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绩效管理分析
张舒行
【摘要】如今,医院面临的市场化竞争日趋激烈,为提高竞争力,医院需要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以及经济管理效能。实践中,医院应当重点关注绩效管理工作,着力提高绩效管理实效性。基于此,本文聚焦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医院绩效管理,立足现实探讨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绩效管理影响以及该制度下开展医院绩效管理的意义,而后以促进绩效管理提质增效为目标,结合案例,分析医院绩效管理路径,提出绩效管理优化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研究,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医院会计制度;绩效管理;绩效考核;管理路径;医疗服务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绩效管理的影响
为顺应医疗体制改革要求,我国出台了新医院会计制度,该制度为促进医院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医院内部管理水平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也对医院的绩效管理工作产生了极大影响。从现实角度来看,医院想要切实提高绩效管理水平,不仅需要保证绩效管理工作专业性,更应当在规范的会计准则指导下提升会计核算水平以及管理决策水平。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出现,为医院会计核算规范高效开展,以及医院管理决策优化升级提供了保障。该制度下,医院能够制定更加健全的会计制度,可切实满足医院管理核算需要,也能有效促进医院绩效管理水平提升。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的绩效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一背景下成本管理应当以最大限度降低成本为核心,医院绩效管理人员要秉承降本增效的思路,持续优化绩效管理。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管理的现实意义
如今,绩效管理已然成为医院内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有效开展这一工作对医院的长远发展十分有益。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为医院有效开展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财务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在优化医院组织架构、改进医院运营管理决策和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医院绩效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也从根本上夯实了医院深化改革以及新医院会计制度落实的基础,能为医院朝着正确的方向转型发展提供辅助。事实上,借助绩效管理可推动医院职工个人发展目标与部门以及医院整体目标保持一致,有助于开展多层次目标统一管理,对促进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以及医院运营综合效益提高大有裨益。总之,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管理至关重要,高质量地做好此项工作有利于医院提升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绩效管理的路径
正如前文所言,医院绩效管理工作深受新医院会计制度影响,在该制度下持续推动管理实践优化升级也是提高工作效能的应有之义。为有效探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绩效管理的路径,本文将结合实际对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医院绩效管理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进行针对性分析。
1. 医院基本情况概述
案例医院为市级甲等专科医院,承担医疗服务、教学服务以及公共卫生责任。医院现有职工 700 余人,拥有职能后勤科室 21 个,以及省重点专科 29 个。医院占地面积较大,建筑总面积达到了 3.4 万平方米,全院共有百余台高端医疗设备,医疗服务水平较高。院内专家众多,且与同省医院开展业务合作,定期聘请专家来院坐诊。
目前,案例医院实行院长负责制,日常业务由院长以及 8 个副院长共同管理。从组织架构方面来看,案例医院组织架构主要由临床、行政以及医技三大科室组成。新医院会计制度下,案例医院进一步优化了组织架构,将三大科室重新整合细分,在三大科室下分别下设多个部门和科室,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为促进医院长远发展,院领导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落实新医院会计制度,大力推进院内绩效管理工作。
2. 医院绩效管理问题
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绩效管理应当以解决现实问题,突破工作困境,切实提高绩效管理工作实效为目标。这一期间,要求绩效管理人员以进一步深化改革,落实新医院会计制度为抓手,深度分析绩效管理过程中的问题,结合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办法。结合案例医院绩效管理现状可知,案例医院绩效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绩效管理观念传统,管理思路不清晰。从当前情况来看,案例医院绩效管理效能不符合预期,与绩效管理工作受重视程度不高,相关工作人员对绩效管理工作的作用和价值认识不到位有直接关系。
第二,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绩效目标执行力不足。案例医院存在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不科学、不全面的问题,各维度指标没有围绕职工的岗位职责与工作内容编制。而且,案例医院在使用绩效考核管理方法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导致各种方法未能发挥实效。
第三,绩效管理体系建设不力,管理队伍建设效果不佳。案例医院还存在制度建设不力的情况,绩效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保障制度与约束制度建设水平不高。同时,绩效管理人员参差不齐,工作队伍建设不力,现有工作人员的整体实力难以满足实践工作需要。
3. 医院绩效管理策略
(1)转变绩效管理思路
正所谓思想决定行动,只有从思想层面着手作出转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管理层对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才可以及时更新绩效管理理念,进而自上向下地推动绩效管理工作优化升级。
为此,医院管理层应当深入研究新医院会计制度,了解该制度对医院绩效管理工作的影响和要求,结合实际确立医院绩效管理目标、方向和计划。比如,组织医院管理层集体学习新医院会计制度和绩效管理相关理论,基于案例教学法帮助管理层深入了解、认识绩效管理价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绩效管理观念。实践中,医院管理层也应当与时俱进地更新绩效管理思路,为提高工作效能做好准备。比如,以实施现代化、高效化管理为医院绩效管理基本思路,以实施信息化、全覆盖化管理为抓手,进一步深化成本控制与绩效管理融合,秉承降本增效原则实施绩效管理。
