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阈下新电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基金项目:2023年度江苏省哲社项目“‘乡村振兴视’ 阈下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2023SJYB1014)
葛敏敏 童亮一
作者简介:葛敏敏(1989—),女,江苏江阴人,汉族,研究生,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新媒体运营、直播运营
童亮一:江阴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摘要】“新电商”是一个由互联网平台、产品与服务、物流配送体系、政策等要素构成的复合概念。在“新电商”背景下,推进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工作至关重要。首先,要明确新电商的概念及发展趋势,了解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及要求。其次,通过对目前乡村电商人才现状及问题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路径。最后,通过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融合的实践探索,实现校企合作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新电商人才。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电商”;专业人才;人才培养
一、人才培养目标
农业农村部印发《乡村产业工作指南(2018—2022 年)》,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对乡村产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农村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从过去以职业技能为导向转变为以职业素养为导向。通过对新时代“三农”工作队伍的需求分析,构建完善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体系。从新时代“三农”工作队伍的需求来看,农村电商人才主要需求有以下几点:一是具有农业农村发展基本知识,了解乡村振兴战略。二是具备现代农业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现代化建设。三是熟悉农村电商运行模式,了解电商运营管理。四是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三农”问题。从新时代“三农”工作队伍的能力来看,需要掌握农业农村发展基本知识、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技能和信息技术运用技能。此外,新时代“三农”工作队伍需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便能够有效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解决“三农”问题。
二、目前农村电商人才现状及问题分析
农村电商的发展是促进乡村振兴和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农村电商发展前景广阔,人才需求广大,但目前农村电商人才现状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人才短缺
目前,农村电商面临着从业人员总体数量相对不足的问题,特别是高层次、专业化人才的缺乏现象更为明显,而这些短缺的人才主要来自农村。
2. 技能不足
相对于城市电商行业,农村电商人才相对较少,在电商营销、货源拓展、物流管理、金融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均存在技能不足和信息闭塞的问题。
3. 教育培训薄弱
相关人才培训机构的建设不足,导致农村电商从业者的教育背景与专业技能受到限制,进而在现场营销、网络营销、移动端应用熟练应用、
线下物流等专业技能方面存在一定的盲区。
三、新电商人才培养的概念及发展趋势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普及,新电商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国内外电商行业的一个重要问题。新电商人才作为具备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人才,既要熟悉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又要掌握电子商务实践中的技能,还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和敏锐的洞察力。
当前,新电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产、学、研紧密结合
新电商人才培养已经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与实际电商行业运营紧密结合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专业硕士学位类课程或学术研究发展与企业合作并进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为了推动乡村电商的发展,应加强与现有农业产业链的联系和协同,利用产业链上下游产业优势,打造更加完整的产业链,进而促进乡村电商发展得到突飞猛进的成长。
2. 多元化课程设置
加强农村人才的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的电商专业技能,培养更多有能力、有经验、有识见的电商人才。新电商人才培养应注重课程设置的多元化,拓宽职业道路,增加电商企业管理类、电商文化传媒类、电商技术研发类等多个方面的专业设置,以满足不同企业、不同岗位对新电商人才的需求。
3. 实践项目式培养
新电商人才应在“实践项目- 理论教育”双辅助下建立高水平的电商实践能力,并将此纳入电商学位人才考试的必考课程等制度规范中,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海澜集团自2013 年起每年就会接收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顶岗实习学生,主要岗位涉及电商直播、客服、电商运营等。目前,17 电商匡凌云同学在海澜直播岗位业绩非常突出,已成为企业的品牌员工。同时,通过内外联合的方式,形成专兼结合的建设队伍: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并发挥校外企业专家的作用。聘请海澜之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磊、江阴市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童亮一、传澄集团董事长朱澄,以及中教畅享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奥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技术人员、阿里巴巴阿里云大学“学历证书+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下简称1+X 证书)项目负责人等企业行家担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顾问,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实训室建设队伍。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对新电商人才的需求及要求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新电商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新电商产业发展需要一批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乡村振兴需要的不仅仅是懂新电商的人才,更需要具有乡村振兴背景下政策解读能力、产品与服务营销能力、物流配送能力,以及新技术运用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第一,政策解读能力。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电商的发展,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电商政策法规、产业政策和税收等方面的宣传力度,增加农村电商发展氛围,引导乡村电商发展方向。同时,国家应出台更多的有利于乡村电商的政策,吸引专业的人才到农村创业,培养乡村电商从业人员,推动本土人才的增长。
第二,产品与服务营销能力。新电商专业要求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互联网思维、营销模式、消费者心理等,实现产品与服务营销创新,使产品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此外,培养学生适应新形势下农产品品牌化、规模化发展的能力,根据市场需求提供个性化、多样化和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从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第三,物流配送能力。随着农村电商业务的发展,快递物流问题日益突出。当前,农村电商物流存在配送成本高、速度慢等问题,难以满足农民和农产品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因此,在新电商背景下,培养学生掌握快递物流运营、农产品包装加工等基础知识和技能成为新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第四,技术运用能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电商人才要求具有较强的新技术运用能力,在实践中可以充分发挥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管理。同时,新电商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结合新电商人才需求和特征来构建和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
