省乡村民宿产业提质增效模型的构建
 

基于模糊评价法的山东省乡村民宿产业提质增效模型的构建
2022 年度山东省社科规划文旅融合研究专项重点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山东省乡村民宿产业提质增效策略研究》
(编号22BLYJ19)阶段性成果
魏薇 唐雪淳
作者简介:魏薇(1984—),女,山东淄博人,汉族,硕士研究生,山东协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方向
    【摘要】山东省凭借其优越的乡村自然条件,乡村民宿产业蓬勃兴起,规模持续扩大。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一系列问题逐渐显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依托模糊评价法,深入剖析山东省乡村民宿产业的现状与挑战,构建了一套提质增效模型。该模型旨在通过科学评估与策略制定,为山东省民宿产业注入新活力,促进其高质量发展,进而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模糊评价法;乡村民宿;提质增效
    一、山东省乡村民宿产业发展概况
    山东省位于我国沿海地区,地理位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齐鲁文化源远流长,省内乡村资源类型丰富、分布广泛,具有发展乡村旅游和乡村民宿的良好基础。目前,山东省乡村民宿规模不断扩大,不同地域逐渐打造了风格多样的乡村民宿品牌,有的甚至成为齐鲁特色民宿的标签,比如淄博市博山区中郝峪村的田园民宿、临沂市沂水县竹泉村民宿、威海市荣成楮岛人家民宿等。根据山东省文旅厅发布的调研数据,截至2023 年10 月,山东省乡村民宿的规模达到了1.74 万家,房间数为35.11 万间,床位数为68.07 万个。但乡村民宿整体发展情况一般,高质量的乡村民宿数量很少,占比只有九分之一。这些高质量乡村民宿大多数毗邻秀丽风景,山、海、湖泊资源丰富等级高,以4A 和5A 级风景区为依托。但从九分之一的数据占比来看,山东省乡村民宿对传统旅游景区的依懒性并不明显,目前尚未形成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民宿品牌和产业链条。
    二、山东省乡村民宿产业提质增效模型框架
    1. 模糊评价法概述
    模糊评价法作为一种处理不确定性、模糊性问题的有效工具,其基本原理在于将传统的清晰界限的评价转化为对评价对象在不同评价等级上隶属程度的描述。该方法通过构建模糊集合、确定隶属函数和进行模糊运算,能够较为全面地考虑评价因素间的复杂关系和不确定性,从而得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模糊评价法的特点在于其能够处理主观性和模糊性的信息,使得评价结果更加贴近实际情况。在适用范围上,模糊评价法广泛应用于环境评估、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等多个领域,特别是在涉及多因素、多层次、多目标的复杂系统中,其优势尤为突出。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案例中,模糊评价法常被用于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企业绩效评估、客户满意度调查等。例如,在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中,模糊评价法能够综合考虑旅游服务的多个方面,如住宿条件、餐饮质量、交通便捷性等,通过构建模糊关系矩阵和进行模糊运算,得出旅游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为旅游业的改进和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2. 模型框架
    通过模糊综合评价的计算流程,得出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乡村民宿提质增效模型框架,如下图所示。


    三、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为了验证基于模糊评价法的山东省乡村民宿产业提质增效模型的适用性,选取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乡村民宿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分析。池上镇目前拥有800 多套民宿,以打造“生态宜居·魅力池上”为目标,形成了以中郝峪、聂家峪、泉子、上小峰等为主导的环鲁山旅游民宿集聚区。
    1. 指标体系
    (1)指标体系的选取
    乡村民宿提质增效评价指标的选取主要依据山东省乡村民宿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已发布的相关政策、规范及标准。乡村民宿发展情况方面,选取乡村民宿发展过程中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生态效益、经济收入等热点问题作为评价指标,还有就是选取与乡村特色文化传承相关的指标以及民俗未来发展潜力指标;相关政策方面,2019 年,山东省政府出台《山东省乡村旅游振兴计划(2019—2025 年)》,《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21—2025 年)》提出创建“乡村民宿集聚区”,壮大民宿经济,此外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还计划修订完善《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导则》,选择文件中的相关要求凝练评价指标。
    (2)指标体系的确定
    根据掌握的乡村民宿的实际情况资料、参考相关政策、规范和标准、乡村民宿文献资料及相关专家学者高校老师的论证,分析确定影响乡村民宿提质增效的5 个主控影响因子:生态宜居B1(旅游资源禀赋C1、乡村环境质量C2、乡村环境保护投入C3)、文化建设B2(传统文化保护开发力度C4、乡村氛围改善程度C5、当地文化主题特色C6)、民宿发展能力B3(从业队伍建设情况C7、游客满意度C8、品牌建设情况C9、社区支持度C10)、效益质量B4(带动其他产业发展C11、村民增收情况C12、基础设施完善程度C13、经营投资环境C14、政策扶持C15)、服务体验B5(服务质量C16、管理能力C17)。最终,基于典型性、系统性和简洁科学性的标准,并充分考虑社会研究趋势、政府官员以及领域专家的建议,我们遵循“简洁、精选、简化、便于执行”的准则,构建包含5 个准则层和17 个具体指标层的评价体系,如表所示。


    2. 指标权重
    鉴于本研究聚焦于乡村民宿的广泛领域,加之所需搜集的数据量庞大,数据采集过程充满挑战,且研究涉及的评价指标体系种类繁多、错综复杂,因此,经过全面权衡,本研究决定采用层次分析法这一主观赋权手段来界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依据构建的指标体系,本研究通过专家咨询评分方法来量化影响因素。参与评分的专家包括负责乡村民宿管理的政府官员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学者。他们根据实地调研和科学研究的经验,对各影响因素进行评分,以数值形式表示。随后,对这些评分进行汇总,并对不同因素的得分进行比较,构建出专家对各影响因素的评价矩阵。问卷调查的目标群体涵盖了山东省内乡村民宿的从业者,共发放了20 份问卷并成功回收了19 份。同时,针对学术领域的专家,包括济南大学和鲁东大学的教师,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计发放并回收了10 份问卷。回收的问卷依照专家评分的标准进行了汇总和统计分析。
    依据先前确立的乡村民宿品质与效率提升评价标准,通过比较各指标并构建判断矩阵,随后计算出相应的权重向量。此外,还需进行一致性验证,以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这些步骤,最终形成了山东省乡村民宿品质与效率提升评价指标体系的完整权重层次结构图,如表2 所示。


    3. 模糊综合评价
    按照既定的模型框架,首先明确评价的目标对象,接着构建评价的等级集,然后建立评价矩阵。采用模糊评价方法来确定单个因素的隶属度,进一步构建模糊评价矩阵,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过程,最终得出池上镇乡村民宿在各个评价指标上的得分结果。


    四、结果分析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技术对各层级指标进行了量化评分,最终的综合得分为74.09 分。该评分表明乡村民宿的整体表现介于中等与良好之间,符合预先设定的评估范围,并揭示了其发展过程中的潜在短板。其中,服务体验指标得分最低特别是管理能力远低于预期,说明乡村民宿的运营管理亟须强化;还有效益质量评分较低,主要由政策扶持、投资环境的制约,显示山东省乡村民宿应加强政策的制定落地,进一步改善乡村环境。

 
 
地址:上海市新闸路945号311室   邮编:200041   电话:021-52282229,62727208   传真:021-62727208        E-mail: sh62727208@163.com
版权所有 上海商业杂志社  客户管理
制作单位    商益科技(电话:021-62710011)
沪ICP备案20019254号
 沪公网安备(备案办理中)号
网站访问量:886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