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经融合视域下的财务内控管理优化探索
——以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为例
牛寺中
【摘要】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旨在探讨在财经融合视域下,如何优化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管理,并以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为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对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当前财务内控管理现状的评估,识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透明度,增强风险防控能力。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经融合;财务内控;管理优化;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
一、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
1. 提升财务信息质量,保障财务信息有效性
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城市规划区主干道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公厕管理、填埋厂、发电厂等运营监控,其财务活动繁杂、资源流动迅速,准确的财务信息对于预算编制、决策制定和资源配置至关重要。全面推行科学合理的财务内控管理可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避免因信息失真而导致的错误决策或资源浪费。通过健全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制度,对财务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控制,规范会计处理流程,借助财务信息技术与应用系统,可及时发现并纠正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和漏洞,有效提升财务信息质量,为管理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
2. 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效果
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的财务内控管理通过规范化财务流程、精确化责任分配与专业化人才管理,确保了财务活动的合规性、有效性与专业性,从而提高了财务管理效率。财务内控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规范财务行为,采取预算编制流程、预算执行监控、明确的支出授权、审批程序、有效的审计轮换制度、资金监控机制和账务核对程序等内部控制措施,确保资金使用符合预算安排和财务政策,有效控制成本,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同时,财务内控管理通过建立有效的审计和审计委员会制度,强化了对财务活动的监督和内部责任追究机制,动态跟进对财务运作的监控和评估,确保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稳健性,增强单位内部的管理效率和治理能力。
3. 防范财务风险和内部舞弊
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通过建立科学、严密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可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和内部舞弊行为,保障单位的财务安全和稳定运行,不仅有助于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还能增强单位的公信力和社会责任感,为实现长期发展目标提供坚实保障。通过职责分离、内部审计落实岗位责任制,强化责任追究,可有效预防和发现财务欺诈行为,识别财务风险,确保财务资金安全流动,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和内部舞弊行为。
二、财经融合视角下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财务内控管理的现存问题
1. 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财务内控制度不完善
由于当前部分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领导层的内控管理理念薄弱,员工对内控制度理解不到位,认为内控增加了操作复杂性,忽视了内部控制对于保障财务管理合规性和效率的重要作用,难以推进内控管理。同时部分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缺乏系统性,仅包含一般规章制度,缺乏系统汇编和后续优化机制等顶层设计,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标准化和规范性。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在实际操作中使得各项财务流程缺乏明确的操作指引和流程规定,容易导致操作混乱、责任不明确,模糊不清的权限划分和授权程序,也会导致资金使用、报销审批等环节出现滥用权力或者越级操作的情况,从而影响财务管理。此外,随着管理要求的提高,单位未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经济活动调整及时修订完善内控制度,会导致与现实业务脱节,影响财务内控管理的可持续性。
2. 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财务信息系统落后
在现代化管理视角下,当前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难以满足财务信息规范化、数字化与精确化。由于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初期投入,包括硬件设备、软件采购、系统开发等,预算不足与短期财务成本压力可能导致信息化建设项目无法启动或中途停滞,不利于财务系统管理建设。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内部缺乏统一的信息技术标准和规范,导致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标准不一、系统不兼容等问题,影响财务系统信息化进程。落后的财务系统使得数据处理效率低下,系统功能单一,缺乏必要的财务分析和预测工具,使得管理层难以做出科学的决策,影响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增加运营成本和风险,限制组织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3. 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财务内控管理的第一关键点,直接关系到单位财务管理的质效水平。具体而言,首先,专业知识不足。部分人员缺乏系统的财务和会计知识,无法准确理解和运用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相关的法规、政策和标准,对新兴财务管理工具和技术(如财务软件、数据分析工具等)不熟悉,工作效率低下。其次,职业道德素养不足。个别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存在财务舞弊、滥用职权等问题,影响组织内部控制的公正性和有效性。部分人员缺乏廉洁自律意识,可能存在接受贿赂、私设小金库等行为,影响组织纪律性。最后,工作态度不端正,沟通协调能力欠佳。部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疏忽怠工,导致财务报表错误、数据不准确等问题。在工作中存在敷衍了事、应付差事的现象,处理问题不及时、不彻底。同时,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难以与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协调和合作,影响内部控制措施的实施和效果。
4. 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财务监督和审计机制不健全