五、乡村振兴视阈下新电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1. 注重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与行业接轨
乡村振兴的实施需要培养一大批有技术、懂运营、会管理的新电商人才,而乡村振兴新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构建基于产业发展的乡村振兴新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产业发展调研,确定“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振兴新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其次,加强校企合作,促进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通过“引企入校、引校入企、企业主导”等方式,构建基于行业的校企合作课程体系,以新电商技术专业建设为基础,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建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平台,实现新电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21 年11 月6 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与海澜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产业学院合作协议,共同成立海澜产业学院,并设立组织机构,与该院无锡市职业教育重点专业群——商贸服务专业紧密合作,重点建设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促进产学结合。最后,加强教学方式改革。针对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不同的课程设置。同时,应创新教学方式,在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和社会实践等内容。
目前,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仍以理论为主,实践环节相对薄弱。新电商专业课程体系应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的原则,并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此外,还需建设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加大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培养力度,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积极开展新电商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活动。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电商人才培养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根据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状况及电商发展需求开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新电商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重点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依托行业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联盟。此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方式培养教师实践能力。
2. 注重农村电商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农村电商人才匮乏,缺乏懂电子商务、懂运营管理、懂互联网营销等综合性的复合型人才。为培养高素质乡村电商人才,就必须充分发挥高校在新电商专业建设中的作用,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改革。高校要充分发挥“产学研用”结合的优势,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首先,高校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其次,高校要不断加大与企业合作力度。通过校企合作搭建产学研平台,实现高校教育与企业发展共同进步。最后,高校要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元化的学习平台。新电商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但目前我国新电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等问题。要培养高素质乡村电商人才,就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首先,在教学方法上要创新教学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现代信息技术等新工具进行教学;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教师队伍建设。
3. 注重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师资、基础条件建设
农村电商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农村电商专业人才培养不仅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而且也需要高校和企业等多方面力量的共同推动。在师资建设方面,高校应重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对电商行业发展及企业运营状况的认识,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建设一支以理论型教师为骨干、实践型教师为主体、“双师型”教师为补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同时,高校应强化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将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需求相结合。在基础条件建设方面,高校应加强硬件建设投入,加快推进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创业孵化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与海澜集团自2014 年就开展校企合作,双方以电商、物流等专业为基础开展实习实训、课程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5 年获批首批教育部现代学徒制项目;2016 年获批无锡市现代学徒制重点项目,共同完成了省教改项目、省哲社重点项目,以及无锡市、江阴市一系列校企融合人才培养的课题研究。
六、结语
随着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在高职院校中得到重视。本文从分析农村电商人才需求现状出发,提出高职院校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电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新模式、新载体、新机制”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易俗,沈丹,程朦.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电商专业改革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9):126-128.
[2] 陈孝强. 产教融合背景下电商专业服务乡村振兴的优化路径与创新发展策略——以十堰市为例[J]. 统计与管理,2021(10):94-98.
[3] 周俊峰. 高职院校电商专业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研究——以榆中县电商知识技能培训项目为例[J]. 质量与市场,2021(10):83-84.
[4] 邓霞. 发挥专业(群)优势精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以商务英语专业(群)培养农村跨境电商人才为例[J]. 办公自动化,2021(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