(2)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对于医院来说,做好绩效考核工作是提高绩效管理水平的必要前提。所以,从实践角度出发,加强绩效考核体系建设,改进绩效考核方式与内容,促进绩效考核效能提升至关重要。为达到这一目标,医院应当立足时代要求,结合医院运营管理提质增效需要,合理设计绩效考核指标、标准以及激励措施,让绩效激励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①优化考核指标设计
前文提到,绩效管理工作能够推动个人目标与部门、医院整体工作目标统一,可促进职工与医院共同发展。所以,在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设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也应当关注个人、部门以及医院三个层面的指标设计,着力构建覆盖全面、完整详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案例医院可运用平衡计分卡支撑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优化设计,实践中围绕四大维度设计各层级指标:其一,患者维度;其二,财务维度;其三,内部流程维度;其四,学习成长维度。
医院绩效管理指标设计着重强调新医院会计制度落实和指导,患者维度下可设计医疗纠纷次数、医疗服务满意度、医疗服务环境、医保实施情况等详细指标。财务维度下可设置全面预算管理指标,如预算执行管理、预算编制指标,也可设置偿债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财务风险管理、财务收支等绩效考核指标。内部流程维度下,医院层面可从服务流程改进、服务跟进随访、人均门诊人次、门诊手术例数等用于反映医院工作效率的指标。学习成长维度下的医院层面绩效考核指标,可设置医院医疗服务品牌建设、文化建设、高新技术研发推广以及人才培养等指标。
进行科室层面的绩效考核指标设计时,必须以细分医院整体绩效考核目标,落实医院发展战略与工作任务,精准评价科室工作效能为目标,结合各科室业务特征合理设置绩效考核指标。由于各科室的工作定位、内容以及难度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在绩效考核指标设计环节,相关工作人员也应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围绕整体绩效框架开展个性化指标设计。以临床科室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为例,患者维度下可以设置手术台数、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满意度、医疗诊断护理安全等指标;财务维度下,可设置医院服务半径、医保物价执行情况、本地患者比例、医保稽核情况等指标;内部流程维度下,可设置工作态度、部门合作、安全工作、病案书写、制度执行等指标;学习成长维度下,可设置医疗诊断护理安全、医疗纠纷处理等指标。
与医院和科室层面的绩效考核指标设计相比,个人层面的绩效考核指标的个性化色彩更为突出,相关指标主要用于评价职工的工作胜任能力和工作质量。所以,各维度指标应紧紧围绕职工的岗位职责与工作内容编制。以临床科室医生的绩效指标设计为例,患者维度下,可设置患者投诉率、医患纠纷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财务维度下,可设置出诊次数、手术等级、门诊手术量等指标;内部流程维度下,可设置上级评价、同事评价、团队协作、医疗质量等指标;学习成长维度下,可设置科研成果、荣誉奖项、业务创新能力等指标。
②改进绩效考核管理
实践中,医院可运用关键绩效指标方式进行绩效考核。借由多维度、多层次的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完成医院、科室以及个人工作成果的准确评价与衡量。这一期间,还可以采用关键事件法、目标与关键成果法、目标管理法、532 绩效考核模型等多种方法。当然,医院也要着力推动绩效考核信息化,开发适用的岗位胜任力模型;也要基于业财融合开发一体化管理平台,在充足信息以及先进技术的辅助下高效开展绩效考核。为提高绩效管理水平,绩效管理人员还应从实际出发,明确绩效考核各项指标的权重,结合指标内容科学设计差异化考核标准,以便切实发挥考核效用。
绩效考核管理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也应当积极落实保障机制,使绩效考核工作达成预期实施效果。可秉承领导参与原则、专人负责原则以及部门配合原则开展实践工作。在此期间,由院长领导全院绩效考核工作,并安排专职人员开展精细化管理。实践中应当设置相应管理架构,成立绩效考核评价工作组。为发挥绩效激励功能,可设置多种激励手段。
(3)健全绩效管理体系
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绩效管理体系完善,应当高度重视队伍建设以及制度健全。制度建设要围绕健全绩效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开展,应强调工作保障制度与约束制度建设。比如,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借助成本核算辅助绩效管理;构建绩效审计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价,落实舆论监督机制、信息公开机制、过程监管机制、信息反馈机制;完善部门协同机制、绩效管理责任人机制以及绩效评价成果运用机制。队伍建设环节,医院要从提升绩效管理专业性与实效性的角度出发,深化人才招聘、培养与管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是深度落实新医院会计制度,切实发挥该制度指导医院综合管理降本增效的可靠方式。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要以充分发挥绩效激励价值为目标积极推动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和完善,依托绩效管理促进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以及医院长远发展。为此,医院绩效管理人员要注重提质、降本、增效,高质量开展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精细化的成本管理,借助成本管理辅助绩效管理,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增强医院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卢芳芳,胡琳琤 . 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模式的改革演变分析——基于 RBRVS 和 DRGs 相结合的绩效管理方案的构建 [J]. 财会学习,2022(7):122-125.
[2] 陈巧玲 . 新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成本核算在绩效考核中的应用[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4(4):83-85.
[3] 王月,甘叶敏,冒文倩,等 .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绩效计划的目标设立探析——以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绩效管理为例 [J]. 现代商贸工业,2023,44(20):140-142.
[4] 吴双 . 基于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绩效管理的探究 [J]. 财经界,2020(1):167.
[5] 卢薄 . 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绩效管理的分析 [J]. 财经界,2020(9):120-121.