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的内控监督体系不完善,缺乏独立的监督机构或人员,通常财务部门存在一人多岗、多责、多位的情况,监督职能与执行职能混淆,使得同一人员既负责业务的执行又负责业务的监督,监督工作未能全面覆盖所有财务活动,部分领域可能存在监督盲点,导致内部控制执行的公正性、客观性与有效性受到影响。同时,对财务人员的日常行为和决策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容易引发财务风险。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缺乏定期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计划,内部审计由财务人员担任,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活动中的不规范行为。审计工作缺乏标准化流程,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独立性不足,影响审计结果的质量和可信度。
三、财经融合视角下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财务内控管理的优化策略
1. 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
首先,制定落实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包括资金使用审批、现金流管理和银行账户监控等,制度应强调收入规范管理,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加强收费票据管理,确保收入及时足额上报。规范支出手续流程,明确支出范围和标准,严格审批权限和完备审批手续,详细记录人员费用支出、日常公用支出等情况,定期进行支出数据分析,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其次,建立预算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编制部门预算和中期预算,既要体现实际需要,又要考虑环卫中心财力实际,确保各项工作平衡开展。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坚持从简节约的原则,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再次,加强资产管理。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职能、资产配置标准、资产存量情况以及资产使用绩效细化资产配置预算,数据录入资产管理系统,定期对资产进行账实核对,大力遏制随意处置资产的行为,规范资产处置程序、收入管理。最后,完善绩效评估机制。建立小中大三类项目评估小组,指定专人负责,运用主观评分法、层次分析法(AHP)、概率分析法、MonteCarlo模拟法等综合评估方法,根据审查分析和评估结果,编写评估报告,提出对项目的评估结论。
2. 完善财务信息系统建设
首先,财务信息系统集成化。通过集中管理数据和标准化流程,实现单位财务的高效协同和全面监控。数字化财务信息系统应对接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确保财务管理系统能够与单位的其他信息系统(如人事、物资管理等)无缝对接,实现数据共享和流畅的信息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业务流程与财务流程深度融合,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形成财务管理上的协同配合。其次,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监控与风险预警机制。应用机器学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来支持交易自动监控、风险自动预警功能的建设,通过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细化关键环节管控措施,提高自动控制水平,实现财务内控标准化、流程化、智能化。最后,财务信息系统自动化。通过数字化财务内控信息系统,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可以自动化地从各个业务系统中抽取数据,避免了人工输入错误,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系统自动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分类和分析,减少了人工操作的环节,实现数据收集预处理自动化。根据系统预设的规则和模板,自动生成各类财务报告,如收支总表、项目支出表等,实现财务报告自动生成。基于历史数据与规则命令,自动实现预算管理、合规检查、信息共享与沟通协作等功能。
3. 加强财务内控人员培训
首先,领导高度重视,工作落实到位,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建设,形成主要领导主要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其次,拓宽引智渠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根据单位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编制专业技术人才招聘计划,引进高素质优秀人才,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再次,注重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积极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培训工作,提升职业道德与履职能力。邀请财务管理领域的外部专家和顾问举办讲座和研讨会,为财务内控人员提供先进的理念和实践技巧,并与专业机构合作开展特定项目或研究,实现知识转移和技术共享。最后,加强自我学习,实现岗位轮换。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和专业课程,运用财务模拟软件工具,为财务内控人员提供模拟环境实操新知识,为财务内控人员提供灵活的自学机会。
4. 强化财务内控监督与风险管理机制
首先,明确监督责任和权限,加强授权审批控制。各个财务内控人员应设定清晰的岗位职责与权限,对失职、渎职等违规行为设定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专人专岗专责。同时,优化、简化、标准化财务内控流程,通过自动化系统实时监控财务流程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流程偏差,提供流程管理效率。其次,建立健全的审计监督体系。采用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督、考评相结合方式,设立运作的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对财务活动、账目和财务报告进行审查,确保合规性、正确性与有效性。定期邀请独立的外部审计机构进行财务审计和评估,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同时获取第三方的专业建议和意见。最后,加强财务风险管理。通过定期的风险评估和全面的财务审核来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利用财务数据分析技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实现动态评估、监控管理。同时,加强对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通过定期维护、数据备份等方式保障财务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减少系统故障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以保护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四、结语
在财经融合的大趋势下,财务内控管理作为保障单位财务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其优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为例,探讨了强化财务内控监督机制、提升内控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等关键方面,可有效优化财务内控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董海霞 . 财务视角下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及构建分析 [J]. 今日财富,2021(19):184-186.
[2] 葛新艳 . 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今日财富,2024(5):92-94.
[3] 刘丹妮 .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及对策探讨[J]. 中国农业会计,2024,34(3):74-76.
[4] 栗丽娟 .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建设及风险防范分析[J]. 金融文坛,2023(4):136-138.
[5] 王莉 . 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 今日财富,2024(15):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